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人物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人物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高中人物作文3篇

高中人物作文 篇1

母親出生在一個小村莊裏,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哥哥,因爲母親是家裏的第一個女孩兒,所以倍受姥爺和姥姥的疼愛,他們兄妹幾個一鬧彆扭,母親總是沾光,直到家裏增添最後一個孩子,也就是我的姨媽,受寵的對象才轉移。母親小時家裏日子也不算富裕,加上這麼多兄弟姐妹,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有更大的壓力,但是,一家人很團結,過的非常愉快。母親很小就學會幫家裏分擔家務,家裏的小活她都搶着做,有時還跑到地裏去揀豆子,撿來的小豆子回到家洗一洗,晚上一家人熬飯時放上,姥姥會表揚她幾句,那時應該是她最高興的時候。母親從小就有個男孩子的性格,每次和夥伴玩農村特有的那種遊戲時,她都是贏,我想也正是由此磨練出她今後堅強不服輸的品格。她和夥伴一起玩泥巴、爬樹、摘果子,經常把褲子劃破,爲這沒少捱打。

記得有一次,母親放學和小夥伴們一起回家,看到別人家的棗樹伸出牆外,那又紅又大的棗,怎能不讓沒吃過這些東西的農村孩子不眼饞?於是母親首發治人站出來,她讓其他夥伴望風,自己則爬上牆去偷摘人家的棗,很迅速的爬上去之後,往院內一看,正發現女主人在上廁所,因爲聽到聲音往外看,正看到牆頭上的母親,母親這時已也正望見下面的女主人,當這兩束不同的眼光相撞時,母親一慌不小心從幾米的牆頭掉下來,老天!摔得她是鼻青臉腫,臉也被樹枝給劃得破相,可令人驚訝的是,母親什麼也不顧,拿起書包就跑,其他人一看情況不妙,也跟着母親跑起來,回到家,還騙家人說是不小心劃的,哎,可憐的媽媽呀!現在每次提到這件事,我們都會大笑不停,真佩服母親當時的勇氣和膽量。

高中人物作文 篇2

地球上有這麼一種生物,它們擁有兩扇薄翼,擁有細長的軀體。在花間環繞,在陽光下飛舞。它們只有扇動空氣的力量。

但是,若給它們機會,給它們時間,形成的氣流便可聚成風暴,席捲全球。

它們是------蝴蝶。

在人們面前,它們不值一提。在機械化面前,它們不足一提,甚至在昆蟲中,它們也不值一提。

然而,正是這樣不值一提的微小生物,卻擁有着足以讓全世界顫抖的力量。

這是蝴蝶效應,他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小人物可以影響整個世界。請不要忽略小人物。

也許你會覺得這很荒謬,但實際上卻是十分合理。這便是小人物的力量。但如果你認爲每個小人物都可以輕易影響世界,那就錯了。

小人物影響世界,也必須建立在足夠的實力的基礎上。正所謂機會總是給有所準備的人。時機每分每秒都在,關鍵你是否有與之相合的能力。小人物雖然人微言輕,但是他們是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的`,甚至他們比一般人都懂得更多,只是他們在這一刻說話沒有分量而已。一旦時機到來,他們會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甕牖繩樞之子滅了強大的秦國,沛縣泗水亭的劉邦滅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賣草鞋的劉備能夠在曹操和孫權的勢力中分得一杯羹而站穩腳跟。他們都是小人物,雖然他們曾經地位卑下。因爲他們有足夠的儲備,一旦時機成熟,自然讓風雲變幻。

小人物影響世界,必須要審時度勢才行。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一旦人羣中出現了某種情緒,而這種情緒被小人物抓住了,那麼他就足以撼動世界。洪秀全就是在中華民族的內憂外患,滿清政府的無力與之抗衡,人民紛紛揭竿而起的時候,抓住了時機,最終撼動了世界,震驚了世人。所謂小人物的力量最後匯聚成大的洪流,與其說是時勢造英雄,不如說英雄看穿了時勢,並與之同沉浮,共進退。

滴水興波,不斷儲備中終起吞舟之巨浪。;一粒微塵,在風沙的幫助下漸成觸天之高峯

每一個還在打拼的小人物,請不要懊惱,也不要悲傷,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已經不遠,要學蟬兒,用心蟄伏,當夏天到來的時候,你會積蓄力量,飛向枝頭,歡樂歌唱。

高中人物作文 篇3

縹緲黃河風漸遠,熙熙攘攘濤聲。烽煙四起舉刀兵。七雄何亂戰,五霸枉紛爭。常嘆古今離與合,寬心且慰平生。青松明月總關情。莫如歌一曲,再借酒三行。

戰國,又是一個悠遠的時代,數不盡的英雄人物,望不斷的千里江山。羣雄逐鹿,狼煙四起,而秦國,則是這中原霸主中唯一的勝者。

說起泰國的勝利,不得不說起四個人:商鞅、張儀、白起以及司馬錯。其中,以秦國最出色的戰略家一一司馬錯,最得我心。

司馬錯其人,乃司馬遷的八世祖,一位戰略大師。數其生平,只打過兩次仗,一次是滅蜀之戰,一次是攻楚之戰。這兩場戰役,在當時並不受重視,但在後來卻力助秦國一統天下,爲後世稱頌,彪炳史冊。

滅蜀之戰前,秦王爲攻韓還是伐蜀而猶豫不決,朝臣也爲此爭執不休(這一幕在熱播電視劇《羋月傳》中被着重描摹),此時,司馬錯提出了先伐蜀,得蜀即得楚的主張。秦王聽後欣然採納,派他率兵伐蜀。司馬錯一舉將蜀國拿下,又乘勝滅掉巴國。他爲秦國打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後方,爲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司馬錯的第二戰是攻楚。司馬錯攻楚之戰是典型的避實擊虛戰術,開創了我國戰爭史上早期的戰略大迂迴戰例,也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預言。

那麼,在這兩次戰役中,司馬錯又是如何獲勝的呢?我認爲,這勝利之法離不開智、離不開謀。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司馬錯的用兵特點,那就是“謀”。他雖爲武將,卻深諳謀略之道。

孫子兵法有云:謀定而後動,知之而有得。一次成功、勝利的戰役,離不開主將的精心策劃。戰場是這樣,現代的商場、職場也是這樣。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他不僅僅需要力挽狂瀾的魄力、獨挑大樑的能力,還需要細緻縝密的謀略能力。有謀劃,纔能有計劃;有計劃,纔能有行動:有行動,纔能有成果。可見,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體的謀略能力,對其發展與命運有着多麼重要的影響。

那麼,何爲謀?這是一個很難用語言文字來回答的問題。“謀”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能力,一種對形勢、對處理方法能快速作出判斷的能力。常言道,一步錯,步步錯。一個優秀的謀略者,能夠在最緊要的時候作出最正確的判斷,並能爲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從這一點上看,司馬錯是做到了,他的指揮作戰奠定了秦國千秋大業的基礎。很難說,如果沒有司馬錯在朝堂上的進諫,沒有他所指揮的兩次戰爭的勝利,戰國將在誰的手中落幕。從另一方面來講,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個優秀的團隊,身上也必然是具備這種極佳的品質的,不然,在這樣一個日趨殘酷競爭的商品社會中,又何談什麼立足,什麼開拓呢?

所以說,爭,就在勝;勝,就在謀。戰場中,勝者爲王,敗者爲寇。輸掉的那一方也不應埋怨什麼,只能仰天慨嘆一句:“不如!”然後慷慨赴死。至於這“不如”的,到底是哪一點,我看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