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孝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孝作文15篇

關於孝作文1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知恩,感恩,報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是每位兒女都應做到的事,讓孝成爲一種良好的習慣,不僅使孩子對自己的生命倍加珍惜與熱愛,而且對給予過他,幫助過他的人懷有感激之情有人會問,‘孝’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就來講我的見解吧。

孝很普通但真正懂得它的人並不多。

孝有很多種方式,孝順父母,孝順親人,孝順老師,孝順關心你的人。當父母下班回家,遞上一杯熱茶,那是孝在平時完成作業,認真聽講,取得好成績,那是孝,甚至管好自己也是對父母的孝

有一次我寫作業,媽媽搬着一張方凳,一瓶洗髮精進來了,心裏想:“媽媽一定又是要洗頭了。正是我思考時,媽媽猜透了我的心思,說:又要洗頭了,我心裏冒出一個念頭,說:媽媽,我來幫你洗吧?媽媽被我嚇了一跳,你會洗嗎?“沒問題”我端來一盆溫水,放在方凳上,我和媽媽相對彎着腰,媽媽的頭髮垂在水盆裏,我先用溫水將頭髮浸溼,然後打上洗髮精,輕輕揉搓起來,雪白的泡沫頓時堆滿了頭,我玩性大發,不知道輕重了突然媽媽“哎呀”聲,原來是泡沫進了眼睛,我急忙去拿頭巾,擦拭過後,媽媽輕描淡寫的說沒事,以前媽媽給我洗頭,我哭着喊着和她頂嘴,她現在卻這麼從容的原諒了我,讓我心中不由得慚愧一番,

一會媽媽問我累不累,我急忙說沒事,其實我早就腰痠背疼了,越是這樣越應該堅持,媽媽把頭髮洗乾淨後,我又用梳子把頭髮梳直媽媽笑着說舒服,並說有個女兒有件幸福的事,我的心裏瞬時開了花。

這是我對媽媽的孝心,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父母辛辛苦苦的把我養大,就算不能爲他們做太大的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凝聚着我們的感恩之情,慢慢體會,你就會發現更多。“受人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在前蘇聯巴甫雷中學大門牆上,寫有幾個耀眼的大字:要愛你的媽媽,因爲在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看來,如果一箇中學生連他的媽媽都不愛的生活,就很難叫他去愛別人,愛家庭,愛祖國

孝,無處不在,你,感受到了嗎?

關於孝作文2

微信朋友圈,是一個很好的分享愛好之人的聚集地。我國也不乏各類佳節,正如剛剛過去的母親節,微信就很好地發揮了它的作用,一時間,微信朋友圈滿屏都是各種對母親的祝福。這只是當今現象的一個縮影,其實近年來,網上送祝福變得越來越火熱,在外工作的子女、多年不聯繫的遠親,就算隔着千山萬水,一根根細細的網線也能將你的祝福傳達。

但,父母想要的,真的是發在朋友圈裏的多麼感染人的文字,抑或是從網上覆制來多麼有文采的祝福語嗎?央視的一則公益廣告爲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一位年邁的母親在過年的時候忙裏忙外做了一桌子菜,子女們也紛紛打電話回家,但說的卻不過是今年加班又無法回來云云。廣告中特意提到了兒子給母親年年都換一個更好的電飯煲。這裏的兒子孝順嗎?當然了,他年年給母親買更好的東西,心裏自然是掛念着她的。但如果沒有人回家陪伴母親,電飯煲再好用,做出的飯菜再好吃,也不過是空的。

天下父母所求,不過是子女的陪伴。能看看你,抱抱你。“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時代總還是在變化的,過年回家,有的人一年的努力就盼着這一天,也有的人想躲着這天。畢竟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回老家,這好辦,買一個智能手機回家,不用太好,能連上網視頻電話就好,花幾天教會父母怎麼用,從此逢年過節要回家的麻煩就被一個視頻通話搞定了。

父母們戴着老花鏡,託着手機,眼光從鏡片邊緣向外掃射,不甚熟練的對着這一個鐵盒,與子女說着話。視頻那頭是與朋友在高檔餐廳聚餐的子女,這頭是一桌子冷掉的飯菜。這種餐廳你一年才捨得來一次,那桌飯菜你父母也盼了一年你能吃上幾口。

小時候,老師都會佈置一個給父母洗腳的作業,有不少父母感嘆這是史上最溫馨的作業了,但有沒有想過,在我們的文明古國,連給父母洗腳也要佈置成作業強制孩子完成嗎?

朋友圈、視頻通話,的確是能暫解相思之情,但卻始終不能代你孝順你的父母,網線能傳遞親情,卻不能承載親情,心靈與心靈的碰撞,那是一條網線能體會到的,所以,別讓網線替你盡孝。

關於孝作文3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爸爸媽媽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於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麼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爸爸媽媽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爸爸媽媽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爸爸媽媽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爸爸媽媽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爸爸媽媽從犯=我們嘴裏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爸爸媽媽,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爸爸媽媽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

想想爸爸媽媽在家拼命地掙錢,爲的是什麼?爲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爲了爸爸媽媽,爲了我們這個家。作爲高中生的我們,應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爸爸媽媽。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後,給爸爸媽媽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這些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孝了。

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爸爸媽媽,孝順爸爸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對爸爸媽媽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裏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關於孝作文4

母子三人從城裏來,母親感情失敗來到這個村子,並從此不喜言語。耐不住歲月的考驗,母親終於還是風華逝去。兄弟二人一直照顧母親。哥哥個性懶散,不願勞動卻愛慕虛榮。與哥哥不同,弟弟體貼入微,母親生活的大部分由弟弟照顧,哥哥卻是大孝子。

村中人都知道她有個大孝子,她很幸福,卻不知道她的煩惱。哥哥因虛榮裝模作樣,弟弟不聞不問一心一意照顧母親。家中一直維持着弟弟暗裏哥哥明裏,直到有一天平衡被打破。

‘你給我滾出這個家!我沒你這個兒子!’母親提着掃帚將大兒子掃地出門了。街房鄰居都來觀望發生了什麼。只見大兒子坐在街上,小兒子和母親站在一塊,面露兇相,一臉厭惡。

‘媽,你幹什麼!’大兒子唯唯諾諾的說。

‘去找你那個死老爹吧!我不是你媽!’說完氣沖沖的回家了。一向溫順的弟弟也投來鄙視的目光。什麼也沒說就走了,頭也不回。

鄰居扶起哥哥,關切的問:‘發生什麼矛盾了?’哥哥一把甩開鄰居的手,大喊道:‘你別後悔!我這就走!’鄰居趕忙攔住勸說。哥哥道:‘在城裏的父親寄信來說發了財,要母親回城裏享福,母親偏不,你們說哪有有福不享受的人。’一聽到這,鄰居不再勸說,只一句‘哦,那你走吧!你弟弟還在這呢。’

周圍人很費解,紛紛圍過來問緣由。鄰居嘆息道:‘這孩子咋就變了呢?不記得是他爸趕他和她媽媽出來的了嗎?哎。’話音一落,人羣便開始騷動,大家都議論紛紛。

‘也許是他想給他母親更好地生活呢!’開口的是哥哥的好友。哥哥本就是大家眼裏的孝子,有這麼一個理由,大家便不再懷疑,反而讚不絕口。

就這樣,哥哥走了,很久都沒回來。大家會時不時來問,哥哥有沒有給母親寄錢之類的問題。每次都是失望而歸,漸漸地,哥哥淡出了大家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一走就是好幾年,母親已經去世了,下葬那天,哥哥沒來。

又幾年後,村中來了一個流浪漢,善良的村民卻沒人願意收留他,這個人就是哥哥……

後記

孝,是發自內心的,是子女應盡的,不是爲了給別人看,讓別人誇讚。這樣的孝不是真正的孝,是僞孝。

關於孝作文5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爲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爲“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的事蹟往往另人震撼和感動。

但有些人就是不孝,但還說自己很孝順,天天說孝順的話,卻沒有行動。

看了這幅漫畫,許多人會想:“這兩人住在豪華的房子裏,唱着《燭光裏的媽媽》,可自己的母親卻在家躺在燭光照映的牀上,他們置之不理,這還能稱得上孝順嗎?唱《燭光裏的媽媽》還有意思嗎?”這的確沒意思,這和其他人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起孝,人們不得不想起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別是《臥冰求鯉》的故事:

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王祥,小時候親身母親就去世了,繼母不喜歡他,在父親面前常說他壞話,使父親也不喜歡他了。但是他還是和愛父母。後來父母患病,繼母想吃鮮鯉魚,可是冬天的河都結了冰,王祥只好解開衣服臥在冰上用體溫來化冰,可是冰突然自己融化了,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把鯉魚拿回家做給繼母吃,繼母的病竟然好了。

王祥孝順父母的這種品質是非常好的,繼母對他這樣不好,他卻像對待自己的生母一樣來對待自己的繼母,這種的品質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說是這樣說,但這都是“愚孝”。

真正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

假孝雖然從外表上看則和真孝無異,但其內心若是隻爲了別人的'評議,實際上並不想這樣去做,但爲了不遭到衆人的指責而僞做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爲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爲“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我們都應該懂得孝順,但我們也不能做“愚孝”的事。我們應該努力起來,讓孝印在人們的心上,讓孝永不失傳!

關於孝作文6

“孝行天下,爲人之本。”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許多獨生子女似乎把這一傳統美德淡忘了!每天勞累的父母回到家中,還不忘叫我們吃好、喝好、休息好!有的同學甚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對父母吆三喝四。“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又給我們提供了衣食無憂的學習環境,我們難道有理由不去愛他們,孝敬他們嗎?

以前我年齡小,不懂得體貼父母。但現在我漸漸長大,學會了理解父母。體貼父母!當爸爸勞累一天回到家時,我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我媽媽生病時,我給她端水拿藥;有時爸爸我媽媽遇到煩心事,我給他們帶來快樂,做他們的開心果!

記得今年暑假裏的一天,我媽媽突然生病了,發燒38度以上,可爸爸又不在家,我急得像熱鍋裏的螞蟻——團團轉!趕緊從抽屜裏找出退燒藥,給她服下。然後輕輕地扶我媽媽躺在牀上,給她搭上毛巾被。接着我又幫我媽媽掃地、拖地、洗衣服。累得我滿頭大汗,幹完這些我剛想坐下歇歇,可是一看錶11點了,該做飯了。心想:怎麼辦呀?以前都是我媽媽給我做飯,可現在我媽媽生病了,爸爸不在家,我今天一定要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給我媽媽吃!於是,我準備做青椒炒雞蛋,這是我媽媽最愛吃的了。我洗完了青椒,想起我媽媽每次都把裏面的瓤挖出來,我就掰開青椒,用手把瓤挖出來。這時我感覺眼睛有些癢,我就用手一揉,接着就感覺眼睛火辣辣的疼,纔想起自己手上有辣椒汁,我一慌又用另隻手揉了一下,沒想越來越疼像用火烤過一樣,眼淚嘩嘩的往下流,而且疼得我呲牙裂嘴。要在平時我早就哇哇大哭了,我心想:不能哭,要不我媽媽會不放心的。馬上到水龍頭下用水衝了衝,忍着疼痛炒完了菜。吃飯時,我眼睛還是紅紅的很疼。我媽媽問我:“你眼睛怎麼紅了?”我裝着滿不在乎的樣子說:“沒事!剛纔不小心眯了眼,不知道什麼東西進去了,現在好了!”“哦,那吃飯吧!”我看着我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我也放心的吃起飯來。

是的,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沒有過高的要求,我們只要付出一點點的孝心,他們就會非常滿足!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孝敬我們親愛的爸爸我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吧!

關於孝作文7

古人有云;百山孝爲先。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爲人。的確,作爲中國歷史悠久,蘊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爲中國的代言詞。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古有古人對孝的感知;今有今對孝的回報。孝道,千百年間,流轉回蕩在各色人物之間。停駐在每個的心裏,印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孝看似無法觸及其邊,其實似千千萬萬條小溪江匯聚而成的蓬勃不息的海洋。由身邊不起眼的小事拼湊而成的。亦如年幼時期的吳猛,爲父不在受蚊蟲叮咬之苦,使身爲餌,餵飽蚊子,自身卻受到數不清的蚊包傳來的疼痛。但他仍在笑,是在關爲心父親做的這種行爲成功而感到喜悅的吧!

孝,百善孝爲先,功名利祿也無其重要。古代孝兒朱壽昌大人曾爲尋找多年以前的母親而毅然放棄奮鬥多年的職位,放棄誘人的高官厚祿,一人獨自踏上尋親路。也許,在他的心裏任何東西都比不母親的地位吧。

‘孝’亦爲‘笑’當爸爸媽媽不開心時,爲爸爸媽媽分憂,使爸爸媽媽快樂是我們身爲兒女的本份。‘老菜子’就是我們的榜樣,看到爸爸媽媽在大堂上鬱鬱寡歡的樣子,他便開始想辦法讓爸爸媽媽親快樂,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孝事-戲綵娛親。老菜子真正做到了孝與笑混在一起的‘孝’,他不愧爲孝子。

孝,古今皆有,但又各有千秋。古之孝,亦有愚孝。而今更多的是理孝。

孝,在今天更加倍受關注,也更受人們的推崇。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舉辦以及其他一些活動等,活動中那些孝敬爸爸媽媽和長輩的少年們,他們是我們的小榜樣,他們值得我們學習。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傳遞正能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

孝要把握當下,如同曾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不能等到親不待時才欲養。

談孝,讓孝住進我們心靈深處;讓孝伴在我們的生活左右;深深吸一口那藏匿在我們身邊小事中的孝,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的甘甜與美味以及那暖暖的笑帶來的滋養。

談孝,讓我們盡孝。以小事彙集爲浩蕩的大海,讓生活處在孝親的暖陽裏。

關於孝作文8

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以來都是以孝爲先。弟子規上也說過:“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還記得,我在這方面的成熟是國中的生活帶來的。

九年級前老是和父母犟,那時我爸媽有時會特別厭煩我,對我態度也不冷不熱的,我很生氣。因爲那時我認爲雖然我說話口氣差了些,但說的內容卻也是對的,所以我在九年級前經常和父母犟。九年級開始的時候好了一些,因爲那時我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尤其是在暑假的時候。看着父母掙錢的不易,我感到了些許心酸。對父母的話也柔和了一些,也同時由於我住校的原因不經常在家,所以和父母的矛盾也不是很多了。再後來呢,也就是體育訓練期間,學校的辛苦和累更使我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我開始依賴在家時的感覺。終於,我和家人間再沒有了隔亥。我似乎也從來沒有再和父母犟過並和他們吵過,我越來越能夠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爸媽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和我一般計較,並且處處關心着我,愛護着我。他們也能夠從我自身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了,他們也體會到我學習的辛苦和我所擁有的巨大壓力。他們爲我做他們能夠爲我做的一切。例如,會考前的一天,本來考試地點離家不遠,但我爸卻堅持讓我在考點旁邊找旅館住下。兩天的考試期間,父母和我一起住在旅館,單是那僅僅的兩天,爸媽就因爲我的原因而自願花了幾百塊。我認爲,是與父母彼此的相互理解使父母與我相互深愛着對方。那之後,我就深切地體會到了家的寶貴,同時,也瞭解到了孝的重要性。“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訓……”孝是公民的法定義務,也是道德義務。

我曾聽說過一個叫做打虎救父的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着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通過這則故事,我感受到了楊香的孝。“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關於孝作文9

何爲孝?孝字的組成爲上老下子,意味要尊重長輩。孝也是一種善,古人說百善孝爲先,想做一個德行良好的人,那麼首先要尊重長輩,而孝也是從中國古老的禮儀流傳至今的,是一種悠久的文化。

孝並不是人們剛出生就知道該怎麼做的,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孝是由長輩以身作則,如同聖火一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而我們將來也要以身作則,教會我們的子女孝該怎麼做。

如果一家之中的孩子很孝順,那麼他的父母也一定是孝順的子女,而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孝道的家庭中。爸爸是最注重孝道的,爺爺奶奶走得早,他便把外公外婆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看待。,每個星期一定會給外公外婆打一個電話問候,每年回家去的第一個地放就是外公外婆家。媽媽對孝也是注重萬分,爸爸每次讓她給外公外婆打電話但她總是說煩,然而在爸爸給外公外婆打電話時,她總是搶過電話,跟外公外婆講上十幾分鍾。

外公外婆在農村生活,到夏天后,天氣b不僅熱,蚊子還多,而兩位老人年近七旬,怎麼忍受得住這種折磨?記得是在暑假,爸爸放下繁忙的工作開了六個多小時的車程到外公外婆家找人裝了空調,還在那陪了外公外婆一個多星期,爸爸在家裏總是威風凜凜的樣子,然而到外公外婆家後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對外公外婆輕聲細語,就連他不愛做的家務也一併承擔了,當爸爸看見外公外婆的廁所又髒又臭時,他毫不猶豫地重新把廁所裝修了一遍。這種行爲怎麼不叫人敬佩呢?

爸媽每天回家都是帶着一身的汗,他們多想一回家就看到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子上,有冰涼的水可以喝啊!但是並沒有,只是因爲我的懶惰。現在想想,那時的我是有多麼不懂事啊!爸媽爲了我那麼辛苦的付出,而我卻對此視而不見,絲毫不懂得感恩。可現在我會力所能及的幹一點家務,切菜切到手指,不要緊,因爲我是爲了幫助父母而流血的;開水潑到身上了,不燙,因爲我是爲父母而受傷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在推動我去做這些我百般厭惡的事,等我回過頭才知道,自己已經被父母的孝所傳染了。

我爲自己付出,我爲父母付出,現在我們往往都說自己是後者,但其實我們選擇的是前者,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孝敬父母一時簡單,但孝敬父母一世卻是難上加難。同理,父母爲我們奉獻一生,也是難上加難之事,那麼爲什麼我們不可以孝敬父母一生呢?

父母在我心中點燃了孝的火苗,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讓它越燃越旺,並將孝永遠傳承下去!

關於孝作文10

白色的日光燈照着房間,顯得非常暗淡,日光燈上的許多黑色的”芝麻“,遮住了本來還比較明亮的光線,燈似乎在微微地閃爍,似乎很脆弱,微弱的燈光似乎在預示它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

我坐在這暗暗的房間裏,藉助這一丁點的光做着作業,我不敢開臺燈,生怕強烈的光線刺醒生病的媽媽。”嗒嗒嗒“房間裏安靜得很,那鬧鐘分針跑動的聲音格外的清晰、特別的響亮。”輕一點啊,小鬧鐘。“可是小鬧鐘依然我行我素地有節奏的跑動着,此時,我忽然覺得自己就像那勤快的分針,不停滴跑動着,而此時媽媽卻像時針,我看不到她忙碌的身影,只聽見她粗重的呼吸聲。往日此時的媽媽應該是最忙碌的時候,她會跑進跑出的,一會大聲地催促我認真作業,一會拿着一堆我換下的衣服走進廁所,一會又端來一碗切好的水果,有時真覺得很煩,我多麼希望自己能清淨一會兒。可是現在,我忽然有一種莫名的落寞。媽媽生病了,家裏不熱鬧了,沒有閃動的身影了,也沒有煩人的話語了,我不喜歡靜得可怕的夜晚。

我放下手中的筆,輕輕的,小心翼翼地轉過身子,躡手躡腳地走到媽媽的牀邊,發現媽媽臉色蒼白,凌亂的頭髮遮住了一隻眼睛,露出的眼睛紅腫得像金魚的眼睛,灰白的嘴脣沒有意思的血色。哎,媽媽是被累病的。前幾天剛剛喉嚨失聲過,現在又得了眼睛皰疹,我知道,那是因爲臨近期會考試,媽媽剛走出繁忙的藝術節,馬上又投入到了期中複習,媽媽的學生都是住校的,他們的學習都要靠媽媽來抓,學校裏抓學生,回到家,她又要幫我複習,她希望我和她的學生都能取得優秀的成績。

”咳咳“因咳嗽,媽媽在牀上翻了身,連續的咳嗽讓媽媽無法再入睡了,媽媽睜開了紅腫的眼睛,我飛快地跑到客廳,翻開放藥的抽屜,找出感冒藥,用熱水衝了一包,那嫺熟的動作似乎自己已經是泡藥高手,其實不然,要知道我平時的藥都是媽媽給我泡好的。我端着泡好的藥,端到媽媽的牀邊:”媽媽,感冒藥,中成藥,趁熱喝,出一身汗就好了。“這句話怎麼那麼熟悉,我說得怎麼會那麼順溜啊!那都是跟媽媽學的啊,每次媽媽給我泡藥喝都會這樣和我說。

”真乖,你真孝順啊!“媽媽撫摸着我的頭,笑了,接過藥一口氣就喝完了。”寶貝跑得藥肯定藥效特別號。“看着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關於孝作文11

歲月的傷痕,抹去了您的青春,堅實的手臂,寬厚的肩膀,您無私的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任。讓我如花一般的成長。謝謝您,我的父親。

時光的間隙,悄然化作您臉上的皺紋,漸漸有些佝僂的脊樑,曾是我最愛的依靠。青絲漸漸化白髮,每一縷都是滿裝對我的疼愛。謝謝您,我的母親。

你們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家,還要爲我去做可口的飯菜,只爲讓從學校晚歸的我,能再吃上一口尚溫熱的飯菜。夜幕降臨,城市的喧囂漸漸變得孤單,你們卻還在思索着我回家是細微的表情變化會帶着怎樣的心事。偶爾我會悄悄隱藏自己的小心事,但你們總是會細心的和我探討,幫我解讀心聲。我親愛的父母啊,你們可知道,你們的良苦用心,女兒早已銘記在心。

或許是你們對我的關心總是無微不至,總是細心的教導我爲人的方向,所以對任何事情我都會去仔細的思索,在青春期應該叛逆的時候,我更多的是選擇去體諒寬容,這讓我的人生多了更多的美好的體驗。

你們無微不至的關心,盡職盡責的照顧,在我的人生歷程中,這些都一次次的溫暖了我的心靈。保護着我內心深處的真善美,也不斷給我勇往直前,面向未來的勇氣。

父母親,我會像你們愛我那樣去愛你們,因爲愛是一個延續。你們對我的愛在我的心底埋下了一顆種子,現在正在漸漸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我相信有一天,它會長大到足夠去庇廕你們。

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每次走在去上學的路上,看着街道交錯,樓宇叢生,我心裏總是會不自覺的升起一股感激。感激我的祖國,因爲祖國的日益強壯,我纔會過上如此美好的生活,接受如此優良的教育。謝謝你,我的祖國。

父母對我說過,對小家的孝,是小孝,對國家的孝,是大孝。但小孝和大孝是一樣重要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長,我們要孝,天經地義。祖國給了我們家,給了我們可以信賴,可以安居樂業的希望,給了我們可以和父母相依相偎的坦蕩,我們要孝,這是大義。

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忘了孝,一人孝,是小孝,衆人孝,纔是大孝。

不管怎樣,我會從我做起,孝敬父母,關心家人,努力學習,爭取爲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盡孝,小家和大家都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關於孝作文1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啦孝,就好比人已失去啦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啦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爲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啦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啦,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啦,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爲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繮繩,將繮繩掉到啦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啦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啦,內面的蘆花飛啦出來。父親這才明白啦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爲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啦,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孝作文13

從小到大就聽大人們說“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這文明的社會裏,我們習慣了被父母寵愛,卻忽視了我們應該孝敬父母。

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從五六歲的時候開始的,然而那些之前的事情我們卻毫無記憶。當我慢慢長大,漸漸到了叛逆期,開始和父母作對,不聽父母的話等等。有一天,當我又和父母爭吵過後,奶奶語重心長的帶我到一邊對我說:“你的父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爲了你好,而你卻經常跟他們作對。”然而我卻沒什麼表情,奶奶看到這就對我說:“算了,給你講一個故事吧。你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發了高燒,那個時候已經是凌晨的時候了,你爸摸了摸你的頭髮現你發燒了,就趕緊把你送到醫院。趕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對你爸說要是再晚一會這孩子就不行了。但是幸好最後把你救回來了,那幾天你爸媽幾乎都沒閤眼,一直在一旁守護着你。”聽過這個之後我心裏感覺酸酸的,雖然這個不是那麼驚天動地,但卻體現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再想想之前與父母的爭吵,真覺得我自己做錯了,眼淚不禁就留了下來。這麼多年,父母一直給予我們關愛,這種愛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父母親爲了我們時刻操勞。他們是我們的啓蒙老師;他們是我們的避風巷;他們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大翅膀。

現在想想,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爲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爲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爲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我們應該行動了,孝心無價。因爲人是很容易衰老的,也是很容易慢慢記性不靈,行爲遲緩,需要照顧的。理所當然的,我們這顆樹苗長大了,也要懂得爲父母這顆漸漸老去的樹遮風擋雨。風霜的欺壓,夏雷與冬雪,這棵老樹,有了我們的保護與照顧,有了我們的回報和感恩。應該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快樂。要懂得,我們的生命由父母中來,自然也要守護他們的生命。

就讓我們把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孝作文14

古往今來,孝在人們心中都是最重要的,孝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之一。不論你是身在異鄉的柚子;或是駐守在邊疆的士兵;又或是艱難紮根的經商人。心中都會時時刻刻銘記一個字,那就是孝。

孝是最珍重的,又像是最平凡的。我們沒有把孝時刻掛在嘴邊,但孝在我們心中的份量,每個人都應該非常清楚。孝是一種美德,百善孝爲先。就算你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惡人,也不會忘記烙印在心中的孝字。如果你不懂得什麼是孝,心中無孝,那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不是一個真正的人。如果生活中無孝,那你必定如行屍走肉般活着。沒有了孝,就沒有了最基本的人格,也沒有了最初的方向。

我們最應該孝順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愛如山,深沉穩重;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沒有父母,我們就無法降臨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孝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如果你經歷了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如果你知道了父親爲了維持這個平凡的家而在外拼命掙錢的辛苦;如果你看到父母爲你操心而白了頭髮。那麼你一定會感恩父母爲你做的一切,你也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孝順他們。

孝其實沒有那麼難,但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現在的我們不需要想着以後掙多少錢來讓父母幸福,最讓父母幸福的就是你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伴着他們。孝其實就在一瞬間。當你爲父母洗腳的一瞬間;當你替母親刷碗的一瞬間;當你給父母洗衣服的一瞬間。他們一定會感到欣慰,欣慰他們有一個這麼孝順的孩子。

孝彰顯的不只是一種向善的習慣,更是道德社會的脊樑。平常的孝心或許只是一把傘,但它卻可以撐起愛,撐起陽光,撐起你與父母之間的橋樑。孝最終的歸宿還是家。在家裏我們能感受到那種溫馨溫暖的感覺,在家裏,我們可以釋放自己的內心。遠去的飛鳥,永恆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在你勞累不知所措的時候,請記得回家看看。

請把孝留在心間,把孝銘刻在心中。

關於孝作文15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孝是百行之首,百善之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是我們的家風家規。

爸爸常常給我講,他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對他的教育就很重視孝心教育,經常給他講一些古代關於“孝道”的故事,在生活中也經常善於發現他們一點一滴的孝行,而且將這種孝行用“放大鏡”放大,在潛移默化之中,悄然無聲地將這種“孝道”一代一代傳承着。

現在,我們和爺爺奶奶分開住,爺爺奶奶住在柏合,每週回去看望爺爺奶奶是雷打不動的規矩,沒有不可抗的原因,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回家看望他們。回家後,一家團圓,大家坐在電視機前、坐在飯桌旁拉着家常,天氣好時陪着爺爺奶奶到田埂上走一走,曬曬太陽。這是平凡人的平凡故事,這種陪伴給爺爺奶奶帶來了快樂,這是孝心的踐行,這是“孝道”的示範。

在對我的教育中,爸爸媽媽沒有說教,而是一次一次的以身作則。我從牙牙學語開始,給爺爺奶奶遞一個蘋果,端一杯水,這種不起眼的小事,爺爺奶奶都會歡心地稱讚道:“我們小孫女好有孝心喲!”正是這一點一滴地積累,我才踐行着這種“孝道”。爸爸一直清楚地記得,在幼兒園時,我發了一片面包,悄悄地給他們帶回來,說:“媽媽,這是老師多發給我的麪包,你吃吧!”在國小時,老師獎勵了兩顆糖,我小心地放在書包裏給他們帶回來,說:“爸爸,這是老師獎勵的糖,只有兩顆,你和媽媽各一顆。”老師在課堂上獎勵了幾顆小豆豆,我捨不得吃,帶回家來說道:“媽媽,這是老師獎勵的,我們和爸爸一人吃幾顆吧!”學校發了雞腿,我沒有捨得吃,用衛生紙包好,下午放學回家,興奮地告訴我們“爸爸媽媽,我給你們帶了雞腿回來!”……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其實我也想吃,但是我更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爸爸說這正是孝心的體現。週末我看到爸爸沒有吃早餐就開始工作,會親自衝好了牛奶麥片給爸爸端到書桌前,當爸爸停止敲擊鍵盤,端着麥片,大口大口地吃着,並幸福地說道:“女兒真有孝心,謝謝!”我的心裏好不溫暖!

有了孝心才能“推已達人”。愛自己的父母、長輩,這是“孝道”,將這種愛延伸到愛自己的老師,這是“師道”,將這種愛延伸到愛自己身邊人,這是一種“友道”。爸爸媽媽將“孝道”教育延續着,我的孝行、尊師重道和團結友善已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