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訓伴我成長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5篇)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

家是花根,孩子是鮮花,家訓如陽光,鮮花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而我就是在沐浴着家訓的陽光雨露下不斷成長的。

寒假裏的一天,我在大廳裏看電視,正看得入神時,鄰居的老奶奶過來借農具。瞧她那大嗓門,吵得我心神不寧。我不勝其煩地說了聲:“吵死了!我要看電視!”爺爺見狀,嚴肅地對我說:“過來,跟奶奶說‘對不起’!”我無奈,只好極不情願地站起來,小聲地嘟囔了一句:“對不起!”這時,我看電視的興致被攪得早已蕩然無存了。爲了發泄心中的不快,我把以前的玩具全搜出來玩,把大廳弄得亂七八糟。媽媽看見了,又批評了我,還讓我把大廳整理好。我心裏更堵得慌,胡亂地把玩具塞進箱子裏了事。

晚上,爺爺把我叫到房間裏,滿臉慈愛地對我說:“宇航,你已經是國小生了,應該懂禮貌,知禮節。今天,爺爺要告訴你——我們柯氏的家訓。家訓第5條上寫着‘待人不可不豐腆,與人之交也,久要不忘。’說的是,來者都是客,我們要盛情款待;人與人的情意,隨着時間的流逝卻不能忘記呀!更何況那位奶奶是我們的好鄰居呢!”末了,爺爺還告訴我,柯氏家訓是我們家的一寶,是我們的爲人準則,要代代光大,傳揚開去。雖然家訓中有一些話,我還不太理解,但是爺爺的話,不僅僅讓我明白了些做人的道理,更讓我懂得了作爲柯氏家族的一員,要有傳承家訓族規的榮光。

從那以後,我暗下決心:要遵循家訓,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爲柯氏增光!

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家訓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更感受到家訓的博大精深。家訓,一定會助力我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順!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2

校有校風,班有班風,即家當然有家風囉!

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勤儉節約,低碳環保,創造美好環境。說起來是很容易,但是實際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啦!

不要看一粒米不值錢,但從種子到收穫,農民付出多少汗水,再從稻子變成米飯其中又經過多少過程,最終成爲盤中餐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呀!

不要看一張紙不值錢,但從樹到紙又需要多少道工序。

在我家裏,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不準浪費,要吃乾淨碗裏的每一粒米。老太太就是這麼做的,哪怕米飯掉在地上,也會撿起來放進嘴裏。我的外公更是“節約標兵”,每次剩菜剩飯都會進他的肚子裏,我們家可是每天做到“光盤”哦!

假日裏,我們一家總喜歡種一些綠色植物,美化一下環境。媽媽爲我在網上買來花種,我便每天看一看種子的生長情況,當我看見它們探出腦袋時,心裏快活極了,盼着它們快快長大,好讓大家欣賞到我種的花兒。

我家還流行一句話:不求爲下一代創造什麼,總要爲下一代留點什麼。現代人只顧眼前的利益,無度的砍伐、開採,地球已經用霧霾來警告。哎,我們只能盡一家之力,每到春天,媽媽總帶着全家植樹、護樹,雖微不足道,畢竟添一份綠都是好的。全家出行能以步代行的絕不坐車,能做公交的,絕不開私家車,儘量低碳生活,讓空氣多一份清新!

“勤儉之風”伴我成長,“節約之風”養我好習慣。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3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以前我總是聽到這樣的話,但那時候小,不太懂,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終於明白什麼是家風家訓,今天,我就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古人說:“百善孝爲先”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因爲這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家的家風。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爸爸媽媽常說:“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爺爺奶奶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要等到長輩們都到齊了,大家才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個好習慣在我家已經形成好久了。

媽媽還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作業忘記帶了,我會說我做好了,想逃避爸媽對我的責罵,卻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爲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爲了一些事對爸爸媽媽說謊了,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揍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會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媽媽也常說:“自己說過的事自己做過的事要勇於承擔,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無論對錯,自己都勇於承擔。”

我知道,對於家風家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體現。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家裏每個人共同努力,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它會讓我們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讓我們健康的成長。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4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國是個泱泱大國,禮儀之邦。華夏五千年的傳承文化流傳至今,在衆多良性環境因素影響下的我們必須要做一個合格,高素養,品德高尚的中國人。

家規是用來小範圍約束生活成長中的不良行爲。它可以在第一時間讓自己意識到所犯錯誤加以改正,進而創造出一個理想化的完美人生。

下面就說一說我們家的家風:艱苦樸素、有理想、有目標、有奮鬥……還有家訓:誠實守信、自強自立、勤儉節約、助人爲樂……話不盡,說不完啊!哎!此處也只有省略許多字了。總之所說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向善,向上,向美,展現崇高品德和精神風貌的正能量。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我的學習榜樣,爺爺奶奶勤勞一生,每時每刻忙碌不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變化的只是他們漸漸滄桑的容顏,而不變的卻是他們無逸無歇的一天。作爲還算勤奮的我決不否認他們對我的渲染。我悟出,‘世間自有公道,付出自有回報’的道理來。用爺爺的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多勞多得啊!

再說說爸爸媽媽,也許是社會的變更,時代的不同,造就了他們與他們的不同。媽媽的主題是誠實守信,媽媽經常教導我爲人要講誠信,切勿許諾輕言,用你的所做來兌現你曾經的諾言,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信任。人和——可爲自己創造出現實生活中最佳的生存環境。

爸爸的招牌是助人爲樂,爸爸的個人簽名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爸爸在哪人緣都很好,我知道這和他爲人之道的點滴行爲脫不了干係。爸爸用歌詞教導我‘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大肆發揚他的助人爲樂精神,我的老爸真偉大。

俗話說‘說的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呵呵,又有點像歌詞了——步步高。對,做人就得是步步高,越做越好。家規在我深深的腦海裏已形成了牢牢印記想想我的將來。銘記家規,爲我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刻,我決心爲成爲國之棟樑而加倍努力……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5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而又溫馨的家。家訓有如點點春雨,滋潤着我們幼小的心靈,使我們茁壯成長。家風有如糧食一般,是我們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孝。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孝順,尊老愛幼,我對此銘記於心。

王永彬的《圍爐夜話》裏曾有這樣的一句話:“百善以孝爲先。”意思是說在所有的良好道德品格上,孝是最重要的。記得暑假的一天,外婆打電話給媽媽,說她扭傷了,躺在牀上不能動。媽媽和爸爸冒着大雨,去泗安接外婆來長興。一到長興我們就去了人民醫院急診室,爸媽掛號,陪着外婆做各項檢查。看得出爸媽還是很焦急的,但還是不停地安慰外婆沒事的,我也坐在外婆的身邊輕輕地按摩外婆的腰。直到外婆檢查結果出來了,身體沒什麼大事,就是肩周炎,我們的心總算是放下來了。回到家,我趕忙倒水給外婆吃藥,看着外婆舒展的眉毛,我也鬆了一口氣。第二天一大早,我剛睜開眼睛,媽媽就在廚房準備早餐了,爸爸還在外面買了一些點心,外婆外公看到桌上豐盛的早餐心裏特別的暖。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我就陪着外婆外公,陪他們聊天、看電視,給他們倒水、切水果……

今天外公和外婆鬧彆扭了,是因爲外公總愛躺着看電視,不愛運動。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地勸說着,從不插嘴,頂撞他們。我成了外公外婆的小鈕釦,總是拉着他們一起出去走走散散步。爸爸教育我對長輩孝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儘自己的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待長輩們我們要遵從,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能頂撞他們,惹他們傷心。

好的家風,能成就一個人的夢想。能給社會帶來許許多多的正能量,而這些正能量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新時代的我,一定要把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爲社會增添正能量!讓“正能量”得以傳遞。播下一種行爲,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了一種命運。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6

小時候,媽媽常常拉着我的手,給我講《狼來了》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我都會拍起小手。這時,媽媽總會摸着我的頭,笑着教育我:“你看,誠信是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然就會像故事中的這個小男孩一樣可憐。”我眨着小眼睛點點頭。“誠信是金”這句話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長大一點,媽媽教我讀三字經,我用小手指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爲人子,方少時,尊長輩,習禮儀……”那時,我並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媽媽總是耐心地告訴我:“人間美德有上百種,而中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是孝,你要學會孝敬長輩,這是人最基本的品質。”我若有所思。從那以後,我便漸漸懂得了“百善孝爲先”。

後來,我開始學琴。一開始興趣濃厚,漸漸地我開始覺得有點難度,便不願堅持了。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你不堅持,哪來的成功?我看你最近態度也不太好,狀態也一天比一天差,爲什麼不能認真一點呢?態度決定一切呀!孩子!”我的臉“唰”地紅了,低下了頭,認真練習起來。打那以後,“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成了我的座右銘,我的琴也彈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古有“五常八德”,今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都被我們作爲家風家訓。就這樣,我在媽媽的教導下一天天健康成長,成爲一個誠實、孝順、堅持不懈的好學生。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7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記得快6歲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外公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古代包拯以公廉著稱,公正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爲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殆之後,不得葬於大臣之中。不從吾着,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兒子包珙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我之下,亦足爲詩人風範。

如今,我們家早已明確的提出了家風、家規、家訓。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規就是勤儉節約,家訓則是尊老愛幼,自強自尊自愛。父母總是用這幾句話來勉勵我,希望我能夠做到。

我希望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並能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8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常聽長輩們說起,家家戶戶都有專屬自己家的家風家訓,我們家的家風則以“孝”爲先。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我也一直將這句話牢記在心,時刻要求自己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有一回,我坐公交車去壽昌買衣服,位置已經坐滿了,這時一位又瘦又矮的老奶奶上車了,我四下一望見沒有位置,我便從位子上起身,扶着老奶奶到我的位置上。老奶奶說了聲:“謝謝你”,我回過頭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家的家風不止有“孝”,還有誠實守信。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在路邊發現了一部蘋果手機,我想:要是把這手機佔爲己有就可以玩了,但是我怕手機的主人會擔心,還有我的成績會下滑。後來我還是沒有忍住誘惑把手機帶回家玩了起來,過了三十分鐘,爸媽回來看我在玩手機,問:這手機是哪裏來的?

“我……我撿的。”

“爸媽有沒有和你說過我們要拾金不昧,要誠實,你爲什麼不把手機還給它的主人?”爸爸嚴肅的說。

“因爲我沒忍住玩了起來,然後就忘了”我低下頭慚愧的說道。

媽媽說:“現在趕緊把手機換回去,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過了一段時間,我終於將手機送到了它主人的手裏。轉身回家的一瞬,我覺得莫名的輕鬆了。回家後聽着爸媽的教誨,聽着他們講着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我突然好像懂了很多,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願它伴我茁壯成長。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9

家風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氛圍構成了家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我們每個家庭都一樣,都會有自己的家風、家訓。

從懂事起,媽媽就教我做個有道理的人,首先要勤奮好學,就是讓我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其次要有上進心,不斷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我能做到,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只要我自己可以做的,都自己做,媽媽就會說:“寶貝你真棒,只要你自己努力了,什麼都可以做到。”

當同學遇到事情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助她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媽媽說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愛心、關愛別人的心,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春節到了,爸爸媽媽帶我會姥姥家過年,姥姥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做下就要吃,可是,被媽媽叫住對我說:“寶貝,姥姥姥爺還沒有坐下吃,你不能這樣,很沒有禮貌。”我點點頭,可是吃飯的時候,我看着一桌子菜,不想吃這個,不想吃那個,很挑食,姥爺說你要多吃肉長高個,可我對姥爺吼道:“我不吃就是不吃。”還剩了好多飯菜在碗裏。

吃完飯後,媽媽把我叫到一邊,對我說:“吃飯的時候,要有規矩,老人沒有坐下吃,小孩子是不能先坐下吃的;還有,不能跟老人頂嘴,這樣是對老人的不敬。這是尊敬老人的表現,明白嗎?剩飯剩菜還挑食,這樣很浪費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以後不要浪費糧食了,好嗎?”我默默地低下頭說:“媽媽對不起,以後我會改的,再也不這樣做了。”

隨着我一年一年的長大,我越來越覺得媽媽的話很有道理,我會不斷的學習,積極上進,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做一個有責任心、懂禮貌的好孩子。我想我會做到的。我也會遵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得更好。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0

“百善孝爲先”這句話是從太爺爺嘴裏流傳下來的家訓,我們家代代正是憑藉這一點被鄰居們稱爲孝順家庭。而我這顆“小種子”也沐浴着淳樸茁壯成長。

從我記事起,就聽媽媽說孝順老人就是要順着她(他),要不折不扣的做到“色難”,于丹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兒女有條件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們說過,孝敬父母什麼最難是“色難”,“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 也正是這一點我的爸爸媽媽做到了。我們一家和爺爺奶奶同處一屋,奶奶愛嗦,就是一句話要重複好幾遍,爺爺愛發脾氣,甚至有時候會有點無理取鬧,有時候我都感覺想阻止他們或說他們,但看到爸爸媽媽沒有一點報怨的意思,還是一如繼往的尊敬、關心,我內心深處徹底的感悟到了爸爸媽媽始終有着一顆恭敬的心,有一個謙和的態度,始終和顏悅色的去對待他們的父母,他們是我心目中的標杆。 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可現實中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能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關鍵是心懷感恩之情,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做到“色難”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孝”字爲先是我們家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家風家訓,正是這樣的家風家訓薰陶着我們家的一代又一代,我希望這樣的家風家訓能一直傳承下去,伴着我們家一代又一代成長!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1

在我家的書櫃裏放着一本小書叫《顏氏家訓》。爸爸說那是我家老祖宗寫的,教育我們如何做人處世的書。但爸爸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名話是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在我的家裏就有這樣嚴格的家訓陪伴我成長。

小時候,我吃飯時總喜歡在盤中剩下一些飯粒,看到這樣的情況時媽媽就給我念《憫農》這首詩,其中有兩句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後來奶奶又給我講她小時候一大家子沒飯吃又要辛苦勞動的痛苦經歷,使我終於知道了愛惜糧食就是尊重勞動的道理。這樣我吃飯時的'壞習慣才慢慢改正過來。

以前我走不動路時,總是要讓爺爺背。後來長大了些聽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我想老人家也有自己的苦處,我們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尊老”就要拿出實際行動來。當我累時,我不會再讓爺爺背,上下樓梯時還要照顧老人,拉奶奶一把,扶着爺爺,就會讓長輩們更加放心。在飯桌上,給爺爺奶奶添酒夾菜,讓他們吃得高興。長年累月,我總是能體諒與照顧老人,爸爸與媽媽也看到了我的行動,他們都誇讚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改變我、讓我懂事的是我家的家訓。家訓伴我成長,它讓我揚帆啓航向着正確的人生旅途前進。希望在生活中我能永遠記住家訓,讓家訓時終伴我成長!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2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他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有許多的規矩,什麼“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爸爸媽媽還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他們是這樣教育我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媽媽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每次回姥姥家,都會買一些姥姥愛吃的、細軟的、好消化的食品;還會幫姥姥整理家務,燒幾道菜,每年還會陪姥姥出去旅遊。記得去年姥姥腎病住院,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姥姥,還得操心我的學習,忙的不可開交,但她從沒有怨言。每天媽媽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晚上在醫院幫姥姥洗腳,細心照顧,一個月下來,媽媽累l了不少,可媽媽一點兒沒有怨言。這件事讓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孝順的美德,我也要像媽媽學習。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讓它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好的家風能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讓我們繼承良訓,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家庭美德成爲社會的主旋律。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3

家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我的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做人要誠信、勤勞、善良,這是他們的人生準則,也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爸爸媽媽在平時的工作中、生活中都是講誠信、講原則的人。對待工作他們總是一絲不苟,有時候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連飯都顧不上吃,有時候工作到很晚才能睡覺。媽媽總是敬佩那些對待工作有“匠心”精神的人,而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努力的。媽媽一有空就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有時候我玩過的玩具,看過的課外書總是隨手一丟,她總是要我及時整理,漸漸的我也養成了愛整理、愛乾淨的好習慣。假期我還能幫媽媽幹不少家務活呢!

有一次我們去歐尚購物,遇到一個身患殘疾的小哥哥,媽媽連忙掏出了十塊錢,讓我給那位小哥哥。當我把錢遞給他的時候,他朝我點頭微笑,眼光裏帶着感激。雖然我少買了十塊錢的零食,但能給需要幫助的人一點溫暖,我感到很開心。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尚,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我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4

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遠遠流長,家風家訓也代代相傳,家風家訓中包含了長輩對小輩的期望以及各種良好的品質。

外婆常常教訓我:一定要節約任何東西,甚至一粒米,一片菜葉,也是由農民一年的汗水換來的,現在的幸福十分來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節約、珍惜。

記得有一次,外公生病在家休養時,我們前去探望。當時正好是中午,到了外婆加說了幾句家常話便吃飯了。爲了外公能吃下飯,更養胃,飯便煮成了軟軟粘粘的,我盛了一碗,剛想吃,卻被外婆制止了:“長輩還沒有到齊,小的可不能下筷!”當大家都到了,我纔開始吃。吃飯的時候,媽媽跟大家談起了學校裏的事,我也忍不住插嘴,和大家滔滔不絕地分享學校裏發生的事。突然外婆嚴厲地打斷我:“長輩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更何況在吃飯的時候,說話時把飯卡在氣管裏了怎麼辦?……”大家都止住嘴,安靜的吃飯。我吃完了,走進廚房,把碗放入水池,剛要開水龍頭,卻被外婆制止了:“還有那麼多飯粒粘在碗上,太浪費了!難道你不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這些飯菜可是農民伯伯長期的辛苦勞動換來的!”我連忙把飯刮下來,吃了下去,外婆這才止住口,吃飯去了。

一粒米飯,一片菜葉,一滴水都是珍貴的,我們要“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任何東西都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外婆“節儉”的家風家訓的感染下,我努力地成長着。

家風家訓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讓我們一切把它傳承下去!

家訓伴我成長作文15

媽媽在家裏給我定的規矩不少,如:吃飯時不準挑食,不能說某個菜不好吃,就算真不好吃,也要吃一些;要學會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要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家裏來了客人,要說“叔叔、阿姨好!”;遇到朋友要說“你好”、“再見”;爲人要誠實,不準撒謊;不愛佔小便宜等,這些就應該是我的家規吧。

媽媽經常給我講一些尊老愛幼如“孔融讓梨”之類的小故事;爸爸教我背古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的人生經歷,告誡我“現在能勤勞節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你要從國小會勤勞節儉,否則長大了幹不成什麼大事的”;小時候,奶奶經常送我去上幼兒園,還買包子給我吃,奶奶這時會抱着我說:“劉航宇,你到了幼兒園先把作業交給老師再去玩,千萬注意安全,別玩太危險的遊戲,別和小朋友們發生衝突,不然你會被傷着的,回家會挨媽媽罵的??”經過奶奶的長篇大論教育後,我現在與同學團結友愛,從沒與同學發生衝突。

有爸爸、媽媽愛着,爺爺、奶奶疼着,家象是溫柔的港灣,我是航船,無論我長大航行多遠,總希望早日回到家溫柔的港灣,家規、家訓、家風如航船的航線,有了它們航船纔不偏離正確的航道,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養成好的習慣,健康的成長,我一定謹記我家的家規、家訓,謹記父母對我的教導,以此來鞭策我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