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因世界讀後感作文

近一期,我閱讀了一本名叫《科普熱點——複製生命:探索基因世界》的書。裏面講述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生機盎然,自古以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與生物界息息相關。人類不斷地在生物界中探索,獲益良多。現如今,生物學更是大爲發展,那麼就讓我們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去探索生命的本質,迎接這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吧!基因是什麼?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後代出現與親代相似的性狀。人類大約有幾萬個基因,儲存着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通過複製、表達、修復,完成生命繁衍、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生理過程。生物體的生、長、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人體健康的內在因素。克隆呢?

探索基因世界讀後感作文

傳統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徵是釀造技術,近代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徵是微生物發酵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徵是以基因工程爲首要標誌。我們現在常說的生物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也可稱之爲生物工程。它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醫藥衛生、食品、輕工、農牧漁業、能源工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環境保護等方面。

20世紀70 年代以來,生物科學領域的新成就層出不窮。如果將生物科學分爲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那麼,微觀生物科學從細胞水平步入了分子水平,宏觀生物科學也正爲解決全球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問題發揮着重大作用。日益更新的當代生物科學技術正如100年前的物理學一樣,在自身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大革命。

科學家將我們所用的生物技術按時間劃分爲三個不同的階段:傳統生物技術、近代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其中,在20世紀70 年代開始崛起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尤爲神速,人們將它與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並稱爲“影響未來國計民生得四大科學技術支柱”,是21世紀世界知識經濟的核心。本書將爲你打開現代生物技術的大門,帶你走進一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

現代生物技術,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物工程,這門20世紀 70年代開始興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是將生物科學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的科學技術。也就是說,生物工程是以生物科學爲基礎,運用先進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手段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質、染色體、細胞等),從而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製品的一門現代技術。

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質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爲核心技術。在這五大工程中,前兩者通常利用常規菌(或動植物細胞株)作爲特定遺傳物質受體,使它們獲得外來基因,成爲能表達超遠緣性狀的新物種——“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後三者則是爲這一有巨大潛在價值的新物種創造良好的生長與繁殖的條件,讓新物種得以大規模培養,以充分發揮其內在的潛力,爲人們提供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科技的發展速度超越了人類的想象,進入 21世紀後,生物工程更是迅猛發展。尤其是隨着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人類有了自主改造基因的能力,於是各種夢想應運而生。然而生物工程到底在人類的未來生命中會扮演怎樣的角色,今天還不能斷言。我們由衷地希望它們能夠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一項項的技術,更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這真是太奇妙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譯,而英文"clone"則起源於希臘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在大陸譯爲“無性繁殖”在臺灣與港澳一般意譯爲複製或轉殖或羣殖。 中文也有更加確切的詞表達克隆,“無性繁殖”、“無性系化”以及“純系化”。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羣。通常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織後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