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吃糉子過端午作文(精選5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吃糉子過端午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吃糉子過端午作文(精選58篇)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

端午,應該是人人皆知的日子吧!不但是中國人的節日,有些老外也開始動起手來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等。當然。我這個小中國人也要開動哦!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划龍舟,掛艾葉、菖蒲等。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建立的日子。見天,我也來“嚐嚐”端午節的滋味。

“包糉子嘍”奶奶端着兩盆東西走過來,我莫名其妙“啥個?”奶奶笑咪咪的說“來,包糉子”我蹲下來,看着一盆糯米和一盆竹葉,滿心的歡喜,捲起袖子。首先取出兩三片竹葉,把他們捲起來,成一個漏斗形,再往裏面灌上糯米。“哎呦”不好,竹葉沒整好全散了!我氣呼呼的'喃喃“什麼嘛,這麼小的東西竟然這麼難!不........”說着,又重新開動起來。啊!看,一個小巧玲瓏的小糉子出世啦!翠綠的外衣包裹着一顆顆白色的米珠。看着他就口水三千丈。一個、兩個......十個糉子,哎,總算包完了。

這回該煮糉子了,將糉子放入鍋中,開始蒸。沒幾分鐘糉子便出爐了。“嗯.......”太香了,我擋不住糉子的誘惑,立馬打開一個糉子沾了沾糖,放入嘴中。啊,味道還真不錯呀。透露點小祕密,我在糉子裏摻了點“假”,放了許多綠豆,所以才這麼美味呢!

晚上,口中依然回味着糉子的味道,是那樣淳樸,那樣美味......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

中午放學回家,剛到門口就有股濃濃的香味噴鼻而來,“好香,好香。”我一邊喊着一邊踏進門檻,便發現桌子上放滿了糉子。二話沒說拿起一個就吃。

不一會兒,全家人就到齊了,我們圍坐在桌子周圍,媽媽首先每人分一個,這時爸爸開腔了:“我們都知道過端午吃糉子這個習慣,可是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你們卻不知道。”還是小弟弟心直口快:“爸爸,快講,快講,我還要吃糉子呢。”於是我們一邊吃一邊聽爸爸講端午節的來歷: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人,當時秦國與楚國爭奪霸權。爲實現統一天下大業,屈原積極輔佐楚王,然而,他卻遭到奸臣的陷害,被放逐江南。楚國力量日漸衰敗,不久,秦國侵佔了楚國。屈原聽到這個噩耗,無比悲憤,毅然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大家聽到這個消息,都去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最終也沒找到,人們怕江裏的魚兒傷害屈原的屍體,便包了糉子投進江裏讓魚兒吃。從此,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這天人人都吃糉子。

我聽了屈原的故事後格外感動,屈原這種愛國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啊!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

盼望着,盼望着,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下午放學後,我興奮地陪着姥姥去選購包糉子的原料。來到菜市場,我東瞅瞅、西望望,對那些又扁又長的糉葉很感興趣,上前抓起一把,急切地對姥姥說:“咱買這把吧?”姥姥搖搖頭說:“這是幹糉葉,顏色發白,雖然結實,但是沒有了清香。”我們繼續尋尋覓覓,又往前走了幾步,姥姥拿起一把綠油油的糉葉,笑眯眯地說:“嗯,這纔是我要找的。”在菜場我們還選購了一級香糯米和上等的蜜棗。

回到家,姥姥先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拿出兩個敲起來“咚咚”響的不鏽鋼盆兒,我稱它們爲“鋼鐵俠”,姥姥給每個鋼鐵俠的肚子裏裝上清水,然後將糉葉扶進了“華清池”,將糯米請進了VIP 專屬溫泉。看吧,身段柔軟的“楊貴妃”一入水顯得更加柔美嬌嫩了。潔白的糯米入了溫泉,沾了水的靈氣,成了“羊脂玉”,一粒粒“羊脂玉”溫潤可愛。一顆顆蜜棗呢,晶瑩剔透,很像琥珀。看着眼前的“楊貴妃”、“羊脂玉”和“琥珀”,我的口水已經在嘴裏打轉兒了。

開始包糉子了,“二羊戲虎”的好戲開演了。姥爺堪稱包糉子的能手,只見他撈出一條糉葉,三下兩下,做出了一個漏斗的形狀,挖了一勺“羊脂玉”放入漏斗中,夾起一顆“琥珀”放在“羊脂玉”上,再挖一勺“羊脂玉”蓋住了“琥珀”,姥爺用手指壓一壓,然後左一包,右一裹,又拿出細細的繩子,熟練地纏了幾圈兒,再巧妙地繫好,第一個糉子誕生了。“二羊”將“虎”牢牢地困在中間,這隻“老虎”是怎麼也跑不掉啦!

我們全家齊動手,不到一個小時,糉子都包好了,看一個個糉子威風凜凜,像要出征的士兵,接下來,嚴峻的考驗在等着它們呢!姥姥端出一口大鍋,讓士兵們在鍋中集合,然後加水,糉子都沒進了水裏,看來它們要來一場水中潛伏戰嘍!接着姥姥又將它們移師戰火紛飛的'竈臺上,它們要接受一場更爲嚴峻的戰火“洗禮”了。我雖然想看這場戰鬥,可是無奈雙眼皮直打架,只好早早Go to bed 了。

第二天,我剛睡醒,一股特別的清香鑽進了我的鼻孔,我的“二羊戲虎”!我一躍而起,使勁吸吸鼻子,這股清香瀰漫了我的肺腑,佔領了我身上的所有細胞,我覺得滿屋的空氣都浸泡在清香中了。

我迫不及待,趕到廚房,一個個“二羊戲虎”都進了我的嘴裏,滿嘴的清香、甜糯,我的口水和糉子融爲一體了,我成了最後的勝利者,看來“二羊戲虎”,“獵人”在後啊!

當然了,這個“獵人”就是我啊!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今年的端午節與以往不同,我發現許久都沒有寫過發自內心的東西了,糉子隨時可以吃到,而感受媽親手包糉子的那種氛圍我卻有好久沒曾體會到了。

採糉葉,過端午,吃糉子,已經是我兒時發生的往事了,但我回味往事,都是那樣的鮮活,那樣的親切。

到了端午節前一天晚上,我們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不管是熟練的不熟練的,還是手拙手巧的,都會一齊動手包起糉子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喜悅的神色。

母親包的糉子總是又大又好看,尖尖的小腳上,媽媽總會放一顆赤豆或豇豆。在吃糉子的時候,我總喜歡用筷子插在糉子中間,蘸一點糖,然後第一個就把小腳上的豆子吃掉。

去過許多地方,也吃過許多種糉子,各地的糉子總有不同的風味,南方常用紅棗、紅豆(赤豆)、花生、豬肉、蛋黃等混在糯米中製成;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在泰國還吃到一種芭蕉葉糉子,是用糯米飯夾一着芭蕉,然後用芭蕉葉裹一着放在鍋裏蒸,吃的時候,去掉芭蕉葉,拌上椰肉絲,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喜歡吃鮮肉糉子,蛋黃糉子,每個端午,我們總會滿足她的要求,但只要我在家,給她包那些特色糉子的時候,總不會忘記給自己包一些白米糉子,更忘不了在糉子的小腳上放一顆赤豆,吃的時候,蘸一點白糖,就非常滿足了。

端午的早晨,一大早起牀門頭上早都插上了艾草,相傳艾草能辟邪,然後媽媽就端來滿滿一盆用艾草煮過的雞蛋和鴨蛋讓我們吃,聽說吃了它就不會長瘡了。當然端午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還是媽媽親手包的糉子。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就搬把小凳子坐在旁邊看,看着一堆堆荷葉在媽媽手中變成形狀各異,不同口味的美食,真是很羨慕,不過直到現在我也沒能包出一個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前兩天,媽媽就開始買糉葉、粘米、大棗等等,然後就開始烀糉葉,泡粘米……端午節頭一天下午,我放學後就能看到媽媽坐在臺階上包糉子, 旁邊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於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媽媽學包糉子的心情,開始湊趣。只見媽把兩三片糉葉瞬間就捲成漏斗型,然後用右手在盆裏撈起粘米放到糉葉 裏,再在裏面放上大大的甜棗,然後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鋪均勻,接着我是怎麼也學不會了。我包好的糉子幾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狀也不對,於是媽媽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麼也學不會,於是我索性不學了,坐在那裏看着媽媽包,媽媽手疾眼快,那麼多糉子媽媽包了幾個小時,終於包好了,就在大鍋裏煮,聞着糉香味,我 和弟弟心裏饞饞的,可也只能等到時間到了纔可以吃到嘴,媽媽說將煮好的糉子要用涼水一多泡一會,吃着纔好呢!

第二天端午節,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牀,在家裏的大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據說端午這天插艾葉可以避邪,也許這些都是風俗習慣,或者迷信吧。媽媽將頭天晚上煮好 的糉子放到涼水裏,煮雞蛋、鴨蛋、鵝蛋,有鹹的也有淡的,糉子一盆蛋一盆,吃糉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後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學。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時代的端午,也是貧窮困苦的端午,也是快樂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後的端午,也是生活進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不知不覺我已經多年沒有在端午時節看到麥兒黃了。

兒時的印象裏,看見一羣婦女、姑娘圍着賣貨郎嘰嘰喳喳購買五彩絲線和繡香囊用的料子時,便知端午節就要到了。村裏的孩子全都一樣的被那五彩的靈物庇護起來,撒歡野性地滿村裏跑着。

那時的端午節總是趕在麥口,五月的麥壠早已呈現黃澄澄的氣象。含我在內的一羣小冤家總喜歡聚在地頭,各自在麥地中挑選幾穗,蹲下來小心地用力一搓一着,吹去麥 芒和硬殼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飽滿黃綠的麥粒,填進自己的嘴裏,香甜的肉一感連同新鮮的漿液讓人滿口生香。生產隊裏看麥的“禿大辮”(我們村上的一個光棍男人)出現在離我們五十米開外時,我們立刻一鬨而散,那感覺如山高似水長。

姐憶的不是端午,是快樂;吃的不是糉子,是心情。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

因爲是異鄉人,今年端午節小長假我和妻照樣不能回家。端午節想的最多的就是吃糉子了,但我和妻都不會包糉子。昨天下班時候妻已經到超市買了半口袋糉子,還有幾枚鹹鴨蛋。其實,我還想買鵝蛋的,可售貨員一句善意提醒,那個粘着屎殼且標價7.5元一枚的鵝蛋徹底打碎了我的奢侈想法。

雖然還有兩天才到端午節,但糉子都買回來了,也顧不得那些講究,忍不住先嚐爲快了。中午時候,我把糉子亂七八糟的撿了一大鍋,還有那幾個鹹鴨蛋。倒水,點火,加蓋,一邊看NBA球賽,一邊只等着糉子蒸熟開吃。說到“蒸糉子”,我想對於習慣了“煮糉子”的我和大家來說這樣用語是有點拗口的。現代社會快節奏改變着無數人的飲食習慣,而商家總能在這種背景下捕捉到商機。市面的糉子都是包好的,而且大多都是生廠商煮熟了的,外面套了一層真空包裝,顧客買回去只需把包裝袋一撕,往鍋上一蒸便可享用美食了,這便是“蒸糉子”。如此,“蒸糉子”既方便了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也照顧了那些懶手懶腳的現代人。

一刻鐘,水開蒸透,糉子便可以出鍋了。我雙手沾了涼水,用剪刀剪開捆糉子的麻繩,拽住開口處竹葉前頭和後腳稍稍用力一拉,小巧精緻的糯米餡就顯露出來了。一連剝開幾個糉子,才發現妻選的都是不同口味,有臘肉的、豆沙的、大棗的、蛋黃的。用筷子夾起,一口下去多半個糉子就沒有了。口裏除了略有點粘,就是象徵糉子各自身份、點綴價格的那點佐料味道了,或是沙甜、或是肉味。南方的米總是不夠筋道,粘的不透徹,味道也被填滿的肉、蛋之類佐料拖累的有點做作,而且糉子外面被大白麻繩左綁右捆後也顯得緊巴瘦小,總能讓我聯想到舊社會婦女的“三寸金蓮”,小小的、尖尖的。

旁邊的妻卻吃的熱火朝天,扯開裹着糉子的竹葉,來不及剝下糉餡就迫不及待地啃上了,還不忘時不時用筷子摳一口鹹鴨蛋。她似乎吃出了家鄉糉子的味道。

說起家鄉的糉子,不得不說說我老家的糉子。

我老家在山東日照,那邊的糉子沒有南方的花哨,都是簡單的糉葉(槲樹葉,老家又稱菠蘿葉)捆綁的大個糉子,一個足有南方糉子七八個那麼大,家鄉人親切稱呼“枕頭糉”。家鄉人看重“三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端午節是第二大節了。端午,沒有春節熱鬧,沒有仲秋濃情,但吃的確實一年中最鮮靈的,夏七年級切都是新的。記得小時候,過完春節我便開始掰指頭盼端午了,對於“吃”佔了半個童年記憶的我而言,端午就意味着糉子、雞蛋、鴨蛋,還有大大的鵝蛋。

“吃糉子,割麥子”,到了端午便是老家收穫麥子的時節,這時父母大多忙着下地搶收小麥,包糉子便成了奶奶的活計。當然了,包糉子的準備工作是要全家總動員的,端午節前一兩週,娘都會趕集買來糯米、糉葉、稻草,父親提前劈好柴火,這樣準備工作差不多就緒了。

包糉子一般都選擇在五月初四,晚上煮,初五早上才能吃。

初四,一大早起來就要將糉葉、稻草泡上,糯米不能泡的太早,陰曆五月氣溫高了,米浸泡時間長了容易變酸,奶奶一般都是吃過早飯才泡上糯米。

泡好糯米就要清洗糉葉,雖說這些純天然的葉子不曾沾染農藥,但是我們家每次都是用刷子一片一片兩面刷乾淨,刷完換兩三遍水沖洗就可以備用了。

我們家人口較多,包糉子用糯米一般在15斤左右,淘米既是力氣活,也是精細活。淘米時候要準備兩個大盆。先用一個大盆放上半盆米,倒滿水,把盆輕輕側傾,倒掉浮在上面的`稻糠雜質。然後,再倒滿水,用笊籬慢慢攪動,等盆中大米離心圓轉動起來時,就用笊籬由上到下一層層篩選、撈起,倒在另一個大盆裏,這樣撈到最後剩下的就是小石頭等沉於水底的雜質了。三遍淘洗下來糯米也算淘好了。

包糉子,是個複雜工序。家鄉的糉子都是上下兩蓋(日照方言)扣起來的,每蓋糉子都有3—4片糉葉包裹成,使用糉葉數量要看葉子體積的大小,所以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到了下午包糉子時候,娘就會從地裏趕回來和奶奶搭手,但大多時候她是走不開的,這時奶奶就會喊我幫忙。我領了命令便會搬來兩個小板凳——奶奶一個,我一個,祖孫兩人對頭坐下來。奶奶先從水裏揀出一片大的糉葉鋪在左手掌上,然後再用兩片較小糉葉對頭鋪在大糉葉上,接着熟練的從水裏抄起一把米均勻攤在葉子中間,先把手掌兩側糉葉對疊,再把對頭糉葉根部對疊壓過來,半個糉子就算完成了。葉子收緊的力度要恰到好處,太緊太鬆糯米都會漏出來,至於用糉葉數量,用米多少,包裹的方法也全憑奶奶多年的經驗了。奶奶將包好的糉子遞到我手上,我總是小心翼翼的用兩隻手接過,小心按住收口處糉葉,生怕裏面的糯米漏出來。奶奶重複一遍上面的動作後,另一半糉子也好了。奶奶拿過我手裏半個糉子和她手裏半個糉子收口處對壓在一起,讓我用手掐住了,她熟練的從水裏抽出一根稻草在糉子一頭繞兩圈,然後打上一個活釦,糉子在我手裏轉個方向,另一頭也困好了。然後,用剪刀剪掉多餘的稻草,一個長方體如同枕頭般大糉子就算包好了。奶奶常說,這山東的糉子就像我們山東人——個大,實誠!

一下午,滿盆糯米經過奶奶雙手洗禮,都成了滿盆側臥相枕胖乎乎的大糉子。

按照老家習俗,剛包好的糉子當晚是吃不到的。煮糉子時間很長,傍晚糉子填滿八印大鍋,倒上水,鍋底塞滿柴禾就開煮了。“枕頭糉”個頭大,煮時間短了是不容易熟的。奶奶一邊往鍋裏放糉子,一邊喃喃自語:“煮的火候大點,纔有糉子味。”我也只能眼巴巴瞅着鍋底跳動火苗,圍着鍋臺嗅嗅鍋蓋間隙噴出霧氣中夾雜着糉子淡淡的清香嚥唾沫。

初五,我還在睡夢中時候,娘便會把洗好的雞蛋、鴨蛋、鵝蛋放進煮糉子鍋裏,等我們姐仨醒來時便滿是驚喜了。早上醒來,手腕上不知何時大人們會給我們繫上“五彩繩”,聽奶奶說等下第一場雷雨時候扔在雨裏便能保一年平安了。至於屋檐、門口插着的艾草,祭拜竈神這些事情我是不關心的,早上一骨碌爬起來滿腦子都是滿鍋的糉子和蛋了。早上一家人都會圍坐在桌子前,娘沾着涼水剝開糉子放在碗裏,桌子上放了白糖、紅糖,誰吃的時候都會蘸一下或者把糖直接灑在碗裏吃。我們姐仨總是嘻嘻鬧鬧的爭搶。家鄉的糉子和南方的糉子比起來略顯粗獷,但那種清香綿甜豈是幾片竹葉包裹着生硬糯米所能比擬的。這其間的味道,縱是像《舌尖上的中國》遠近鏡頭轉換也拍不出來的。

早上搶完糉子,我就等着最期待的事情了——分蛋。鍋裏的雞蛋、鴨蛋和鵝蛋是要按人頭分到我們姐仨手上的,這也是我們自己的私有財產。分完蛋,第一件事情便是比賽“轉蛋”了。我總是一邊用嘴吹着手裏滾燙雞蛋,一邊嚷嚷着和兩個姐姐比,但每次比賽結局大致相同,輸掉的總是我,兩個姐姐也會毫不客氣的拿走她們各自的戰利品,現在想想都是兒時太小沒有力氣的緣故吧。鵝蛋平時都作爲“種蛋”給家裏換錢用了,所以每次煮的數量極少,也最珍貴,我們也都不捨得拿來當“賭注”。在家裏輸的一塌糊塗的我也總有出氣的地方,我會兜裏揣着鵝蛋去鄰居家裏找小夥伴們玩“撞蛋”。遊戲規則很簡單,誰的蛋結實誰就贏了,輸的要把蛋給對方。“撞蛋”總能讓我一雪前恥,祕密武器便是又大又結實的鵝蛋。周圍鄰居家裏一般是不養鵝的,我的鵝蛋總能把他們所有的雞蛋、鴨蛋統統碾碎,在我得意叫喊聲中,輸的小夥伴只有回家哭鼻子的份了。

大人們卻全然不顧孩子們的事情,吃過早飯繼續到地裏忙着割麥子了,走時會順便帶上幾捆糉子當乾糧……

等我長大異地上高中的時候,記得每次端午節收假歸校時,娘都會在我包裏塞幾捆糉子、幾枚雞蛋和鵝蛋。娘沒上過學,在她眼裏“鴨蛋”對於我學業是不吉利的。這些,便是我半個禮拜的口糧了……

現在想來,我已經七八年沒有嚐到家鄉的糉子了。

昨晚給家裏打電話,娘說今年忙,沒有包糉子,往年這個時候都是奶奶包糉子。掐指算算奶奶走了剛好一個半月了。娘常說:“人活百歲有個娘好”,這麼多年,娘和奶奶曾沒有因爲這事那事鬧過彆扭,她始終把奶奶當作親孃一般。每次通電話娘總是嘆氣,奶奶走了,她的話也少了。

看着桌上各色糉子,想起家鄉的糉子,想起奶奶。

奶奶,端午節,天國裏面有糉子嗎?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6

端午,應該是人人皆知的日子吧!不但是中國人的節日,有些老外也開始動起手來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等。當然。我這個小中國人也要開動哦!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划龍舟,掛艾葉、菖蒲等。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建立的日子。見天,我也來“嚐嚐”端午節的滋味。

“包糉子嘍”奶奶端着兩盆東西走過來,我莫名其妙“啥個?”奶奶笑咪咪的說“來,包糉子”我蹲下來,看着一盆糯米和一盆竹葉,滿心的'歡喜,捲起袖子。首先取出兩三片竹葉,把他們捲起來,成一個漏斗形,再往裏面灌上糯米。“哎呦”不好,竹葉沒整好全散了!我氣呼呼的喃喃“什麼嘛,這麼小的東西竟然這麼難!不……”說着,又重新開動起來。啊!看,一個小巧玲瓏的小糉子出世啦!翠綠的外衣包裹着一顆顆白色的米珠。看着他就口水三千丈。一個、兩個……十個糉子,哎,總算包完了。

這回該煮糉子了,將糉子放入鍋中,開始蒸。沒幾分鐘糉子便出爐了。“嗯……”太香了,我擋不住糉子的誘惑,立馬打開一個糉子沾了沾糖,放入嘴中。啊,味道還真不錯呀。透露點小祕密,我在糉子裏摻了點“假”,放了許多綠豆,所以才這麼美味呢!

晚上,口中依然回味着糉子的味道,是那樣淳樸,那樣美味……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7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栗子糉、豆沙糉、蜜棗糉、香腸糉......各式各樣的糉子,看着就讓人嘴饞。可是,今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呢?我問媽媽,媽媽說:“端午節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我一邊吃着香糯的糉子,一邊聽媽媽講着屈原投江,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而向江中投飯糰的故事。今天,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知道了吃糉子、雄黃酒,賽龍舟的歷史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人們對屈原的一片深情。小小的一個糉子卻包含了這麼多的深意啊!

週末傍晚去稻香村買糉子,結果碩大的塑料箱子裏只剩下2個蛋黃餡的'糉子,想着自己家的老人都是北方人,他們還是喜歡吃小棗糉子,於是悻悻回家。

70年代我們小時候到了端午節家家都要包糉子。孩子們會帶着副食本和糧本去商店採購江米和小棗,那時每人半斤江米,一家一斤小棗,包出來的糉子縱然有一桶也不夠缺嘴的孩子吃。

四年級端午節的前兩天,我正趴在課桌上寫作業,同桌老二悄悄湊過來告訴我:他父親原來部隊的老部下給他們家送來一口袋江米、一包小棗,可惜他爸爸出差去了南方,母親去基層慰問演出。問我能不能把他們家的原料帶到我家做成糉子,半劈一份給我和弟弟吃。想想老二平時助人爲樂,在同學欺負我的時候能夠“兩肋插刀”,包個把糉子那還不是小菜一碟。接着,我就犯起愁來,江米和小棗有了,哪裏有葦葉和馬蘭條子啊?老二一拍胸脯:你說得那兩樣東西我們可以去蓮花池去找啊?我這纔想起來,蓮花池有大片的蘆葦;蓮花池北側的農場裏小路邊種植着一簇簇的馬蘭花。放了學以後,我們三個女生和老二、大亮一起過了馬路朝蓮花池跑去。

到了長滿蘆葦的西岸,我們一下子傻眼了,以前在岸邊玩的時候,感覺那些蘆葦是緊緊靠岸邊生長的。到了採摘的時候,才發覺蘆葦和岸邊還有大約兩米的距離,而且水面上凝集着綠色的浮萍。老二當時穿着短褲,大亮穿着老爸的軍裝褲子,看着老二哐哐下水,在一邊挽起褲腿。不料老二一聲尖叫,下面的蘆葦跟扎破了少爺的腳,葦子還沒有采摘先光榮負傷了。大亮吸取了老二的教訓穿着膠鞋下了水,結果池岸是斜坡的,越往裏走越深,捲起的褲腿上都是浮萍沫子。老二上岸以後看着沾滿黑色滋泥巴的腳,在一邊大喊着:繼續走,我非要吃上糉子不可!大亮用力劈着葦葉在胳肢窩下夾着,隔一會兒送上岸一抱,終於我肯定了他們的成績,看着放在地上的一堆葦子葉,讓大亮上岸。

大亮上岸以後,邁着噗唧、噗唧步子跟着我們,鞋子和褲子泛着污水的臭氣。老二一瘸一拐地走在前面帶路,我和笛子抱着蘆葦葉子,我們這一隊人馬好比是戰場下來的傷兵。我們可不能走下戰場,還有馬蘭花條子沒有偷回家那!爲什麼是偷呢?因爲馬蘭花長在農場鐵絲網裏面,那是公有財產,我們要採摘回家不是偷難道是順嗎?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8

今天,媽媽帶回來一個大箱子,我打開箱子一看,原來是十個美味的大糉子,我忍不住想吃一口,但是爸爸說:生的會吃壞肚子的,燒熟才能吃。等了一會兒,三個大糉子燒熟了,媽媽說:兒子趕快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

我說:我們一起吃,平時你們很辛苦,作爲你們的獎賞。爸爸媽媽笑着說:兒子長大了,比以前懂事了!然後我們一家津津有味的吃起糉子。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吃糉子_端午節趣事300字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糉子。早上,奶奶就忙着包糉子了,我也在旁邊學着怎麼包糉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糉葉,把它捲成一個角,在把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後用糉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緊緊的。

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着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糉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糉子,打開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着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9

“我可以一起報糉子嗎?"媽媽笑笑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開始仔細地觀察媽媽包糉子。

媽媽首先把四片糉葉疊成寬約5釐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後裝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裏填上米,把糉子裏塞結實。最後用一根針把糉葉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包糉子,這樣以後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

端午節吃糉子的作文 7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糉子。姥姥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爲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是,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有的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這些別稱。

要說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無過於吃糉子了。端午節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買,在端午節,幾乎沒人不吃糉子。當然了,作爲吃貨,我怎能不吃呢?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1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糉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爲了祖國,爲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糉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糉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糉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裏,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糉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纔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糉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

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2

今天,我在家裏學奶奶包糉子。

首先,我拿來一片綠色的糉葉,接着,我雙手拿着糉葉,把它折成“漏斗”形狀。底部不可以有漏洞。如果,有漏洞的話,米就會掉下來的。當糉子的'“外衣”摺好了,我心想:“再把陷放進去,快點這好就可以了。”我把米和陷放好後,接下來,把糉葉折一半過去,將米和陷完全包裹進去。

糉子包好後,我看看自己包的糉子,它像一架飛機,又像一把槍。通過這次學包糉子,我體會到做什麼事只要誠心、細心、恆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3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同,我非常喜歡家鄉的端午節,因爲可以吃上美味的糉子呀!

老人常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所以要多吃糉子。因此每過端午節,家家的餐桌上都有一道美食——糉子。

它一身深綠色的外衣,三角四棱形,包糉子的人還會在糉葉上實實地纏上幾根線,以防止糯米跑出來。看着你可能沒有多大的食慾。可當你把鍋蓋掀起時,湊起鼻子去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不禁垂涎欲滴。

哦!糉子熟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擠了過來,甜甜的蜜棗被裹在白白的,香甜的糯米里,外面包着深綠色不時發出清香的'糉葉。這時的糉子無論是色彩還是味道,都是那麼誘人。

吃糉子的時候,必須先把線給解開,然後掀起糉葉。看着美味的糯米,你會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弄得滿嘴都黏糊糊的,自己卻沉浸在美味可口的糯米里,黏而不粘牙,甜而不膩心。

只要你吃完一個美味可口的糉子,鼻子上會粘上糯米。那樣子真是滑稽可笑。如果你在吃糉子的時候放上一些白糖,那麼,你的臉上和手上註定有一顆顆晶瑩的白糖粒。

如果你品嚐到第一個糉子的美味,你就會接二連三地吃第二個,第三個.......直到你吃到肚子都滾圓了,纔會停止。

這些傳統習俗無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所以我們要一起傳承下去。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4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馬上端午節就要來了,我家也熱鬧起來了。有的採糉葉,有的包糉子,有的'煮糉子……

鄰居家也來一起準備端午節啦!我們小孩任務就是採糉葉,家長們主要是包糉子和煮糉子。我們小孩子出去採糉葉了,我們一邊哼着歌一邊跑到了小區後面的小河邊,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糉葉。真好,在小河邊還真有幾十根蘆葦在近岸的水邊輕輕地搖頭晃腦。我們開心極了,狂跑過去採摘,好像怕別人搶着採摘一樣。我們採完了,一共採了一百多片葦葉。到家後,大人們一邊清洗採來的糉葉一邊說:“採晚了,天已經變得熱了起來,上面都長蟲了!”我們大吃一驚,都光顧着採了,沒人注意葦葉好不好。大人們接着說:“這些糉葉大部分還是可以用的,先洗乾淨後再放在鍋裏煮一煮,增加韌性。”我們長嘆了一口氣!

大人們先把準備好的糯米和糉餡入到了桌上,然後把它們和到一起,接着用糉葉把它們包住,最後用棉線緊緊捆紮,糉子經過這些過程就算做成了。我們小孩也做了幾隻不成形的糉子,爲什麼叫不成形的呀?因爲是第一次做的,所以說它不成形。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水煮,屋裏開始瀰漫清香,等到掀開鍋蓋,我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自已做出來的糉子美味可口,入口即化,好吃極了!

我愛吃糉子!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6

前幾天,我過了一個開心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被稱爲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它的叫法有二十多個:如端陽節、龍舟節、屈原日、女兒節等等。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包糉子和划龍舟是普遍習俗,不同的'地方還有掛菖蒲、喝雄黃酒、放風箏等習俗。端午節有一個來歷,就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投江自盡。百姓們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就把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最常見的事情就是吃糉子。糉子的品種有很多,有肉糉、白糉、蜜棗糉、蛋黃糉等等,我最喜歡吃的糉子是肉糉。你們沒想到吧,我媽媽也會包糉子。媽媽先把糯米和鹹肉混在一起,再倒點醬油,放點水,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媽媽拿起兩片長長的糉葉,弄成一個圓錐形,把糯米填進椎體裏面,再用繩子捆緊。媽媽說,在這時候要注意一點,米不能裝得太滿,不然煮的時候會撐破的。媽媽用這種方法快速包了兩大鍋糉子,直接放在高壓鍋裏煮。沒過多久,糉香和肉香飄蕩開來,我彷彿身處糉子的世界裏,不停地咽口水。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剝開糉葉,咬傷=上一大口。糉子又香又糯,美味無比,鄰居們都被這香味吸引過來了。

端午節不光是玩耍、品嚐美食,其實更需要的是家人團聚,這樣生活纔會更美好。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7

早晨,我剛醒來,一股清香的味道飄進我的房間。我隨着香味來到了廚房,見一個人也沒有,我便偷偷地打開了鍋蓋。哇,滿鍋都是糉子!我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糉子,真燙啊!我手忙腳亂,糉子差點兒掉在地上。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就在這時,奶奶從門口走進來,看見了我,說:“小饞貓,你不要急着吃,奶奶可要考考你呢。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這可難不倒我,這種問題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不假思索地說:“是端午節!”奶奶笑眯眯地拿出了一隻碗,又在碗裏倒了些白糖,遞給我說:“吃甜餡的.糉子蘸點白糖就更好吃了。”

我剝開糉子外面的蘆葉,露出了白白的米和紅紅的棗子。那油亮的米飯跟我們平時吃的米飯有點兒不一樣。奶奶告訴我那是用糯米做的,糯米更粘,更香,更好吃。我將糉子挑在筷尖,輕輕放進碗裏蘸點白糖,甜甜的,粘粘的,那種美味至今還留在我的記憶裏。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8

進入六月,端午節將至。每到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是怎樣的,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來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糉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糉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衆的心裏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實際上,爲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糉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糉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糉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糉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糉、赤豆糉、蠶豆糉、棗子糉、玫瑰糉、瓜仁糉、豆沙豬油糉、棗泥豬油糉等。鹹味有豬肉糉、火腿糉、香腸糉、蝦仁糉、肉丁糉等,但以豬肉糉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糉、豆蓉糉、冬菇糉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糉兩味的“雙拼糉”。這些糉子均以佐糉的不同味道,使得糉子家族異彩紛呈。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19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平易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經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年齡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期,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到今天,每一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卵黃等多種餡料,此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尚,千世紀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並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聽媽媽說:“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這一天要吃糉子的。”說完就去買糉子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買歸來一袋糉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糉子,我看到了糉子是三角學形的,表面是用綠顏色的竹葉包着,我逐層剝開,越往內裏葉色越黃,內裏就是1個白白的、胖胖的大糉子。這類滋味真噴鼻啊,真是噴鼻氣撲鼻呀!我還沒吃到糉子就被糉子迷倒了。終於可以吃糉子了,咬一口糉子,嘴裏感覺甜甜的、粘粘的、軟綿綿的,就像是吃了草棉糖一樣,舒暢極了!內裏還有兩個大棗,棗比蜜還甜!就如許我把糉子全都消滅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0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我們家裏面的端午節習俗就是包糉子、吃糉子。

在端午節這一天,姥姥早早地就起了牀,爲我們包糉子。其實,糉子的餡料也是多種多樣。姥姥包的糉子是綠豆餡的`。吃起來的味道也不錯。

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糉子,昨天媽媽買了一坐糉子,分別放在了三個盤子裏,每個盤子裏放了三個糉子。到了今天的中午,奶奶把這些糉子放在了電飯鍋裏,蒸熟了以後,我拿出了一個糉子,吃了一口,絕的裏面有一個東西在裏面,我一看原來裏面有一個板栗,他非常好吃,我非常期待下次的端午節。

今天,姑姑買了一大包糉子,因爲快到端午節了,家家都得吃糉子姑姑先把糉子放入鍋裏,再添點水,蒸了二十幾分鐘左右,糉子熟了,我們就用筷子把它夾到盤子裏我們打開了一個,裏面熱乎乎的,把它放入碗中,再加點白糖,那可真美味啊!

中午,我想吃糉子。就從冰箱裏拿出來三個,媽媽添上鍋,等水沸了,把糉子下到了鍋裏。等了八分鐘,糉子才熟了,我很快剝了皮,着急地咬了一口,哎呀,把我的舌頭都快燙掉了,今天的糉孑真好吃,我口氣吃了兩個

今天早晨我吃了兩個糉子,這些糉子外層是雪白雪白的精米,裏層是又香又甜的蜜棗,咬一口,外面的糯米粘口極了,而裏面呢?那更絕妙了,甜津津,軟綿綿的,吃上一口,還想吃,讓我總覺得吃不夠。

糉子吃起來香甜無比,我最喜歡吃糉子了,而且最喜歡吃蜜棗餡兒的。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1

終於盼到了端午節,

一大早,一股濃濃的糉子香撲鼻而來。我一骨碌爬起來,跑到廚房一看,媽媽已經煮好了一大鍋糉子,看着那胖胖的,被捆紮的嚴嚴實實的糉子,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趕緊擦了一把臉,拿起一隻糉子,先把捆紮的絲線扯下來,再剝開一層層的.糉葉,只見糉肉白白的,香香的,就像一個熟睡的白胖娃娃,我對着它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媽媽問:“好吃嗎?”“味道簡直妙不可言。”

我吃着糉子,媽媽在一邊給我搓“鎖兒線”,聽媽媽說,端午節這天,各種蟲子都會爬出來咬小娃娃的,如果戴上了媽媽搓的絲線,蟲子就不敢接近你的身體。爸爸也在一旁搶着說:“這天是爲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而定的”。“那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說:“屈原被小人謀害了之後,跳了汨羅江,爲了不讓魚兒咬他的身體,人們就在湖裏仍糉子,希望魚兒吃糉子而不吃屈原。”

今天我不僅吃到了香甜的糉子,還懂得了端午節的來歷。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2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鍾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先拿了一個小板凳,坐在邊上,看着外婆包了幾個。看得我躍躍欲試,我馬上去把手洗了一遍。先挑了四五片蘆葉,四片按順序鋪開,一片反扣在中間,現在要把蘆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卷緊,不然米會露出來的。接着是往裏面放入一半的糯米,在挑一塊五花肉放進去,再裝一半的糯米進去。然後用轉陀螺的樣子把蘆葉的另一端慢慢地捲起,弄到只有一個小尾巴,就把小尾巴夜捲起來,用大拇指摁住,把卷起來的再對摺,最後呢要用線把糉子五花大捆綁牢,防止它散掉,這樣一個不這麼完美的三角體糉子就完成了,外婆誇獎道:“比

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糉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糉子裏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糉子,五個一紮紮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糉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糉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

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糉子真好吃啊!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3

今天中午媽媽下班回到家,說:“今天是端午節,待會兒吃糉子。”說着從食品袋裏掏出幾隻糉子。我迫不及待開始觀察起糉子來,它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圓形。它共有4個棱角,4條邊,4個三角形面。糉子身披翠綠的外衣,身體上纏着一條潔白的絲線。媽媽把糉子煮熟後葦葉變成了墨綠色,散發出陣陣的清香。剝開墨綠色的外衣,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上鑲嵌着一顆又大又黃的蜜棗。黃、白、綠三種顏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美麗。我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餡,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好吃極了。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味,又是營養豐富的饋贈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糉子不僅外觀漂亮、色澤誘人、味道鮮美。而且還包含着對一位偉大詩人的懷念。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懷王對屈原的愛國主張不予採納,還聽信別人對屈原的栽贓陷害,導致屈原被流放到南方。最後楚國被佔領,滿懷憂憤的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人們崇敬他、懷念他,紛紛將米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爲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後來這一天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啦。

媽媽說,糉子不僅是美食,還要讓我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7

我剝開綠色的糉葉,看着裏面白胖胖的米飯糰子,我迫不及待的就在上面咬下一口。端午節的糉子可美味了,今年的端午節來臨了,大家喜歡吃端午節的糉子嗎?

今年的端午節,我家裏在超市裏買了一些糉子,還一家人一起包了一些糉子。今年的端午節,我可謂是大飽口福,吃了不少的糉子。因爲有兩種糉子,不免的我就在心裏比較起來,超市裏買來的糉子的味道顯然更好些,並且種類也多。不過,家裏我與家人一起包的糉子似乎更讓我期待些。不管是在我和家人一起包糉子的時候,還是後來吃到了糉子後,我都對自家人一起包的糉子充滿着期待。

儘管在品嚐了之後,味道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好,但是這似乎也不大重要了。誰叫這是我和我的家人第一次嘗試着自己包糉子呢,所以,在味道上我心裏早早的就放低了標準。

今年的端午節,我的家裏還來了不少的親戚。當家裏來了親戚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將自家包的糉子拿了出來,我還真是期待着家裏的這些親戚們的評論呢。不管評論是好是壞,我都想知道,並且也都能夠接受。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人們每年端午節裏必不可少的一種習俗。全國各地的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都會吃糉子。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中,我最喜歡的也就是端午節了,因爲在端午節裏,有香香軟軟糯糯的糉子。

我身邊的人也都喜歡吃糉子,所以,每年我家裏都會在端午節這天準備上不少的糉子,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吃個足。端午節是一個擁有着悠久歷史的節日,也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裏的一部分,大家喜歡端午節嗎?喜歡吃端午節裏的糉子嗎?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4

隨着幾聲嘹亮的雞鳴,整個家鄉醒來了。明天,姐姐將參加一場涉及前途的考試——會考,此時,全家人的心都被揪緊了,似乎連空氣中也夾者緊張的氣氛。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流逝,隨之,我的心也愈來愈沉重,我坐立不安,便下樓走走。“妹,敏敏能考上嗎?”“會的,會的。”大媽一邊包糉子,一邊喃喃地說?“咦,媽,今天又不是端午節,包糉子幹嗎?”我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盯着媽媽手中的糉子。“真想知道嗎?好,你先告訴我關於糉子的'來歷。”媽媽神祕地說。“話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爲了表達對他的尊敬,特地制糉子。”“好。”媽媽一本正經地說,“你大媽希望你姐姐平步青雲,包糉包糉不就是包中嗎?也就是一定能中。這可是祖傳下來的習俗。”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糉子爲姐姐包的。“好,我也要包,我也爲姐姐出一份力,讓姐姐高中。”“不用了,遙遙,你有這份心就行了。”我站在一旁,望着全神貫注包糉子的大媽,感到這小小的糉子裏卻包含了大媽無盡的期待和對兒女那無私的關愛……

雖說包糉——“包中”——是我們家鄉特有的習俗,可再這習以爲常的習俗裏卻讓我看到了家鄉人那一顆顆淳樸的心靈,感受到天下最偉大的母愛。

5端午吃糉子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5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去爺爺家過節。剛進家門,從廚房飄出來一陣陣清香,原來是爺爺在煮糉子啊!

爺爺包了很多糉子,有棗餡的、肉餡的、紅豆餡的……我們開始吃起了香噴噴的糉子。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我問媽媽,媽媽說:“因爲從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寫了很多愛國的詩,也寫了很多罵壞蛋的詩,他給楚王提了很多治理國家的意見,可是楚王不聽,反而將他流放外地。後來楚國滅亡了,屈原不願投降,就抱着石頭投江自殺了。漁民們知道了,就趕緊划着船去打撈,可是撈了三天三夜,也沒有見到屈原的屍體。於是,漁民們就往江裏投了很多米團,爲的是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初五定爲端午節。在這一天,大家都要包糉子,賽龍舟。

聽了屈原的'故事,我特別感動,屈原的愛國精神真讓我敬佩啊!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糉子,而且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真有趣!

國小作文300字端午節吃糉子4

端午節快到了,我們提前吃了糉子,你們知道爲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因爲我的叔叔嬸嬸從鄭州回家來,住幾天就要走,奶奶決定提前包糉子吃。

星期四,奶奶早早上街買來綠油油的糉葉,潔白的糯米和香香的紅棗。回到家後奶奶先把糯米泡到盆子裏,然後把糉葉和紅棗洗淨,準備就緒,就可以包糉子了。奶奶先把兩片糉葉重疊起來捲成圓錐體,在中間放一半糯米,放進一顆紅棗,然後再放一些糯米,最後用多餘的糉葉把糯米包起來,用繩子把糉子綁茨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把所有的糉子包好後,奶奶把他們碼放到鍋裏,做到爐子上,添上水,蓋上鍋蓋煮。過了一個多小時後糉子就煮好了,熱騰騰的糉子出鍋後屋子裏開始瀰漫着糉葉、糯米、紅棗混合的香味,我們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

諾諾的、甜甜的糉子讓我覺得今年的糉子最好吃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6

在習俗上,農曆五月是惡月,民間又稱“毒月”。用現代觀點來解釋,此時氣溫迅速升高,天氣暑熱,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爲了安度暑日,民間在端午這天,除了採集一些草藥懸掛、佩戴、淨身、服用之外,還須注意飲食健康,藉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稱爲礆水糉。

據說在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更稱爲“益智糉”。還有在米中摻雜肉類、慄、紅棗、赤豆等。當然,現今的糉子材料更是五花八門。

相傳端午吃糉是爲了紀念忠臣屈原投河自盡而形成的習俗。但相信更重要的理由應該源於季節飲食習慣所需。古代醫家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谷部四》中介紹了糉子這種食品,可見作爲節令美食,還有相當的藥膳食品的養生價值。其中糉子的主要材料:糯米和各種豆類,就有健脾和中,祛溼解毒的食療功效。

從現代營養觀點看,夏季炎熱,出汗較多,加上進食生冷亦多,脾胃功能相對地差,初夏季節雨水潮溼,人體容易出現肚瀉、腹痛等症狀。適量進食溫胃健脾的穀物如糯米、豆類,就有強身防病的功效。

適當吃糉有益健康。

廣東民間傳統製糉以糯米爲主料,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的食療功效。此外,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少食,腹瀉;氣虛自汗有食療作用。

用來包裹糉子的糉葉竹葉甘,淡,寒。主治:熱病心煩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齦腫痛,心火織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赤黃色;還可以清熱除煩,中醫常用於熱瘍煩熱,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另配料可以隨意選用,有大棗、薏米、花生、蓮子、芡實……也都滋補有益。

廣東民間傳統製糉以糯米配紅豆綠豆爲多。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中醫認爲綠豆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昔日做糉子餡以綠豆去皮取肉,主要食療功效也取其厚腸胃和解毒的作用。

中醫認爲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溼、消腫解毒等功效。夏日氣候炎熱且多雨,人體常爲溼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溼,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解熱良食。

吃鹹鴨蛋爲端午節又一食俗。中醫認爲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膈熱、咳嗽、喉痛、齒痛、瀉痢等病症。鹹鴨蛋不僅具有醫療作用,且能有效補充人體在夏天缺失的鹽分和消耗的營養物質,因而也是一種夏季食補與佐餐佳品。不過,糉子內餡以鹹蛋黃爲主,多吃無益。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7

五月端午必吃的食物是糉子。

糉子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原本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

古人把糉子叫做角黍,是因爲糉子的有角。糉子一般都是四個角,三個角的也有,但據說還有能包出五個角的。

古人包糉子以黍米,黍米即黃米,黃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時人們的祭祖是必用黃米,一碗黍米飯蒸熟,黃澄澄供在那裏亦真是好看,若此時派糯米上場,恐怕就要被比下來,雖然糯米潔白,打年糕離不開它,但白花花的供給祖宗好像不那麼好看。

說到糉子,當然離不開包糉子的糉葉,最好是葦子葉,水澤河汊處到處長有這種水生植物,用新鮮的碧綠的那種,聞着清香,用隔年發了黃的.,味道亦濃。

吃糉子要蘸飴糖,或者是玫瑰糖。當然肉糉子是鹹的,但即使肉糉子是鹹的,也很少見有人要一小碟醬油過來蘸糉子吃。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8

端午節人們要吃糉子,划龍舟。爲了過端午,媽媽買了幾個糉子。糉葉是綠色的,糯米是白色的,糉子是三角形。

還沒等媽媽煮糉子,我的肚子早已經“咕咕”叫了。於是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肚子餓了。”媽媽說:“看把你急得。”

媽媽把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煮。發出一種“絲絲絲”的.聲音,還會冒出熱氣,我真想快點煮熟。

糉子終於煮好了,媽媽不知道在廚房幹什麼?過了好一會才端出一盤香噴噴的糉子,我連忙找糉子身上的繩子的結。我折騰了半天,才

解開繩子。在剝糉葉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糉子的裏面,手上粘上了幾粒糯米。我連忙拿面巾紙擦掉,可是卻怎麼也擦不乾淨手黏糊糊的。剛

剛出鍋的糉子有點燙,還是個肉糉散發着一股糉葉夾肉的香味。

不知道糉子還有些什麼味的,是不是還有甜的呢?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29

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糉子,一提起糉子呀,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這東西可是我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了,你喜歡吃嗎?

今天早上我兩眼一睜,一股濃濃的糉香味就撲鼻而來,我一骨碌就起了牀,趕快跑到廚房一看,蒸鍋里正蒸着一盤糉子,看到它們我就有點垂涎三尺了,我着急的在廚房裏打起了轉,媽媽說:“你先去洗臉,糉子一會兒就熱好了。”

我感覺今天早上的時間怎麼這麼慢呀!我的肚子早在“咕咕”地抗議了!我等了好長時間那熱氣騰騰的`糉子才端上桌,看着那熱氣騰騰的糉子,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冒着酷暑在站崗,又像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娃娃,那身上的繩子有紅有黃,味道還各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哇!燙死我了,糉子也不聽話的跑到了地上,這下可要把我氣死了,我要好好制制你們,看你們老實不老實吧!

我跑到客廳拿起我的終極武器——吹風機,插上電源按下啓動按鈕,把他們個個吹得直打哆嗦,亂打滾,連喊救命。還有幾個糉子我讓它們去冰箱裏旅遊了一圈,幾分鐘後,我大功告成,它們個個都乖乖的躺在盤子裏,終於把它們都制服了。爸爸和媽媽看到我的做法也笑得直不起了腰,這時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糉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糉葉,這時看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裏,甜在心裏,讓我回味無窮,我一口氣吃下了兩個不同味道的糉子,真好吃,可是我的小手被弄得粘糊糊的!

哎!可惜今天的糉子是媽媽從超市買的,媽媽說明天要親手做一些各種味道的糉子,那時的糉子一定會更加美味十足的!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0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糉子。那一個個糉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糉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糉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糉子終於煮好了,開鍋。

糉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糉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糉葉,把糉葉裏的糯米糰放到碗裏。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裏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糉子裏有糯米的飯香;糉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吃着,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裏放了五個糉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糉子竟那麼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糉子都代表着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爲長輩們包糉子。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1

端午節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日子,端午節是一個糉子飄香的日子,還是一個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大家一聽到這個節日就一定會想起美味可口的`糉子,但是端午節的由來大家知道嗎?還是我來告訴大家吧!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屈原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而且還是位鼎鼎有名的詩人,但因被一些小人陷害,最後跳江而死,老百姓爲了紀念屈原就在他死後往河中扔糉子。

端午節的糉子都是大人們辛辛苦苦包出來的,每次見媽媽包,我手也很癢癢,想包極了。終於有一次端午節我對媽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媽媽說:“行呀。”包糉子開始了,只見媽媽把泡在水中的糉葉放在手中,並說:“要多拿幾片才行。”我答應着拿了三四片後,就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七折折八折折,便開始放米。

放米時媽媽還特意告訴我:“米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多了包時包不住,少了不好吃。”我裝着似懂非懂的樣子點了點頭,便開始放米,放時還接二連三地問媽媽:“這樣行不行?”放好米後,我把糉子一捆,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後來我又按照這樣包了幾個後,媽媽便煮糉子了,煮好後,我嚐了一下自己的勞動果實,好好吃……我邊吃邊聽到媽媽的誇獎,心中像蜜一般甜。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裏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於是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許多多的糉子。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的香味。我隨着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裏拿出一個糉子放在碗裏。我剝開糉葉,看見那白白的糉子上還在冒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葉的香味。

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的甜味溜進了我的'嘴裏,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

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的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爲祖國儘自己一份力的人。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3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昨天,我和姐姐去超市買糯米蜜棗和蘆葦葉子,準備回家包糉子。

端午節當天,媽媽一邊給我聽寫生字一邊包糉子,姐姐也參與了包糉子。姐姐包的糉子造型非常好看,媽媽包的可就差的'遠。

剛包了一回兒,我姐姐突發奇想,要往糉子裏包火腿和海苔,然後姐姐專職包火腿餡糉子,媽媽包花生綠豆葡萄乾餡的糉子。姐姐包了十多個,媽媽包了十多個,她倆互不相讓。

閒話就說到這裏,下面我們開始吃糉子,媽媽還做了很多菜和魚湯。我吃的第一個糉子是海苔餡的,這個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愉快。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4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到了鄉下那裏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好藝,首先她把糉葉放到熱水裏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糉葉捲成的“小鬥”裏,再用一張糉葉包一下,用線紮好,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一瞬間,奶奶手腳很麻利,三五下就把一籃子糉子弄好了。然後,再把它們放到鍋裏煮熟。

這時,我就專門盯着鍋,沒多長時間,從鍋裏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嫋嫋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啊!我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打開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着我這樣着急的吃着糉子,笑着說不要着急慢點吃,可是,我怎麼不着急呢?那麼好吃的糉子。看來我的饞嘴還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糉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糉子,那糉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爲了好吃的糉子,爲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閒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裏的糉子只有一個了,我拿着最後一個糉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糉子的籃子,啊!糉子已經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啊!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5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糉。

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正在包涼糉,我對外婆說:“外婆,我跟你學包涼糉吧。”外婆說:“好呀,你先看我怎麼包吧。”外婆把洗乾淨的糉葉捲成漏斗的形狀,右手用小碗舀起小半碗泡好的糯米,倒在糉葉漏斗裏,接着將糉葉餘下的一截圍着糯米包成三角體,再用棉線繞兩圈綁好,一隻漂亮的涼糉出現在外婆的`手上。

我正呆呆地看着,外婆說:“你來學我的樣子包吧。”我從外婆手中接過糉葉,開始學包糉子,可是,葉子怎樣也不聽我的使喚,不是“漏斗”卷得太鬆,糯米從葉子洞中掉出來,就是包糉葉時手抓得不緊,糯米都撒了。直到外婆手把手地教我,才勉強包成了一個歪歪扭扭的涼糉。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看着外婆包好成堆的涼糉,我說:“外婆,明年我還來跟你學包涼糉,等我學會了,以後咱家的涼糉都歸我包。”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6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媽媽叫我洗手吃糉子,我說:“媽媽,糉子在哪裏?”

媽媽說:“糉子在提包裏。”我拿一個糉子,把它皮剝掉,然後,用筷子把一角插進去,後來,我就把裝糖的盒子拿出來,先用糉子蘸一點糖,接着我一口一口的吃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7

今天早上,媽媽給我蒸糉子吃。糉子一般有兩種形狀,一種是三角形,一種圓形,都是我們常見的糉子形狀。糉子用荷葉包着,再用幾條線把荷葉捆住,不讓荷葉分開。糉子蒸好了,媽媽用剪刀把線剪開,再把荷葉一層層剝開,荷葉裏面是白白的,黏黏的糉子,我連忙拿了一把勺子,吃了一口,發現裏面還有小小的黃豆,金黃的'蛋黃,油油的豬肉。我一口接着一口吃,因爲太好吃了,糉子一下子就被我吃光了。

糉子真好吃呀!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8

今天,我在徐老師家做作業,午飯吃糉子。

我們每個人拿一個香砰砰的糉子,大家片迫不及待地解開繩子,用筷子一夾,糉子就塌了一方,露出了白白的來,啊!徐老師叫了一聲,糉子沒燒熟,我們就不吃了,覺得好可惜啊!接着就吃香腸,玉米的,老師就去對面買了4個大包子,拿來的時候,我們菜都吃飽了,老師自個兒吃起包子來,我們就放下筷子,上樓玩了,我玩了打乒乓球,還看了電視,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老師上來了,她叫我們寫字,我就回來認認真真地寫字了,寫到不會的時候,老師就仔細地教我們,我們很快就把不會的字寫完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39

今天早上,爸爸煮了一鍋糉子,有板栗餡兒的、菠蘿餡兒的、豆沙餡兒的,還有八寶餡兒的。

糉子煮好了,我趕緊掀起鍋蓋兒,拿起勺子,把糉子撈到盤子裏。我先拿起一個菠蘿餡兒的糉子,慢慢地解開纏在外面的繩子,再小心翼翼地打開糉葉,果然看見白白的糯米中夾着黃黃的.菠蘿塊兒。我立刻咬了一口,嗯!真和我的口味!軟軟的,而且甜中還帶着一點兒酸,好好吃呀!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0

端午節要到了,人們都要吃糉子。糉子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糉子的餡有豆的、肉的`、還有紅棗的。吃糉子的時候,我們先要把糉子外面的線解開,再把糉葉一層層地剝開,裏面就是帶餡的糯米,咬一口,很香。人們十分喜歡吃,但也不能多吃。

你吃糉子了嗎?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1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剛把我叫醒,我就吵上了:“媽媽,別忘了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吃糉子!”媽媽回答說:“小饞蟲,媽媽忘不了,早就給你準備好了,在廚房裏呢。”

我一聽就快速地起了牀,跑進廚房,看見糉子伸手就要抓,媽媽打了我的手一下說:“先洗手去!糉子還得先蒸一蒸呢。”這可把我給急壞了,迫不及待de洗完手就纏在媽媽跟前,一個勁兒問:“好了嗎?好了嗎?糉子我都忘了什麼味了,肯定很好吃吧?快點快點呀!”

過了好大一會,媽媽才把糉子端了出來:“好嘍,吃糉子嘍。”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de把外面的`皮剝了下來,還真是燙手呢!糉子剝開了,裏面是三角形的,我用牙一咬,怎麼這麼黏糊啊?一邊吃,我還在一邊想:這是怎麼包的啊,我可不會包。嗯,真甜,真香!我一口氣吃了兩個。

媽媽問我:“你知道今天爲什麼吃糉子嗎?”“知道啊,老師說過,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今天都要吃糉子。可是媽媽,我們平常不能吃糉子嗎?”媽媽笑着說:“傻孩子,平常當然也能吃啊,只要你喜歡,咱們就經常吃好不好啊?”“那當然好啊,那就天天端午節了,哈哈!”

媽媽買了十個糉子,我吃了兩個,媽媽吃了一個,爸爸還沒下班,得給爸爸留三個。10-1-2-3=4,還剩四個,我要留着到中午和晚上吃。如果爸爸吃不飽,我就再給爸爸一個,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讓媽媽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愛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媽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3

今天中午媽媽下班回到家,說:“今天是端午節,待會兒吃糉子。”說着從食品袋裏掏出幾隻糉子。我迫不及待開始觀察起糉子來,它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圓形。它共有4個棱角,4條邊,4個三角形面。糉子身披翠綠的外衣,身體上纏着一條潔白的絲線。媽媽把糉子煮熟後葦葉變成了墨綠色,散發出陣陣的清香。剝開墨綠色的外衣,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上鑲嵌着一顆又大又黃的蜜棗。黃、白、綠三種顏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美麗。我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餡,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好吃極了。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味,又是營養豐富的饋贈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糉子不僅外觀漂亮、色澤誘人、味道鮮美。而且還包含着對一位偉大詩人的懷念。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懷王對屈原的愛國主張不予採納,還聽信別人對屈原的.栽贓陷害,導致屈原被流放到南方。最後楚國被佔領,滿懷憂憤的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人們崇敬他、懷念他,紛紛將米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爲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後來這一天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啦。

媽媽說,糉子不僅是美食,還要讓我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4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糉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爲了祖國,爲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糉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糉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纔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糉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出來的。我們各自說着想象中自家的糉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悅回家了。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糉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糉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糉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糉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糉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糉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5

聽着這首憂傷的歌,心似乎也從剛纔的喧鬧中沉澱了下來,就如同一汪濁水慢慢的變成了幾許清水。

今天是端午節,五月五和6月6號同一天的日子。有人說,這個日子再次重現的時間是168年。我們無法活到168年後的今天,但我真心的希望,這篇文字可以保存到那個時候。不需要人們記得我,只需要記得文字裏面的女生。那個可憐的女孩子,那個如果活着大概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子。

我想,看到這裏大家應該都很好奇,我所說的這個女生是誰吧?好了,不讓大家瞎猜了。她的名字叫劉思影。

或許,聽到這個名字依然沒有幾個人記起這個人是吧?畢竟,十年過去了,十年時間,忘記一個人亦或是讓一個不相干的死人淡出自己的記憶是多麼平常的事。

我想我已經改變了很多了,起碼不會再爲這些在常人看來正常不過的事情而抑鬱無奈了。似乎我也變得無情了很多吧。

也行劉思影不值得讓大家所記得,那麼十年前天安門的`自焚事件,大家還記得嗎?那場大火不但帶走了一羣愚昧無知的大人還帶走了一個天真幼小的孩子啊,全身燒傷達40%。雖經北京積水潭醫院全力搶救,終因傷勢嚴重,於2001年3月17日不幸身亡。

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就這麼離開了人間,她去了什麼地方,我們都無從獲知。只是,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替她祈禱,下輩子可以幸福快樂的活下去。不會再有災難,痛苦陪着她。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生活在世間,就有權利讓世界、人們記住她——哪怕是像曇花那樣的匆匆一現。我所慶幸的是我還記得她,過了十年的波折坎坷愛恨情仇。原來在我心裏還記得這個女孩子,這個和我素昧平生的女生(和我一樣大,我真無法定義給你的稱謂了,姑且稱你爲女生吧)。

其實,端午節這個節日在十年前,也是因爲她我才記得。記得當時學校發放一個反迷信信科學的報道上看到劉思影的事的。那時候好像是五月吧,我清晰的記得那天,中午我在下着毛毛雨的屋檐下靜靜的看着關於她的點點滴滴。包括她喜歡的那首歌:5月裏,端陽到,汨羅江上好熱鬧,好熱鬧…(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找首歌曲,本來打算拿它當背景音樂。可是,總是找不到。所以只能用這首天空之城來代替了。)

那個陰霾的天,那個靜靜地下着毛毛雨的天,讓我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女孩,以及那個節日,端午節。

真的害怕自己什麼時候也像常人那般忘記你,曾經那個天真善良漂亮的女孩。所以用這篇文,在這個節日裏,只爲寫給你。

以後的生生世世,都要好好的,你說呢?受了那種痛苦的你。再見,我會盡我努力讓大家記住你。更加讓大家警醒,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好好學習,崇尚科學,不以迷信爲榮,以愚昧無知爲恥。所以,現在的孩子們啊,好好學習你們的知識吧。不要讓那曾經發生在思影姐姐身上的悲劇,在發生在我們之後的某一代。

端午節有什麼快樂的嗎?似乎現在每個節日都要說快樂吧?

那麼好吧。大家,節日快樂。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6

一年中有很多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端午節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且在這一天我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糉子了。

今天我一進家門就聞到一股濃濃的糉香味,我馬上走進廚房,只見桌子上放這一盤熱騰騰的糉子,看着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緻無比糉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於是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剝開來,一個潔白的身子便出現在眼前,晶瑩剔透的'糯米,珍珠般大小的赤豆,在墨綠色外衣的襯托下顯得可愛極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7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端午節了。在這天,祖國各地都有各自的習俗,有賽龍舟、舞龍、吃糉子等。

說起吃糉子,不得不說說它的來歷。戰國時,有位叫屈原的人,在朝廷爲官。他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疾苦,寫了許多描寫人民辛苦勞作、生活場景的詩歌,因此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由於奸臣的陷害,屈原最後跳江而死。人們異常悲痛。爲了紀念他的功德,在五月初五這天,大家紛紛聚集在一起,包了很多糉子往江裏扔,以免魚兒傷了屈原的'身體。幾千年過去了,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因此,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包糉子,並把這天定爲端午節。每當到了這一天,我們小朋友是最開心的,因爲我們既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又可以看龍舟、舞龍燈了。

我們家吃糉子的時候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誰吃到包有一顆紅豆的糉子就要說個笑話。有一次,我吃到一顆紅豆就說了個笑話,笑得大家久久地合不攏嘴,真開心啊!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這真讓我激動不己,我彷彿又可以想象到了那快樂的場景了。不過每當這天,我也會想到偉大的屈原。我暗下決心,我也要像屈原一樣,不能只顧自己,要多爲別人着想,做一個值得大家敬重的人。

同學們,聽了我的講解,你是不是也很想吃糉子了?我國還有很多有趣的傳統文化,有時間,讓我們一起去多多瞭解瞭解吧!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8

白白的糯米攢成一團,被碧綠芳香的糉葉層層包裹。一個個立在那兒,象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甚是引人喜愛。待蒸熟後剝下糉葉,晶瑩剔透的糯米展現面前,咬上一口更是滿口清香。這就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糉子。

小時候老是盼望着端午節快快到來,這樣就吃到姑媽親手包紮的糉子了!

在我們家姑媽的手是最巧的了。每逢端午,姑媽就會買回來良多糉葉和糯米。先把米泡好,糉葉洗乾淨,再預備一大把白線,包糉子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要把糉葉折成鬥狀,盛滿糯米,再把糉葉層層包上,,用白線牢牢綁牢,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姑媽忙得不亦樂乎的樣子,作爲家中獨一的女孩,我天然要挺身而出幫幫忙。可每次不是把糉葉折破,就是包得不緊,輕微一動米粒就爭先恐後地從各個角落鑽出來,怎麼也綁不上。最後老是姑媽重新包一個。每當這時我就會痛恨自己的笨手笨腳,哥哥們也在一旁鬨笑。

雖說包糉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我老是迫不及待地等在鍋旁,象盼着什麼稀世至寶似的。待一掀鍋,霧氣瀰漫中我早已搶出一個熱騰騰的糉子,顧不上燙手,掰開糉葉就啃上一口,滿嘴都是糉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在“小饞貓”的笑聲中吃得不亦樂乎。

在我們家,吃糉子還有一個講究。爲了贏得好彩頭,姑媽還要在一些糉子中包上幾粒紅棗。因爲數目有限,誰要能吃上帶有紅棗餡的糉子,那就是交了好運。每次大家都比誰的命運運限好。可我老是差一點。

有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總覺得大哥碗裏的糉子包了紅棗,硬要和他換,他卻不給。我便要去找姑媽告狀。見拗不外我,他只好和我交換。我滿心歡喜地剝開糉葉,小心翼翼地端詳幾眼,心裏帶着些期盼與不安。“呀!有紅棗!”大哥突然叫了起來,果然原本屬於我的糉子裏包裹着幾粒亮晶晶的紅棗。我心有不甘地連忙扒開自己的`糉子----那個原本呆在大哥碗裏,卻被我硬搶過來的糉子一片晶瑩剔透,雪白得沒有一絲瑕疵。整理時,懊惱之情在親人們歡快的笑聲中沉沒了。

端午節又快到了。固然吃過了各式各樣許許多多的糉子,但最讓我難忘的仍是姑媽親手包紮的紅棗糉子。今年它們還會那麼晶瑩剔透嗎?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49

今天,是每一個孩子一直期盼的節日,那就是端午節,是每個孩子的最愛,由於又可以吃到那香甜可口的糉子了。

在每年,媽媽都會自己做糉子、買糉子,可是,今年媽媽怕自己做的不好吃,決定今年不做了,要買糉子。

中午了,忽然,廚房裏傳來了一股濃厚的清香的'味道,這讓我着個小饞貓一下子猜出了糉子的味道。

媽媽說∶“端糉子”我端起糉子,媽媽拿着果汁、端着涼菜,姐姐端着肉、拿着筷子,我們把菜放在桌子上我拿起筷子正要夾一個菜一塊試試時,糉子似乎在說∶“快來吃我吧!”我情不自禁的神向糉子那裏,忽然,我發現有兩種糉子,一種是黑米的,一種是八寶的,我想黑米的一定好吃,我一嘗,果然好吃,似乎吃了一塊蜜糖一樣。就這樣,我們邊吃涼菜邊吃肉,還喝着果汁,說那個好吃,那個不好吃,一起有說有笑的吃飯。

我真想每天都可以吃到厚味的糉子。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0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注: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糉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爲了祖國,爲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注: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糉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

媽媽包糉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纔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糉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注:依依:依戀的樣子;舍:放棄。形容捨不得離開。]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着想象中自家的糉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注: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無限遠的地方或遠得無影無蹤。]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糉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糉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糉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糉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糉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注: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後的餘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

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糉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1

深綠色的外衣,雪白的糯米,在加上五彩繽紛的腰帶,就湊成了那香甜可口的各種各樣的糉子。

糉子的形狀很多,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菱形的……我用鼻子聞了聞,啊!一股香甜可口沁人心脾的'香味撲鼻而來,真香啊!

解開那五彩繽紛的的腰帶,露出了雪白的糯米,就像一羣小娃娃抱成一團,在地上打滾。糉子的餡兒很多,有香腸的,有蜜棗的,還有肉的……。我最喜歡吃蜜棗的,因爲蜜棗的很甜,我咬了一口露出了一顆大紅棗,像一個小娃娃睡在雪白的牀單上,牀下還有一個綠色的搖籃,搖啊搖,搖啊搖……軟軟的,甜甜的真好吃啊!

糉子不僅香甜可口、美味誘人,還營養豐富呢!聽大人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2000多年前,屈原勸國王,可國王不聽,屈原不想看見自己的國家被別人佔領,就跳江自殺。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就把糉子往江裏扔,給魚蝦吃。

我愛吃糉子,吃糉子時我常常在想,一定要做一個像屈原一樣愛國的人。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2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糉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爲了祖國,爲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糉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糉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纔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糉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着想象中自家的糉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糉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糉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糉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糉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糉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糉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3

我的媽媽告訴我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俗話說的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在南方都會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在我的央求下,我的媽媽帶我到超市去買糉子。在超市裏我看到有蜜棗糉子等很多種,糉子是用糉葉包着一些糯米和其他的一些原料(如蜜棗、豆沙、肉餡等)做成的。我讓我的媽媽買了兩種糉子。

回到家我的媽媽把糉子用水煮了十多分鐘,我聞到糯米的'香味,饞的直流口水。我的媽媽將糉子撈起來對我說,吃糉子時不要急,小心燙着。

我慢慢的把糉子上的細線解開,吃上了香噴噴的糉子,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按照我們當地習俗是要吃糉子的'。今天,趁着放假,我就呆在家裏跟媽媽學包糉子。

首先,媽媽把糯米洗乾淨,再拿來箬葉和線。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拿了一張箬葉把它折成三角形,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用長的一邊的箬葉蓋住,最後用線把它牢牢的繫住,這樣一隻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包了一個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心裏很高興。

通過今天的學包糉子,我感到很高興,因爲我又多學了一個手藝了。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我來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的雨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在南方,各地還會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裏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多的糉子。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的糉葉香味。我隨着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裏拿出一個糉子放在碗裏。我剝開糉葉,看見那白白的糉子上還在冒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葉的香味。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的甜味溜進了我的嘴裏,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

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的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爲祖國儘自己一份力的人。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6

又到端午節了,媽媽給我買了能避邪的香囊和小布老虎,奶奶也早早地買來了糯米和新鮮的糉葉。哈哈,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糉子了,特別是鹹肉糉子,非常香。奶奶將碧綠碧綠的糉葉和潔白的糯米洗乾淨,然後晾乾,再將買來的蜜棗、紅豆、鹹肉準備好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她先將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將糯米和蜜棗、紅豆、鹹肉放在裏面,再將糉葉卷好,最後用一根長長的針將糉子打了個結,一個精美的'糉子便好了,看到她一會兒功夫就包了好多個,我也想自己包一個試試,可是長長的糉葉到了我手裏便不聽使喚,不是鬆開了就是糯米漏了出來,忙了一頭的汗,結果一個也沒包好。看到我着急的樣子,奶奶哈哈大笑,對我說:“小毅,等你糉子包好的時候,我們都已經餓昏了,還是讓奶奶來吧。”原來,包糉子也有學問呀!“那是當然的啦!”奶奶笑咪咪地對我說。

奶奶邊包糉子邊講糉子的故事給我聽,古時候,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寫了很多爲國爲民的意見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聽從屈原的正確意見,還把他關了起來,在非常悲憤的情況下,他跳下汩羅江以表示自己愛國的決心。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老百姓。人們紛紛划着竹排和小舟尋找屈原,但尋找多日都沒找到,只好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江裏的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有人就想到包糉子的方法。爲了紀念屈原,後人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

聽了奶奶講的故事,我覺得屈原真是一個大英雄,原來吃糉子還有這麼感人的故事。

“快來吃糉子啦!”奶奶對我喊,“啊,真香呀!”吃着我最喜歡的糉子,我感到非常非常的開心和快樂。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7

今天是端午節,我過的真是很高興。因爲今天我不僅瞭解到更多的有關端午節的知識而且又吃到美味的大糉子。

我今天瞭解了端午節——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艾節、端五、夏節等等。

我還知道了古代詩人屈原的一個和端午節有關的故事。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今天的節日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所以我也要寫下來,讓更多的同學也知道這些知識!

吃糉子過端午作文 篇58

每年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糉子,但大家知道我們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請大家慢慢聽我說。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爲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爲眼看着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爲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爲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糉子的活動。就是這樣,我們纔有端午節這個節日,纔有端午節吃糉子的一種習慣。

我們大家都要向屈原一樣好好學習,學習他那愛國,善於分辨的精神!

這就是我們端午節要吃糉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