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甘民憂入詩來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甘民憂入詩來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甘民憂入詩來作文

“步履匆匆汗滿肩,風吹揹簍正冬天。高樓白領曾知否?十塊磚頭一角錢。”這首《揹簍工人》,描寫的是進城農民工的境況。近讀《中華詩詞》月刊,看到當今詩壇有一批作者,把筆觸伸向弱勢羣體,寫出的詩篇動人心絃。

在詩人的筆下,飽蘸着弱勢羣體的辛勞與悽苦。請聽《鷓鴣天·打工老者》:“小女輟學賣豆芽,打工老夫走天涯。日背磚塊汗如雨,夜宿工棚霜似花。停飲酒,不喝茶,分分積攢寄嬌娃。偶閒也作登樓望,萬戶千燈不是家。”對於這類人羣,社會本該投入更多的關注,但有些城裏人關注的不是他們,而是身邊的寵物。有位詩作者,從媒體上看到東莞城寵物冬裝走俏的消息,發出了這樣的慨嘆:“冷氣深深東莞城,狗貓衣暖兩三層。可憐風裏打工仔,寒賤輸它小畜牲。”大自然的冷氣讓打工仔身寒,一些人的冷漠更讓打工仔心寒。

弱勢羣體的疾苦,是需要作者用“心”去體察,才能感觸到的。有一首《採桑子·夜市賣飯婦人》是這樣寫的:“星寒月冷愁心重。衣滿冰霜,鬢滿冰霜,難卜今宵勝往常。夜深街曠遊人斷,飯亦冰涼,菜亦冰涼。癡立鍋旁好憂傷。”星寒月冷,夜深街曠,衣滿冰霜,飯菜冰涼,這些可用肉眼感知,但“難卜今宵勝往常”,“癡立鍋旁好憂傷”,卻是作者用“心”體察到的。筆墨觸及到人物心靈的深處,作品也就有了深深的感染力。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當今也有一大批公僕,時刻牽掛着弱勢羣體的寒暖。請聽一位七品芝麻官的《靜夜思》:“寒氣襲人知夜深,長街鄰舍寂無聲”他走訪特困戶,又止不住潸然淚下:“一屋兩人殘,矮房無炊煙。入門徒四壁,怎不淚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