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月三作文(通用2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三月三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三月三作文(通用27篇)

我的三月三作文 1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就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就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就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爲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就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我的三月三作文 2

今日我特別激動,因爲我們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終於到了。

早上,我起牀以後,洗完臉,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電視。中午,老爸帶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熱鬧了,有很多東西:大龍蝦、大蔥餅、草鞋我還買了一個蹦蹦,還開了一次車。

到了晚上,我和老爸老媽還有表姐一起去看晚會了。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些沒有票的人,他們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樹上看,還有的把木頭牆拆了一個大洞,爬進去看。

到了廣場,我們把票交給警察叔叔,進了廣場後,我們看見有免費的銀光拍拍手拿,我們就拿了幾個:我拿了三個,老爸拿了一個,老媽也拿了一個,表姐拿了兩個,我拿得最多。老媽帶我和表姐走到觀衆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老媽走到一個空位,叫我們先坐下來,老爸去找我們的位置。過了一會兒,老爸上來了,說:“我已經找到了位置,我們先下去。”而表姐託給一個老爺爺,我不肯下去,因爲看不到嘛!還有表姐在這裏我們就沒意思了。最後,我和表姐還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東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着,又叫老爸抱我看,才抱了一會,手又酸了。又過了好長時間,纔開始節目。我在心裏想:怎麼這麼慢呀,整整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時間。我又叫老爸把我抱起來看,可是又象剛纔一樣,才抱一會兒,手又酸了。然後,老爸提出一個主意,同意回家看的舉手,我們都舉了,於是,我們騎着摩托車開走了。

到了家裏,家裏可熱鬧了,有表伯,姨父、姨媽大家都來了。我就坐下來看電視,我看到三個男人在打鼓,打的可精彩了,還有八個女演員在跳舞,舞臺上燈光閃爍,金碧輝煌。看了一會,我覺得想睡覺,就去睡了。

我的三月三作文 3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裏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臺、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與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一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我的三月三作文 4

每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是老昆明的一個小節日。在昆明有一種說法:“三月三,耍西山。”在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會去西山遊玩。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年,耍西山的傳統在昆明人的心裏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昆明三月三——耍西山的節日。老爸老媽在這一日帶我去西山遊玩,也算是過一個小節,湊個熱鬧,增長一點見識。

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到了西山。今日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許多人都在往西山趕,長長的人流看不到頭和尾,象一條長長的巨龍。人羣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都是一家人出來遊玩。因爲天氣熱,有的`人戴着涼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傘。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燈的,有雜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還有耍猴的……在觀衆的笑聲和掌聲中顯得好熱鬧。這是一幅人與人之間多麼美麗和諧的風景畫呀!這一路上我們還逛了西山的龍門和華亭寺,玉蘭園,瞻仰了聶耳墓,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滇池……

這是一次難忘的出遊,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期待來年的“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我的三月三作文 5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裏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 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現在,每一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爲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爲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與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爲主體,但是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爲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是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與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與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一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爲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爲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爲行列,以五色結爲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裏,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是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

我的三月三作文 6

今天是上巳節。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是古代的上巳節盛況。而今的上巳節,已不復往日的熱鬧了,儘管仍是一樣的陽光明媚,春風和煦,草色初現。

我坐在補課班裏遙望天空,默默地跟着老師的節奏腦補上巳節“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畫面。突然在遙遠的`天際,幾隻風箏躍入眼簾,它們時高時低,時左時右,像“彩色的大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舞。

我的思緒隨着這幾隻“彩色的大鳥”飛到了天邊。我幻想自己也是一隻彩色的大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在空中迎着明亮的太陽,歡快的舞蹈

其實,細細想起來,我們這些青少年,不正是一隻只小風箏嗎?看似自由自在的飛翔,飛得那麼好,那麼高。可是飛的再好,再高,都有一根細細的風箏線在牽制着。如果沒了風箏線,雖然可能會飛得更高,但是萬一高空中氣流改變,被吹落到一個無人問津的地方,慢慢腐爛,就再也不能飛上高空,再也不能受別人的欣賞,再也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了。牽着我們的風箏線,就是父母的愛,老師的愛。這些愛時刻呵護着我們,爲我們保駕護航,就像風箏在高空中飛翔時突遇氣流變換,風箏線會讓我們降低高度以避免被風吹走。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愛,就像斷了“風箏線”,我們會很快被捲入“氣流”,受到不良誘惑,誤入歧途,成績直線下降,變得頹廢起來,最終成了一棵無用的“朽木”,成爲了一個“廢人”,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成了社會的累贅。

雖然我們的上巳節沒有了曲水流觴的古韻,也沒有了“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童真。但是我們自己已經變成了一隻只風箏,成爲了上巳節的一道風景線。我們這些“風箏”,在愛的呵護下,正努力着飛的更高,飛得更遠,飛的更穩。

我的三月三作文 7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這就是侗族的——上巳節!

上巳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它最早以繁衍求子爲主題,後來又結合了古人的雅緻,亦俗亦雅,可真謂是雅俗共賞。

所謂上巳,就是指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這個日期原本是並不固定的.,但是爲了方便人們記憶,自魏晉以後就被定在了三月九年級。上巳節最早起源於周代的水濱祓禊之俗,祓禊是古代的一種巫術,就是到水邊用香薰草藥沐浴,以除垢祛災,祈求生育。上巳節的主祭之神是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大多是一個懷孕婦女的形象。古代人以爲婦女不孕是鬼神作祟,所以要在上巳節沐浴來治療。這樣,上巳沐浴便成爲習俗流傳下來。現在雲南有些地方在初春舉行洗腳大會,可能就是上巳沐浴習俗的殘留。提到上巳節,人們往往會想到曲水流暢,進而想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確,曲水流暢是上巳節的重要娛樂項目。古時候文人雅士沿溪而坐,在上游用杯盛酒投進水中,任其順流而下,杯在誰面前迴旋打轉,誰就取杯飲酒,並賦詩一首。曲水流暢妙趣橫生,意興超然。《蘭亭序》便是王羲之將一次曲水流暢中文人雅士作的詩整理而成。

自宋代以後,上巳風俗便漸漸衰落下來。而隨着近代科學的發達,人們對生育的認識已經十分科學,以求子爲主題的上巳節更是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所以現在我們只能在詩詞歌賦中欣賞曲水流暢的雅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我的三月三作文 8

中國古代農曆月和日相重疊的都是很重要的節日,如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

西周時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爲“上巳”,又名“元巳”、“三巳”,三月九年級多逢巳日,漢代定爲節日。《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爲大絜。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

《詩經·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徂。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在溱水與洧水河邊,姑娘說:去瞧瞧熱鬧怎麼樣?小夥回答:已經去過了。姑娘又說:再去看看好嗎?洧水河那邊,寬廣,熱鬧,人們喜洋洋!這一天,是古時青年男女可以彼此戲言、相互贈花、盡情狂歡的日子,而且更是一種自由快活的春遊活動。

古時民間三月三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以及歌會等活動。古人有浮蛋乞子的習俗。在野餐時將煮熟的雞蛋、鴨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順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從水中取而食之,謂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將紅棗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絳棗”。剛煮熟的熱雞蛋很難剝,投在清水裏漂一會再吃倒是個好玩的主意。蛋在任何一個文化裏都是生育的符號。壯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俗。唐朝時,三月三仍然是一個全國性的重要節日。每逢此節,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羣臣,所謂“曲水流觴”,自宋代之後逐漸消失了上巳節的許多傳統。

我的三月三作文 9

以前,我對三月三沒什麼印象,現在才知道三月三這麼有意義,景寧是這麼神奇美麗,真是:“浪漫畲鄉,詩畫景寧 ”。

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歌節”,又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九年級極爲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會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爲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爲主,老人小孩只是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峯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爲圓形,繡球有花鳥,裏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爲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後由勝方發球。每發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於繡球上投報之。

我的三月三作文 10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夠繼續做。

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

緊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夠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着說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夠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

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着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衆,真是熱鬧非凡啊!

我的三月三作文 11

今天是“三月三”,媽媽早早就把我叫了起來,還對我說:“曼曼,今天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起牀和媽媽去種樹吧”我睡眼朦朧地對媽媽說:“哎呀,好不容易放了一回假,讓我多睡會吧!”媽媽很失望,悄悄走開了。

我看媽媽那麼失望,也不忍心,於是對媽媽說:“我反正也在家沒事幹,日記我也沒什麼可以寫的,乾脆就和你一起去種樹吧!”媽媽開心地把我拉到洗手間裏,幫我洗臉,弄得我漱口的時候沒嗆死。

吃完早飯,拿上鋤頭來到一處空地,媽媽說:“這光禿禿的,就在這種吧!”

我拿出鋤頭刨了一個深深的.小坑,把樹種撒在小坑裏,埋上,澆上水,就可以了!種樹雖然不簡單,但卻充滿了歡樂我聽媽媽說樹不僅能清新空氣和大自然,還可以給人們遮太陽,如果有果實還可以讓大家在樹蔭下一起分享,會非常開心!

這個三月三過得很特別,很開心!我也希望小樹能在風雨中茁壯成長,在明年的三月三時,能成長成參天大樹!

我的三月三作文 12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廣西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終於來臨了,今天我們學校開展了大型的美食節活動。

上午九點鐘,我們有秩序的來到學校文化廣場上,根據每班指定的觀衆席就坐。首先,由全校同學一起唱敬酒歌,24字歌,學校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音樂的殿堂;然後,全校同學站起來看開幕儀式,開幕式開始後,由一個年級的同學每人拿着茶盤跳舞,跳到中間時,他們蹲下來,然後再快速的站起來,神奇的是茶盤中間原本是墨綠色,在短時間內迅速變成五種顏色,開幕式結束後,首先表演的是蝴蝶吻花山,一羣“藍蝴蝶”從舞臺後飛出來,在舞臺中間翩翩起舞,就像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上盛開的藍色的花。接着進行“廣西你的呀”謝幕式。

謝幕後,我們陸續的回到教室裏,我們拿起書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起來,過了一會,王老師出來報喜了,她說:“同學們,現在我們去參觀其它班的美食了。”另外,她還提醒我們沒有經過菜主人的允許,不得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吃,也不要像個乞丐一樣可憐巴巴的說,請給我吃一點吧!”

在參觀別的'班的時候,其它同學都拿到了好多東西吃,而我只吃了一根黃瓜,然後老師叫我們到我班展區那裏,我們的展區主題是開卷有益,裏面有春捲,香葉包牛肉,草莓,火龍果,西瓜,蓮霧等拼成的美麗的小村莊,甘子玉與陳思睿在棚裏做介紹,有一位阿姨給我們拿來了五色糯米球,我們個個吃的津津有味。時間過得飛快,我們還沒有吃盡興,就到了放學時間。我們開始期盼下午的美食大餐了。

下午就像調皮的孩子早早的來到了學校,我們來到教室,發現叔叔阿姨們已經給我們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有入口清爽的布丁,香甜可口的`蘑菇包,外焦裏嫩的烤乳豬,又香又脆的春捲,酸甜可口的檸檬鴨和雞翅,真是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我們個個吃得肚子像西瓜一樣大了!

開心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今年的三月三活動真是讓人難以忘懷。

我的三月三作文 13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慶,多數是以村寨或家庭爲中心的。說到交際最廣泛、規模跨州過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慶,莫過於三月三的歌墟。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歌墟”這種以歌爲主的節日盛會。

每到農曆三月九年級,壯鄉處處成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涌去,他們帶着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說“歌墟”便是爲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後,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臺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脫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爲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衆鬨堂大笑。

節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爲他(她)們的“情人節”,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夥子唱“遊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迴應,彼此有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夥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的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綵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更發展成爲“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雲集而來,自然,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

我的三月三作文 14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裏,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裏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裏就安然無恙。”媽媽說完就忙別的去。我照着媽媽說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裏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裏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裏,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裏“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裏,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夥伴們這一羣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人羣裏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夥伴碰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着沾在嘴邊的蛋,笑。

我們回到家裏,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裏迴盪着。

我的三月三作文 15

同學們一定知道,“三月三”是壯鄉的民歌節,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對山歌,吃色香味俱全的五色飯。

五色飯是用嫩綠的楓葉、紅藍草、黃枝子等可食植物的汁分別放到糯米中浸染後蒸出的黑、紫、黃、紅、白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不過,要做五色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選一些比較好的糯米,糯米里不要有石頭、米糠之類的東西。淘洗乾淨之後,用清水浸泡一天。如果糯米不經水浸泡,那麼,做出來的五色飯就很硬,而且色澤也不鮮豔。

然後,取五種顏色的汁。這五種顏色的汁中最難取的是黑色的,所以黑色的汁必須在浸泡糯米的當天取好。要取黑色的汁,應找來一些楓葉,揀其中較嫩的葉子,把這些葉子煮熟,再把煮熟的楓葉放到米舂裏搗爛,然後把搗爛了的楓葉放在清水中浸泡。第二天,把頭天用水浸泡過的楓葉拿出,此時浸泡楓葉的水已經變成黑色,把這些黑汁過濾一下,然後,把浸泡過的糯米放到黑汁裏浸泡。提取紫色汁的辦法是:把紅藍草洗淨,放到鍋裏,一邊燒水一邊把紅藍草揉爛。在揉草的過程中,要不停地燒火,直至水色變成紫色爲止。待把這紫色的汁過濾放涼後,把一些浸泡過的糯米放到紫色的汁裏浸泡。取黃色汁的.辦法是:把黃枝子的'花放到鍋裏,加水燒火,待水開幾分鐘後,水就變成黃色了。仍是過濾放涼後,把浸泡過的糯米放到黃色的汁中浸泡。提取紅色汁的辦法,以前是提取一種可食植物的汁,現在科學技術發展了,生產有可食的紅色素,因而,把這些紅色素用水衝一下,把糯米浸泡其中即可。最後一種是白色,因爲糯米就是白色的,所以不用加顏色,只需在頭天把糯米浸泡好即可。

最後,把這五種顏色的糯米放到鍋裏蒸,二十多分鐘後,五色飯就做成了。

五色飯只能在“三月三”前後十天做,因爲這段時間纔有嫩綠的楓葉和黃枝子的花。五色飯不僅顏色好看,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五色飯象徵着來年五穀豐登,人們五臟無恙。

同學們,歡迎你們在“三月三”前後到壯鄉來,嘗一嘗我們的五色飯。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會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爲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爲主,老人小孩只是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峯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爲圓形,繡球有花鳥,裏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爲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後由勝方發球。每發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於繡球上投報之。

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更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爲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爲文化藝術節。

我的三月三作文 16

看了這個題目,你一定很疑惑吧?沒什麼稀奇的,只要氣候異常,東北五月還下雪呢!稀奇就稀奇在這是一場特別的雪。不說這麼多了,現在我就以記者的身份來爲你做“直擊現場”報道吧。

今天中午大課間活動時,我正準備去借書,不知誰喊了一聲:“啊,下雪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我是既驚 奇又興奮,“驚奇”是:三月還能看雪;“興奮”是:在此時能在這麼好的位置觀雪。同學們似乎無心看書了,睜大眼睛瞧着窗外。一次好好的閱讀活動就被雪搶了風頭。

下課了,同學們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去走廊裏觀雪。我們都扒着欄杆,踮着腳尖,踩着臺階,誰也不顧及安全,因爲雪把我們深深的吸引住了。你瞧,今天的雪不是一片片雪花,而是一顆顆細小的雪粒。它們飄飄灑灑地落了下來,有的往東,有的`往西。有的不聽話的“小精靈”呀,別人往東,它偏要往西;還有的要往西,剛要往西,又反悔了,往東跑了。你看見了沒有?現在幾乎三樓所有的學生都出來觀雪,二樓的學生甚至在雪中嬉戲玩耍;你注意了沒有?今天,同學們似乎不那麼“怕”雪,沒有在雪中縮着脖子,低着頭,快速通過:取而代之的是在雪中自如地穿梭,甚至在雪中歡呼……

剛纔我說的特別有兩處:

1、今天的雪不是在灰暗的天空中下的,以前你不認爲雪有多美吧,讀着寫雪的名家名篇,你一定會想:作家看到的雪有這麼美嗎?今天你終於體會到了吧!

2、你從來沒有看到過出一會兒太陽,下一會兒雪吧?以前下雪都是天空中黑壓壓一片,好可怕呀。今天雖然下着雪,天空依然是藍湛湛的,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春天的雪,迷人的雪――終生難忘的三月飛雪!

我的三月三作文 17

又是一個燦爛的三月;又是一個風高氣爽的三月;又是一個繁花似錦的三月。

三月的湛藍湛藍,在藍天上耀武揚威。楓捲過來,把雲朵吹散開來。樹木長出了新芽,人們脫下了笨重的冬裝。有陽光的是多麼的愜意。有時候。會聽見鳥兒清脆的叫聲;有時候會聞到茶花淡淡的幽香;有時候會觸到漸漸溫熱的春水;有時候會望見天空中飄飛的風箏。這些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人們:三月到了,該放風箏了。

是啊!俗話說得好:“三月三,放紙鳶。”風箏是裏不可缺少的部分。起風了,哥哥姐姐把風箏放到天上:彩風箏,素風箏;大風箏,小風箏。大小孩帶着小小孩。玩得不亦樂乎!

風箏就這樣被放飛了,飄到天空上,在藍色天空的映襯下,它就像一個小精靈,忽左忽右。課不知爲什麼,風箏最後的宿命都不是好的結果。斷了線,有的被掛在枝椏上,有的被收回塵封的箱底。帶給人們無限還歡樂的風箏就是這樣的結局。

有時候,我在想,其實人就像風箏一樣,從出生的那一刻起,起飛。不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去飛翔,隨着風走。由於手中的線控制着讓我們去飛。就這樣,有時候風太大了,飛累了,也不停下來。最後,線要斷了,才知道,其實飛着也是一種。反而害怕起自己的夢想――自己飛。不想掉入未知,去重新適應陌生的,沒有父母和線的`日子。

但是如果線不斷,怎麼會有計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如果說風箏沒有權利選擇未來,那麼我呢?當然,我有!就在這一刻,我終於懂了,什麼是風箏的,而什麼是我的命運。

在這萬物復甦的三月,這充滿希望和美好的春天。刺眼的陽光裏,我看見,那滿載我理想和渴望的風箏,越飛越高,越飄越遠。直到看不見,但是我卻看到了,看到了別人看不見的,看見了只屬於我的,未來!

我的三月三作文 18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傳說農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爲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命觀音娘娘普降聖子。於是最有靈氣的地菜,便充當了這一愛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小小巧巧的葉片貼地而生,學名叫薺菜。幼苗時期很不起眼,不仔細看很難找到,也許是爲了方便人們採挖吧,地菜一般長在堤岸和菜地裏。地菜是隨了春風春雨來的。春風過處,你會看到嫩嫩的地菜齊刷刷的鑽出地面,你會發現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桿,葉片兒託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讓你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

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着“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可見薺菜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裹,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爲“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爲:薺菜味甘、性涼、止血,明目等效用。

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們江南毫無特色可言,僅僅是吃的節日罷了。

像聚居在貴州、湖南、廣西的苗族、瑤族的三月三是“花炮節。”這天,人們喜氣洋洋地觀看或參加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個直徑6釐米、外纏綵綢的鐵環,點燃火藥後,鐵環被轟到場地上空。當鐵環墜落下時,凡拾奪者使得分。

還有許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節日,這一天,其是歡樂無比啊!

我的三月三作文 19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便到了農曆白馬的三月三了。

對於三月三這個傳統的節日,別人認爲似乎是熱鬧的,而我卻並不喜歡它,因爲三月三的吃、住、玩我比較討厭。

我討厭三月三的吃。因爲三月三這幾天的中午和晚上都有兩、三桌的客人,甚至更多。爸爸、媽媽以及前來幫忙的姑姑、姑父們忙得不可開交。而我呢,只好在旁邊照顧幾位小弟弟,小妹妹,爲他們提供“服務”,實在無聊的時候,我便只能到外頭去轉轉。等到客人吃完了,我才能吃,吃的呢,當然是客人們的殘羹剩飯,苦澀的滋味一直蔓延到心間……

我討厭三月三的住。因爲這幾天,姑姑、姑父以及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都住在我家。這倒還好些,可還有其他留宿的客人,那隻能勉強了。可客人睡在我家,糟糕的是他們必定在樓下打撲克牌,而且喧鬧聲縈繞耳畔,還要打得很晚,讓我想睡卻又睡不着,睡不好。

三月三的玩不僅討厭,而且給我帶來的`是苦惱。因爲,我們這個村子不大,操場裏沒有多少攤位。即使有玩的,也只有蹦蹦牀和旋轉木馬之類的,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說到蹦蹦牀,那是一個不大的充氣墊子。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好玩的,因爲蹦蹦牀不僅面積小,而且玩的人也太多了。如果你去玩,只能是你碰我,我碰你,實在沒意思。旋轉木馬只能適合低年級的小朋友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適合像我這樣年齡段的人玩。

攤位上還有許多玩具,最受男孩子歡迎的當然是一把把帥氣的槍,而這也是讓我最反感的。因爲,我們班中的一些男生總把槍口指向我們女生,打了便跑,存在安全隱患,可男孩子們還在隱蔽處偷樂呢……

我的三月三作文 20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爲了慶祝這個節日,我校決定舉行“三月三”美食文化進校園活動。

活動當天,熱鬧非凡。一走進校園,便見到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笑容。

我提準備好的水果,顧不上吃早餐,就徑直走向教室。一進教室,我驚呆了,天哪!這哪是教室呢!簡直就是水果市場,課桌上已經擺滿了同學們帶來的各種水果,有西瓜、火龍果、葡萄……

看到同學們有的已經動手做水果拼盤,我立刻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我來到我們之前組合好的小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盤。不一會,我們組就拼好了一盤水果,西瓜當皇冠,香蕉當頭發,葡萄當眼睛,一盤名爲“女王駕到”的水果拼盤就做好了。正當我品嚐飲料欣賞我們的作品時,突然聽到廣播裏傳來通知:“請同學們拿你們的作品到操場擺好……”

我環顧四周,哇!我們班的糯米拼盤真是令人驚歎,不知什麼時候,我們班的幾位家長就在三個簸箕上擺出了不同的圖案。最大的一個糯米拼盤用黃、紅、藍、紫、黑五色糯米飯擺成“花瓣”,再用聖女果鑲邊,“花蕊”用臘腸圍成圓形,中間擺上半個挖空的“香瓜碗”,裏面裝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裝得滿滿的,稱得上是“巨無霸”了!另外兩個拼盤也是各有千秋,看直叫人流口水!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場上展示,此時的操場已是人聲鼎沸。老師、家長、同學來回觀賞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去。哇!本以爲我們班的.最出色,沒想到別班的也不賴,特別是四年級,糯米拼盤做得像蛋糕一樣,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當老師宣佈可以品嚐美食時,我們立刻“大開殺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給“一網打盡”。

吃,笑,快樂的“三月三”,別樣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我的三月三作文 21

棗陽市吳店鎮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所以稱作古帝鄉。吳店鎮西南有座山叫獅子山,山上有座白水寺,是湖北有名的.旅遊文化名勝之地。帝鄉的農曆三月三日,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以紀念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帝王。――題記

農曆三月九年級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古帝鄉人潮涌動,齊集獅子山白水寺之上,遊覽大好春光,瞻仰劉秀金像;舒展身心於山野,祈福平安於寺廟。

是日,八方遊人如同百川歸海,帝鄉繁華之街道更顯節日之盛裝。滿街橫幅迎風招展,琳琅商品擺放兩邊;勁歌熱奏吸遊人,辣舞狂跳促展銷。街中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遊者絡繹不絕;老人面露祥和之氣,小孩盡顯歡樂之容,青年極扮瀟灑之酷,少女盡穿時髦之裝。繁華錦繡,平日少有。

古帝鄉吳店鎮,物華天寶,地傑人靈,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憶往昔,龍飛白水孕育氤氳之氣,光武中興譜寫輝煌 篇章。看今朝,漢十高速橫貫全境,明星鄉鎮初顯靚麗容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小康和諧社會芳容初綻。政治清明又顯盛世氣象,人民安樂再露喜悅情懷。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慶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盪漾,獅子山滿目青翠。嫩綠枝頭新葉招手,古色建築古香依舊。白水寺前九龍環山,劉秀殿後萬木爭春。遠看山寺桃花朵朵盛開,近看洛陽牡丹株株吐豔。遊樂場地不亞於迪斯尼樂園,文化戲臺不遜於梨園鬧春。山上處處人潮涌動,路上一片歡歌笑語。鼓樂喧天震動山野鳥獸,人聲鼎沸玩樂農家莊園。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韻彈唱從古至今的詩文真諦,陰麗華園像隱隱笙歌飄溢從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機閃動留下難忘瞬間,數碼攝影刻下美好記憶。登騰龍閣俯視帝鄉高樓林立,坐三馬亭環看白水今日新貌。劉秀金身靜訴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鄉人民開創一頁今生盛世旅遊。感時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鬥金。遊山乎其心情何等暢快!觀人乎其感覺何等愜意!呼八方遊客,於明年三月三日攜親朋好友,盛節再相逢,古帝鄉,白水寺,敞開雙臂歡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會,是帝鄉金春,是百姓節日,是人間天堂!

我的三月三作文 22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爲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我的三月三作文 23

今天我特別激動,因爲我們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終於到了。

早上,我起牀以後,洗完臉,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電視。中午,爸爸帶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熱鬧了,有很多東西:大龍蝦、大蔥餅、草鞋……我還買了一個蹦蹦,還開了一次車。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表姐一起去看晚會了。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些沒有票的人,他們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樹上看,還有的把木頭牆拆了一個大洞,爬進去看。

到了廣場,我們把票交給警察叔叔,進了廣場後,我們看見有免費的銀光拍拍手拿,我們就拿了幾個:我拿了三個,爸爸拿了一個,媽媽也拿了一個,表姐拿了兩個,我拿得最多。媽媽帶我和表姐走到觀衆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媽媽走到一個空位,叫我們先坐下來,爸爸去找我們的位置。過了一會兒,爸爸上來了,說:“我已經找到了位置,我們先下去。”而表姐託給一個老爺爺,我不肯下去,因爲看不到嘛!還有表姐在這裏我們就沒意思了。最後,我和表姐還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東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着,又叫爸爸抱我看,才抱了一會,手又酸了。又過了好長時間,纔開始節目。我在心裏想:怎麼這麼慢呀,整整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時間。我又叫爸爸把我抱起來看,可是又像剛纔一樣,才抱一會兒,手又酸了。然後,爸爸提出一個主意,同意回家看的舉手,我們都舉了,於是,我們騎着摩托車開走了。

到了家裏,家裏可熱鬧了,有表伯,姨父、姨媽……大家都來了。我就坐下來看電視,我看到三個男人在打鼓,打的可精彩了,還有八個女演員在跳舞,舞臺上燈光閃爍,金碧輝煌。看了一會,我覺得想睡覺,就去睡了。

我的三月三作文 24

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煩惱。今天天氣突然晴朗,使我不禁想到了“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於是,我拿起風箏衝出家門,奔向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風箏在藍天翱翔,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我趕緊找了一個人少的地方,開始放飛我的風箏。剛開始,風箏順着風飛了起來。我使勁兒跑,風箏慢慢地飛高了,突然又一頭栽了下來,原來是和別的.風箏撞到一起了。“撞機了,事故不大,重新再來。”哥哥開玩笑地說。這一次,我吸取教訓,不敢亂跑。終於,風箏被我放飛到了空中,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高。

我不禁遐想起來,好像我就是那隻風箏,和藍天白雲親切地問好,和小鳥一起自由自在地飛翔。

我的三月三作文 25

今天是“三月三”是廣西特有的節日,這一天,天像海水一樣藍,太陽像金子一樣發着光並散發出炎熱的能量,曬得人滿頭大汗。誒,大街小巷的人去哪了呢?哦,原來人們都開車出去玩了。去哪玩呢?

我們跟着車羣來到龍勝龍脊,一聽到龍勝,我就知道龍勝梯田、龍勝溫泉這些著名的景點。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展現在我們眼前。“呀,好險”,一個急轉彎,差不多把我給甩了出去。“看來不能開的太快。”就這樣,一路跟着“大隊部”緩緩向龍脊梯田開去。其中,我們看見了一輛輛摩托車似蝸牛的速度從我們身旁穿過,輛輛都搭滿了乘客,但摩托車司機們也非常累,“剛剛有兩個乘客,一個一百六,一個一百二,搭得我手都酸了。”我們聽見一個摩托車司機甩了甩手說。

終於,走到了龍脊梯田。啊,龍脊梯田太美了,雲纏繞在山上,像仙女來過這裏留下了仙粉似的,梯田的形狀一層一層的就好像樓梯一樣不然怎麼會叫做梯田呢?呵呵,正湊巧趕上龍勝的“開耕節”,聽名字就知道“開耕節”是開始耕地的節日。看,公牛們正在開始耙土地呢!只見農民們讓牛拉着車耙地,等牛耙完地以後農民們彎下腰耕耘,他們把一珠珠禾苗插進梯田裏,農民們的汗水一滴一滴的滴進土裏,但農民們臉上掛着笑容,因爲春天的`勞動到了夏天就會結出辛勤的果實。我也跟着農民們做,我先拿着一株株禾苗,再插入土裏,想象着等我秋天再來的時候我插得那些禾苗會變成什麼呢?

這次去龍脊梯田讓我看到了掛在天邊的梯田,山被雲繚繞,又讓我體驗了插禾苗的快樂,真想再去一次啊!

我的三月三作文 26

1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河南省泌陽縣爲“中國盤古聖地”。

“三月三”廟會也是江都古鎮仙女廟的傳統“節目”。

農曆三月九年級,正值“杜鵑竹裏鳴,梅花落滿道”的時節,這一天,當街西斑帶河上一彎纖細的月牙兒悄悄落下,鎮東那株蒼老的榆樹梢上慢慢地透出一抹紅暈,此時,小鎮此起彼落地響起歡快的爆竹聲,整個小鎮開始沸騰地熱鬧起來。

太陽漸漸升起,居高臨下觀望:身着吉服的人羣,像彩蝶遊移,從四面八方向鎮上匯攏,繼而如春潮般地涌向廟場。大街小巷,爆竹紛飛,鑼鼓喧鬧,到處是節日的歡聲……

據說,此會始於漢代。相傳西漢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亂,三月九年級,漢高祖第九代孫劉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廟(當時稱蔡家莊)一帶,爲一漁夫所救。後來,莊民感念劉秀的福澤,特建一金龍王廟(鄉民以爲皇帝是金龍化身),以後每年三月三,都有四鄉八鎮的村民前來燒香朝拜,漸而演化成廟會。也有人說這“三月三”與農事有關。農忙開始,鄉民總是祈求風調雨順,所以,這一天先祭奠一下龍王,以求一年五穀豐登。此說,似更可信些。

傳說總歸是傳說,對於身居鄉間,辛苦的人們來說,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的來源並不重要,但這一自娛性的節日倒是令人嚮往。廟會那天,鎮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請外地的親友赴廟會。於是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雲集鎮上,甚至揚州、南京一帶的人,也有乘車趕來的,那場面煞是壯觀。

這一日,龍王廟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廟場四周,商販雲集,各種小吃遍佈街中,諸種土產雜陳其間。耍猴的,舞刀槍玩棍棒的,打蓮花落唱道情的……吆喝聲、叫賣聲、鑼鼓聲,還有孩子手裏的小嗽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二三裏外也聽得見。廟前有一處平地,但見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誠,燒香的、燒紙錠的,火光熊熊,濃煙升騰。廟堂內燈燭輝煌,香菸繚繞,鍾馨聒耳,一片伽藍香氣。

行香開始,浩浩蕩蕩的隊伍起程了。只聽鑼鼓喧天,鞭炮震響。“馬匹”(充神馬的人)赤着上身,穿紅褲,臉塗花紋,口中橫銜一枝長鐵籤(代馬嚼口),手執四五尺長的鐵棍,在神前跪拜踊躍,揮舞開道。其後是香火隊,信徒們揹着香袋,手執香火,排成4 行,徐徐而行。只見煙霧繚繞,縹緲瀰漫,如入仙境一般。緊隨香火隊之後是鼓樂隊,樂師身穿青衫,腰束黃帶,手執鼓、拔、笙、簫、弦子、二胡等樂器,演奏樂曲。接下來,是人數最多的化妝的歌舞隊,各種歌舞爭奇鬥勝,美不勝收。

耍木頭人戲的則靠一根扁擔,扛着一個小臺子,周圍有布擋,上面掛有一排排尺把長的小木偶,臺前掛有一個小布簾,藝人在布擋下面一手牽引線,一手敲大鑼,嘴裏唱着臺詞,臺上的小木偶就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什麼《豬八戒招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淨、末、醜和文場、武場於一身,其景令人陶醉。

走在行香隊伍最後的,是那些逢大難不死的劫後餘生者,他們身穿大紅囚衣,口裏喃喃念語,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謝神明恩寵,祈禱保佑平安。行香隊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行一程停一陣,停一陣行一程,緩緩地繞鎮一週後再折回龍王廟,這時已是紅日偏西……

“三月三”是廟會也是集場,十里方圓,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從正月起,外地商賈和手工業者,即分水陸兩路,或肩挑驢馱,或推車乘船,從四鄉八鎮涌向仙女廟,其中有土特產品、農副產品、農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窯貨”和“水鮮”,窯貨即宜興一帶的大缸、砂鍋、綠甕、鍋碗瓢盆等,水鮮則是寶應一帶的藕、荸薺,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稱爲窯貨集和水鮮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機布,也倍受歡迎。趕集的人幾乎個個都拿着購來的物件,尤其是農民,扛着買來的嶄新農具,眉飛色舞,喜氣洋洋。

“三月三”龍王廟會,隨着歲月的流逝已成爲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組織、規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廟會。其時,南京的、蘇州的、上海的、揚州的、江都本縣的商賈、羣衆雲集江都鎮十幾條大街上,有來賣貨的,有來買物的,有來看熱鬧的,有來採風的,還有來談對象相親的,真是萬頭攢動,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前後延續三天。

集市上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入口的糧油、糕點、水果、土產;穿着的裙衫、衣褲;農用的,抽水機,拖拉機、化肥、農藥;家用的,傢俱、炊具、電器、化妝品……不怕買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門貨,樣樣能買到。

入夜,節日的江都鎮別是一番風景。所有的文化場所燈綵通明,鑼鼓喧天,茶座、劇場、舞場、溜冰場、遊樂場、公園到處是;揚劇、淮劇、黃梅戲,有名的劇團、紅的角兒紛紛登臺,聯袂演出。

這些文化娛樂場所已成爲人們交流信息、洽談生意、聯繫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說每次廟會都使江都人開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結交了朋友,都使江都這個千年古鎮名聲遠播。

我的三月三作文 27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羣衆爲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黑、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貢品,男女老少圍着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裏,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