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7篇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1

小時候我常想有一番作爲,或搏擊長空,或遨遊四海,或馳騁大地。

然而這終究是一個普通孩子的夢想,當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無比失望,感覺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前途一片黑暗,遍訪先賢、踏遍河山的夢想正一步步離我遠去。我正如世界中心的一粒粟米,對着茫茫宇宙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無力感。我知道以我稚嫩的雙腳無法丈量每一寸土地,以我平凡的身軀無法訪問每一個傳奇,世界以山洪海嘯般的龐大將我吞沒其中,我莫名的無比自卑,卑微到了塵土裏。

十二三歲的孩子,正處在世界觀成型的關鍵時刻,在這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我找到了載着我通向這世界中心、通向我夢寐以求的真理的翅膀。

十二歲生日,哥哥送我一本《老人與海》。海明威的文字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讓我這個從小隻看兒童文學、金獎作文的孩子一口氣看完了四百頁,我很累,可是很興奮,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一聲聲波濤以及老人高舉魚叉扎向星鯊時發出的震耳欲聾的怒吼……我震驚了,我發現了一個課本外的新世界,他是如此引人入勝,以至於我把海明威的文章看完後仍如飢似渴的搜尋新書。我意識到這薄薄的紙張訂成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古今中外名家的靈魂,他們的思想透過筆端流淌在紙上,凝結成能夠經過實踐洗禮的一本本厚重著作,他們早已離開這個世界,可他們的思想卻透過這一塊塊鉛字在這個世界永存,他們穿過時光的洪流微笑走來,握着我的手說,孩子,看,這就是世界,這就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作爲靈魂載體的軀體終有一天會消失,但才華永遠不會被衆人遺忘,就像天邊那顆永恆閃耀的星,即使億萬年前就已隕落,但光芒仍穿越幾億光年厚重的星雲塵埃,照耀着現世的人們,照耀着你我。

而我,徜徉在這真理之海中欣喜萬分,如同久旱的莊稼突逢甘霖般撲向了這個新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我可以跟海子光着腳丫,在麥田中長大,面朝大海,看春暖花開;隨傑克·倫敦去往極地雪橇狗的世界,體會生命之不易與感動,聽來自曠野的呼喚;追逐尼采的思想臆想自己改造整個世界,發出“白晝的光,如何能夠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的喟嘆。我可以同海明威並肩作戰,與餘秋雨跋涉於文化苦旅,跟雪萊期盼春風,和岳飛舉觴共飲,與魯迅共斥賣國奸佞。此時的我發現兒時的夢想並非不可實現,我像一個小國王,可以乘着書的翅膀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時的我發現兒時的想法又是多麼可笑,原來井底之蛙是真的不瞭解這個世界的,海洋的深邃,大地的廣闊,宇宙的真理,皆藏於卷;先賢的智慧,前人的嗟嘆,後人的頓悟,鹹立於閣。他們就在這白紙黑字間靜靜地躺着,等待有朝一日,一個有心人信步於書架前,目光與文字的交匯間突然達成某種神奇的意會,抽出書本,去完成一次靈魂的碰撞,思想的交鋒。

而今,我亦不再是一無所知的孩子,在這個新世界裏,我藉着書籍的翅膀學會了飛翔,世界的面貌,真理的容顏,我已窺得一斑,然而隨着我閱讀面的擴展,我驚恐地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這就彷彿是一個圓,擴張的面積越大,那條與代表未知的外圍相接觸的周長也就更長,我也更深地體會到學無止境的真髓。我想,我的探索之路,也許永不止息,但是我不怕,因爲我有書做翅膀,我會不停地飛翔。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2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書,可以滋養人的心靈。我的牀頭最常見的一本書是合訂本《讀者》,一方面,工作的忙碌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大部頭的書籍,更重要的是裏面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些大道理,它們給了我很多的啓迪。這些道理不僅僅對自己做人處事有幫助,對教學也有很多益處。比方說《創造奶酪的青蛙》裏說道:

藍天白雲下,牛在吃草,牧人在擠奶,三隻正在嬉戲的青蛙一不小心掉進了鮮奶中。

第一隻青蛙說:“我的命真苦,好端端的掉進牛奶裏,難怪今天一早眼皮就跳個不停,”然後它就盤起後退,一動不動等待着死亡的降臨。

第二隻青蛙說:“桶太深了,憑我的跳躍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它試着掙扎了幾下,感覺到一切都是徒勞無益,於是,在絕望之中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隻青蛙 環顧四周說:“真是不幸!但我的後腿還有勁,如果我能找到墊腳的東西,就可以跳出這可怕的桶!”

但是,桶裏只有滑滑的牛奶,根本沒有可支撐的東西,雖然拼命地掙扎,但是一腳踏空,便又落入黏糊糊的牛奶中。它也曾經想放棄,像它的同伴一樣安靜地躺在桶底,但是,一種求生的慾望支撐着它一次又一次地跳起來……慢慢地,它感覺到下面的牛奶硬起來—原來在它拼命的攪拌下,鮮奶變成了奶油塊。在奶油塊的支撐下,這隻青蛙奮力一躍,終於跳出了奶桶。

“要找到墊腳的東西,跳出這可怕的桶”,正式這種信念救了第三隻青蛙。 這則小故事提醒我們,努力是人生的支撐點。同時我們教育學生也是這樣,尤其是作爲班主任,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有很多很多,但最重要的 一點也是要讓學生切身認識到成功的路有很多條,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有坎坷,抱怨無濟於事,任憑命運的波浪把自己推到哪裏算哪裏 也難以成功。 努力是人生的支撐點,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努力的本身就是人生的成功。 這樣的故事很多,在這裏也建議大家多讀一點這樣的書。

還有一篇文章題目《 是爲了相愛》,內容是這樣的:黑人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小孩問:“爲什麼司機伯伯的`膚色和我們不同?”

母親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種顏色太單調,所以創造很多顏色的人,讓世界繽紛,讓大家能相愛。”

到了目的地,計程車司機堅持不收車資。他說:“我小時候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天生註定比別人低一等。若當時母親可以像你一樣說出愛的話語,我一定會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錢,希望你能時時告訴別人,不同,是爲了相愛。”

我們面對和我們不同的人和事物,最初的態度通常都是排斥,但這隻會造成任何人之間更大的分化。

其實,接受一個人,便能學會一種新的人生態度;接受一件事,便能豐富自我的人生。試着去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們如何相愛。作爲教師, 整體與形形色色的學生打交道,久了, 在自己的心目中學生也會被分成三六九等,有的讓自己喜歡,有的讓自己頭痛,喜歡的,讓自己賞心悅目,關愛的就多些,頭痛的就容易被冷落了。因爲性格不同,生活纔會繽紛多彩,試着關愛

一下自己不喜歡的學生,有時真的會有意料不到的收穫。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就能感染一個心靈。

用心靈尊重那份不同,不同不僅僅是爲了相愛,不同的面前,表現的也是一種睿智和高尚,而好的書籍,會經常爲我們充實這種睿智和高尚的資源。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3

在法國,從政府要員到作家、教授乃至普通百姓,幾乎都有愛書和讀書的習慣。難怪一位法國人說:“如果房間裏沒有書,就彷彿一個人沒有靈魂。”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法國人之讀書,並不是因爲生活的負擔和生活的壓力,而是因爲受濃厚興趣和美妙情愫的牽引、役使。

如果把讀書視爲心靈的旅程的話,那麼從容實在是最爲緊要的了。你無論讀什麼,都需要給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一個靜謐的氛圍——寫作是個人行爲,讀書又何以不是個人體驗?讀書一旦進入了從容的境界,則定然像元人吳徽所說“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說,此時此刻,讀書人已在精神上與古人相溝通、相交流,從而陶冶、淨化、提升了自己的心靈世界。

從容讀書的真諦若此,然而,卻並非人人都能把握。最近,從報上看到這樣兩則故事,覺得頗能說明問題。南北朝有一名學者叫陸澄,他從小好學,青燈黃卷,行坐眠食,手不離書。可讀三年《易經》,背得滾瓜爛熟,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表面上觀之,“讀三年《易經》”怕是夠從容的了,然而,不求審美體驗、感情共鳴,不求甚解,又怎與從容讀書沾上邊去?同是讀書,亦喜背誦,文學巨匠茅盾卻從容得可以。他照樣能熟練地背出120回的《紅樓夢》,茅盾在長篇小說創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不就歸源於其從容讀書,能夠把書本知識轉化爲精神的養料?

鎮鎮定定、從從容容讀書的人,怕不乏讀書的情趣。想當年,司馬溫公啓卷“必先几案潔淨,藉以茵褥,然後端坐之”,有的則“夜雨孤燈亂翻書”,有的以爲“讀書要在牀上、爐旁、霧煙中、酒瓶邊才行,這樣才能讀出味道來”。於是,我猜想魯迅讀史,從通篇盡是“仁義道德”的字縫裏,看出滿本都是寫着“吃人”兩字,看出了幾千年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即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石破天驚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識,然而,何以不跟魯迅一茶一煙相伴,不慌不忙解構、有滋有味剖析有關?

一個人真要做到從容讀書,沒有把讀書當作心靈義務,沒有把一段青春時光託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那大抵是不行的。因爲不想從容讀書者,自可以有諸多的理由,什麼世界太吵呀,熱鬧事太多呀,誘惑太強呀,等等。亦難怪古代不少讀書人總是把靜坐作爲理學的必修課,以清心寡慾,打消雜念。朱熹告誡讀書人說:“當靜坐涵養時,正要體察思繹道理。”程頤則“每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是啊,只有衝破名繮利鎖,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方能從容讀書。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該是無條件的,它完全取決於自我的選擇。就拿法國密特朗總統來說,他從政數十年,無論政務活動多麼繁忙,每天不讀兩小時書總是夜不安寢的。一個國家的總統其繁忙程度當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夠從容讀書,那麼我們呢?

著名作家茹志娟書室掛着寫有“煮書”二字的條幅。她說:“書,光看是不行的,看個故事情節,等於囫圇吞棗,應該精讀。然而,還不夠,進而要‘煮’。‘煮’是何等爛熟、透徹。”

如果把好的書籍視爲朋友,那麼一個不會“煮書”的人,坐在一羣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除了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和一種折磨而外,又能是什麼呢?有位書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神,然後纔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說得多精彩呵!欲要成“神”,則不妨從“煮書”始,不妨學會從容讀書!

或許,我們窮盡一生亦無法接近從容的境界,然而,崇尚從容品質的過程,毫無疑問已經開始從容了。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4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題記

法國作家蒙特麗亞曾經說過“讀書愉悅於身心,讀書情趣於生活,讀書沉幻於浪漫,讀書忘卻於感傷”,此話一點也不錯。平日裏讀多了詩詞,念多了小說,思想常常沉浸在幻想之中,不務實際愛做夢,多愁善感,覺得生活充滿詩意,處處都是美麗。古人說: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邵華老,人生唯有讀書好。但是書有時也是害人之物,它美化了真實的人生,展現出來的都是生活中好的一面。

說不定若干年之後,書都成了禁品,那麼消防隊的任務不再是救火,而是焚書。因爲書會左右人的思想,導致無限煩惱!書真是一樣非常奇怪的東西,沒有它時,人類無知而又愚昧。可有了它,雖然開啓了人的頭腦,但是同時也種下各種煩惱的根源,這是相互矛盾的。

這裏所說的書,單單指的是文學書籍,文學實際上是一種奢侈品。說它奢侈,是因爲只有具備悠閒空暇寧靜的心靈,你才能走進文學的領域,並且還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揣摩。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一旦走進去,書本里的世界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風霜雪雨、酸甜苦辣,讓你可以經歷幾百種人生。這經歷是好的,也是壞的,它因人而異。同樣一本書,不同的人看了,常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一本偵探小說,警察看到的是偵察方法,罪犯看到的是作案手段,普通人看到的則是故事情節。

所有文學幾乎都是寫情的,但是,感情到底是什麼?它只是痛苦的源泉而已。真正的感情與哀愁俱在,這是人類的悲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裏寫滿了愛情的無奈,但沒有感情,又何來人生?何來文學?自古至今,世上諸多的癡男怨女依然爲情瘋狂爲情着迷,寧願在愛海里承受百分之九十的苦痛去品嚐那百分之十的甜蜜。英年早逝的唐婉和孤獨一生的陸游,銀河兩岸遙遙相望的織女牛郎,“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唐玄宗和楊玉環。他們用情感、淚水、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愛情悲歌!

讀古典詩詞時總禁不住慨嘆前人的智慧,好的句子都被前人寫盡,我們這一代的悲哀,是生的太晚,實在創不出新的佳句了!我常常困惑,以我們現代人的聰明,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怎會是此種狀態?想來大概是古人從小到大從生到到死,一直專攻文學,而我們現代人目前要學的東西方太多,精力有限吧。知識實在是人類的束縛,你書讀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越渺小!就象小鳥飛的越高,越知道世界之大。!詩詞都太美了,但都是消極的,我懷疑如此美的感情,人間是不是真有?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此時心中有詩:

寂寞時光暗度,歲月如箭堪驚,

回想過往多少事,翩翩心緒難平。

小院聆聽燕語,滿園閒落花輕,

聲聲清脆婉轉,瓣瓣飄逸輕盈。

正逢新月酣夢,沉醉甜甜夢境。

幾卷舊書拋不得,悠閒清淨一生。

古詩云:“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讀書的快樂,就像嗜煙人愛煙,酗酒人戀酒,箇中滋味,只有身臨其境纔可領會。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5

如果有人問我,你爲什麼而讀書?我會真心的告訴他:爲了感恩而讀書!

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要面對貧困,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公主”“皇帝”,我是前者。因爲貧困,我剛上國小就與父母分居南北兩地,打工的父母從此再沒回來看過我,讓我和奶奶生活在遙遠的北方山村。那時因爲沒有錢,用不起電,奶奶就給我點起煤油燈讓我讀書,而在此之前我和奶奶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必要點燈熬油。

自從我上了學後,這座奶奶做新娘子時家裏蓋起的新房子裏就夜夜亮起一盞如豆的希望之燈。奶奶說我們老張家自古還沒有過讀書識字人,她要讓我成爲張家的第一個讀書人。從此,孤燈寒夜北風吹,手腳凍爛心不悔。爲了節約寫字本,我從不用圓珠筆書寫,因爲鉛筆寫的字擦了還可以再寫。一件棉衣從國小一年級穿到四年級,直穿到再也無法補長加寬,纔不得不從生活費裏擠出點錢再買一身。上國小時用的書包補了再補,一直背到八年級。買不起手套、耳套、棉鞋、棉襪,一個冬天熬過去,身上能凍的地方都長了凍瘡,又痛又癢……但正是這艱難的生存環境使我從內心深處明白了奶奶的話的真諦:“現在吃苦不怕,只要你努力學習,將來就不會做像我這樣過苦日子的農民。”爲了不再像奶奶那樣過苦日子,我忍飢受俄學習;爲了報答爸爸媽媽不定時寄回的一點生活費,我克服困難學習;爲了感恩村委會給我免去國小時的學費,我的每次考試成績都必須保持第一名。

八年級的時候,由於父母在外生存艱難,自顧不暇,就沒有再給我寄學費回來,無奈中我含淚離開了寄託着一生幸福與夢想的中學校園,跟着同樣窮得走投無路的叔叔出去打工、學做生意。在短短的打工日子裏,我見了很多,想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想叔叔現在雖然可以供我吃穿,但他不能供我一輩子,要生存還得靠自己,還得要讀書。於是,在一次與父母的通話中,我強烈要求讀書。就這樣父母同意讓我獨自前往他們打工的西雙版納。在這個遙遠而又美麗的邊陲,父母從艱難的生活費中擠出學費,讓我再次踏進了久違的校門,聽到了雖然朗朗但卻是不同於家鄉口音的讀書聲。

難得的異地九年級,我倍加珍惜,讀得特別努力。一年後,我用允中的通知書報答了父母的支持與養育。可是,自古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爸爸在我接到通知書後就開始沒日沒夜地爲我賺學費,終於勞累過度,在打盹的瞬間被壓茶餅的機器壓傷了右手,從此這隻爲一家人賺取生活費的右手就只能幹輕活了,但爸爸沒幹輕活的福氣,爲了供我上學,爲了一家人的生存這隻受了重傷的右手必須忍受疼痛並冒着殘疾的危險繼續幹重活。

現在,我每天坐在允中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眼前總會浮現出爸爸無力的右手,痛苦的表情,掙扎的身影,因爲這一切都是爲了我。比起其他同學來,我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過高的追求。我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感恩:感激親人的供養之恩,感激鄉親們的“免費”之恩。我刻苦學習,就是爲了將來用自己的知識使爸爸那隻受傷的手不再疼痛,讓和媽媽一樣的打工仔不再爲了生存而煎熬。我拼命追求知識,就是爲了用知識改變打工仔以及他們的後代的命運。這就是我爲了感恩的讀書。

我知道我的路還很長,很艱難,處處佈滿荊棘,但想起依着柴門盼兒歸的八旬老奶奶,想起掙扎在城市角落裏的打工仔,我什麼苦也能吃,什麼困難也不怕。我決心用知識迎來打工仔“解放”的那一天。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6

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最令人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我會回答,是讀書。

而令人嘆息的是,隨着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人們大多縱情於網遊和各種社交軟件,而忽略了書香年華給我們帶來的歡愉。在幾百年前,知識像是埋在地底的寶藏,前人用盡一生苦苦找尋,而我們現在大多數人安於現狀,不再渴望挖掘出更稀奇的珍寶。因此,我更加珍惜我與書籍的這份情誼。

茶餘飯後,我特別喜歡捧着汪曾祺的散文集子《食事》,倚在藤椅上細細地讀。老爺子對於吃,是不挑剔的,就像他自己所說,“口味最好雜一點,從北京的豆汁到廣東的塘鯴都嚐嚐”。食物,不僅凝聚了製作者的心血,更體現了地方特有的文化韻味。北方人是直爽豪放的,像一匹匹馳騁邊疆的烈馬,於是他們的地方飲食口味偏重。江南人是溫柔恬靜的,像春天的一場和風細雨,因此南方的飲食以清淡爲主。汪老爺子在對各種食物的描寫中,滲進了一個理念,“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飲食是多元獨特的,只有細嚼慢嚥,纔會有脣齒回甘。文化亦是,只有自己一點一滴地體味,才能發現箇中趣處。

我特別喜歡汪老爺子平淡清新的文字。出於對食物的喜愛,我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而汪曾祺先生從尋常煙火裏品出人生百味,才真正令我欽佩。從他對各式各樣的菜餚來者不拒,我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各色文化的欣賞與包容。這位老者的智慧和胸襟,讓學識尚淺的我歎服不已。反觀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對外來事物都有一種排斥的心理,不願意去與它們“友好相處”。我有一個朋友,因習慣了清淡吃食,從不願意吃辣。不僅自己不吃,還不許別人吃。我們與她聚餐時,若有人點了辣菜,她便立即拂袖而去。於是,只要飯桌旁有她,我們都不敢點辣的東西。她的做法對於我們雖無大礙,但菜中的酸甜苦辣也如人生一樣,若是少了一味,該有多寂寥啊。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有時手上無書,卻處處能聞到墨香。

古人留下的篇章多妙啊。像皇帝寶冠上的一顆綠翡,像浩瀚夜空中的一輪明月,像久旱的竹林上空,淅淅瀝瀝灑下的一場春雨。埋頭鑽研時,我總會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勉勵自己。晚秋時節,看着廣場上擺着的一盆盆菊花,我常心中一緊。那菊花蔫耷耷的,可不是李易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愁思麼?

夜晚散步時,清風徐來。我看見領居家花園裏小小的池子中,有幾片荷葉飄着。不禁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那如夢似幻的景象。心底頓時升起了絲絲愜意。在皎潔的月光下,這一個普通的水池,也變得可愛起來。

到戶外登高,我總喜歡尋找山林裏一些常見的野菜,只爲汪曾祺老爺子那句“枸杞頭帶着雨水,女孩子的聲音也帶着雨水”。有時山間騰起薄薄的雲霧,輕輕繞在半山腰的小房子上,遠遠望去,層林蔥翠間,誰能說那不是李樂薇筆下令人心馳神往的空中樓閣呢?

讀書是一件多麼令人快樂的事啊。借林徽因的一句詩,書籍於我,就像人間的四月天。它帶給我溫暖,爲處在迷茫時的我指點迷津,爲陷入困境的我帶來希望。我的人生起初是一條荒蕪的路,是讀了書,這路上纔有了落英繽紛,花香鳥語。

星月相掩,升於海上。我們在茫茫大海中相遇。從此,你住進了我的夢裏。

以讀書爲話題的作文7

如果說我的心胸像一棵常青樹,那麼澆灌它的必定是從書中涌來的清泉,如果說我的心胸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麼照耀它的的必定是從書中升起的太陽。多少笑容因書而升起,,多少淚水因書而,揩開。書的港灣含情脈脈,書的清風灌徵滿帆。“通向知識的大門成千上萬,但看門的鑰匙只有一把。”對,這把鑰匙就是書。

記得4歲時,媽媽把一本圖畫書扔給我看,我一看,立刻被那五彩斑斕的圖畫吸引住了,於是,我便讓媽媽教我拼音,於是,我便通過漢字上面的拼音讀那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書。從此。書就成了我童年必不可少的玩伴,通過童話故事書,我認識了命運悲慘的賣火才的小女孩,嬌小可愛的小紅帽,甘願爲愛付出的海的女兒……我似乎去了水晶宮殿,海底世界,牆角……那時,異想天開的我竟然讓媽媽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身新衣,竟然也站在井玩小球,要領略青蛙王子的風采,身子嚷嚷着要去森林探望七個小矮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讓我擁有了良好的品質,善良的心地,對美好世界的無限嚮往,對知識的無限暢想!1,2年級時,我我又有了新的夥伴——唐詩,宋詞,古今賢文。世是七色小天使·,詞是五彩使者,古今賢文是我國的瑰寶,他們都是我國古代先着對生活的描述,對人生的理解,對國家的熱愛!他們有時悲痛萬分,有時豪情壯志,還有是熱鬧萬分。

他們是我們無聲的老師,教會了我們孝行信任愛國知識……“苟利國家生死心,豈因禍福避趨之。”“憂國孤臣淚,平胡壯士心。”“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這是在教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蘇洵告訴我們:“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國之衰。”拿破崙說過;“愛國市文明人的首要品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對,天才只是勤奮的結果。3,4年級時,我開始與《紅樓夢》《海底兩萬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童年》《在人間》《冰心文集》《朱自清散文》《愛麗絲夢遊仙境》等書來了一次次親密接觸。可是這些書總有一些搞不懂的問題,這些書基本不是當代的,讀起來好有難度,感覺枯燥無味,但是,我還是帶着問題一遍遍的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看懂了。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不禁爲海倫凱勒嘆息,爲什麼命運這麼不公,要讓一個弱女子度過87年孤獨歲月。

不過,人生幾何,誰沒有區則,莫扎特28歲雙耳失聰,司馬遷獄中寫《史記》談遷手稿被盜,但一定要勇敢面對。看了《冰心文集》我情不自禁地爲冰心奶奶嘖嘖讚歎,愛是那麼偉大,創造了一位這麼偉大的文學家。看了《紅樓夢》我不禁爲古代那些深宮女子嘆息,可憐的黛玉乾乾淨淨得來,孤孤單單的去。而寶釵呢?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女子,沒有自己的情感,襲人卻一直不可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元春雖不多出現,但但是賈府地位最高的人,做了一輩子活祭品。這些書,陶冶了我的情操。到了五年級,我又愛上了校園小說,尤其喜歡陽光姐姐跳跳姐姐楊紅櫻阿姨的書。

風兒吹過來,告訴我書是永不改變的目標,陽光照射過來,告訴我書是燦爛無比的人生。小草迎風飄蕩,告訴我書是知識之門的鑰匙。讀書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