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彙編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彙編8篇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1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我們家要包糉子,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樣子怪異,結果媽媽說:“這樣不合格,讓媽媽來教你吧。”說着媽媽就做起了示範,先把竹葉拿在手上,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放糯米、大棗,然後摺疊竹葉,包成四角形的,再用線捆綁起來。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的方法,我就做了一個又一個。我看到自己包的糉子有模有樣的就按耐不住心頭的喜悅,媽媽也讚不絕口。我和媽媽把糉子包完了,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半個鐘頭後,熱騰騰的糉子出來了。

散發着陣陣香氣的糉子太誘人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抓起一個,滾燙滾燙的,我的手可受不了了,一下把糉子甩出老遠,再看看我自己的手,已經被燙得紅紅的。沒辦法,我只好守在糉子旁邊等了一會,媽媽說:“饞貓,可以吃了。”

我拿起一個胖胖的糉子,一聞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誘惑,迅速打開竹葉,狠狠的咬了一口。啊!潤潤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我不禁讚歎道:“美味呀!”一邊吃我一邊想:從小到大,我沒有吃過這麼香甜可口的食物,可能因爲這是我自己動手勞動的緣故吧!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爸爸、媽媽也一邊吃,一邊讚歎!

飄香的糉子,讓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2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節日也放假了,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糉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糉,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爲什麼再多按誤解要做這麼多事兒?怎麼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於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糉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3

我問糉子爲什麼是三角形的,不是圓的、方的?端午節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就來回答吧。

端午節的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屈原在回國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自己的國城,很悲嘆,對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流水的長江中,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怕魚蝦把他的屍體給吃了,但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這些東西,不要吃屈原大夫屍體 ,還有些郎中還把酒倒入江中,以便把魚昏倒,讓屈原大夫屍體不被傷害,從今以後端午節就是農曆5月初5,定爲了紀念屈原大夫。

糉子爲什是三角形的,不是圓的、方的,是因爲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做,各地包的材料不太一樣,但基本都是植物的葉子,葉寬而長韌,但畢竟是葉子,寬度有限。三角形包法只用1葉或2葉就能包成,而長方形大概就要的3、4片了把。我們一家圍坐餐桌旁,阿婆把熱氣騰騰糉子端上來,我們就把繩子解開,剝開一層層竹葉,露出那白白的熱熱的糉子來,粘着糖慢慢的吃起來,那味道軟軟的粘粘的,很可口,糉子有綠豆沙、紅豆沙、紅棗、豬肉、小豆、蛋黃、瘦肉餡的,品種繁多,我們邊吃邊聊其樂融融。就這樣過了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4

你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到江河,是爲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爲雄,它們各國之間爲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爲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糉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糉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5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與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我對爸爸說:“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與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雪白的糯米與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糉子。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6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吃完午飯後,我們一家到閩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龍舟賽。

來竹岐的路上,天上突然烏雲密佈,不一會,下起了濛濛細雨。來到比賽場地時,湖邊已經人山人海了。等我找到位子時,已經有四條船準備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個賽道,賽道中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條船一起衝出了起點。只聽一陣鑼鼓聲,第二道和第三道的船佔據了第一和第二的領先位子。

開始衝刺了。第三道的龍舟和第二道的龍舟並駕齊驅,最後,兩艘龍舟幾乎是同時到達終點的,只見第三道的龍舟上的船員把船漿舉過頭頂,才知道第三道的龍舟獲勝了。

預賽結束了。從前四場預賽中選出的最後四支隊伍要進行決賽。我看得目不轉睛。只見一枚彩色的信號彈從湖邊放出來,比賽開始了,勝負在此一舉。四條龍舟不約而同地衝出了起點。前300米,四條龍舟不分上下,並排地在湖面上行駛。

只剩下300米時,四條船開始衝刺了。第一道和第四道的龍舟慢慢的和其他兩艘龍舟拉開了距離。在只剩100米左右的第方,第四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後以3~4秒的優勢奪得了這場比賽的冠軍。

我想:得到冠軍的代表隊,一定是一個團結的隊伍。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7

又快到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美味,讓我一想起來就口水直流三千尺!

端午節的前一天,外婆會把糯米放到一個臉盆裏,再給臉盆加滿水,把糯米泡起來。第二天早上,我發現米寶寶在臉盆裏吸飽了水,變得又白又胖。外婆說,這是糯米在發酵!外婆又把去年存下來的糉葉放在鍋裏煮了一下,然後就開始準備包糉子了。外婆把糉葉圍成了一個兜,接着把洗好的糯米和紅棗放進糉葉兜裏,再把剩下的那一半糉葉蓋在米上,最後用線緊緊地把糉子紮結實,一個漂亮的四方紅棗糉就做成了。就這樣,外婆又做了很多個糉子。然後,媽媽就把糉子放到鍋裏煮。終於,鍋裏飄出了糯米和紅棗混合的香味,我饞的直吞口水,迫不及待地問媽媽:“媽媽,糉子好吃了嗎?”媽媽說:“馬上好!”糉子終於煮好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甜甜糯糯的糉子,滿足極了!

除了糉子,端午節的晚上還會有一頓豐盛的晚餐,有涼拌黃瓜、清蒸黃魚、紅燒黃鱔,還有鹹蛋黃燒南瓜。媽媽明明說有五黃啊,爲什麼只有四黃呢?還有一黃是什麼?我去問媽媽,媽媽說是雄黃酒,據說喝了可以驅邪避毒的。不過,媽媽又說:“現在好像找不到雄黃酒了,所以我們就用黃酒代替,反正也有黃,一樣可以讓我們身體健康的!”我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各種習俗,一邊吃着豐盛的晚餐,真是幸福極了!

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8

明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亦稱“端五節”、“端陽節”、“蒲節”,流傳於漢族和壯、布衣、侗、土家等少數民族。

據考證,端午節源於遠古先民對部落圖騰-龍的崇拜。又相傳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遭讒言被流放江南,於當日自沉汩羅江以身報國,當地居民爲防止魚類食其軀體而將糉子投入江中。此後便形成民間傳統節日,代代相傳,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斷。人們插艾蒲、吃糉子、飲雄黃酒和在小兒衣襟上系香袋、手腕腳腕上掛五色線等,以求滅災疫、去五毒。我國南方各地區還舉行龍舟競渡等活動以示紀念。

20xx年的端午節(20xx年6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xx-10《端午節》郵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一枚“賽龍舟”,第二枚“包糉子”,第三枚“避五毒”。

第一枚“賽龍舟”,以我國傳統的木版年畫構圖,兩條龍舟你追我趕,舟上插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氣息。第二枚“包糉子”,圖案是五顏六色的糉子。第三枚“避五毒”,是被古代人稱爲“五毒”的五種小動物---蛇、蠍、壁虎、蜈蚣、蜘蛛,色彩鮮豔,生動逼真。

我從小就喜歡集郵,今天突然想起來郵票上的端午節,於是晚上從婆婆家回來我就把集郵冊翻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