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我的年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中國我的年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中國我的年作文

我的中國我的年作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進入農曆臘月,伴着飄飛的雪花,“年”腳步日趨臨近,世界都慢慢浸透着咱中國年的氣息,人們備年貨、貼春聯、剪窗花、年夜飯、壓歲錢、守歲、放花炮、拜大年、逛廟會等等這些習俗一年又一年傳承至今未改變。

過了臘八是小年,大年除夕在眼前。大街上處處洋溢着過年的喜悅,空氣也瀰漫着年的溫馨。歡樂的音符跳動在每個人心間,無論身處何方回家過年是遊子們此時最急切的心情。那匆忙又歡快的腳步充滿對親人、對家的期盼,對家鄉的眷戀。因爲只有回到那最溫暖最幸福的港灣團圓纔有最真實的年味。年也就蘊藏在那割不斷的血脈親情和家鄉的味道中。

臘月三十除夕的年夜飯是闔家團聚的重頭戲,“年味”最濃最重之處先從那廚房間飄出,竈臺旁時而大火急炒,猶如火龍出塞、時而溫火慢燉,恰似汁入潛無聲。時而飛刀急步,那密集整齊的刀功如武林高手展示着中華飲食之奧妙。紅的、綠的、黃的各色食材在竈王爺前瞬間變成“摩幻食間”,一場全民廚藝大比武在準點開場。佳餚飄出的香氣沁透着節日每個角落。而這一切在那舉杯團圓周之時達到高潮。你看我最喜歡的臘味合蒸,那清蒸臘味表面一層金黃,把那熱油豆豉辣椒往上一淋。立馬散發出一股焦香:還有那梅菜扣肉醬濃汁厚,每塊肉都有晶瑩剔透的肥膘連着紅亮紅亮的肉皮。入口即化,真是肥而不膩,藏在碗底的梅乾菜早已浸透了肉的汁液,那味道爽口得回味無窮。就連平日裏的蘿蔔、白菜豆腐此時也換上吉祥如意的新名後在巧匠們手中演變成一盤盤美味佳餚。託這“年”之福,舌尖上的中國如此真實、誘人地上演。

一夜連兩歲,五更分兩年的美好時刻,守歲的人們在辭舊迎新之際家家戶戶是要放鞭炮的。伴着新年的鐘聲敲響,此起彼伏的炮竹聲席捲而來,似春潮一浪高過一浪,又似春雷伴着密集的春雨催醒冬眼的大地,呼喚着人們迎新納福。煙花在空中競相綻放,似鮮豔的牡丹、金色的迎春花、潔白的玉蘭開滿夜空,引領着春的信息。你看那別俱一格串串紅燈籠在飛流的銀色瀑布襯托下緩緩而落,瞬間彩蝶又在空中伴着笑臉翩翩起舞來爭春……除夕的夜晚格外美麗熱鬧。吉祥包裹着世間祝福直到正月十五花燈開放時。

小孩盼過年,過年時節是他們最開心、最快樂的時間,放個炮竹孩子們都那麼淘氣,小巷裏他們躲在牆角邊,看到有人來時將摔炮揚起手一甩,“叭”的一聲着實讓過往的人嚇一跳,孩子們就捂着嘴偷偷地樂着。而往來的人也只是寬恕地會心一笑。就是孩子們不小心摔碎碗筷,大人們也只是唸叨“碎碎(歲歲)平安”討了個吉利罷了。於是這年裏呀也就包容着寬厚的情懷。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年味中展現得如此淋淋盡致,傳承不息!

傳承不代表沒有改變,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嵌入這年俗中,但隨着這互聯互通的信息時代,移動支付、微信視頻、高鐵出行等高科技無孔不入,共享時代、文化旅遊、獨領風騷引領“中國年”當世界各地的地標建築點亮“中國紅”時,讓“中國紅”溫暖全球,也讓我們這最盛大最隆重最具民族傳統特色的春節帶來許多“升級換代”的欣喜,年味也更濃更時尚。真可謂天涯共此時,全球都過中國年!

我沉醉這濃濃的年味中,享受着國泰民安的幸福年!

我的中國我的年作文2

高中時代曾閱讀過一些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

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嫺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爲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是要相信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我出生於 廣西一個貧困落後的鄉村裏,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人口多,收入少,兒時生活很困難。那時我的夢想就是能頓頓吃到米飯,過年過節能吃上肉;長大一點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擁有自己的芭比娃娃,能給她穿美麗的衣服;而現在我的夢想就是能順利畢業,今後能找個好工作,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勤勞樸實的父母經常告誡我們:“人窮志不窮。”父母每天早出晚歸,老老實實做人。雖然父母都很勤勞,但是在那個吃飯都是問題的社會,家家戶戶都很勤勞,但是又有幾家能富裕呢?

不可否認,中國一路走來的辛酸,農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在記錄着中國的發展的歷程。還記得兒時每年的那一天,父母把辛辛苦苦勞作一個季度而收穫的稻穀交到一個大大的房間裏,有人統一保管。後來才明白,那個大大的房間是有名字的,那個名字就是“糧所”。每次看到母親運着一袋又一袋的糧食到“糧所”裏面,我就好心疼。那麼辛苦的勞作,家裏三餐都沒能解決卻把糧食放到了那個地方,那一天就彷彿是世界末日。還聽說“糧所”裏面的糧食都發黴了都沒有人吃,而我們這些農民卻沒有飯吃。後來,那一天突然消失了,家裏溫飽解決了,而且還有了剩餘的糧食,農民的好日子來了,都是國家好政策,讓我們家過上了幸福的日子,雖然還不是很富裕,但是也算是勞有所獲。

我的童年讓我明白了,只要勤奮,只要努力,朝着你想要的生活去堅持,你就會離你的夢想更近一步。中國,也在不斷的發展,我相信在某一天,一定會給人們一個幸福的安樂的好日子。

不論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還是我的童年,都包涵着自己的夢想,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只要不放棄,這夢它將不再沉睡,它會慢慢甦醒,給予世界眼前一亮,寄予大地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