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思念故鄉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思念故鄉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思念故鄉的作文四篇

思念故鄉的作文 篇1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很喜歡王維的一首詩,與故人言短情長的對白。淺淡乾淨的詩意中充滿了兩個字:故鄉。

這讓我無端地想起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它擁有溫暖的枝幹和蒼老的皮囊,樹下總是守着那些願意等待我們半生的人。

太多人講述過孝的含義,但我始終以爲,那是一個遊子尋找故鄉的故事。

打小生長在故鄉里的人都渴望早點長大,早日去向那個寬廣的世界裏闖蕩。也許離開時雄心壯志,無甚哀愁。但他們身上永遠銜着一根扯不斷的線,教他思念,教他牽掛,教他回首憶往昔時,發覺故里一草一木皆有情。

這是一種生來存在的愛,凝在骨子裏,在愛中我們懂得報答。孝因愛而生,並把愛世代延續下去。親情是本能之愛,所以孝發乎心,發乎情,知恩知孝之人必是深情之人。孝是遊子的家書,從不需要粉飾,它只知道千程萬程,心無旁騖,將遊子的關懷迢遞故鄉。

四書五經從古代追趕到今天,向我們昭告着它嚴苛的條例。然而孝是沒有準則的,孝心不會是白紙黑字的經文,但依舊是遊子闖蕩四方所揹負的`信仰,是菩提樹下一顆有靈性的種子,心懷慈悲種下它,於是我們就擁有這對所愛之人最美好的關懷與報償。

哪怕千山萬水,赤子之心如是。

從咿呀學語時我就常與姥姥姥爺在一起,吃他們做的飯菜長大。院子裏的花草樹木我太熟悉,從院門向家中曲曲折折的路,閉着眼也能走過。這綿長的愛平穩地鑲嵌在歲月的紋理中,年復一年。有一天我走到樓下時擡頭望,姥爺正巧站在窗邊向下看,看到我時他一下子笑得很燦爛。那由衷的開心讓我陡然心酸,我突然迷茫了。或許我們不曾真正瞭解他們深沉的感情,或許那些自以爲是大張旗鼓的孝心遠不如安靜的陪伴更能帶給他們幸福滿足。

當呵護我們長大的人默然老去,我們就會明白,他們所希求的,只不過是那個昔日他們懷抱中的孩子,可以偶爾放慢腳步等等步履蹣跚的他們,可以耐心地坐在他們身旁,聽他們講一講年輕時的瑣事。

我想孝一定是一個古今難解的問題,連孔子的各路弟子也爭相向老師請教。孔子的回答從“不敬,何以別乎?”到“色難。”再到“有酒食,先生饌”。唯有一句話令我感到親切感動,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的心永遠爲子女保留,無論長多大,走多遠,父母的喜怒哀樂永遠活在子女的身上。所以子女一生健康平安是對父母最大的慰藉。這時的孔子才真正散發着仁者的光輝,不是作爲一個冰冷的政治家,而是以子女,以父母的心情來爲孝釋義。這樣的解答也許並不準確,它是不對等的付出,但至少是那個時代孔子爲數不多的流露真情而非崇尚禮法的聲音。

很小的時候我們有偉大的願望,希望成爲最了不起的人,給父母、家人最好的生活。而長大後我們變得平凡,卻更懂得如何用孝心詮釋幸福。可很多時候當我們成爲幸福的平凡者,他們卻等不及和我們一同幸福而平凡着了。姥爺年輕時是軍人,如今喜歡和昔日的戰友打電話敘舊,我常聽見他在電話中說,你知道嗎?那個誰已經走了,還有那誰,他當時是排長……聽着聽着,我想立刻衝過去拉起他的手,陪他們出去走走,穿過車水馬龍,走過大街小巷。原來他們還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只是我常常在想,每一個孩子長大後,都會成爲天南海北飛翔的遊子,每一雙父母之於自己的孩子,都是遊子身後一片屬於過去的鄉土,或是腦海中舊窗前一株更兼風雨的寒梅。一代又一代,故鄉目送着遊子遠離自己的時光,他們山水兼程去向遠方,卻只爲有一天衣錦還鄉。可這一切風塵僕僕的歲月過後,故鄉早已不復當年的故鄉。

但他們仍會心滿意足地爲這等待半生。

孝是遊子的愛,是歲月旅途上深沉的關懷,是爲半生情意去用力地償還,是從不曾遠離那片熾熱蒼茫的土地。

那終究會是我們的故事。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啓程,後來的我們也會成爲另一個專心等待歸人的故鄉。

思念故鄉的作文 篇2

轉瞬間,我看見了我久違的一切再熟悉不過的景象,有皚皚的白雪覆蓋在遠處的山頭,山中間的部分還能清楚的望見一絲的綠意,因爲那是四季常綠的松柏,頭上是暖暖的太陽,照在人們瑟瑟發抖的身軀上,時不時的就會與一股金黃色擦肩而過,天氣雖然有些冷,但是人們的臉上依然掛着笑容,依然不緊不慢的走在明亮乾淨的馬路兩旁,中間是川流不息的車流,如此熱鬧繁華的景象,就是我的家鄉了——它卻在幾千裏之外的北國……

當我正在享受這一切美好事物時,突然被手機鬧鈴聲驚醒,哦!原來是個夢,看了看時間已是清晨了,從我的窗戶的縫隙中間有一股暖暖的陽光照射進來,今天又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揉了揉睡得惺忪的眼睛,很不情願的離開了我那溫柔和暖暖的被窩,因爲今天還有許多其他的事要去做。

可是腦海裏卻依舊回憶我剛剛的夢,難道是我想家了?於是就不知不覺的勾起了我的思念之情。

想想此時,自己已經離開家鄉在外漂泊了4年之久了,早已不能想象現在的家鄉是什麼樣子了,有的只是在電話裏聽媽媽說,今天馬路旁的楊柳已經發出嫩綠的新芽;今天公園的裏的牡丹、芍藥也要吐露芬芳了;今天樹上的葉子變黃了、地上落了一大片;今天家裏那邊下雪了、馬路上結了厚厚冰,人們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瀟灑的走着……

想到這裏眼睛裏突然浸滿了淚水,望着窗外的柔和的陽光和遠處的一抹藍天,想想家裏那邊的太陽也應該照射的正暖吧;天應該是更藍吧?但是氣溫要比這裏低好多,因爲那裏可是北國的冬天。已經好久沒有給家裏打電話了,不知道有沒有下雪?也不知道……

也許因爲是女孩的原因,從小起我就不喜歡冷冷的冬天,跟不喜歡穿厚厚的棉衣,窗外的顏色望上去是那麼是單調、乾枯無力,但是我又很喜歡家鄉冬天那皚皚的.白雪,因爲它是那麼的純潔無暇、神聖無比,然而當我有機會選擇我的生活的時候,我卻毅然的選擇了遠離了自己生活了近二十年家鄉,來到這個靠近秦嶺靠近南方的城市(西安),終於享受到冬天不用穿棉衣就可以快樂安逸的度過,並且在冬季還能看見綠綠的小草和蒼翠的樹木,

然而事情卻不都可能盡如人意,在這裏苦苦的掙扎了四年之久,卻越來越感覺到我並屬於這裏,做着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住着自己不喜歡的房子,交着自己不喜歡的朋友,吃着自己討厭的飯菜,等等。總之在外漂泊的越久就越加的思念家鄉,這也許就是人們都喜歡落葉歸根的原因吧!

而我現在還年輕,有些殘酷的現實讓我不得不忍痛割愛,暫時放下思念家鄉的思緒,忍着心口的劇烈疼痛,繼續過我的漂泊流浪的生活。

一切就這樣的繼續着,時間也還在不停的向前奔跑着,生活也在匆匆的奔跑,我依舊做夢,夢裏依稀念故鄉。就這樣一直下去……

思念故鄉的作文 篇3

思念家鄉思念像一塊巧克力,使人心裏甜甜的;思念像一瓶毒藥,使人悲痛欲絕;思念像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涌。我就非常思念我的家鄉——杜橋。杜橋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坐落在鳳凰山的腳下,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早晨,大家都早早的起來,有的去上班,有的去鍛鍊,柏油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大街上人山人海。

中午,大人們都急急忙忙趕回家吃了飯又去上班了。晚上,大家都在街上逛街,玩遊戲,溜冰。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由於我要上國小,就離開了家鄉,兩個星期才能來一次,不離開家鄉不知思鄉何滋味,自從上了一年級,我天天都在思念家鄉,有時晚上還偷偷的部發出聲音的哭起來,淚水情不自禁的從眼眶裏流出來。

我想念家鄉的小夥伴們,我想念關心照顧我的親人,我更想念杜橋的山山水水。每一次回家的時候,我都激動萬分,開心的一蹦三丈高。恨不得馬上回家。家鄉,我是多們的思念你,我多們希望快快長大,再回到你的懷抱中,和你共度美好快樂的日子,天天和你在一起,形影不離!

思念故鄉的作文 篇4

故鄉,是我永遠想起的地方,那是我兒時的唯一世界。直到我16歲離開家鄉去合肥省城讀書以前。我從沒有離開過我生活的小鎮,兒時我眼中的小鎮,比現在我待的大上海還要大,還有意義。

一晃20年過去了,每每想起家鄉的許多事中,中秋也是我最不可以忘記的日子,兒時的村莊裏和我差不多大的夥伴有好幾十,每年快到中秋的時候,每個小夥伴都會用一根3米長左右的竹竿,或者細木樹在上面用野草紮成一根大火把,放在門前曬上十多日,單等中秋之夜。

等啊等,終於等到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了,中秋的夜晚月分外的亮圓。村中的.幾十個小夥伴早早地把家裏的稻草抱到田野上,成片成片地鋪成一塊又一塊,大約7點的時候,小夥伴們一起把所有的稻草燃起,當所有稻草都燃起後,打火仗就開始了,每個小夥伴們把竹竿,木棍紮起的火把也燃起了,幾十個小夥伴們持着幾十根火把互相嬉鬧追逐着,用火把對打,一時間,家鄉的田野上,火光四起,人聲吶喊,全村的男男女女全部圍在火堆旁爲小夥伴們助威。直打到火把燃盡,大家又開始摸秋。

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葉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

“摸秋啦!”不知誰的聲音在野地裏輕輕一喊,於是我們立即四散融入濃濃的月色之中。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各種瓜果在田野裏飄香,早誘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時好好過一把癮。摸秋一定要揀熟的摘,不然,摘了生瓜果不能吃,扔了,就被看作是“作孽”。許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裏供人摸秋。也有小氣的人家,頭天將成熟的全部摘回,讓摸秋的人撲個空。如果遇到惡作劇的,會把他的生瓜紐子摘了扔進棉花地裏,把他的葵花擰斷脖子。那小氣鬼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一會兒功夫,我們的“人馬”帶着各自的“戰果”從四方匯合到那塊地裏,大家“有福同享”,嘻嘻哈哈,海吃胡吃,直到一個個肚大腰圓,打着飽嗝,才十分滿足地四散回去。

相傳,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一天,起義軍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有幾位戰士飢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飢。此事被主帥發覺,等天明瞭便準備將那幾個治罪。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向主帥求情。爲開脫戰士的過錯,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爲偷。”那幾個戰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後來,“偷摘”者多爲調皮的小孩。此夜,家長放縱孩子到別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蔥,則認爲小孩長大後能聰明,如果是摘得瓜,則認爲以後小孩吃喝不愁。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多少,從不叫罵。所以兒時的我最喜歡中秋的打火把仗和摸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