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書中成長作文

【篇一:在讀書中成長】

在讀書中成長作文

猶太人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在小孩剛出生不久時,在書上塗上蜜糖,讓孩子去舔嘗,目的是讓孩子從小感覺到書是甜蜜的。我老媽當然不知道這個故事,但她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當我還在咿呀學語之時,便在她的引導下走進了書的世界——一個趣味無窮的世界。

讀了十年多的書,知識不知道學到多少,人倒是先變得多愁善感。記得讀雨果的《悲慘世界》時,我躲在被窩裏邊看邊哭,結果一卷紙巾被我用的只剩一小疙瘩。後來,每當我看見街上的乞丐或是電視上悲慘的人物角色,我的淚腺就變得十分發達,同情心使勁的泛濫。雖然如此,這也讓我更加懂得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懂得去體諒他人。讀書,豐富了我的情感。

人們常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而我更多時候是看熱鬧的人。陶淵明說過“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倒是成了我讀書的寫照。我好讀書,從不刻意在文字上下工夫,向來視讀書爲一件放鬆身心的休閒活動。能夠和書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就是我最大的快樂。而至於從書中學到什麼、領悟到什麼倒是次要的。每當追隨書中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我就感覺自己彷彿是主人公,暢遊在作者所描繪的世界裏。也因此,對我而言,一本好書,一杯清茶就是我最大的享受。讀書,豐富了我的生活。

回顧一下這些年讀過的書,還真是不少,範圍很廣,基本上什麼方面的都有。有歷史方面的,比如《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鑑》;散文方面的,朱自清、冰心、三毛等人的作品集;至於小說就多了,特別喜歡的,有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雨果的《悲慘世界》,還有《呼嘯山莊》、《簡。愛》,還有老舍的《駱駝祥子》、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詩歌方面,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泰戈爾的《飛鳥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來慚愧,雖然讀了這麼多些書,但由於我那“不求甚解”的讀書方式,寫作水平也沒提高多少。不過,不經意間,我的視野和知識面也自然而然的被拓寬了。讀書,豐富了我的內涵。

說真的,我還真得感謝書。我是一個喜歡展示自己的人,讀書賦予我的衆多課外知識,使得我能夠抓住各種機會表現自己。在學校第一屆的藝術節上,我能在“百科知識競賽”中榮獲了二等獎,也得益於平時讀書的點滴積累。同時,通過讀書,我能夠獲得更多鍛鍊自己的機會,使我的思維更靈活,思想更有深度。讀書,豐富了我的閱歷。

古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認爲確是如此。讀書能夠影響人的品性、內涵、氣質和修養,能夠開拓人的眼界,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發展,我會在讀書中成長,在成長中讀書。

書就像是人們至今仍能聆聽的智慧之聲,將人類的文明代代相傳。因爲有書,我們才能夠與歷代的偉人英才在同一個時代裏一起粉墨登場。多讀書,讀好書,人生將因此分外精彩!

【篇二:在讀書中成長】

有一首詩是這樣子的:春天不是讀書天,夏天炎炎正好眠,秋又涼來冬又冷,收拾書包好過年。這首詩很耐人尋味,說是上學讀書的,爲什麼這麼爲難呢?我想,現在的`教育制度廢要負一部分責任:中國的教育是採用“填鴨式”的,拿死的知識填塞進我們的腦裏之後,再拿考試來測量結果,不用多久,學生就變爲完全被動的了,讀書的興趣也被消滅。我記得自己在國小學語文時,老師曾經試過用文學著作做教科書,結果我往往想到這些書的顏色和樣式便覺得厭惡。

所以我覺得,要想培養讀書的興趣,一定要將態度根本改變才行。讀書不是要應付考試,不是要敷衍外來的要求,卻是要滿足內心的需要,充實自己的成長過程。換句話說,讀書必須是自己的一部分,必須和自己的成長經歷熔爲一爐。如果書和成長經歷發生了親切的關係,書便有了味道,變爲知己的朋友一樣了。如果成長經歷從讀書擴大推廣,充實的機會就無限地增多了。書將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根本改變,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讓讀書融入成長經歷中,是一相輔相成,兩者並進的境界,這卻很難辦到。

就像是韓愈的詩句——“黃昏到寺蝙蝠飛”,我們可以經過詩人的眼睛來看萬象,經過詩人的耳朵來聽萬籟,彷彿增加了一種感官,有點像“二郎神”,而不曾讀過詩的人,卻彷彿瞎了眼睛,聾了耳朵,他們的生活經驗自然就貧乏得多了。其他如樹木花草,本身固然是美的,也因爲詩的聯想而更美。梅呀、柳呀、梧桐呀、芭蕉呀,在不讀書的人的心目中,永遠都只是一件死物。又或者,對於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我們之所以珍惜,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爲讀書吧!所以讀書能使我們的成長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