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家鄉的小吃作文彙總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家鄉的小吃作文彙總9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1

在我風景優雅的家鄉—廉江市,那裏的風味小吃數也數不盡:裹蒸糉、蘿蔔糕、鉢仔糕、簸箕炊、煎堆……但我最喜歡吃的是牛雜串。

牛雜串在廉江也算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小吃了。店主先將煮熟了的牛腸、牛筋、牛腩等做成一小塊,然後用長約20釐米的鐵線串起來,食客把一串串牛雜放進正煮得翻滾的醬汁裏煮來吃,泡泡不停地泡出來,像是突泉一樣泡泡一串串地冒出來,把我的口水饞得直往下流。聞一聞,香噴噴的氣味讓你口水垂涎三尺。吃時別忘了還要蘸上一點辣椒醬,那纔夠爽,纔夠刺激。

牛雜最關鍵的是那煲滾燙濃香的醬汁,裏面除了麪醬之外,八角、茴香、花椒、陳皮等各種香料是必不可少的。吃下去纔會有一番獨特的美味。如果在牛雜串上蘸一點辣椒醬你就會感覺一股香噴噴、香辣刺激的氣直攻上去,辣得你會邊吃邊喘氣,可好吃了。

家鄉風味小吃真是“一極棒”,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我會請你去飽餐一頓牛雜串,牛雜串就像一位小精靈,蹦蹦跳跳地走進我的美食坊。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2

在美麗的鬆古平原上,有一個經久不衰的小吃——古市三角壇餛飩。你也許會覺得,那只是一碗普通的餛飩,沒什麼特別,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松陽的三角壇餛飩可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呢!

我家鄉的餛飩個兒不大,可味道卻濃,吃一個,便覺得芳香四溢,吃一碗便覺得整個人都洋溢着餛飩的香味,過了好久,還有餛飩的味道,還在回味餛飩的香氣。三角壇的餛飩不僅味兒濃,餛飩皮也薄,而且又嫩又薄,方方的餛飩皮下面,原本鮮紅的肉餡變得粉嫩嫩的,一口咬下去,皮就破了,一股湯就進入了嘴巴里,頓時覺得無比愜意。在一旁包餛飩的人,拿過一張雪白的餛飩皮,舀一勺肉餡,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隻餛飩,包好的餛飩就像一朵美麗的鮮花,小巧玲瓏,單外形便叫人垂涎欲滴。當一碗燒好的'餛飩在你眼前掠過,便有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吸一口氣,便會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說:“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入嘴裏,嚼一嚼,一股美味鑽入身體。再舀起一勺餛飩湯,湯上漂着香菜、榨菜,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喝到嘴裏,一勺鮮美的汁水便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吃了一個餛飩便想吃一碗,吃了一碗便想再吃一碗,再吃一碗,便愛上了這三角餛飩。沒錯,當你把餛飩放入你的嘴邊,一股香氣撲來,輕輕咬一口,便咬到了淡淡的、清香的餛飩皮,吃進肚子裏,便覺得暖暖的,再咬一口。咬到了又鹹又濃的肉餡,如果在冬天吃一碗三角壇餛飩,什麼寒冷的北風,飄揚的白雪都不在話下。

吃餛飩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老人。有人邊吃邊讚不絕口,有人狼吞虎嚥,有人細嚼慢嚥,還有人吃了一碗不夠,又吃一碗,又吃了一碗還不夠,還要打包走。甚至有人專門跑到松陽來買。

如果松陽是一個花園,那麼三角壇餛飩便是裏面嬌豔的花。如果你來松陽玩,可千萬不要忘了嘗一嘗三角壇餛飩。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3

我們家鄉——濮陽的風味小吃很多,涼皮、糟魚、裝模、灌腸、牛肉耗辣椒……那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你要問我喜歡吃什麼,當然是牛肉耗辣椒、糟魚和灌腸了。

NO·1——牛肉耗辣椒

看見牛肉耗辣椒,我的口水就流成了長江,恨不得馬上就吃到嘴裏。

牛肉耗辣椒配料由鹽、牛肉、姜粉、蔥、芝麻、味精、花生、辣椒做成,是我們這的特產之一。當吃到那可口的辣椒醬,你一定不會忘記它那香醇的辣味;當吃到酥而香的花生仁時,你一定不會忘記它那香脆的美味;當吃到硬而脆的牛肉乾時,你一定不會忘記它那令人回味無窮的香味;而且不上火,還可以當佐料吃。好吃!好吃!真好吃!

NO·2——糟魚

說起糟魚,我的眼前猛地一亮,那纔是山珍海味哩!

它沒有扎人的硬刺,魚刺已變得面、軟。吃上一口,你感覺不到魚刺的存在,可以放心大膽的吃,在嘴裏那是越嚼越香!

NO·3——灌腸

灌腸也是我的最愛,灌腸皮很筋道,蘸着蒜汁吃讓你覺得鮮美,煎着吃更是脣齒留香!

我家鄉——濮陽的風味小吃還有很多,心動不如行動,快來嚐嚐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濮陽有很多著名的小吃,而我最喜歡是小小的裹涼皮。顧名思義,裹涼皮就是把涼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

很多地方的涼皮大都是涼拌的,把涼皮裹着吃的,是濮陽人特別吃法。相傳有人因爲不能吃涼,就買來涼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後來被人看見了,紛紛詢問,裹涼皮也就漸漸流行起來。在濮陽,一年四季都有人吃涼皮,但吃涼皮的最佳時間還是夏季。小小的裹涼皮拿在手中,輕輕咬上一口,一股清新撲鼻而來,筋道的涼皮配上酸爽的湯汁、清脆的黃瓜絲、香甜的芝麻醬,真是太好吃了!我和媽媽都很喜歡吃裹涼皮,隔三差五的,我們就會買來吃。

經過多年的加工,裹涼皮已經不是單單把涼皮捲起來就行了,做裹涼皮不僅有獨特的配料,裹涼皮用的涼皮也必須足夠勁道,才能把各種材料包裹在內。一個裹好的涼皮要麪皮剔透,能隱約看見所裹之物;麪皮還要完整,不能破開,不能漏灑湯汁;黃瓜絲、碎花生等物要塗抹均勻,味道調製得當,咬下去鹹淡一致。這樣的涼皮纔好吃,也纔算合格。

我們一家經常出門旅遊,出去幾天,媽媽總會忍不住唸叨:“好想吃濮陽的裹涼皮啊!”“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會忍着口水應和。一張小小的裹涼皮,讓在外的遊子提起家鄉時多了種種念想。裹涼皮不僅是濮陽人心心念唸的一道美食,很多外地人來到濮陽,在吃過裹涼皮後也很難再忘記這個味道,"很香、很辣、很過癮!"家鄉的味道就是裹涼皮的味道,我愛家鄉的裹涼皮。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是台州市區的行政中心——椒江,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

家鄉有許多四通八達的公路、水路,也有許多名勝古蹟和景色秀麗的公園,還有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尤其令我喜歡的,是家鄉美味的小吃。

中山東路上的骨頭粥,聽說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爸爸說:“古人對粥的要求很高,見水不見米,不爲粥;見米不見水,不爲粥。”這家粥店的粥煮得很糊、很爛,水不多也不少,應該是真正的粥了。粥是跟骨頭一起煮的,還放了許多其他調料,鮮美無比。

附近還有幾家薑湯麪館,那裏的生意很火。做薑湯面的第一步是先把姜切成片,第二步是先把薑片放在鍋裏煮半天,得到超辣的薑湯,第三步是用薑湯和麪一起燒,並放入蛋、豆腐皮、菠菜、蝦等,鮮美的薑湯面就做成了。

家鄉的小吃還有蛋餅、牛肉湯、糖炒慄……都很好吃。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小吃!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6

在我的家鄉,有一種特別有名氣的美味小吃——“椒鹽排條”。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媽媽提了一大籃子的菜,興高采烈地回到家裏。

媽媽對着看電視的我說:“娃!別看啦!媽媽教你做椒鹽排條,好不好呀?”

我一聽,連忙關掉電視機,興奮地跟媽媽走進廚房。開始做椒鹽排條了。媽媽先幫我把一大長串的硬硬的排骨剁成一根一根和中指差不多長的排條。我點火,放入水,已經切成片兒的生薑,料酒和剛切好的排條。等到排條熟後,我再另外拿出一個盤子盛出已煮熟的排條。

“點火,然後倒油!”在一旁“觀戰”的老媽提醒了不知所措的我。

我連忙點火,倒油。正要放排條,“多倒點油!”我被媽媽的吼聲嚇得一抽。

大半碗的油倒了進去。放入排條後,用鏟子兩面翻滾後撈出,再撒上椒鹽就好了。

椒鹽排條出鍋了!我看着那金燦燦、閃閃發光的椒鹽排條,口水十分不爭氣地從嘴角緩緩地流到了衣角。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老媽把其他菜做完,我抓起一塊排條就啃,像極了一條餓壞了的狗,拼命的啃着路邊的一塊骨頭。我驚奇地發現:我自己親手做的椒鹽排條不錯哦!我吃得臉上全是油渣,因此我叫它“滿臉渣”。

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個十分深刻的道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7

在我的家鄉仙遊,有許許多多的小吃,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紅團。

紅團寓意紅紅火火、團團圓圓。每逢大型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做紅團,紅團是送禮、祭祀的好選擇。

紅團分甜和鹹的兩種口味,有很多種餡料,甜的主要是豆沙餡和糯米餡,鹹的主要是香菇肉絲和蝦皮肉絲餡,花樣層出不窮。製作紅團時先取出糯米粉,拌食紅,和溫水,再搓揉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糰子,壓扁,加餡,包起來。做完這些,可別忘了用紅團印,給紅團分別印上福、祿、壽、喜這些寓意美好的字樣。最後再將紅團放在雞蕉葉上,放進蒸籠,蒸上25分鐘,圓圓滿滿的紅團就出鍋啦!

剛出鍋的紅團紅豔豔、香噴噴,熱氣升騰的同時,令人情不自禁地垂涎三尺。咬一口,鬆軟中帶着一點兒韌性,頓覺口齒生香。甜的甜而不膩,鹹的鮮香可口,都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紅團,那純正的紅,充滿喜慶、熱情奔放,正如中華人民的待客之道,真誠友好、充滿熱情。我愛你,家鄉的紅團!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8

我從小就喜歡吃家鄉的美食,家鄉的美食有酸菜魚、青椒肉絲麪、牛排和筍乾燒肉,我最愛吃青椒肉絲麪了。

青椒肉絲麪是我一日三餐都吃的也是最容易燒的,先把青椒煮熟,在把面煮熟,接着把青椒和麪都倒進鍋,燒上三分鐘,一碗香噴噴的青椒肉絲麪就做好了,我再告訴你們,青椒肉絲麪也是飯店裏的特色食品,青椒肉絲麪營養也很豐富可以防止疾病。

你們如果想吃的話,就到我的家鄉來吃哦,我和我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待你的。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9

雖然離開青龍老家近二十年,居住環境與生活條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飲食習慣與愛好卻未隨着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而改變。下過無數次餐館、飯店,吃過各種風味小吃,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吃不夠的家鄉菜:大餡兒蒸餃、血腸、方塊肉、小河蝦、小河魚、涼糕……這些美食雖然大多數都是很普通的家常飯菜,卻又具有獨特的北方風味,是家常與待客的經典美食,勝過雞鴨魚肉,包含着濃濃的家鄉味道,讓我寫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大餡兒蒸餃——可能對每個人來講都不陌生,可是吃過很多蒸餃,各種餡料,自己家也做過很多次,感覺最好吃、最難忘的還是在老家吃的新鮮地道的大餡兒。地裏新鮮的剛摘的大白瓜(沒見用那瓜做過別的菜,彷彿包餃子專用的),剛煉過的油梭子加上一些新鮮的韭菜,最擅長包大餡的大舅母一個人連和麪帶擀皮、包好餃子、上鍋蒸,用白菜葉代替屜布(這麼多年一直這個習慣,不知什麼原因),這一整套步驟在我們早晨還在夢鄉的時候就會搞定,經常會讓我們還未睜眼便已聞到陣陣蒸大餡兒的清香。

有時乾脆就用新鮮的白菜加油梭子做餡兒,也很好吃,餡料鮮香,即使用很普通的白麪,也會做出水靈靈的,使人吃不夠的大餡兒,味道和水餃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