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作文教案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作文教案

作文目的】

1、熱愛自然,體驗自然,欣賞自然中的詩情畫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徵觀察景物,表現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過聯想和想像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與自然的溝通。

3、學會在觀察與欣賞過程中與他人交流。

4、關注自然,關注環境

【訓練要求】

1、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

2、細緻觀察,生動描述事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3、多側面、多角度地觀察並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

4、恰當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思維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層次。

【思路提示】

文題1:走過(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一: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應以描寫爲主,在寫景的基礎上,加以感悟,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那麼,怎樣才能寫好景物呢?

1、要寫出景物的特徵。寫出景物的特徵就是寫出一時一地的景物與它時它地景物的不同之處。天下的景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孝色彩、數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同時,爲了寫好景物特徵,我們還要考慮到景物的地域、時令、角度等,選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後藉助形象感強的詞語直接描摹,用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加以突出,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徵,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順序。描寫景物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寫;有的按照時間的變換,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來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

3、選擇好的角度觀察。首先要確定觀察點,觀察點有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兩種方法,定點觀察也有平視、俯視、仰視、近視、遠眺等很多種,移步換景是不斷變換立足點的觀察方法。

4、要滲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沒有感情,但是寫景時要把自己的感受寫進去。寫景貴有情,不管寫什麼景物都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景物描寫中往往離不開抒情。任何寫景文章都不是單純爲寫景而寫景,所描寫景物總要賦予它思想、感情。一篇優美的文章只有滲透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才能更好地表達文章中心,準確地抒發作者的情懷。另外在描寫時還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文題2: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峯,廣袤的原野,歡樂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會引起我們的深思;朝暉夕陰,寒來暑往,花開花落,鳥語蟲鳴,都會引起我們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們會有所感悟,請以“感悟大自然”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一:“感悟大自然”的話題是相當寬泛的,給我們提供了神馳遐想的廣闊空間。寫好此文的關鍵事如何打開思路,以及多角度觀察和立意。我們要在眼前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讓大自然的萬千景象奔涌眼底,這樣才能讓思維的觸角多方接觸,給寫作提供無限契機。不要靜止地觀察,要動態地觀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靈碰撞,撞擊出思想的火花。山有奇崛險怪,樹有萬種風情,驚歎世界奇妙多彩;感受小溪的清純,感受大山的倔強,感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胸懷,只要我們用心去和大自然溝通,就會擁抱大自然的給予,筆下涓涓,尺幅天地!

提示二:對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纔能有一定的內涵,古人云:“意高則文勝。”如果僅僅寫出自然屬性,沒有把它和我們的現實生活和深刻體驗聯繫起來,就只能寫出現象而寫不出神韻,作文就失去了靈性。其次,對大自然的“悟”還要集中,不能漫無邊際,浮光掠影。寫“悟”,可以散見於全文,也可以凝聚於篇尾。

提示三:寫這類文章一般從模擬實物的外部形態入手,可以從實物的形狀、顏色、特點等方面入手,進行細緻、具體、形象地描摹,然後準確地描述出所寫對象的特徵,或以物喻人,或託物喻理。要注意的是,所託之物的品性要與所喻之人或所喻之理有相似點,不可強硬地拉扯在一起,二者要恰切、妥帖。

【相關素材】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納)

2、到廣闊的天地中去,聆聽大自然的教誨(布賴恩特)

3、大自然不會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盧梭)

4、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

5、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6、一朵花裝扮不出美麗的春天。(諺語)

7、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