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讀書,一般而言是一件極度私人化的事情。雪夜閉戶,獨自挑燈,是多少文化人的喜好。閱讀,從本質上而言,是一個將人從“喧囂的孤獨”中拯救出來,並將人拋向“孤獨的喧囂”之中的過程。

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選擇讀好書,是選擇了肉身上的孤獨,選擇了精神上的富足。

叔本華說過,天才是寂寞的,天才是喜歡寂寞的。

在我看來,這所謂寂寞,乃是世俗意義上的概念。

大概真正喜好讀書的人,沒有幾個會覺得自己獨處書房中的時候是孤獨的.了吧。更何況,倘若覺得單純的閱讀行爲不夠過癮,還可以自己寫一寫。巴金曾說,他是讀了許多作品乃至可以背誦,就開始創作的。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讀書是一個自我儲備的過程。閱讀時,多數情況是一個人;創作時,自我的意識便在與既往的讀書所得進行着對話;創作出了作品,與最初的讀者進行交流,許多既往的作家樂此不疲——君不見海明威們在咖啡館的闊論。

所謂“伏久者,飛必高”,積累了足夠的精神食糧,加上適當的生活體驗,往往能夠創造出不少好的作品。曹雪芹嘔心瀝血建構了一座精神上的高樓,便是例證。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添磚加瓦少不了。我們的閱讀,便是一個塑磚造瓦的過程。

讀書帶給我們什麼?

從精神享受而言,讀書可以在使人沉浸於孤獨中的同時擺脫孤獨;從創作個人作品而言,讀書是積累,是互動——積累素材,積累思想,更重要的是積累並形成對於“人性”的深刻洞見。

培根在《論讀書》中,談及讀書的許多好處。這些都是不會過時的。好比說,近代哲學的淵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追溯到蘇格拉底。在那個古老的城邦,思想之星火點亮了歷史的星空。而瞭解這些思想,往往與讀書相關。

理想的閱讀,往往與黑夜相關。“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在暗淡的孤燈中,思想將會不那麼受到干擾,思緒也自然無遠弗屆。

一個人,坐擁書城,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