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裏作文

一位年輕人從臺灣大學畢業後,又去哈佛、伯克利進修。全部學位修完後,他對身爲企業家的父親說:“爸,我該唸的書都念完了,我已經不欠你的了。現在我要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了。”

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裏作文

他沒有像別人期待的那樣,憑藉卓越的成績躋身商界,而是當上了麪包師。

我很欽佩他的職業選擇。不爲別人的眼光左右自己的人生追求,這是需要超常的毅力和魄力的。他的行爲,正印證了三毛的那句話:“一切隨心自由纔是應該努力去追求的,至於別人如何想我,根本就無足輕重。”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活得很累,只因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迎合別人的'眼光,渴望在別人面前展現出自己本不具備的“優秀”品質――或對長輩百依百順,或對上級言聽計從。

索爾仁尼琴在《古拉格羣島》中講了這樣一個荒誕的故事:一個小城召開會議,領導發言完畢後,全體起立,熱烈鼓掌,直到五分鐘後,仍然沒有人敢首先停止鼓掌。

其實,聽衆的掌聲大多並不是由衷的,只因周圍的人開始鼓掌,有“獨立之精神”敢於首先停止鼓掌甚至不鼓掌的人,這時反成了不講禮儀的怪人。對別人眼光的忌憚,使得這種毫無個性的隨大流的做法成了一種“社會傳染病”。

亦舒說:“不要讓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影響你的意志,處變不驚,莊敬自強”。長久以來,我們卻總愛一味聆聽“過來人”的告誡,以他人的“成功”標準來審視、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長此以往,人們往往會迷失自我,以致泯然於衆人。

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生命體。應當還生命以個性,而不應在一條既定的四平八穩的軌道上走完一生。中規中矩的人生難有絢麗之處。好萊塢導演諾蘭以其想象、誇張、邏輯性極強的風格爲觀衆所喜愛,卻不符合奧斯卡獎“大製作、大場面”的標準,但諾蘭卻不爲迎合評委的眼光而改變自己的風格,縱使從未獲得最佳導演獎,其作品《盜夢空間》《蝙蝠俠前傳》等也足以永載史冊。

舉首仰望,多少先輩不迎合、不諂媚,纔有了他們的星光熠熠;低頭深思,我們何妨獨立一些,自信一些,在時代的星空中留下屬於自己的那一抹亮色。

就如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所言:做你自己就好,別人已經有人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