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文化作文(精選3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文化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文化作文(精選39篇)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

在我們縣城的西南面,有一個美麗的文化廣場。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左江河畔。那裏風景優美,鳥語花香。是人們休閒、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文化廣場風景優美。走進廣場中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雕像,它像一個騰飛而起的白天鵝,寓意着我們縣的未來發展,底下蒼勁刻着四個大字,其他方面刻着許多愛心人戰士的名字。廣場是由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草坪圍成的,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像鋪上了一個綠色的地毯。草坪上錯落有致種着假檳榔、小葉榕等等。假檳榔筆直筆直的,像一個個精神抖擻的戰士保護着我們的家鄉。榕樹的葉子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就像一個撐開的大傘一樣,遮天蔽日,好讓人們乘涼。

每到春天,各種各樣的花如三角梅海棠,鳳凰花、桃花,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白的像雪。樹木抽出嫩綠的葉子,小草也是嫩綠色的葉子。每天晚上,廣場都有很多人,熱熱鬧鬧的,人山人海,有的散步有的打球有的跳舞,到處是歡聲笑語。

我喜歡文化廣場,我更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

定海文化廣場位於定海城區的中心地段,是舟山規模最大的廣場。這裏是休閒、娛樂、鍛鍊的好地方,深受人們的喜愛。

走進文化廣場,兩個小亭子出現在我的面前,它們互相對稱,就像揚起的白帆一樣,獨具家鄉海洋特色。廣場中央有一個“明珠球”噴水池,人們常常坐在那兒談天說地。噴泉的南面是一座氣派的影城,影城上掛着一個超大的液晶顯示屏,上面播放着各式各樣的廣告。它讓廣場富有了現代化氣息。噴泉的右邊是一片綠化帶,裏面種着各色鮮豔的小花和各種各樣的樹,使廣場變得生機勃勃。綠化帶前面是一個水仙花小廣場。這九朵水仙花在海螺裏亭亭玉立,在長長的綠葉的襯托下,水仙花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顯得格外淡雅,十分引人注目。

白天的廣場就是一幅清晰的、層次分明的圖畫,讓我陶醉其中。夜晚的廣場更是讓我留戀。每當華燈初上,五光十色的燈光交相輝映,把廣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打扮得十分壯麗、迷人。人們紛紛三五成羣地來到這裏,老人們聚集在劇院門口,隨着優美的樂曲跳廣場舞;孩子們穿着溜冰鞋在噴水池邊一圈一圈地滑着;叔叔、阿姨們坐在花壇邊談笑風生,廣場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就是美麗的文化廣場,這就是我們家鄉人民休閒、娛樂的廣場。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

你們的家鄉有什麼好地方?你們問我,哈哈,那我就給你們說說家鄉的文化廣場吧,走進那兒,你們一定要看仔細嘍!

文化廣場位於虹橋鎮的中央,鎮當局的前面。

文化廣場有一個用玻璃做的半球形水泡,每到星期六晚上,它都會噴出美麗的圖案:有的噴出一個個桃心加上彩燈的照耀,那就更美了!這時,一條飛龍越出水面,又悄悄的散開了,水滴落在了興奮的小朋友臉蛋上。

噴泉的四周是花壇,裏面種着菊花、蝴蝶蘭……花兒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白的如雪。一朵朵、一簇簇,都爭奇鬥豔。噴泉旁邊有一個黑色的大屏幕,上面播放着各種好消息、廣告,很遠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廣場四周都被樹木包圍着,那一棵棵樹高大挺拔,個個擡頭挺胸,像一位位穿着綠色制服的士兵。廣場上還有六根柱子,上面刻着工農兵,可真是壯觀啊!

每當夜幕降臨,許多大人們在音樂的伴奏下跳着廣場舞。小朋友們從自己家裏帶來滑板、旱冰鞋等各種玩具。小朋友穿上旱冰鞋,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的滑翔着,一會兒做着金雞獨立,有的做着單腳飛,樣子真是多姿多彩啊!有的小朋友滑着滑板,向下坡滑去,一會兒又飛了起來,真厲害!

噴泉的底下有一個地下超市,那裏的東西物美價廉,有許多人到那裏買東西,你也去看看吧!保正你很滿意!

啊!廣場,你是大人們的大舞臺,小朋友的樂園!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4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文化古蹟之一——風景優美的頤和園遊玩。今天由我帶領你們看美麗的地方。大家可以叫我小雯。首先我要將四點注意事項,一、參觀時,眼看手勿動;二、遊覽時不要掉隊;三、不許拍照的地方不要擅自拍照;四、記住集合時間。好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博覽頤和園的景色吧!

大家請跟我來,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你們看,綠油油的柱子,紅漆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各位請隨我來,據我所知,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都各有不同。

大家看,我們已經走完長廊啦,來到萬壽山腳下1大家擡頭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閣。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大家看,我們已經登上了萬壽山。大家向下望,蔥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是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大家向東遠眺,是不是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呢?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護衛者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各異的石橋。看,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你們走過場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小島上游玩。好了,現在給兩個小時給你們去參觀頤和園的其它景色,兩小時後在小島上集中。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登封,位於嵩山腳下。在這樣的一座小城裏,每當山上吹來的一絲風,便會也有一番滋味……

登封是個建築分佈密集,歷史久遠的城市。登封是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教彙集之處。107國道從市中心穿過。

登封還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武術之鄉”,有大大小小的武術學院幾百個。

登封的嵩山位於瞰河洛,位於天中,是五嶽之一,對中國文化文明形成發展有主導和核心地區。一代女皇武則天來嵩山封禪,在登封到處留下了足跡和史蹟。

登封有很多特產,比如茶亭溝紅薯,在登封告成地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告成鎮非常適合紅薯種植。茶亭溝紅薯個頭大,風味佳,常食有健脾胃,補肝腎,防癌,延年益壽,和美容之功效。登封芥絲歷史悠久遠近聞名,芥末味道,氽鼻濃香,沁人心脾,清爽可口。登封刀削麪與其他地方不同,不是湯麪,均是炒制的,麻辣味兒重。登封芝麻焦蓋燒餅,傳說是登封人爲紀念岳飛抗金而被秦檜害死而創制的一種特色食品,起初形狀類似老鱉,上有秦檜,王氏兩個麪人,後來演變成現在這種圓形。芝麻焦蓋燒餅以色澤金黃,味鮮,香脆,形圓者爲極品。

登封的文化歷史悠久,特產可謂是色、香、味俱全。

我愛登封,更愛家鄉——登封的文化特產。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廣西,廣西里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民族,其中就有壯族,我就是壯族人。

民俗,這個詞語從人一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在身邊,我們總生活在民俗中。

節日,這是月月有,年年過的,只是各民族各有慶祝的方式。過春節,江蘇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餃子,我們廣西壯族重糉子。聽姥姥說,我們壯人過年要全家一起吃糉子,熱熱鬧鬧的纔好,可惜那快成爲過去了,因爲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爺親手包的糉子,那個香啊,口水都流出來了!

春節時,東蘭縣孩子們大年七年級起牀後就要爬柱子,邊爬邊念,“長如竹筍,高如大樹。”別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樹。大家都希望我們快點長大呢!

端午時,漢族划龍舟,壯族則是採藥。因爲聽說這天採藥,藥效最好。百草煮藥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縣,將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進深山喂猴,構造了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世界,還制猴形玩具給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採藥,去喂猴,可大人說山路不好走,又危險,不讓去,結果沒去成。

以前,我們壯族還有一個民俗,就是自覺修路,集資造渡船,方便行人,這被稱爲“陰功路”、“陰功船”,可不知爲什麼,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你看,壯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來,他們都傳承了民族文化特色。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7

吳堡縣文化廣場位於河濱路沿線,毗鄰黃河,那是個景色優美的地方。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文化廣場也甦醒了——花兒綻開了笑臉,小草挺直了腰桿,蝴蝶在萬紫千紅的花叢間追逐嬉戲,蜜蜂也迎着柔和的朝陽開始了一天的勞動。你瞧,奶奶們在寬闊的廣場上跳起了舞,呆萌可愛的舞姿你保證一學就會!爺爺們穿着白色的練功服,手舞神祕的長劍,他們眼神專注,馬步紮實,你看完後一定有想學的衝動!

中午的文化廣場最靜謐了,此時正是觀景的好時機。小花小草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更加嬌豔欲滴——花兒紅得鮮豔,草兒綠得奪目。向河堤長廊走去,黃河金光燦爛,羣山連綿起伏,閉上眼睛,耳畔只有風聲、水聲、鳥鳴聲。河堤石刻的書法蒼勁有力,詩詞別有風味,圖畫栩栩如生,文化長廊的剪紙藝術更是彰顯了吳堡的人文風貌。如果你走累了,還可以去古色古香的亭子坐一坐,身後的小竹林中偶有幾隻小鳥蹦跳着來到你面前,歪着腦袋“啾啾”地朝你叫,這是多麼歡暢愜意呀!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光影交織下的文化廣場真是下午休閒的好去處!慕生忠將軍和作家柳青的雕像在燈光的輝映下顯得更加巍峨高大,趕牲靈的人兒神情堅定,“們吳堡”造型寓意吉祥,極具特色。你聽,喜慶的鑼鼓敲起來了,熱鬧的嗩吶吹起來了,紅火的吳堡秧歌鬧起來了!小夥子們舉起大花傘左蹦右跳,小姑娘們也扇起大花扇扭動了起來!整個文化廣場被這歡樂的氣氛包圍了,這時的文化廣場可真是光的世界,燈的海洋,歡樂的天堂!

美麗的文化廣場真是個好地方,我愛她。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8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各地方的文藝曲目也很繁多。像河北流行梆子、陝西盛行秦腔、江浙喜聽越劇、評彈,而在我的家鄉——東北,人們最喜愛的莫過於“二人轉”了。

二人轉,也叫“蹦蹦”、“雙玩藝兒”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相傳是在東北民歌、大秧歌的基礎上,吸收河北蓮花落而成,其表演藝術講究“講、說、做、舞”四功,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爲主,兼有民歌體長短句,唱腔豐富,素有“九腔十八調”之說,唱腔高亢粗獷、唱調詼諧風趣,在東北民間極具生命力!

尤其是農民朋友們,在耕田勞作之餘,聽上一曲二人轉更有蕩氣迴腸、鬆筋活骨之效,加之抽上一袋旱菸,嗑點瓜子喝點茶水,生活也悠閒得很哩!那唱腔激昂的《包公賠情》讓人們看到了一代清官的錚錚傲骨、一段難忘的叔嫂之間的殷殷深情;那詼諧幽默的《豬八戒拱地》更是把這位天庭元帥的人間凡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更有一代新人魏三創作的“傻子”系列,讓農民朋友捧腹大笑,彷彿 吉林也即將出個“笑星”趙本山似的……

你看那村口搭設的露天舞臺,板胡、嗩吶、竹板這麼一響,男女老少摞下飯碗就奔戲場的勁頭,那進城辦事的農民朋友,經常在音像出租櫃檯前,挑選自己喜愛的二人轉影碟,神情專注那勁兒,真讓人羨慕……

如今,二人轉這一民間表演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正由農村走向城市,由城市走向全國。更多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新的二人轉曲目也在相繼誕生,逐漸蓬勃發展起來!

我衷心地祝願黑土地上這一藝術奇葩,能早日放出它耀眼的光彩!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9

美不美,家鄉的水;親不親,家鄉的人。是家鄉的山水,滋養了我們,是家鄉的親人哺育了我們,更是家鄉的文化薰陶了我們。家鄉在我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我的家鄉位於河南北部的一個小縣城,它瀕臨黃河,背依太行,這裏沒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沒有北京多不勝數的文化古蹟,但這個城市卻孕育出了她獨有的文化。她就是太極拳的發源地、司馬懿的故里、四大懷藥的產地——河南溫縣。

一提起溫縣,大家首先會想起太極拳吧!因爲太極拳既能強身健體,又能磨練意志,它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大多數人都認爲太極拳很簡單,只要記住招式就可以了,但我卻想說:“不完全是這樣的!”。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我看見街上每天三五成堆的人在練太極拳,便非常好奇,一時興起,便讓爸爸教我打。剛開始還興趣盎然,但到了一星期之後,我便覺得非常苦,非常乏味,便不想繼續練下去了。爸爸見我這個樣子,便生氣地說:“做事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需要有很強的意志力與頑強的信念,不只是打太極拳,做其他事也是這樣。”我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啊!太極拳教了我做人的精神。

在我們溫縣也有許多的名人,司馬懿就是其中人盡皆知的一位,他是三國時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他成功的兩次率軍對抗諸葛亮北。

伐和遠征平定遼東。至今,他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後人!尤其是他留傳給我們的司馬得勝鼓,每當逢年過節時,街頭巷尾的鼓聲總是震天的響,把農民們豐收的喜悅揮灑的淋漓盡致。

溫縣還有遠近聞名的四大懷藥——懷山藥、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我國最早的藥物經典《神農本草經》中把四大懷藥都列爲“華藥瑰寶”呢!它們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是我們的鐵棍山藥更是現代家庭保健營養的佳品,有着“補腎之王”的美譽!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溫縣,瞭解溫縣文化。我作爲家鄉的兒女,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期待着家鄉的文化能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0

文化,是我們當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讓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品德;文化,讓我們瞭解一個地區或一個時代;文化,讓我們更注重培養自己的情操。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因此,我們也有自己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朝代也有其不同的文化。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我家鄉的文化——周公文化。

周朝,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朝代,而作爲周公文化的代表,我的家鄉鳳鳴岐山更具文化氣息。

傳說當年周公姬旦輔助其侄兒,使其成爲一代帝王,由此可見周公的博大胸襟,無私和偉大。而作爲周公故里的鳳鳴岐山更發揚了周公文化。位於岐山的西北部有一座紀念週公姬旦的廟——周公廟。廟門前有一棵幾百年歷史的楊槐樹,樹的枝幹延展各方,像一位撐開手臂的母親在歡迎四方的遊子。走進廟門,有一條主幹道直通往周公像處,道路兩邊都是一些教人如何處事待人的禮儀,告誡我們每一位子女要有禮待人,數百步後來到周公像前,仰望周公,只見他手捧一本薄冊,身着白色的素衣,和藹可親,但又好像在告訴我們要多讀書,做一個知書達禮的人,再往裏走,就是各自分開的可供跪拜的廟宇。走在周公廟內四處都可以感覺到文化的氣息,彷彿走進了文化的殿堂,四處一片寧靜,莊嚴而肅穆,但不時有幾聲鳥鳴,融在這寧靜之中,又爲其增添了一筆色彩,去周公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感受周公文化,體會隱居生活的美好。

我愛我的故鄉不僅因爲它是我出生和生長的地方,更是因爲它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文化,周公文化不僅教導我要知書達禮,以禮待人,更讓我瞭解了故土的歷史,故鄉的風土人情。

周公文化讓每一個子孫都以禮待人,讓每一個子孫都熱愛樂曲,讓每一個子孫都銘記歷史,居安思危,不讓商紂王的歷史重演,當初武王伐紂纔有了今天百姓們的安居樂業,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希望華夏子孫可以來我的故鄉,去感受周公文化,去認識“禮”“樂”的真正含義,陶治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春節,衆所周知是一個舉家團聚的日子。但是各地又有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鹽城這裏的風俗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在年前,大家是要祭拜祖先的,我們通常稱它爲“送壓歲錢”,其實呢,就是燒紙。大人們總會在送壓歲錢的時候對着祖先的墓碑多多唸叨幾句,希望他們泉下有知,保佑自己及家人們身體健康。對了,從外公口中,我還聽說到,外公的爺爺曾經也是考過狀元的人,朝廷已將官服派發,而他卻因爲身體虛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動身回老家。那天下午,我們在老家貼春聯,有種東西叫漿糊。我覺得這玩意兒很神奇,用它糊在對聯背面,春聯就可以被牢牢黏在門上,整整一年都不會鬆動。貼完春聯,爺爺奶奶就開始搓湯圓啦,我們這裏的習俗是大年七年級吃湯圓。別看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但是他們的手可靈活着呢。只見他們取一小塊麪糰,搓圓,壓成餅狀,向中間添餡,再將四周的湯圓皮捏起來,再搓成球狀,一個帶餡的湯圓就完成了。接着再重複上述步驟,於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白胖子就接連出世了。

除夕夜過得很充實,卻又少了一番樂趣,少了煙花爆竹!少了那一份久違的天真與童趣。憶往昔,過年圖的就是燃放些許“花裏胡哨”的小爆竹。各色的煙花映襯着孩子們天真爛漫的臉龐,而今年沒有煙花,沒有爆竹,但是這小小的愉快影響不了孩子們躍動的心,一起看春晚吧!一起守歲!只是可惜,我這腦袋瓜子不太爭氣,早早地就被周公吸引過去下棋了。

“姐姐。”“噓,別說話,先吃點東西,吃完再說。”大年七年級的早上說話前是要吃大糕的,吃完就可以開口講話了。“快穿新衣服咯!”小小的人喊出了大大的聲音。洗漱過後,有幾位小朋友過來拜年,家裏的長輩們笑意盈盈地抓了一把又一把糖給他們。“我也想去拜年”,妹妹怯生生地告訴爸爸她的小想法,那些小朋友聽了忙停下來等她一起,還將自己的成果分享給她。妹妹說他們還約定好明年還要一起拜年呢。也許,這就是小孩子們的快樂吧。

新的一年,就祝願長輩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願自己和小朋友們學業有成吧!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使命之魂不可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滾滾歷史中,黃河和長江沿岸冒出好些聚居的地方,或百戶人家農耕沃土,或於山野間重現自己的世外桃源。這些久居的地方便成了家鄉,總讓那裏的百姓感到親切、依戀。詩人們以月爲媒,以樽酒銷愁,思親念鄉之情綿綿不絕,揮筆談吐間也就有了鄉愁。大家都盼望着有那麼一天,回到家鄉,給家鄉帶來財富與機遇。

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韓少功在《我心歸去》裏說,他困在滿是法語的監獄無所遁逃,想象自己的母親妻子兒女現在熟睡的模樣,願意隔着萬里守候他們睡到天明。韓先生對家鄉的思念,讓他哪怕收穫法蘭西文學界的青睞也還是要回來,浮萍歸根更歸鄉,以紙筆文學興家鄉。他希望年輕人都選擇回來,爲家鄉建設做點什麼。

是家鄉蘊孕了鮮活的生命,青年人當以蓬勃之姿反哺家鄉。青年,怎能忘記自己的“名與姓”,怎能忘記自己的出生地?秉承這份建設家鄉的使命感,青年人看着家鄉的每一處改變,心定若繁花綻放,情若泉涌不竭!可是,青年若是冷落了這份使命感,想來心會空落落的,彷彿失去靈魂而化作走肉行屍踽踽人間。因爲,他們丟掉了他們的使命之魂啊!

毋庸置疑,青年總是在建設中充當重要的角色。日月不淹,青年用實踐證明自己不是大放厥詞,而是用勤勞與智慧創造無限財富。有人會說,年輕人有錢了還會記得自己的家鄉麼,恐怕早就沉迷於都市的燈紅酒綠了吧!網絡輿論的風向瞬間轉變,議論紛紛,殊不知這些人以偏概全,一知半解就妄加評論當代的青年!

四川小夥丁真緣笑爆紅、一夜成名,他沒有選擇做什麼流量小生,而是選擇成爲家鄉的形象大使。希望用自己的意外走紅,讓更多人能夠看到他的家鄉,哪怕是興起旅遊,也可以讓家鄉人生活得更好些,家鄉更爲富裕些。

同學們,若干年後大家分散在五湖四海,希冀大家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助家鄉,不用覺得害臊,這是我們的使命。

家鄉,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青年,別忘記使命,速回建設家鄉。家鄉母親,村裏的鄉里鄉親,等你……

我的發言結束了,謝謝大家!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3

山西省是擁有着中國名勝古蹟衆多的省份,平遙古城、雲岡石窟、晉商大院都是知名度很高,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我的家鄉位於山西晉中榆次,它是一座省會太原旁邊的小城,富有着濃郁的北方氣息。

你要問我榆次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景點或者是精神文化?那我要說的就是常家莊園了,這裏能體現晉商文化、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勞和誠信。

常家莊園是一位名叫常萬達的晉商,賺錢發家之後修建的。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相當於20個足球場那麼大。建築結構是前院落,後園林的結構。

記得我第一次到常家莊園時,大概只有三四歲,當時的認識並不清晰,見到那裏漂亮的園林,還以爲是一個公園呢!但是沒有遊樂設施的公園並不能吸引小孩的注意力。第二次到常家莊園是五年級的時候參加研學一日遊,其中的活動十分豐富。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體驗推獨輪車,兩人爲一組,一前一後站,一拉一推走,當我們使出渾身力氣才把裝有5袋子土的獨輪推車,從城門送到院尾,其實直線距離也不過200米。渾身疲憊,大汗淋漓的我第一次知道了晉商的辛苦。第三次到常家莊園則是和我班十幾位同學一起,這一回我們隨着一位導遊走遍了莊園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瞭解晉商的發家、發展和衰落。知道了常家很多商人都是儒商,奉行學而優則賈的觀念,專門建造杏壇並供奉孔子;知道了常萬達推着小車翻越大山,騎着駱駝穿越大漠,把武夷山的茶葉運到俄羅斯,這條路就是著名的萬里茶路。因爲山高路長,載運茶葉的過程中茶葉常常會脫水,一斤的茶葉就只剩下九兩了,所以常萬達給每個客戶多補一兩茶葉,被叫做“一斤一兩茶”。正因爲如此,常家才能發家致富,才能建起這個巨大的莊園。

在這次活動之後,我真正領悟到了晉商文化、精神——就是要克服千難萬險、不達目標不放棄;就是要待人寬厚,把客人都不在意的事情做好,不虧待客人。這是吃苦耐勞和誠信。

如果你問我的家鄉特別之處是什麼?我認爲比香飄海內外的老陳醋、刀削麪更有韻味的,是這裏的民風民俗——淳樸善良,是這裏的精神風尚——晉商文化。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4

每逢夏天,閣巷的人們都開始繁忙起來。婦女們各個忙着家中的事務,把家中被子拿出來曬,開窗通風。漢子們種田地,捕河魚,偶爾在大槐樹下打打牌。槐樹的葉子隨風而動,彷彿也在享受這平凡的生活所帶來的愜意。

夏天的風是清爽的,撲面而來的。它給在炎日中勞動的人們帶來了許多的“溫暖”。每當站在田間小路上,夏風的雙手就會拂過臉頰,頓時心中舒暢,讓人面生柔和。

夏天的風是多情的,溫柔的。無論在閣巷的哪裏,她總會無不時刻地陪同你,與你敞開心扉。

夏天的風也是活躍的,愛熱鬧的。每逢夏天到來的第二週的晚上,鄉民們都會在大槐樹下的寺廟的戲臺上舉行演出。晚上的人十分得多,十分喧鬧,如同煮熟的湯圓在沸水中一樣亂竄。一般看戲的大多是年過花甲的老人,其餘的基本上都是大人帶着小孩來看個熱鬧。雖說吵鬧,但演出開始時臺下還是很安靜的,所有人都自覺地收回聲音,只有幾個人在後面嘁嘁喳喳。

那時我與表哥一同從家中跑出來湊個熱鬧,因爲還小,且並不是想看這齣戲,所以並沒有對這場戲有太多的瞭解,這戲都演了幾年了連名兒都還不知道。只記得臺上有一個人老腔老調地唱着戲,還有兩個人在拉着二胡打着快板。臺下,老大爺們各拿着一把扇子扇着風,穿着背心手搭腿上坐着,一些婦女也抱着幾個月大的孩子,邊輕輕哄睡邊把眼神往臺上挪。我們這些年齡稍大的孩子就在大槐樹下做着遊戲,跳房子,抓人,彈跳珠……有時也會往臺上看了幾下,但那婆娘嘰裏呱啦地唱着那些我們完全聽不懂的,且一唱就是兩個小時,我們就不再把注意力放那兒了。

夏風在大槐樹上發出作響聲,夜間的夏風不知爲何讓人感到更加的舒適愜意,彷彿這風把人們一天的勞累煩惱都吹走了。夏風是無形的,但又是有形的。吹動的衣衫,那是夏風向你表示親密友好;微動的漣漪,那是夏風在水面上奔跑;樹上的沙聲,那是夏風所表達情感的聲音。一聲呼喚,又把我拉回現實中,與夥伴的歡聲笑語中度過了那一晚。

如今,那座戲臺已經荒廢了,只留下輕和的夏風吹拂着臺上的灰塵……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人們還沉浸在紀念親人的悲傷中時,在我的家鄉餘姚農村的家家戶戶卻已開始了一場大範圍的“榨菜“行動,這個時節,外出的鄉親都會趕回來給家裏添把手。

由於榨菜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成熟,收割完成後需要立馬醃製,又加上此時雨水較多,因此,農戶們必須在清明節前後這幾天內完成搶收。每塊榨菜地分成一條一條的,每一條便是一壟,村裏每家每戶都有幾壟榨菜地。從遠處眺望,能望見的只有如汪洋大海般的綠色菜地。

天還黑濛濛的,爺爺便催着我去地裏收割榨菜。在幾十壟的“綠色海洋“中已經有不少忙碌的身影。人們一起在菜地裏收割着,每家每戶此刻雖不正式比拼,卻也在暗暗地較勁。榨菜長在地裏,收割的是地上根莖部分。爺爺熟練地提起來,割下去,眨眼間已有幾十顆榨菜在籮筐中。王奶奶也不甘示弱,她換了一把一尺開外的鐮刀,使出自己跳廣場舞的力氣,一掃便是一片。薑還是老的辣,80多歲的張爺爺把自己一大家子人都叫來了,進行了人海戰術。正當我累得直不起腰的時候,“餘姚榨菜味道好,全國曉得名氣高……”飄來了隔壁的王大伯家鄉小調。在這場盛會裏,人們不亦樂乎,有些人靠技術,有些人靠武術,有些人靠人數,幾十壟的榨菜轉眼間就被收的乾乾淨淨,只剩下一地將要化作春泥的葉片。

正當午,人們在路邊分揀着,原本粘着泥巴的榨菜此時已被洗淨,在太陽的照射下,溼漉漉如同一顆顆耀眼的翡翠般閃閃發光。分揀完成後,人們重整旗鼓便開始“榨菜“行動的第二項。

醃製。洗淨後的榨菜需要被醃製後才清脆爽口。此刻,家家戶戶便在原先一壟一壟的土地上開始挖掘地窖。此時人們已經忘記了“比賽“,大家互幫互助一起完成此項工程。最後,榨菜被埋入地下,均勻地撒上鹽,蓋上隔離膜,再用泥土封上直到醃製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晨興理榨菜,帶月荷鋤歸,人們都已散去,熱鬧的田野又變得安靜了。

榨菜,在我的家鄉,已然不僅僅是兩個字而已,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習俗,一種傳統,一路陪伴的家鄉味道。“榨菜”行動是每年中當之無愧的盛會,這個時候的忙碌都是值得的,因爲人們都希望能夠吃上自己親手醃製的酸爽美味的榨菜!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6

尖尖的筍兒沾着露花在裏生長,風乾的火腿散發出誘人的鮮香,漁網裏亮光閃閃像戀人的眼眶,麪條在師傅的手裏蝴蝶穿花在案板上發出啪脆響。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飲食文化。

我的家鄉在哈爾濱,哪裏的飲食主要以麪食爲主,到了不同的節日,餐桌上的菜餚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春節的時候,閤家會熬出各家的蜜棗粥,寓意着這一個甜甜蜜蜜,平平安安,老人們會親手製做家鄉的傳統美食——年糕,做年糕是小孩子們跟老人們之間最好玩的一種遊戲,這裏做年糕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好吃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就是煎着吃,老人們煎的年糕不粘鍋而且好吃,坐在客廳都可以聞到年糕的香味。

元宵節也是家鄉的一大樂趣,人們一大清早就會去市場買好材料回家做元宵,在家鄉有炸元宵的做法,看似簡單的幾道工序,真正做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面必須揉勻,湯圓必須捏緊、揉圓,最後再放入鍋裏炸,炸出來的湯圓有些裏面的餡已經出來了,但還要將最後一道精心製作的汁倒上,一道美味佳餚就誕生了。

在我的家鄉,夏天是炎熱的,在這個時候如果送上一碗冰涼綠豆糖水,便是再好不過的事了。綠豆糖水要放上綠豆、白果、紅棗等材料加上白糖,放在一起煮,熟後放在冰箱裏冰上一段時間,等忙累時,喝上一碗,不僅可以解署,還能降溫使整個人又重新充滿活力。

秋天,是最容易感冒的季節。這裏家鄉里的蒸梨就派上用處了,家鄉的蒸梨可以防止感冒,還能在天氣漸漸轉涼的時給身體送上一股暖流。家鄉的蒸梨,材料很簡單,做法也很容易,但是卻讓人有種百吃不厭的感覺。首先把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入冰糖、紅棗等材料就可以了,蒸出來的梨美味可口。

冬天的哈爾濱凍得讓人直哆嗦,這時家裏人都會準備羊肉火鍋來驅寒取暖。東北的羊肉吃起來鮮嫩可口,放在火鍋裏那更是美上加美,裏面再放點蘿蔔吃起來的味道更是不一樣,在吃之前,還會沾上東北的大醬,吃起來又有別樣的口味。

家鄉的飲食文化中蘊含着獨特的魅力,只有懂得其中的特點,才能更好的繼承和弘揚。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7

你們知道橋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不知道也沒關係,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在橋頭,出名的不僅是蓮湖的荷花與油菜花,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莫家拳。莫家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屬於廣東五大名拳之一,傳說創自莫達士。發源地是廣東夥崗村。明末清初,南方兩廣地區攏亂60多年始息。莫達士父親莫福田時當13歲,因兵亂由火崗村避難寄跡今惠州市仲愷高新區瀝林鎮夥崗村(現爲仲愷區瀝林鎮夥崗村),娶何氏爲妻,生莫碩士、莫達士二子。傳言莫達士曾學藝於少林寺,技成後返回火崗村,因火崗村全爲莫氏族人,於是開宗創派稱爲"發源地夥崗村莫家拳"。

莫家拳被譽爲"廣東五大名拳"之一,原稱"六度陰陽掌",它發於防身、立於健身、搏於賽場、習於日常、載於武藝、歸於武德。莫家拳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和樸實大方的南拳風格,以腿法見稱,其所謂"一腿勝三拳,手長尺七、腳長三尺,放長攻出,凌空飛踢,拳重百兩,腳重千斤力。"現今,莫家拳主要流傳在惠州、東莞、廣州、佛山、順德等地,並已流傳於香港、澳門、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英國和美國等地。

今天,我來到了橋頭鎮青少年莫家拳培訓基地,參觀了中華武術文化長廊、傳統南拳和莫家拳武術館,瞭解到了廣東五大名拳“洪、劉、蔡、李、莫”。感受到了文化藝術的魅力,也正是因爲文化,每年的假期都會有許多來自各地的遊客開到橋頭,觀賞我們的名花和文化藝術。同時,我明白到莫家拳的意義來源,莫家拳是用來防身健體的拳法,不適於打架。一些老年人爲什麼會去學打太極,正是爲了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不健康,可以快樂的生活嗎?所以,這幾年來莫家拳的名聲大振,是因爲它給人們帶來健康和快樂。

如今,莫家拳已經發展到了國小,幾代莫家拳傳人研發出了適宜中國小生的拳法。特別是五至六年級的同學們,你們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最佳時期,不能挑食,多做莫家拳,有助長高。

同學們,是不是明白到了橋頭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與意義存在呢?單單莫家拳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更不用說我國各地的武術與名勝古蹟啦!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8

我給大家出個謎語,謎面是:二十一日酉時生。你知道謎底是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那就是我們家鄉鎮江的特產--醋。

在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位於丹徒新區的鎮江醋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拱形的門,上面用繁體字寫着“鎮江恆順醬醋廠”,非常古樸。

來到展廳內,我的目光被一尊高大的銅像所吸引,他身着長袍,白鬚飄飄,目光炯炯的凝視遠方,好像若有所思。我好奇的走向前去,原來他是賈思勰,是我國傑出的農學家,在他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裏介紹了釀醋的方法,給後人供以參考。我終於明白他在思考什麼了,他在祈禱上天風調雨順,讓農民糧食豐收、釀出好醋來。

在廳的另一側我大開眼界,認識了許多從來沒見過的釀醋的工具:圓圓的竹匾、粗造的斗篷、結實的扁擔、深不見底的醋缸……

沿着彎曲的長廊,我來到了老作坊。一排排推車整齊的排列着,一個個醋缸有序的的站立着,你瞧,那一罐罐麥麩堆得像小山似的。陽光透過窗戶淡淡的灑了進來,是那樣的柔和;空氣中涌動着一股股芬芳的醋香,我置身於其中,一切都是那樣愜意。

順着古老的迴廊,我們來到了經理辦公室。風華正茂、氣宇軒昂的經理穿着華麗的綢緞唐裝嚴肅的坐在辦公桌前。白皙的皮膚、紅潤的嘴脣、烏黑的頭髮,顯示出他生活條件的優越。桌上擺放着一把磨損的算盤和一本黃色的賬本,身後的牆壁上還掛着《理財十六則》。在他隔壁有一位大約五旬的老者,他便是管家。他穿這一身洗的發白的粗布的藍色長衫,頭上戴着一頂西瓜皮帽,鼻樑上架着一副老花鏡。精打細算的他只點了一盞油燈,一隻手打着算盤,一隻手指着賬本正在對賬呢。在昏暗的光線下他顯得越發蒼老。在不遠處,一位皮膚黝黑的老翁正推着小車把醋罐送到各個商店呢。我看了他們許久,他們竟紋絲不動。啊!原來是蠟像,可真是栩栩如生啊。一幅幅畫面生動再現了當年醋坊的生活場景。

恆順香醋是鎮江的驕傲。恆順醬醋廠不斷努力,現在又開發了許多新產品。如:蘋果醋、醋豆、保健醋、醋膠囊等。我來到浮雕面前,終於體會了浮雕的含義:兩個健壯的人正大跨步的向前進發。象徵着恆順醬醋廠的工人們運用了新的科學理念,把傳統的釀醋工業做強做大。

鎮江香醋真是家鄉歷史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今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19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裏的茶可是很有名氣的喲!但你們想不想知道四川茶葉的由來和它的發行地呢?如果想知道,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傳說以前的四川人都是在樹洞裏吃野獸的肉,他們吃了後肚子都是脹脹的消也消不下去。有一天,神農在一棵樹下休息時,無意間喝了天上掉下來的水水,很奇怪,神農喝下後,大肚子漸 漸地消了下去。其實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神農喝的是什麼水。那天,神農喝下茶水後,就用帶子收集茶水,然後給人們喝,人們喝下後,覺得茶水十分清甜,而自己的大肚子也消了下去,於是人們就開始種植茶樹了。告訴你一個祕密:多喝茶水是有利於消化 的。

四川人利用茶葉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代四川東鄂西是三皇五帝最早的生息之地,爲茶樹的發源的。秦漢以前就盛行飲茶,到西漢,茶更爲四川的特產,曾進貢長安,西漢王褒的《僮約》中記載了西蜀一個寡婦揚惠家裏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壺行酤。烹茶盡具,已而蓋藏”當時喝茶是茶葉與水一塊兒煮開以後在飯的,這是蜀人飲茶最早最準確的記載。

我來講講現在跟着時代的變化,人們的頭腦越來越聰明,採用春天茶樹長出來的芽研製成新茶(也叫茗茶)比如:碧潭飄雪是手工製作成的茉莉花茶。口感清秀可人,滋味飽滿,入口順滑,醇和馥郁,香高蝕骨。特點是採摘峨眉高山初春優質綠茶芽頭,茶香花香融合交匯清馨。入口滋味十分順滑。全芽頭,造型漂亮,彰顯不凡品位;還有峨眉竹葉青。它產於四川峨眉山,主產區爲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閣、白龍澗、萬年寺、黑水寺一帶。峨眉山產茶始於唐代,陸游曾有詩讚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將峨眉茶與顧渚紫筍諧美。竹葉青成茶外形扁平光滑,翠綠顯毫,兩頭尖細,形似竹葉;沖泡後,香氣高鮮,湯色清明,滋味濃醇,經久耐泡;蒙頂甘露,它是蒙山名茶諸明珠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顆。

蒙頂甘露採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當茶園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發時,即開園採摘,標準爲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加工工藝分爲高溫殺青、三炒三揉、解塊整形、精細烘焙等工序。

該茶外形緊卷多毫,嫩綠色潤;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葉底嫩芽秀麗、勻整等。

四川不僅茶好、山好、水好、風光好、人更好!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0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總和。在現今二十一世紀中,文化對我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如一個人沒有文化,根本沒法立足於社會。在人類的眼中,有文化就可以掌握主權,但在國家眼裏有不同的觀念;文化要包括哲學、科學、教育、文學、藝術和風土人情等。因此,不同國家的文化都不同。

文化,是一個人的結晶,是一個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文化,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也是國家憧憬的目標。

梅錄的風土人情鮮明獨特,藝術豐富多彩,因此被譽爲“全國民間藝術之鄉”。梅錄的元宵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那活動熱鬧非凡,精彩之餘能把人們的好奇心捉摸,從而,梅錄的泥塑、花橋和飄色,又稱爲“吳川三絕”。

吳川的泥塑被當地人標誌爲安祥、和平、每逢元宵,民間泥塑藝人在大街小巷設栩,然後用那雙巧妙的手捏出栩栩如生的泥塑,總會得到人們的稱讚。那泥塑的人物都取材於古代神話,泥塑藝人把歷史人物重視於人的眼前,再次重溫人物的品質。

花橋,是姓呂兩兄弟爲了讓人們方便交通而搭起的橋。以後,人們就用鮮花鋪滿橋兩邊,在橋面搭起花架,掛上彩燈,供人遊玩。花橋是一種快樂的標誌,是一種優秀品質的象徵,一種美的表現,花橋中總是人頭濟濟,遊人燦爛的笑容,洪亮談話聲,成了花橋的吸引遊人之處,呼喚起人們的好奇心,讓人情不自禁地來到這橋上,從而使橋上熱鬧非凡,有人山人海壯觀。人們便在橋頭購買桔子、生菜,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如意吉祥。如今,花橋已成了梅錄鬧無宵的一個奇特景觀。在人們的心中成了家鄉的一分子,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飄色巡遊是慶賞元宵的高潮。從元宵節去年起,街頭巷尾人頭攢動,男女老幻,歡喜雀躍,等候飄色的出現,飄色的奇妙之處在於色板上造型表演的卻是三、四歲到七、八歲的兒童,雖然他們在色板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但給人的感覺都有一種飄逸空靈的神奇美感。

每一年的元宵節都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目的就在於令人記住傳統的美德和悠久的文化,令人們更瞭解家鄉的歷史文化,更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從而更加熱愛家鄉,把家鄉的文化擴展於世界各地,令人們對我們家鄉也有所瞭解,對家鄉的文化嚮往,追求家鄉優秀的文化品質,使家鄉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列強。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1

我的家鄉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裏,並不是遠近聞名但在周邊一些市縣還是有一些名氣的。我們家鄉盛產銀魚灃蝦,東西兩湖和淮河孕育着這160多萬鮮活的生命,我們這裏可謂是魚米之鄉吧。而我們的臨淮柳編遠銷海外躋身美國白宮,可謂鬼斧神工,是我們家鄉人驕傲。

而別的地方一提霍邱縣首先映他們腦海中並不是這些豐富的物產,而是首先提到了霍邱人會喝酒會吃。我也不知道這是爲什麼,我們這地方被別人“尊稱”爲“喝酒縣”。對於這個問題我靜靜的坐在窗前想了許久,到底是爲什麼呢?霍邱,霍邱,用我們家鄉話來說霍邱二字不就是喝酒的諧音嗎?一直覺得很搞笑,但是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不光光是諧音,我們家鄉霍邱這個地方也盛產酒,在千年之前,這片古老的蓼城就開始有釀酒喝酒的習俗了。而我們這裏最出名的酒就應該是北方臨水古鎮中的臨水酒了。什麼臨水十年壇,12年壇20年等等,我不懂這些酒的牌子總在你無意間令你眼花繚亂。據我所知,臨水酒至今已有千年了,好像是出唐代就開始釀造,關於臨水酒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少時流浪淮西一帶,替人放牛。一次中暑垂危荒野,被一位名叫玉潔的村姑汲廉泉水相救。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派欽差到臨水尋找救命恩人,村姑玉潔不知去向,遂賜廉泉爲"救駕泉"。朱元璋飲酒思源,便取玉潔、廉泉首尾二字,賜名臨水酒爲"玉泉"。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朝廷大宴羣臣,特詔臨水酒爲皇家貢酒。由此看來,臨水酒還真是不同一般呀!這也代表着霍邱的酒文化是多麼的源遠流長。

霍邱人是非常愛吃愛聚愛玩的,我每次出去和大人一起吃飯,都能看到大人們不知怎麼了,像着了魔一樣,拼命的要求別人再滿上一杯酒,這也許是一種好客的表現吧。有人總結說,霍邱人喝酒是“二兩酒量,四兩表現,五兩風度,八兩感情”。他們爲家鄉出好酒而自豪,爲熱情待客而盡興。在餐桌上人們說着十分親切的家鄉話,好像這是用其他話都說不出來的情感。無酒不成席這句話好像是在說這裏的“酒客”。

我想,家鄉能有這樣一番獨特的酒文化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的結果,這蘊含了一種樸實一種特別一種在任何大城市都無法替代的鄉愁。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在古蓼大地上傳承至今也必將走向未來!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2

我的家鄉在贛縣,它位於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贛江河畔,也有着許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黃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極品了,它的製作有的地區還保留着傳統的做法――製作黃元米果要先用黃元柴灰加開水過濾成灰水,冷卻後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飯,再將飯拌灰水,然後將這一大團的黃糯米放在一個類似於碗狀的石器中,由幾個人用木槌輪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後,再用一根細繩來分解成一塊一塊金燦燦的黃元米果,再把這些米果放進一罐灰水中,可以保存三四個月,可隨時取出來吃。那味道,簡直是回味無窮啊!每當過年時有客人來了,總會送幾塊美味的黃元米果作爲禮物。

還有一種美食――米粉魚,是我們贛南的特產。那味道,簡直是一流的,絕對讓品嚐者讚不絕口。米粉魚的做法也是簡單的。先將用米粉拌好的魚塊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粉幹上,再將它們放進一個蒸籠即可。待蒸好以後,一籠香噴噴的米粉魚便出爐了。不論是粉幹還是粉幹上的魚塊,都是十分美味的。

這就是我家鄉比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們贛縣雖是一個小城市,但我愛這裏,愛這裏的民俗文化,從而勝過其他的大城市。這就是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了。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3

中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被稱爲百姓開門七件事。可見,醋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作料。而說起鎮江香醋,那可謂是大名鼎鼎,蜚聲海內外,無人不曉。

鎮江人近水樓臺,醋就產在自己家鄉,自然對醋情有獨鍾,酒店裏的餐桌上不能沒有醋;百姓家裏也離不開醋。逢年過節老百姓排隊買醋成了鎮江人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醋文化的積澱也越來越深厚。我參觀了鎮江醋文化博物館後,爲鎮江醋的悠久歷史而感到自豪。

在鎮江,製作香醋一定要選用本地的優質糯米和清澈甘甜的水,味道才能純正。這種優質的糯米,我們稱它爲“仙糯”。這“仙糯”還有一個傳說呢!

據說,當年八仙駕臨鎮江,見鎮江稻米顆粒細黃不好吃,於是八仙決定合力爲鎮江人留下一種好吃的米。但鐵柺李好酒誤事,錯過了八人合力造米的時辰,所以今天的“仙糯”就缺了鐵柺李的那一角。

鎮江的香醋,香而微甜,酸而不澀,並且久放不壞。在鎮江,誰都會告訴你,香醋擺不壞,是三怪之一。關於鎮江香醋也有一段傳說。

相傳就在杜康發明了釀酒術的那一年,他舉家來到鎮江,在城外開了個小槽坊,釀酒賣酒。兒子黑塔幫助父親釀酒,在作坊裏提水、搬缸,可能幹呢!

一天,黑塔做完了活計,給酒缸加了幾桶水,搬起酒罈子一口氣就喝了好幾斤酒。這酒後勁不小,沒多久,黑塔就醉醺醺地睡着了。突然,耳邊響起了一聲震雷,黑塔迷迷糊糊睜開眼睛,只見房內站着一位白髮老翁,笑眯眯地指着大缸對他說:“黑塔,你釀的調味瓊漿,已經二十一天了,今日酉時就可以品嚐了!”黑塔正想再問,怎想老翁已經不見了。他大聲呼喚:“仙翁!仙翁!”自己驚醒了。原來剛纔是他夢中所聞,夢中所見!

黑塔回想剛纔夢中發生的事情,覺得十分奇怪:這酒缸中裝的,怎麼會是調味的瓊漿?黑塔將信將疑,正覺口乾舌燥,就喝了一碗,誰知一喝,只覺得滿嘴香噴噴,酸溜溜,甜滋滋的,頓覺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黑塔快步走進父親房中,將剛纔夢中所見,口中所嘗,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杜康聽了也覺得神奇,跟隨黑塔一起來到馬房。一看,酒缸裏的水是與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進口中嚐了嚐,果然香酸微甜。

杜康又細問了黑塔一遍,對老翁講的“二十一”天、“酉”時琢磨許久,還用手比畫着,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寫了起來:“二十一日酉時,這加起來就是個‘醋’字!興許這瓊漿就是‘醋’吧!”

後來,鎮江人發現,醋放久了也不會變質,反而存放愈久,味道愈加醇香。因此“香醋擺不壞”,就成了鎮江的一大特色。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4

我的家鄉在大別山北麓之下,是個名爲霍邱的縣城,它可能沒有北京、上海那種大城市無與倫比的魅力,但它卻有着充滿魔力的“吃”文化。

霍邱雖是個不起眼的縣城,可其人口不容小覷,面積也在同類縣城中名列前茅,但一提到霍邱,人家要不就是壓根不知道,要不第一個反應就是:“嗯,貧困縣嘛,知道的。”嘖,這還真反駁不了,咱霍邱水特產有灃蝦、銀魚和芡實,還有遠銷世界的柳編,可這一切的一切,都改變不了霍邱“窮”的本質。在我看來,倒不是霍邱自己不想富,而是霍邱人民一直在吃吃吃,直接把恩格爾係數給吃了下去。

霍邱第一大“吃”文化,就是喝酒。好歹也是個人口大縣,這酒量必須得好啊!人家東北大漢喝酒用碗,咱霍邱直接用酒瓶炸罍子,嘿,就是這麼爽快!那麼喝什麼酒呢?茅臺?不不不,那可跟不上霍邱城的主流,霍邱人喝臨水,迎駕貢酒或是古井貢酒,反正都是安徽的,喝着也有更感覺。每每跟着老爸去飯館,總能聞到一股飄逸而又典雅的酒香。飯桌上大家也十分暢快,就四個字:不醉不歸。有些人想偷懶,故意喝少,那他最後肯定會喝的不省人事,畢竟大家都是老司機。

霍邱的第二大“吃”文化,則是滷菜了。請不要去刻意幻想霍邱滷菜的味道,因爲你根本想象不出來,它自上而下都透露出一股十分正宗的“滷”味,永不會給人一種特意包裝的感覺,完全本色出演。由於霍邱經營飯館這行的人實在太多太多,業內競爭壓力巨大,因而對於滷菜這種開胃菜更是精益求精。這就比如我學校前面的一家店面,大致估摸一下應該已經換六七家了。當夕陽漸漸落下之時,你將會聞到整條街上都是滷味,卻各個有特點。如果有耐心吃完整條街,那我想你對別的地方的滷菜可能就感覺沒什麼值得欣賞的地方了,畢竟我這樣試過。

霍邱的第三大“吃”文化,可不是實物,而是霍邱的夜晚。每當黑夜如布帶般漸漸覆蓋在霍邱的天空,霍邱的夜生活也就無聲無息的展開了。在這種情境下,你可以約幾個好友隨便找個攤子坐下,點幾盤滷菜,再拿幾瓶冰啤,尤其在夏季,享受那冰涼對嗓子和神經帶來的刺激,怎能不爽?若是坐不住,沒事,霍邱哪裏沒個吃東西的地方。你可以邊走邊和夥伴們擼擼串,吃完了再買,炸雞柳、炸雞翅什麼的儘管選,反正不缺攤子,甚至走時還可以順便觀賞一下這霍邱城美麗的夜景。像我,對擼串可是十分熱衷的。

霍邱的“吃”文化接受來自各方的兄弟姐妹們,既然來了,那都是客,就應該好好感受一下霍邱專屬的美味。不管是客人還是朋友,相信絕不會留下半點遺憾。如果開心,就多吃;如果傷心,就狠狠地吃!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5

我的家鄉在陝西西鄉,這裏不但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而且歷史悠久,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山歌、小調、戲曲、小吃、民樂、花轎、綵船、舞龍、舞獅、傳統節日習俗,還有對聯、書法、國畫、燈謎、歇後語、方言等等。其中,最爲有名的就要數西鄉的茶文化了!西鄉因此也被稱爲“中國最美的茶鄉”。

在古時候,西鄉就有飲茶、製茶、售茶的傳統。西鄉茶葉以天然、純綠色、無污染、富含天然鋅硒,“香高、味濃、耐沖泡”的獨特品質而聞名全國,遠銷國內外許多地方,成爲“中國著名茶鄉”之一。午子綠茶、午子仙毫被評爲全國名茶。

喝茶是有講究的,沖泡第一次時要把水倒掉,這是清洗茶葉上的灰塵。第二次用開水泡,茶葉進入水裏,顏色由深變淺,逐漸變成了翠綠。然後,就能聞到一陣陣濃郁的茶香味了!嘗一口,味道清香無比。

在西鄉,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茶。客人來到西鄉,熱情好客的主人,準會拿出最好的茶葉,給你倒一杯香氣噴鼻的茶水,讓你品嚐。在每年的“茶葉節”上,都會舉行賽茶會和茶藝表演,那時候觀衆真是人山人海,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云集西鄉,都會來茶市上選茶、品茶、買茶。

茶對身體十分有益。因爲茶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提神醒腦,讓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還可以健胃,清新口氣,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今天,我們西鄉提出“秦巴水城,魅力茶鄉”、“緣結西鄉,茶和天下”就是把西鄉的茶文化介紹給“明天是月圓的時候,你用麪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院子裏,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團圓。因此中秋節用月餅祭祀嫦娥的習俗便傳了下來。今年的中秋節我與家人共同坐在陽臺上吃月餅的事情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從外面買了整整一籃子的月餅。有豆沙餡的、蓮蓉餡的、五仁餡的、雙黃餡的、鮮肉餡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開始小心翼翼的切起來了,我看着大家那熟練的動作,不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輪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離刀一釐米的地方,右手拿着刀小心翼翼的切着。然而,由於緊張,我的手一直在發抖,那刀彷彿偏要與我作對,我要它往前,它卻老往旁邊傾斜。呼!總算切好了,可是一擡頭,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餅歪歪斜斜,參差不齊,只是勉強能吃,而別人切得整整齊齊,十分好看。於是,第二次我切時,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緊張,使手不再發抖,果然這回我切得整齊多了。我們都高興地吃着自己切的月餅,邊吃還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你呢?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6

在我的家鄉里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個美麗小城——揚州。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大概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時候已經充分感覺新年的腳步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天撣塵,用雞毛做的撣子將屋裏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塵都要打掃乾淨,然後給竈王爺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對聯,送竈王爺上天,稟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況,和我們家的大小事情。記得那時在家給竈王爺上香帖對聯要相當嚴肅的,要誠心誠意的.,這樣竈王爺纔會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保我家平安。接着就要將家裏的被褥牀單衣服什麼的全部洗乾淨,將屋前屋後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几淨,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二十五這天就要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酵,發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現在想來家裏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現在的對聯一般是買現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別人一來,爸媽都會對別人炫耀那是我兒寫的對聯,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時候是特盼着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爲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着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着放煙花,點着了放孩子手裏,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後我們打牌,爸媽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們兄妹幾個都會起得很早,去放自來水,也叫搶財神水,誰第一個搶到誰今年就會行大運。然後開大門,看見木材,要說發財,討得吉利,看見芝麻要說,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好運。然後放鞭炮,拿吉禮。就是每人一個托盤,托盤裏有一個蘋果,寓意平平安安,一個桔子,寓意運氣好,一條糕,寓意甜甜蜜蜜,一個紅包,寓意紅紅火火。

然後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裏給長輩拜年。

從八年級開始拎着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才能算結束。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7

在我未出世之前,家鄉的九曲廟會就源遠流長,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九曲廟會已成爲我兒時最有樂趣和歡樂的場所。時至今日憶起,仍然上那樣的溫馨,甜蜜,幸福。

九曲廟會以燈展爲主,橫縱十九,共三百八十一盞;色彩以紅,黃,藍,綠顏色的爲主。燈盞內點燃小小截蠟燭,在無星的夜晚,燈盞一閃一閃,顯得分外耀眼,惹人喜愛。從遠處看,像天上的繁星點點,像是湖面倒映的萬家燈火在閃爍呀!s哪裏是天上,哪裏是人間,此刻難分辨。我也沒有那麼多的思維去顧及,只覺得能給幸福和歡樂就好,還須什麼理由呢?

衆人家端燈到廟會場地,然後是大人點燈,小孩端燈,嘻嘻嚷嚷倒別有一番人間樂趣。最有意思的是轉九曲;由長輩指引,嗩吶人員隨後吹奏,百人長隊在悅耳嘹亮的嗩吶聲中緩緩繞轉前進。其中有七八十歲的白髮老人,也有五六歲的青發孩童,更多的是喁喁笑語的青年男女都隨着焰火的燃起和放鞭炮的聲聲中隊伍緩緩前進。人們爭嚷着總想搶一個彩頭,因爲聽老人說;“跟着九曲轉,百病除,萬事順,幸福能連成片”,老人在祈禱長長壽,中年人在祝自我事業有爲,青年在祈禱甜美的感情,少年在湊個歡樂熱鬧,奧祕就在其中。原先萬事都有緣由,以至於百代萬代永相傳呀!

我緊跟着,不時地和朋友調侃,談起幼時事,更是幸福洋溢在臉上;腳步輕,心境爽,神仙也難以和我們爭寵完美人間的歡樂呀!此刻雖然時至冬日,寒風不時光臨臉面,但有那數百盞搖曳的燈,數百號人的涌動,更有能勾起我兒時的回憶和眼前的愜意,熱意已衝滿人的心田。我明白:僅有懷着對生活事業有百般信心和細微的心思,一切隱匿的幸福都會人我的心頭縱情的綻放。歡樂緣自然,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會心的微笑和一個善意的眼神……

處於高潮時,是人們來到長壽燈和幸福燈之間,每個人默默地許願:期望自我今年事業有成,天天歡樂。此刻數百人聚攏沉默,好像處於宗教的人們在祈禱自我脫離苦難追尋歡樂無極的境界,時光彷彿停滯,心跳卻清晰的很呀!一切浮花名利此刻在心田業已蕩然無存,人活着只要踏實愉快就足矣。

時的尾聲,嗩吶停湊。人們又嚷嚷着亂成一片,都懷着滿腹的幸福離開九曲廟會的場地,瞬間僅有那數百盞燈在默守着那幸福的尾號,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思和憧憬。人們又去觀戲看那人間自古以來的戲曲並在其中尋找生活中的趣味。唯獨我久立河邊,目睹着那星星燈光的閃動,我明白:每年開端的企盼都在那閃動的光明中……

夜靜,我和好友拿着幾盞燈向家門走進。燈光雖然照途不遠,可是腳下的光明卻照着我的影子在家鄉的小路上前進……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8

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氣息一天天濃了,年前年後的一個多月裏的日子裏,幾乎濃縮了家鄉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第一個節日當是過臘八,每年的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牀,忙着洗糯米、撿各色豆類、選各種乾果,備齊各種佐料,用文火慢慢熬製臘八粥,等到熱氣騰騰,香味瀰漫整個房間的時候,臘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緻,那份溫暖,是商店裏買來的八寶粥是無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渾身熱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竄到了眼前,就連行走時的腳步也加快了幾分。接下來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來,臘八過後,之後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有一個很傳統的儀式,就是“祭竈”,送竈王爺上天,各家各戶點上香燭,擺上貢品,在香案前唸唸有詞:“二十三日去,七年級五更來”“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時有一種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竈王的嘴,不讓他和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家裏的壞事。沿襲了幾千年的風俗,在現代化的今日也賦予了其新的含義,因爲每年從這一天開始,在外奔波的親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加快回家的步伐,於是“祭竈”也就演變成“聚竈”,送竈王上天變成了迎接在外遊子的回家。緊之後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掃衛生,準備年貨,家裏要收拾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廚房裏備足雞鴨

魚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規矩要吃上七天,這就叫夾年飯,預示着豐衣足食,年年有餘。除夕之夜把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貼對聯,掛燈籠,包餃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熱鬧非凡、忙亂有序的氣氛中迎接年的到來。一家人邊看電視邊聊天,細數一年中的收穫,分享一年裏的歡樂,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難得的相聚時刻,等到午夜時分砰砰啪啪的爆竹聲響起時,人們懷着不捨的心境,帶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歲,按當地的風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會越健康長壽,有的甚至守歲到凌晨,一夜無眠。

迎春納百福,過年求吉祥。正月七年級,是最熱鬧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羣,結伴團拜,小輩要給長輩行拜年禮,長輩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在一片寒喧聲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戶紅燭搖曳,大街小巷彩燈高掛,興奮了一天的人們進入了甜甜的夢想,講究個“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預示着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親戚訪朋友馬不停蹄,直至紅紅火火鬧完元宵,隨着年的腳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覺越走越遠,越來越淡了…

家鄉的風俗還有很多,期望各位來我的家鄉旅遊,體驗民間風情。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29

雖然現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習俗,但我還是要說兩句。

金華還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燈會的習俗。

相傳這一節日是爲紀念戰國時楚人屈原,並有相關的習俗,比如龍舟競渡、包糉子等。在金華地區,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金華到了端午節,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這天是女兒們回孃家看母親的日子,送到孃家的禮品是一擔糉子(或一些禮品),俗稱“擔端午”,擔端午從七年級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與“喜”諧音,做母親的喜歡女兒初四來。俗諺雲:“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個大午前。”到初五日吃過中飯,端午節就算過完了。而今,端午節更像是孝敬長輩的日子,晚輩往往在這一天給長輩送綠豆糕或各種營養品。

其實,可以說金華的端午節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金華的端午節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節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竈頭及牀上懸掛菖蒲、艾草,認爲菖蒲、艾草可以驅鬼辟邪。還有流行的掛香包、推端午船驅五鬼、“驅蚊蟲娘”這些獨特的習俗現在都落空了。

另一個就是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舊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於農歷正月初十起燈,廿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

金華燈綵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爲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龍頭下託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於板架,成棘龍形狀,外校棉紙,描以彩色龍磷、雲彩、腮挑龍鬚,嘴銜龍珠,四支擎有各種彩燈,背上插旌旗數面,上懸"天燈",下掛"地燈",製作極爲精細,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豔奪目,燈橋下託木板,每板長2 3米,闊18釐米,厚5釐米,板兩頭各有一孔,間距70釐米,用以接燈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迎橋燈主要陣式有:"欽索箍" "肚裏滾" "青蛇溜" "麥餅挑" "荷花旋" "剪刀股" "雙開門" "繞房柱"等極爲精彩、驚險。

金華也是改變的城市,希望越該越好,日新月異。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0

我的家鄉有很多節日習俗,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慶祝方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如春節舞獅、舞龍、放鞭炮,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清明節祭祖、踏青……這些跟其他地方並無多大差別,而有幾個我要跟大家講講。

或許大家並沒有猜到了我的家鄉,沒關係。我覺得習俗必須是要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性質,節日是大家都過的,而習俗代表的是一個羣體的習慣、風俗,是具有特殊性的。

社日是我的家鄉特殊節日之一它包括了春社和秋社,人們常常湊錢在社廟裏舉行祭神儀式,殺豬煮肉,就地分食,而吃不完的肉就帶回家供神。

牛王誕是個蠻有趣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傳說是牛王的誕辰,所以稱爲牛王誕。而這一天村民們不能驅使牛去幹活,讓牛好好休息。還要在牛欄門口供奉牛,大人們則囑咐小孩們愛護耕牛。牛是一個多麼神聖而威嚴的動物啊!

鬼節聽起來就有些嚇人了(其實只是供奉祭靈),我打小就知道鬼節,它在農曆的七月十四,稱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天,民間家家戶戶都要殺雞買肉祭祖先,常常有些善良的村民會在三岔路口或山坡上供奉無家可歸的野鬼。這聽起來既有趣又膽顫不是嗎?

而“三月三”是屬於壯族人民的節日,但不身爲壯族的大部分人在我們這個地區也和他們一樣過這個習俗。

說起我們“三月三”習俗的來歷,雖然我不是很瞭解,但我知道兩件事——一,“三月三”是指每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二,傳說它與王母娘娘舉行蟠桃會的日子相同,且又同盤古的誕辰時間一樣。雖然本質上他們沒有什麼關聯,但如此有意義的一天,活動當然多種多樣了。俗話說得好:最香不比五色飯,最美不過三月三!這五色飯即爲五色糯米飯,裏面有紫、黃、黑、白、紅五種顏色的米飯,把他們蒸好舀出來時會散發古樸而醇香的氣味,五穀雜糧一般的味道,極吊人胃口。

三月三的雙人對歌也是極常見的,我們家鄉人有唱山歌的傳統,經過我的調查與生活經驗,我發現除了日常生活中、娛樂、勞作等自歌或對歌,還形成了歌圩(就是對歌的專門時間,村民常常會聚在一起對歌慶祝),他們唱的歌都是一些古樸的民謠,很具有年代感。

每到三月三,無論宅在家裏還是出街遊玩,都會時不時聽見敲鑼打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震耳欲聾。他們的鼓聲和銅鑼攪拌在一起有條不紊,還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前排的人們舞着獅頭,後面的人負責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家鄉的三月三熱鬧得像過某一盛大而隆重的節日一樣,它不像春節那樣更加熱鬧非凡、鞭炮齊鳴,反而只是小小地慶祝這個節日,常常過了三月三跟沒過並無多大差別。

家鄉的習俗讓遊子們都想回去,脫下繁忙的包袱,與他們最親愛的家人們一起慶祝,一起歡笑。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1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爲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着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衆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衆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着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着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2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攜走了記憶中的塵埃,就連那節日的氣氛也被歲月悄然無息的帶走,使其僅剩一個名號罷。可那些經人們口耳相傳而保留下來的習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圍,存有幾分過去熱鬧的影子。

家鄉的春節年味總要濃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飯,便纏着外祖父帶我去看“滾龍”。

說是叫“滾龍”,卻與人們口中的“舞龍”差不了太多。無非是在哪戶人家門口的空地上,一羣人拿着道具演繹龍騰這一環節。道具嘛?是拿紙糊的一條長龍,那龍身的每一節都有一根木棍杵着,供人拿走握,每節龍身裏點燃着一支紅燭。還有單獨拎出的“龍珠”,雖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導方向,裝飾之類的吧。

兩手縮進袖子,站在寒風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熱氣,抱怨着這奇冷天氣的同時,我更期待的是“節目”的到來。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劃亮,隨之而來的是爆竹的脆響,身着節日服飾的人們駕着紙龍、伴着擊鼓聲緩步開始移動,一下、兩下……鼓點沉重有力,演員們的步伐錯落有致,隨着音樂節奏在原地兜圈。舉龍首的人表演最爲精彩,只見他握緊支撐的木棍,不時的擡手、旋轉、動作沉穩。龍身上的紙片在風中呼呼作響。“滾龍”的開場讓我頓時起了興致,不禁從剛捂熱的口袋中伸出手來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場的人們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開包袱玩起來了……

鼓聲逐漸變得成低沉、沙啞,叫人感到些許緊張和壓抑。領隊的人步子邁得大些了,有時走兩步便來了個急剎車,腳步忽前、忽後,手中的龍頭舞動的幅度更大了,那龍一會兒弓頸、一會兒屈背,像極了黑暗中準備撲食獵物的猛獸。

忽而,鼓聲驟然提高了幾個分貝,情緒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黃河翻滾、咆哮、一瀉千里。那滾龍的方陣中閃進一個手持金色紙球的人,那便是“龍珠”,只見那人在龍身圍成的圈子中不緊不慢地閃躲,蹦噠引得龍頭隨着它移動的軌跡而運動。舞龍頭的人舞得更賣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動龍頭外,還需跟着持龍珠那人的腳步跳躍奔跑。身後舞龍身的人呢,則在配合“龍珠”外沿着圈子慢跑,不時地舉高一截龍身,滾龍的圈子此時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滾到高潮時,小孩子們便可向滾龍的地面上甩響炮,那種鞭炮威力極少不會傷着人,據說這樣能夠祈福來年順利。大人身邊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着那火龍涌去,人羣中不知誰家的小傢伙,還往我手裏塞了幾節爆竹,我也沒多想,學着其他小夥伴的樣子將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間“噼裏啪啦”的聲音響成一片,夾雜着掌生、呼聲和人們的笑聲……

這便是家鄉的“滾龍”了。雖因種種原因,已時隔數年未回老家過年。但每當春節來臨,仍會想起那片紅色的海洋。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3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鄉,每個家鄉也有各不相同的節日習俗,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國慶、春節等……說到春節,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說:“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根據每個人自己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物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麪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蔔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的。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裏,封起來,爲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爲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碌。他們正準備着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彰顯出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迎春的一個禮節,各家都忙着打掃屋子。

轉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熱鬧,家家飄散着雞鴨魚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裝,門前貼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門前也貼着紅紅的對聯。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團年飯、看春節聯歡晚會什麼的。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會兒哪一家門外放個“蝴蝶仙子”,一隻小小的紙蝴蝶帶着銀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後落下;一會兒這家放一個“沖天炮”,火芯衝上天空,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個“銀色噴泉”,一點點銀色火芯從圓錐桶裏慢慢噴出,隨後越噴越多,越噴越高,短暫而美麗,如真的銀色噴泉一般,涓涓細流,絢麗多彩。到了深夜12點,還要放一大掛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

七年級早上還要穿起新衣,放一掛大鞭。七年級斷然沒有除夕的熱鬧非凡,卻也不那麼平靜,大家都忙着去給長輩、親戚們拜年。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初四、初五……光景依如七年級,嶄新而又快樂。

元宵上市,又一個節日高潮到來了,元宵節條條大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賣燈籠、放煙花的人們。各式各樣的花燈都很漂亮,有動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轉的,還有的邊旋轉邊發出優美歌聲,真是各具特色。

當然,元宵節這一天還要吃湯圓,這才能保證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內團團圓圓。

元宵節過罷,也同時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將真正開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時光已過去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忙碌起來,小孩子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這就是我家鄉最重要的習俗——春節,很熱鬧、和諧、美滿吧?請您有時間了也來我的家鄉做做客,和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幸福快樂吧!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4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裏總會有很多讓我們記憶猶新的風俗,比如2月2日的“龍擡頭理髮”,清明節親,端午節糉子,8月15日月餅,臘八粥。最難忘的是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2月6日,是今年的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將在五指縣舉辦一年一度的民俗表演。吃過早飯,爺爺領着我來到縣城的人民廣場,真的是人山人海,無處可去。爺爺抱住我,看到裏面的文藝表演,東北秧歌、旱船、高蹺、舞獅、舞龍等民間表演。今年是龍年,也是我的出生年。因此,我最喜歡的是舞龍表演。金色巨龍在十幾名青年的手中上下飛舞,頓時雲霧繚繞,將巨龍淹沒在海中,舒展着身軀。突然轉過身來,我傻眼了,周圍的觀衆不時鼓掌。

回到家,太陽已經落山了,奶奶已經給我們包好了餃子,吃完餃子我們就喝茶花,據說這是爲了讓爺爺奶奶吃喝,早點上路回家,祝福子孫後代來年豐收、平安、健康。

天越來越黑了,我和爺爺爸爸要去墓地爲死去的仙人上墳,把他們的靈魂送回墓地。到了那裏,我爺爺負責紙,我父親負責燒香,我負責放一個一支小蠟燭被點燃,然後插入墳墓前的地面,爲他們“送燈”,照亮他們回家的路。然後,父親在墓前燃放鞭炮,慶祝元宵節的到來。

回家的路上,到處都是燈火通明的彩燈,家家戶戶門前都掛着紅燈籠,燈籠裏的蠟燭在閃爍,像調皮的孩子在眨眼。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三人一組,五人一組,大家一起熱身,聊着天,聊着新年的打算,聊着去哪兒上班,想着發財致富。

回到家,奶奶已經做好了元宵節。我們都說不餓,可奶奶說,元宵節怎麼能不吃元宵呢?吃完元宵,即使過了新年,我的身體也會像過年的元宵一樣白白胖胖,很快就長大了。無奈之下,只好吃了幾顆元宵填飽肚子。

吃完元宵,爸爸帶着我和弟弟到院子裏放煙花。我和爸爸負責燃放煙花,弟弟在看。隨着煙花的點燃,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散發出萬千光芒。有的像黃色的菊花,在天空吐出美麗的花蕊;有些像從夜空中傾瀉而下的銀河瀑布;別人就像奧運五環,在天空中閃耀。最有趣的就是那閃爍的雷聲。導火索點燃後,如同炸雷一般轟然炸開。隨着湯姆的一聲巨響,又一道銀色的消化液升騰而出,小弟連忙放下,蓋住了它。耳朵的手和我一起歡呼。

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亮。”今年元宵雖然沒有下雪,可月亮卻像一個躲在雲裏的害羞少女,一時露出真的,一會他就躲進了雲裏。躺在牀上,望着天上的明月星星,不禁想:多麼難忘的一天啊!多麼有趣的元宵節啊!這一天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我開始期待明年元宵節的早日到來!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5

我的家鄉西樵流傳着這樣的說法:每到臘月初八,最早熬臘八粥的人家,福運將是最早來的,也是最旺的。我們也信,過年了,誰不想福運當頭?因此臘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戶戶鞭炮紛紛響起,一聲聲猶如擂鼓般響徹大地,震耳欲聾。這天的粥,非常香,香過了百花芬芳。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漸漸濃了,人們陸陸續續地開始購置年貨,宰豬殺羊,蒸糕燉肉,掃屋擦窗,裁剪新衣,爲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準備着、置辦着……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不絕於耳的鞭炮聲響徹天空,過去的煩惱和悲傷被炸的灰飛煙滅,蕩然無存。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得以團聚,天南地北趕回家的親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裏,談笑風生裏,飽含着快樂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飯飽之後,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繞在電視機前,欣賞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甜蜜的聲浪瀰漫着整個夜空。

午夜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像一顆顆流星散落天際,在深藍色的天幕映襯下顯得格外燦爛,格外美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後紛紛睡去,當他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仍然有煙花絡繹不絕的飛着,煙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七年級不出門,據說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七年級,人們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裏看着電視,包着餃子,團聚的甜蜜之情溢於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滿大街都是煙花爆竹的碎紙屑,家家門窗上都貼着紅紅的新對聯,處處都是吉言祥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盡在其中。

到了正月八年級,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們都回來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親戚朋友,一句句溫暖人心的祝福,整日迴響在耳邊。人們在一起吃飯、喝酒,進行着各種娛樂活動,親戚與相鄰們今天聚到這家,明天在那家,和樂相處。大家共敘離情別緒,開心的共話新年打算。這樣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春節最數熱鬧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到體育場上,參加元宵節民俗活動。燃孔明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人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天也會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爲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紅包拆開,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將會變成他們的零花錢。

“吃過是午飯,下田把活幹。”正月十五過後,隨着各種各樣的拜年活動陸續結束,這個年纔算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又開始各忙各的,又陸陸續續爲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井然有序的日子裏,充滿了祥和喜慶的氣氛,人們幸福歡樂。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6

家鄉的春節與別地方不大一樣,無論貧富,都講究團圓,重視年夜飯,之後串門探親,隆重又隨意,沒有什麼條條框框。但在外的人都會回家過年,感受年味。

掛禮燈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掛禮燈了,禮燈其實就是紅燈籠。那些禮燈都是每家每戶自己做的,就是用紅紙,竹條織成籠狀就成了。做禮燈是有規定的,只得讓輩份最大的來做,我們這些小輩並不得參與。這是一種習俗,意味着來年紅紅火火。

放小炮

從掛禮燈這天開始,小孩兒們也開始放小炮兒了,這個時候不是放那種開年用的紅鞭炮,是放那種玩具小炮,炸起來“啪啪"響的那種。我們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種噴出來的小煙花,噴出來有一米來高,但持續不了多久,那“呲呲……”的聲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細語,孩子們都想投入到這美麗的對話中,享受這綻放的快樂。

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點鐘每家每戶都醒了。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每個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兒們早就把大紅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們今天不到別處去玩,在家裏守着。大人們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兒們也在一邊守到晚上。團圓飯對於每家來說都很重要,而中國人過年是必吃雞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雞烹好了,手撕雞,香菇燜雞,板栗燜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團年飯,道着今年的總結和明年的計劃。這時無需什麼華麗的詞藻,就是平樸無奇的話也能嵌進心窩。大人和小孩們開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語裏都是愛,眼睛裏都是欣悅。

守歲

團圓年飯從七點吃到九點左右,算結束了。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喝茶聊天吃點心,其樂融融。之後的時間就是守歲了。伴着央視春晚的歡歌笑語,十一點後鞭炮聲一陣一陣噼裏啪啦地響着,這是送舊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規矩,誰家炮聲響,誰家來年旺。整個縣城充滿了鞭炮的爆響聲,瀰漫着火藥的香味。每家每戶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來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煙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禮花盛開在天空中,璀璨美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遞着迎新的快樂氛圍。

零點以後,夜終於安靜下來,歡樂了一天的人們終於靜下來。有些老人們會一直坐守到凌晨兩三點,說這樣守歲,可以守財遠,守福運。

新年第一天,當人們打開房門,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氣息。走出去,看見地面上鋪滿了紅彤彤的絨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煙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紅地毯”,一種別樣的喜悅在心頭盪漾。

家鄉的除夕就是熱鬧,我不禁想起幾句話:千門萬戶慶團圓,送舊迎新賀新年。誤把紅燈作紅臉,明年福運又當頭。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7

哦!過年嘍!你猜我爲什麼這麼高興,因爲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啊!原來是鞭炮啊!虛驚一場!終於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爲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爲什麼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爲力。後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現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裏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裏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着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客家人的春節習俗_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

爸爸說,我們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時候,老家村裏的鄉親會聚在一個廟堂裏,祈求新的一年裏衆人平安的話語。

在老家過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時候了。看着大家團聚在一起,就覺得很開心,大家在煙霧環繞的廟堂裏,聽着長輩們祈求平安的聲音,看着廟堂的昏暗光線,有種讓人昏昏欲睡的感覺。上完香後,準備放鞭炮的時候,我趕緊捂上耳朵,跟一羣小孩跑出廟堂,準備看放鞭炮。大人們把鞭炮鋪好後,大伯拿起火機,往點火線上一點,不一會,漫天都是一片紅紅的顏色,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鞭炮放完後,一些膽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煙散了,就在其中尋覓沒有點完的鞭炮,拿着香觸碰了引線,也來不及看到底有沒有點着就跳開背過去,聽着後面一聲爆響,真是驚心動魄啊。

過年時去別人家串門總是很讓人高興的,叔公叔婆一個個叫着,紅包那個多呀,收的我那個心花怒放啊。

過年的放煙花也總是讓人興奮的,放一種叫沖天炮的煙花時只有我一個人把它們插在沙堆上玩,我一個人點火速度不夠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們一起點,但是他們都不敢,玩完煙花後他們還一個勁地誇我膽子大。

過年的飯菜豐盛得能讓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謂是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呢,五彩繽紛,色香味俱全,在這裏呆上幾天,吃上幾天就胖了好幾圈。

關於客家過年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在這裏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8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

家鄉的文化作文 篇39

咱家鄉的習俗,最大、最熱鬧的自然非舉國同慶的除夕不可。

這大節日“派頭十足”,不只是從除夕早上開始準備,而早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就開始了。準備食材一:芝麻糕。首先,將芝麻倒入鍋中翻炒,等到“香氣四溢”,便可把花生、糯米、白糖、麥芽糖按一定比例放入鍋中,將它們進行“合體”後放置入模具,擠壓、拍平,再用刀加工成長條狀的糕餅,最後裝入袋子內,拿上一個放入嘴中細細咀嚼,不僅香脆可口,而且“純手工製作”包含着濃濃的年味。準備食材二:百變豆。看到這個名字,你會聯想到什麼?是超市裏的某種豆類零食?NO!NO!NO!這可是原汁原味的農村美食,想知道它怎樣“誕生”嗎?注意看:首先挑選上好的黃豆,幫它們“泡個澡”浸上一天一夜,直至它們喝飽水,緊接着給黃豆們來個“粉末性骨折”——磨豆子,將它們肚子裏的“渣”分離,留下汁兒——豆漿,加熱、撒蔥花、倒醬油,喝上一口,淳淳豆得,回味無窮。當然百變豆不止會一種變身,只要在豆漿上滴上幾滴鹽滷,它便可以凝固,成功變身爲豆腐。再變,把豆腐切成塊,放入油鍋炸,於是變身的又一個名字誕生了——油豆腐。

食材俱備,下面進入除夕前最後一項工程——謝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我們一家趕到鄉下老家,把吃飯的大桌子搬到屋外,擺上酒菜,酒都是自家釀的燒酒,菜也是“無公害純綠色”,自家做的豆腐、香甜的米飯、肉餡紅豆餡的年糉子、鮮活的鯉魚用紅紙包着,最後一道大菜——“雞叼蔥”。燒元寶、放花炮,對過去一年的留戀盡顯其中……

“鐺鐺鐺”除夕的鐘聲敲響了。男女老少就開始忙活兒起來,婦女們成了“廚房中人”一會兒切些青菜,一會兒在鍋裏翻炒幾下,一會兒做幾個肉丸……當然她們並不是“孤軍奮戰”,老人們也會幫着買些菜、買些魚肉,有時還會在廚房裏搭把手……真是忙得不亦樂乎。相比與廚房內的繁忙,親密“接觸大自然”的孩子們可是悠閒多了,放會兒鞭炮,玩會兒遊戲,累了坐下來吃會零食,室外是孩子們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着一碗碗“美味”,把孩子們的饞蟲都鉤出來了,可還是得忍住,得等拜了菩薩,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飯了。老人們說,不論菜的好壞,每種菜都要吃上一口。於是,我就一碗碗“品嚐”了——香脆的藕象徵着“路路通”,鮮美的魚象徵着“年年有餘”,細長的麪條象徵着“長壽” ……

吃完團圓飯,分壓歲錢、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動接踵而來。守歲讓整個城市晝夜不眠,鞭炮聲讓整個城市格外熱鬧……

除夕,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個舉國同慶、中國人民海外華僑心連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