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文明-作文8篇

【篇一:講文明,樹新風】

講文明-作文8篇

文明是石,敲出希望之火;文明是火,點燃光明之燈;文明是燈,照亮夜行之路;文明是路,沿着路,我們走向黎明。

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我們的校園,“文明之花”開在我們心中。最近,學校掀起了一股“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

各班也舉行“講文明,樹新風”的主題班會活動,弘揚與傳播文明。

同學們通過表演節目、觀看幻燈片、知識問答等活動,來了解文明,走向文明,弘揚文明。在一片歡笑聲中,同學們對文明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學們也會用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爲,給文明一個完美的答案。

讓我們手拉手,一起爲文明歌唱,唱文明爲前進插上翅膀,唱文明爲奮鬥揮舞紅旗,唱文明爲航行開足馬力,唱文明的大潮奔涌激盪,唱文明的道路一天天寬廣。

讓文明之花常開心中,把文明之美到處傳播,讓我們革除醜惡陋習,塑造良好形象,插上文明的翅膀,飛向藍天,飛向美好的未來!

【篇二:講文明】

盛夏裏的一天,天氣非常熱,人人汗流浹背,就像坐在蒸籠裏一樣。

小剛和小強在一起寫作業。完成作業後,他們覺得口渴了,小剛說:“我們買一個西瓜吧。”小強高興地說:“好,我最喜歡吃西瓜了。”

他們買回來一個大大的西瓜,切成一塊一塊的,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他們把吃剩的西瓜皮隨手扔到窗外,小剛還說:“我們比一比,看誰扔的遠。”

這時,小紅正巧從窗外走過,她不小心踩到西瓜皮上,一下子滑倒了。小剛和小強看見了,哈哈大笑起來。旁邊的小朋友趕緊走過去,扶起小紅,大家都批評他倆:“你們不要再亂扔了,這樣會把小朋友滑倒,還不講文明。”

小剛和小強羞愧的低下了頭,對小紅說:“對不起。”小紅說:“沒關係,怪我沒看見。”他倆更加不好意思了,急忙拿來笤帚和簸箕,把西瓜皮打掃乾淨了。

小朋友,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只想着自己,還要照顧到別人,要講文明。

【篇三:講文明,懂禮貌】

“哪個乘客請讓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張情姐姐家。去她家必須乘747公交車。一位老奶奶上來了,可車上沒有空位子。售貨員喊得嗓子都快喊啞了,還是沒人讓位子。這時媽媽抱着我站了起來,扶着老奶奶說:“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說:“謝謝,你真是個好人!”

我看着這一切,隨口吐了口香糖,不以爲然地說:“爲什麼?我沒座位了!”媽媽轉頭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聲了,但心裏還不服氣。

“下面是終點站,請全部下車。”

我牽着媽媽的手,走下車。“哎喲”我突然覺得有一個東西粘在我腳底下,很緊,我用力撥出,但還是粘在我的腳上。

“怎麼了?”媽媽關切的問。“剛剛我說讓座不好,它不讓我下車了。”車上頓時傳來一陣笑聲,可是又“嗖”的一下沒了。我問媽媽:“他們爲什麼不笑了?”媽媽說:“因爲他們也不讓座,他們想了一下,笑聲沒了。”她看了一下我腳底,“原來是口香糖作怪!”媽媽抽出餐巾紙,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誰這麼缺德?”我生氣地說,可又想到我剛剛吐了口香糖,臉刷得一下紅了。媽媽問我怎麼了,我轉了一個話題:“媽媽,你爲什麼讓給老奶奶坐?”媽媽笑了:“你聽過‘孔融讓梨’嗎?孔融會讓梨,我們呢?”聽完這句話,我點了點頭。

看樣子,做人講文明,懂禮貌,否則下一個遭殃的就是你了!

【篇四:講文明樹新風】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來自泉州師院附小四年四班的萬瑾妤同學。很榮幸的評選爲“文明小標兵”神聖的使者,感謝老師同學對我的信任給予我這次機會。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爲發達文明的強國。

當我第一天踏進校園的大門時,老師就教我們要當一名懂文明講禮儀的好學生。

每星期一的早上,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文明古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我從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日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我作爲一名學姐,看到了低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遇到困難時,我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這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還作爲是班上的一名宣傳委員,我會盡心盡力出好每一版報,把文明之風、禮儀之花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時刻記住了“文明禮儀在我心中”。讓生機勃勃的校園到處洋溢着文明禮儀。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篇五:講文明】

文明在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這個詞對我們來說都是很熟悉的,只要我們講文明,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可是,有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有的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有的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老人不讓坐……

記得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媽媽帶我去逛街。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談笑風生,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買買那個,可開心了。突然,我看到一個男孩正在吃香蕉,吃完香蕉,就隨手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一個小妹妹看到了,急忙對他說:“大哥哥,你不能把香蕉皮扔到地上。老師說過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那個男孩聽了,看都沒看那位小妹妹一眼,好像沒聽見似的。但是,那位小妹妹剛說完就跑過去,把香蕉皮撿起來,扔到了垃圾箱裏,然後一蹦一跳地走了。我看到這一切,心想:這個小男孩真不講文明,還不如一個才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呢!

其實,有時候,我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我在過馬路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拄着柺棍一顛一跛地向馬路對面走去。這時,我很猶豫,心裏好像有兩個人在吵架似的,一個好像在說:“算了吧,就這一點小事,那位老奶奶一定能過去。”另一個好像在說:“不行,老師講過,一定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的。”就在我左思右想、猶豫不決的時候,一位阿姨連忙跑過去,扶着那位老奶奶過馬路。我看在眼裏,感到非常後悔。我發現我的文明之心忽然間全都飛走了,我決心以後再也不能這樣了。

對此,我要倡議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要講文明。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講文明,都多一點寬容,多一點關愛,共同努力,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有的時候,與其說是文明守護着你,不如說是你守護着文明。用一顆對社會、對大家的真心,維持文明的存在,發揮出特色。讓文明的溫暖,常包圍着你;讓文明的感動,常牽着你。更有一種文明,常在你的心上,常在你身邊。只有每個人都用心澆灌文明,文明之花纔會處處開放!

【篇六:講文明,守禮儀】

文明禮儀是人類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國家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在古代學說中,大多都以禮爲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像《禮記》,《論語》等一些書籍。還有像“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等等這樣一些名言,都證實了這一點。古人尚以文明禮儀爲首,我們則更須注重文明禮儀。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素有“禮儀之邦”這樣一個光榮的稱號,而作爲其中的一員,就應努力去把祖國的這一特點發揚光大,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

文明禮儀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話“不學禮,無以立”

當我們坐在公共汽車上時,是不是該讓座於老人、幼兒或有需要的人呢?當我們在校園中遇到老師同學們時,又是不是要敬個禮,或點個頭,向他們問候一聲呢?當我們見到路邊的一片片垃圾時,是不是該彎彎腰,伸伸手,去撿一撿,再將它們扔金垃圾桶呢?當我們遇到殘疾人時是不是該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過馬路,或者帶他們去目的地呢?

文明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而是要成爲你的良好習慣。見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塊香蕉皮,你主動上前撿起,並把它扔進果皮箱,我想,你已經做到了“文明”二字;在公共場所中,說話儘量小聲,不影響他人,即使人多,也不推不拉。那麼,我想,你又做到了“禮儀”二字。文明禮儀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忘記了知識,你不算失敗,因爲知識可以再學;如果你花光了金錢,你也不算失敗,因爲金錢可以再掙回來。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作文

【篇七:講文明】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願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自身做起,努力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也將是一個永遠的主題。

首先,我們先搞懂一個問題,文明是什麼?也許,大家會想,這是一個多麼抽象的概念啊!其實不然,很簡單!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的親切,是見到師長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優良行爲。

作爲新世界的中學生,大家在講文明,創和諧上該如何做呢?

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着稱於世。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三點:一、談吐文明;二、謙虛禮讓;三、舉止端莊。同學們,大家若能做到以上三點,也不愧爲“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日常生活中的談吐最能體現你的文明,與人交談應注意四要:態度要誠懇,表情要自然,用語要文明,表達要得體。態度若不誠懇,你是無法與人真誠的交流的;表情若不自然,別人就會以爲你不耐煩,令人尷尬;用語若不文明,別人就會認爲你俗不可耐,不想和你交談;表現若忸扭捏捏,別人就會不耐煩。這就是談吐的文明,相信同學們能輕易的做到,給人的感覺良好,體現中學生的文明。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好的文明行爲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爲,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啓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因此,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還我們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從現在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應該堅決擯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讓文明行爲永伴我行。

【篇八:文明】

文明是一個人的靈魂,你的一舉一動都會隨着這個靈魂而碾轉而改變,文明也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興衰都在這根的牽引下逐漸成長。

我們的祖先是充滿智慧的,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文明的意義,但是他們卻懂得文明的價值,因此倡導了文明、發展了文明。曾經那永不磨滅的`文明難道會在我們這一年代就要結束了嗎?但是文明是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雖然它不會隨意因爲你的慾望展現力量,它也不會隨意因爲你的險境而出現,但是它一定會在一種地方展示它那無窮的力量——爲他人“服務”。

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知道了講文明、懂禮貌並不需要做得轟轟烈烈,只用平平常常的就可以了。記得在《今日視線》曾報道過,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當記者想要見一見這位好心人時,他總是不願露面,更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姓名,人們便稱他爲“活雷鋒”,還親暱地稱他爲“關微”先生。通過記者的搜索,終於得知這位“關微”原來是廣東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來,他共捐款72·5萬元。平時都是通過電話確認救助的對象,然後把錢匯過來,唯一的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機,取走幾年來的資助發票。見過他的人都記得,“關微”先生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那“樂善好施”的文明行爲感動了所有人的內心。

可是,並不是人人都像這位“關微”先生一樣,就從生活中最容易看到的事——坐BRT公交車說起。上車時,一位老爺爺正要上車,突然兩位小朋友衝了過來,不僅不小心撞倒了老爺爺,還衝到了車上的唯有的兩個座位前坐下。路人趕緊扶起這位被撞倒的老爺爺,扶着進公交車。然而,這兩個“小壞蛋”不僅不知羞恥,看見老爺爺連讓個位置的想法都沒有,還取笑老爺爺走路時像烏龜,因爲走得慢,所以連個位置都沒有“搶”到。老爺爺並沒有太大的不肖,卻一臉無奈地站在一旁。這兩個“小壞蛋”的“樂善好施”的文明行爲不僅影響到了周邊的人,還玷污了少先隊員那純潔的形象。

文明不僅僅是高尚的品德、無私的奉獻,而是禮貌的詮釋、是個人教養的體現。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美好的“文明”,它藏在人的內心深處。但是人們卻不懂得合理地去運用它,有的人把它發揮在效國安邦、爲他人服務的方面上、有的人卻把它隱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從來都是不聞不顧、有的人竟用它來“幫助自己”唱着文明的名號來幹許多無恥、卑鄙的不良壞事。從而遺忘了,文明本身的意義,只是利用了文明的價值做盡爲了自己而不停地“努力”的壞事。但是,也有少數人明白文明那純真、美好的活力,並用它來完成爲他人服務、爲他人而努力的好事。沉睡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文明……

喚醒它吧!自己內心深處那純真的心、喚醒它吧!自己內心深處從祖先繼承下來的永不磨滅的靈魂、喚醒它吧!屬於自己真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