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聽說要吃糉子我一蹦三尺高,口水直流,彷彿聞到一陣糉子清香味樸鼻而來。我迫不及侍的跑進廚房,只見媽媽手中拿着棕葉,正聚精會神的`包着糉子,像變魔術一樣,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包好啦!

我忍不住學着媽媽的樣貌包糉子,正在放糯米的時候,哎呀!

不留意把手劃出血了,你別以爲看着簡單,包着可不容易呢!

今年端午節過的真搞笑!

端午節作文 篇2

又快到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美味,讓我一想起來就口水直流三千尺!

端午節的前一天,姥姥會把糯米放到一個臉盆裏,再給臉盆加滿水,把糯米泡起來。第二天早上,我發現米寶寶在臉盆裏吸飽了水,變得又白又胖。姥姥說,這是糯米在發酵!姥姥又把去年存下來的糉葉放在鍋裏煮了一下,接下來就開始準備包糉子了。

姥姥把糉葉圍成了一個兜,接着把洗好的糯米和紅棗放進糉葉兜裏,再把剩下的那一半糉葉蓋在米上,最後用線緊緊地把糉子紮結實,一個漂亮的四方紅棗糉就做成了。就這樣,姥姥又做了很多個糉子。然後,媽媽就把糉子放到鍋裏煮。終於,鍋裏飄出了糯米和紅棗混合的香味,我饞的直吞口水,迫不及待地問媽媽:“媽媽,糉子好吃了嗎?”媽媽說:“馬上好!”糉子終於煮好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甜甜糯糯的糉子,滿足極了!

除了糉子,端午節的晚上還會有一頓豐盛的晚餐,有涼拌黃瓜、清蒸黃魚、紅燒黃鱔,還有鹹蛋黃燒南瓜。媽媽明明說有五黃啊,爲什麼只有四黃呢?還有一黃是什麼?我去問媽媽,媽媽說是雄黃酒,據說喝了能夠驅邪避毒的`。不過,媽媽又說:“現在好像找不到雄黃酒了,所以我們就用黃酒代替,反正也有黃,一樣能夠讓我們身體健康的!”我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各種習俗,一邊吃着豐盛的晚餐,真的是幸福極了!

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是我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它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伍子胥等人流傳下來的活動。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紀念動比如:賽龍舟,祭祀活動,擡屈原像上街遊行……

今年,由於我們家鄉的`河水比較淺,所以沒有舉辦賽龍舟這項活動。但舉辦了盛大的遊街活動,這次舉辦的活動比往年更加熱鬧,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遊街的隊伍最前面是舉着五顏六色彩旗的隊伍,後面跟着的是打腰鼓的隊伍,再後面的是擡着龍王和屈原像的隊伍,還有敲鑼打鼓的花燈的……

當然,最典型的就是吃糉子了。每年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包糉子。我奶奶包的糉子可好吃了,快來嚐嚐我奶奶的手藝吧!

端午節作文 篇4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熱熱鬧鬧的春節,有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祭奠祖先的清明節,但是我最喜歡吃糉子掛艾蒿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據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我的家鄉漢中,每年到了端午有掛艾蒿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包起了糉子,我看見姐姐在包糉子,我也想包糉子。姐姐包的糉子形態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有三角形的等等。我纏着姐姐教我,姐姐給我做了個示範,我學着姐姐的樣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我包的糉子雖然很醜,但是我很開心。我們包的餡兒不一樣,有紅棗餡兒的、有火腿腸餡兒的、有豬肉餡兒的等等。

糉子蒸熟後,我揭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剝開綠葉,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擔心冒着熱氣的糉子燙到手,匆匆地剝開一個糉子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糰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貓肚子一樣滾圓,把糉子掰成兩半,露出了裏面鮮美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受不了種誘惑,大喊一聲“吃糉子嘍!”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完鮮肉糉,我感覺還沒解到饞,又剝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糉,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後大口咬進嘴裏,哇!那甜蜜的感覺直浸肺腑,真是絕世精品呀!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 篇5

關於端午節作文:家鄉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糉,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糉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擡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竈放着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糉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糉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糉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糉,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糉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糉,每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爲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糉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糉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糉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端午節作文 篇6

“哦!起牀嘍!”我掀開被子,一骨碌爬了起來。咦?現在才六點半呢,我怎麼這麼早就起牀了?嘻嘻,告訴你吧,明天可是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今天,我要去奶奶家包糉子嘍。

“耶!出發啦!”我揹着包,拉着爸爸媽媽的手,懷着激動的心情坐上了開往xx奶奶家的大巴……

一個多小時過後,終於來到了奶奶家。奶奶遠遠地迎出門外,我把揹包往爸爸手上一扔,飛快地跑到奶奶跟前,一把抱住奶奶,對着奶奶就是一番前親後親上親下親左親右親。

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做糉子的材料——糯米、棕葉、白線、豆沙餡、花生米、綠豆、牛肉餡、芝麻餡,琳琅滿目,饞得我直流口水。顧不得喝口水,我們就開始包糉子啦!要知道,包糉子可是我的拿手好戲。只見我拿了一張糉葉,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緊接着,我在糉葉筒裏插上一根了筷子,拿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着筷子。用糯米把糉葉筒填上一半,又用勺子挖上一大勺牛肉餡,再用糯米把糉葉筒填滿。終於迎來了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我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打上蝴蝶結,一個漂亮而又誘人的糉子就包好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又包了好幾個糉子。每次我糉子我還少不了一道工序——在其中一個糉子裏放進一枚洗乾淨了的一元硬幣,只要誰吃到誰這一枚一元硬幣這一年就會財源滾滾。

啊!終於熬到了吃晚飯的時間,糉子在大鐵鍋裏發出的那誘人的.香味可早就把我這隻小饞貓饞壞了,我隨手抓起一個糉子美美的咬了一口,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就在這時,從爸爸嘴裏傳來“咯噔”一聲,嘿!爸爸吃到了我放有硬幣的糉子了。爸爸朝着我苦笑,說:“哎呦!我的牙啊!你這臭小子,下次包糉子別再放硬幣了好不好啊?”爸爸好還沒說完,我們早已笑成一片。

今年端午節,我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端午節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雖然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認爲,南方的端午節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尤其是在我的家鄉、瓊海。我的家鄉在端午節不僅有吃糉子和插艾葉的習俗,還有洗龍水,以及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的龍舟賽。

每逢端午最讓人嘴饞的就是糉子了。家鄉的糉子有五角型糉子和長糉子兩種。五角型糉子一般是鹹味的,裏面放着肥瘦相宜的豬肉、鹹蛋黃和臘腸等材料。而長糉子一般只是放糯米。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糉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誘人啊!而長型糉子則透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解開糉子,沾着白砂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最令我們興奮的就是賽龍舟了。比賽那天,博鰲三江入海口的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此時人山人海,熱鬧無比。隨着一聲令下,由當地人民組成的龍舟隊在水面上奮勇爭先,伴着陣陣喧天的鑼鼓聲,隊員們槳葉翻飛,一隻只龍舟像離弦的箭般向前面射去。河岸上的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着:“加油!”“加油!”……

家鄉最有特色的一個就是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洗龍水。每到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媽媽會準備好五種花草:檳榔花、海棠花、野菠蘿花、艾草、一種蘆葦的`芯,寓意“五月五日”。然後,在端午節當日大清早就去井邊取龍水(如果家中、附近沒有井的,就用河水或者自來水代替),先把五種花草清洗乾淨,用盆或者桶裝好放在祖屋門口用來中午祭祖的時候讓祖先洗漱,待祭祖完畢,全家老小再用泡了一天的龍水來沐浴,說是這樣可以在沐浴中沾得龍神恩澤,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氣,強身健體,而經過龍水洗浴的孩子,會得到龍神的保護,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怎樣,我家鄉的端午節不同尋常吧?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一起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8

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爲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爲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此外,北京還有遊天壇風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羣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爲角黍。無競渡俗,亦競遊耍。”上海還有鍾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鍾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祟。另外端午期間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端午節作文 篇9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