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1

《周易》告知:“窮則變,變則通。”當我們陷入人生的困境時,我們應該學會變通,只要能夠適時變通,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才能風雨無阻。我們要做藍天上搏擊的雄鷹,面對風雨,唯有懂得變通,才能譜寫出與衆不同的人生故事;我們要做那在艱險中敢於攀登峯頂的勇士,面對險境,唯有懂得變通,纔會描繪出“山高人爲峯”的人生精彩!

面對人生的追求,變通是一種求新的思維,它能夠幫助我們打破真理的禁錮。尚爲學生的亞里士多德經過深思熟慮後發現自己的思考與老師柏拉圖的觀點不同時,他不因崇拜老師而否定自己的思考,而是堅持不爲賢者諱,毅然提出自己的觀點否定柏拉圖的錯誤,他爲我們留下追求真理的名言:“我愛老師,更愛真理。”當手持鐵球的加利略用“鐵球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20xx多年來被人們奉爲真理的定論時,這是一種勇敢的智慧,它打破了常人常常盲從的思維禁錮,實現了對於真理追求的變通。歌德說過:“真正有才能的人會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唯有懂得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學會變通,我們才能擺脫盲從的困境。

面對人生的夢想,學會變通彰顯的是審時度勢時的精明。曾經風光無限的體操王子李寧在漢城遭遇失意,跌入人生的困境。但他在遭遇人生困難時,能夠冷靜思考,勇敢地改變自己的追求,毅然闖入商界。只是因爲懂得變通,李寧開創了“李寧”體育品牌,讓自己的人生實現另一個輝煌。懂得審時度勢,懂得變通,它可以讓陷入困境的我們找回自我,繼續書寫人生華麗的篇章。

仰望歷史的星空,我們能發現許多人因爲懂得如何變通,因而能於絕境迎來重生彰顯一世英明。心懷救國救民理想的魯迅,曾經認爲,中國落後是由於體弱多病,日本富強是由於醫學發達,便到日本苦心鑽研醫學。然而中國人健壯卻麻木的現狀讓他認識到:必須從精神上拯救中國人,才能真正解救中國國民。於是,魯迅毅然棄醫從文,成爲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的變通,給絕境中的中國帶來了曙光,若是沒有這些窮時變通的英明,中華民族豈能浴火重生。

王安石曾說:祖宗不足法。清朝末年,落後的封建專制制度已與當時的世界形式不相吻合,可是清政府的官員依然頑固不化。面對此種情景,康有爲憤然說:“祖宗的規矩是用來保全祖宗領土的,現在祖宗領土保不住了,還要祖宗規矩何用?”面對困境,不知變通,這種愚蠢的做法和《韓非子》寓言中那個守株待兔的農夫有何區別?

敢於變通是一種勇於創新的態度,彰顯的是面對困難時的從容自信。同學們,窮時變通,這是我們人人都能做到的,當我們身處“山窮水盡疑無路”時,驀然回首的適時變通,我們收穫的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學會變通,人生之路才能海闊天空!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2

很奇怪不是,現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歸隱自然的“居士”。那些飽覽濁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紅塵,收束雜念而遁入山林。東籬把酒,荷鋤而歸,荒徑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帶飄飄的自得之人,構成了“田園之樂”的景象,彷彿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詞。至於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滿銅臭味的貪婪與疲憊,智慧之景象無處可覓。

人們常誤認爲那種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尋得,將其與遁入林泉直接等同。於是,有人放棄高薪隱入南山,有人將書店開到偏僻鄉村併名曰“碧山計劃”,無一不想借青山綠水的景象將自己的生活智慧示衆。城市的車水馬龍中,真的沒有其所求嗎與其說城市忙,不如說人心空。“一個人看了一夜雨,誰也沒告訴,是孤獨;只告訴了一個人,是愛;發了個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矯情,也是我們的時代”我們耽溺於一呼百應的互動,享受他人的關注和點贊,實際是爲了掩飾內心空虛,掩飾樑文道所說的“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應與共鳴。若問爲何往郊野跑一種是藉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喚起心底的本真,覓取對生命的最初體悟;另一種則是找個沒有無線網的地方,強行節慾。

想想,窗外淅瀝下着雨,朦朧了霓紅燈的色彩,一個人,在窗邊聽雨。多麼詩意美

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裏卻想着:把這個人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裏可獲多少個贊嗚呼,在城市裏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誰。至此,不由然想起龍應臺,她在臺北的“紫藤廬”與友人品茗談心,看身邊“紫藤花閒閒地開”。臺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龍應獨青睞這間茶館,與其說是她明白“紫藤廬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不如說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尋覓激發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繚繞,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發人們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時,處處開蓮花。”究其根源,乃是善於假物,隨心吐納,以填補內心之空缺。那麼,讀書吧!和古人交流,與學者辯駁,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蟬秋月共忘機。內心充實的人,無需過度的信息來彌補孤獨,積澱的智慧擦亮了他的雙眸。如此而來,弘一法師所講的“華枝滿天,天心月圓”之境,就不僅能在城市中覓得,更能與芸芸衆生的生活願景相融合。

下次再將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歸咎於城市時,請反觀一下自己吧。因爲,對於真正領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帶來春江潮水、明月清風。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3

天際的雲朵,擁抱朝陽,燃得熱烈,灼着目光,靜下來,你可以看見那火苗耀眼的光,感受超越塵囂的力量。——題記

三毛曾經說過:“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當我們沉浸於前進路上的瑣碎而無暇他顧、疲憊不堪時,有沒有靜下來想一想,忽略了什麼,或是值不值得? 我們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爲重要的事,自己認爲值得的事,併爲此揮霍大把的光陰,到最後,當遇到下一件事時,猶豫的我們纔會清醒,奈何難以回頭。

不如安靜下來,聽一聽內心的呢喃——那些蟄伏在角落裏的聲音,或許纔是靈魂的梵音,讓你看淡很多悲傷,給予你更從容的力量。

如果你現在還斤斤計較於一時的得失,那麼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於懷於外在的成敗,那麼你離內心會愈來愈遠;如果你甘於低頭盲目追求當下,那麼你會錯過更多。 春花秋月何時了。吟詩作賦,對酒當歌,誰不希望沉浸在詩意般的人生裏?可是,執着的追求過後,恐怕只剩悽美的喟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講春水向東流!”在低頭盲目求索時,怎不擡頭望一眼?望一眼遼闊的國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無法忘懷之輕,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淚!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我們都渴望有有一顆忘憂草。希冀自己會更無悔地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寫的旖旎風景,可是我們如此的浮躁,去哪裏能瞥到一路花開?那穿枝拂葉的人們,有淚可落,而我們卻只有感傷。

其實在這個塵世中並沒有諸多沉重的桎梏,所謂的疲憊,不過是我們太過執念於那些本來無需掛懷的世事,而真正的輕盈,則被我們棄於腦後,被封存被遺忘。塵世的喧囂與明亮,世俗的快樂與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過。我們無法奢望太多,也無需牽強,只要快樂、安寧、沒有悲傷就好;而這,不過是重新對話我們的生活而已,讓眼淚打碎荒蕪,濡溼遺忘的角落,去做我們本來“必修”的事情,重新參與生活。

雄渾陶醉的場景,光彩炫目的字眼,都不過是要被時間滌盪得無影無蹤。不必感嘆人生易逝,歲月難留,而應增加時間的厚度,更加從容地讓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4

如果世間萬物的品格都有自身所對應的氣息,那麼誠信一定如同百花盛開一般沁人心脾。

中華民族歷來便以誠信作爲優良的傳統美德,誠信之人,往往擁有人格的魅力。曾記否,曾子殺豬,商鞅變法?殺豬事小,可若沒有小事也應講誠信的品質,曾子,還會是那個縱橫諸子百家的曾子嗎?若沒有商鞅“移木者賞百金”的誠信許諾,變法還能成功?秦國還能一統天下嗎?

誠信就是百花園中最美麗的那朵鮮花,是羣星陣中最閃亮的那顆明星,是熱帶雨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參天大樹。擁有誠信,便是擁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擁有誠信,便會擁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兵戈頻仍的三國有兩位舉世無雙的武將:呂布和關羽。兩位英雄武功蓋世,威震四海。可是千百年來,人們都是推崇關羽,唾棄呂布,原因何在?關羽義重如山,信字當頭,即使追隨劉備,曹操已是頭號敵人,也不忘當年之約放曹操生路。至於呂布,反覆無常言而無信,有人罵他是“三姓家奴”,有人諷刺他爲誰效力誰就得死,相比關羽誠信的光輝,呂布的渺小隻能用暗淡無光來形容了。

還記得,晉文公退避三舍,纔有了大敗敵軍的勝果;還記得李白與友人相約出遊,友人路途暴病而亡,李白爲友人守喪,甚至老虎來了也毫不退縮。哪怕死亡也不忘記友人與自己的約定,哪怕友人已逝也不忘帶着友人的骨灰完成剩餘的旅途。誠信本身並不困難,難的是面對失敗的風險,仍有堅守“退避三舍”之約的勇氣,難的是面對死亡威脅仍有勇氣完成友人生前與自己的約定。誠信就是這樣,堅守誠信,便會擁有幽蘭般沁人的香氣,這香氣終將千古流芳。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有時誠信似乎很傻,非常沒有意義,由於誠信往往會伴隨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讓我們想想,或許下一個因喪失誠信而受害的人,就會是你和你身邊的人。或許違約失信可以獲得一些的蠅頭小利,可是當花失去香味時,再美麗的花朵也難逃凋亡的命運。誠信正是如此,它是人格之花的那沁人芬芳的來源,擁有誠信,人格便有了自己的靈魂。

誠信就是這樣,香氣迷人,沁人心脾,堅守誠信,便是在堅守世間最美的品質。

願誠信之花永世開放。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5

英雄豪傑想當年,風流倜儻美名傳。艱難苦困熬心志,玉汝於成終使然!

暗含創業艱難,貴人相助或者堅韌不拔,終將成功。北宋哲學家張載說過:“富貴福祥,將厚吾之主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這句話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成爲很多名人發奮努力的座右銘。它演變到現在,就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於生活的強者來說,“逆境比順境好”。這實在是至理之言。

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境,無論坎坷的道路,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說明逆境的優越性了。

“多難興才”曾一度被人定爲規律。請看,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歐陽修兩歲喪父篤而成才;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而雪洗國恥;韓信遭胯下之辱而統率百萬雄兵;……他們都是在與逆境搏鬥中,成爲偉人的!

愛迪生小時一邊賣報一邊作化學試驗。有一次,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被車長打聾了一隻耳朵。由於他的'刻苦努力,終於成爲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早年喪父,靠兄長養大,由於他發奮治學,成爲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他們哪個不是同不幸命運搏鬥的強者?

作家老舍早年喪父,三歲不會說話,條件可謂差矣,但由於他的刻苦磨練,終於寫出了蜚聲世界的《駱駝祥子》。

李燕傑說:往往成才的是那些出身貧寒的窮孩子。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我們並不反對具備優越條件,但是如果具有優越的條件,也不應等吃坐穿,而應利用這種條件,更努力學習纔是。

總之,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也是冶煉強者的熔爐,更是砒磨人才鋒芒的礫石。青年朋友,不要講生活的清苦艱辛,而要講志向的高遠,爲了祖國的未來,把“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吧!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6

烏雲覆天,暴雨傾盆,當隨着波濤飄搖於巨浪之上的水手看到了前行的燈塔時,是逆境磨練了水手;荒草遍野,黃沙漫天,當飢渴的旅人在茫茫沙漠中看到了生命的綠洲時,又是逆境造就了旅人!

逆境磨練一個人。曾經才高一世、舞文弄墨於股掌之間的蘇軾,一夜之間,竟成了一位“侶魚蝦而友麋鹿”的閒人,悲乎?榮華富貴、位高權重......一切世俗之評判標準皆化爲烏臺詩案的一盆污水,潑走了。身陷逆境,難道就此沉淪、放縱自己嗎?不!相反,蘇東坡以一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把逆境中的一切化爲了一縷塵煙,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化解了逆境中的所有悲痛與不快!

逆境造就一個人、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違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是的,古今聖賢,皆是身處逆境,或官場失意,或情意鬱結,或壯志難酬、而在磨難面前,他們卻愈挫愈勇,把逆境化爲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在挫折中造就了自己。

逆境是人生的墊腳石。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亦然。司馬遷忍受着宮刑的折磨,在逆境中,他忍辱負重,一生只寫一部史書,最終以一卷蕩氣迴腸的“史家之絕唱”爲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今亦然。劉偉--一位斷臂的鋼琴師,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對於一個天真的小男孩來說,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啊!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而他堅定地選擇了後者,勇敢面對逆境中的傷和痛。終於,在《中國達人秀》這個舞臺上,他用靈活的雙腳在鋼琴上彈出了那優美動聽的旋律,深深震撼了全場觀衆!多麼堅強的人兒啊!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境,是受挫折者的一支強心劑;是苦難者的一個助推器;更是失敗者的一塊墊腳石。逆境出人才!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7

我們經常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卻經常無心去探究那些問題的根源。誰提出的對這個現象的疑問?誰,憑藉什麼方式,得出這個結論?這一定是真的嗎?縱使現行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也往往流於形式……

“錢學森之問”至今還回蕩在教育者的耳邊,我們的學生是怎麼了,怎麼一個個都不去質疑書本。老師說的話,從來都是奉爲圭臬。馮驥才先生有次在美國某高等學府聽課,那是堂哲學課,老師先提出的書本上的觀點,最後卻被學生駁倒。馮驥才大惑不解,他問老師:“您不覺得丟臉麼?”老師卻說:“我認爲學生給我上了堂課,我承認他們說的是對的,我準備致函給書的作者與他討論。”流於形式的探究,往往是重複一遍書上的實驗,最後才得出符合書本上的結論。學生們非常少去問:“明明我的實驗無法印證書上的結論啊,是哪裏出了問題?”我們往往沉默地接受現成的結論。

如果探究成爲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那麼學生必定經過了似科學家那樣摸索着前進,經歷着從無到有的過程,最終得到真理。這個時候,真理是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了解了“怎麼得來的”這個過程,學會了質疑、猜想等。然而現今尷尬的是,“探究”往往演變成“驗證”,學生們知道,如果實驗得出的結果與書本吻合,那麼實驗就是成功的,如果不符,那麼實驗就失敗了。這樣索然無味、沒有新鮮刺激感的探究,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更別說成爲輔助他們的工具。

我們倡導探究,是因爲它們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未來可能有所建樹。但限制我們的過多:器材的缺乏、應試教育的壓力……在《開講啦》青年公開課上,一位中學老師對北京第十一中學的校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他舉了個例子:在國外,一個對數的概念老師講了一節課,從它的誕生的來源,使用的歷史意義,推動了什麼領域的發展……而在國內,一堂課要研究對數的概念、運算、應用、引申……這同樣是許多教育工作的困惑,條件不允許,探究也就無意義。

讓學生多問“怎麼得來的”,老師想法幫助解決“怎麼得來的”,探究才能成爲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成爲學習的助力。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8

從100分到98分,挨一頓揍;從55分到61分,得一個吻。這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人看來,前者退步了捱揍是天經地義,後者進步了得吻是理所當然。

我們常說,要一把尺子量究竟。在現實生活中,應當說尺子是比較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裏,去度量不同的人,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習慣了媽媽在廚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總是準時吃到可口的飯菜,可當有一天,我們回家面對着幹鍋冷竈的時候,卻首先想到的是無飯可吃,沮喪之餘,面露慍色,甚至開口責備,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撐不住了,連燒口開水的力氣也沒了;而我們的爸爸偶爾下一次廚房,煮一碗麪,卻能讓一家人感到萬分知足。慣性,使我們的尺子變得富有彈性,卻無法丈量出愛的深遠。

每個單位都良莠不齊,有乾的有看的,也是有搗亂的,總有一些禿子混在和尚之中濫竽充數。奇怪的是乾的永遠在幹,看的一直在看,而幹得越多失誤也越多,獲得的批評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爾偷機取巧做做樣子,便會名利雙收。甚至那些搗亂的,變得乖巧一些,便會讓領導和一席衆人皆大歡喜,心滿意足。惰性,使我們的尺子帶了偏見,就再也無法凝聚衆人的力量。

大夥還記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嗎?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來,熬上滿滿的三鍋熱粥,免費送給寒風中瑟縮的清潔工、窮苦人和乞丐,數年如一日,不曾間斷。而當有一天,一位老漢從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頓時將一碗熱粥潑在大嫂的身上,而領粥的人,也瞬間劃分爲兩大陣營:有人說老漢不該撒野,也是有人指責大嫂不該摻沙子。薄情,讓我們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開縣一輛滿載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險情,一頭栽進深達五米的水塘。當地村民金有樹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砸開車窗將19名乘客所有救出,自身卻因長時間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舉債治療數月,告借無門,不得不離開醫院,病死家中。19名倖存者無一人去醫院探視,更無人爲他送行。金有樹臨死前寫下一封信,第一句話便是:“我救了19人的命,現在誰來救我的命。”冷漠,讓我們的尺子訇然寸斷,留下無盡的遺憾。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把尺子。我們用它來衡量別人,更要時常度量自身。這個世界,應當有這樣一把尺子,於情充滿溫暖,於理凸顯公平,於法彰顯正義,時時刻刻閃耀着人性的光輝。只要堅持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苛責自我,寬厚待人,星星之火,勢必燎原,人間終會灑滿陽光,灑滿愛。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9

對於一個富有感情的人,與毫無知覺的機器相比來說,判斷是非爲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無可厚非的。但爲了追求一種思想的成熟,我們需要理智。

眼前迷霧索繞,煙霧氖氧,有時還出現怡人的景觀,感情告訴你,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卻告訴你那T可能是萬丈深淵。很清楚地選擇,卻常有人落人深淵,一邊下落,一邊呼喊着理智的名字;選擇了感情,往往讓人後悔,選擇了理智,即使有莫大的艱難,事後也會無怨無悔。

正因爲感情呈現在人眼前的,是美崙美英的畫面,是悅耳動聽的音樂,是親密無間的家人,是面如西施的戀人,是形影不離的友人,是關雲長的誠信,是項羽的大氣,是寶璧之間的默契……這纔會造就無數大大小小的悲劇,

我們常說讓理智戰勝情感,這是何等的艱難。包拯面對將他撫養長大如親孃的嫂娘,任憑她苦苦哀求依然鐵面無私,揮手壓鍘。但誰又不懷疑他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然作爲朝廷命官,是容不得意氣用事的。還有孔明揮淚斬馬謾,這些都是何等哀傷之事啊。

儘管感情給我們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而理智帶給我們的仍是無盡的痛 擴苦。但我們仍舊需要理智,守候理智。因爲無數偉業都是在理智中產生的。愛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牛頓在理智中研究天體,霍金也在理智中繼承前人的事業。可以說人類研究出的任何對自己有用的事物時,頭腦都處於理智中,而不理智僅憑自己的感情異想天開的人終不會有所成就。那個狂妄的亞里士多德就是個例證。

我們允許人們在感情衝動時暫時的恍憾、停頓。因爲任何人都會被感情誤導。但如果這種狀態持續較長時間的話,那便會以理智喪失爲代價。

我相信,人是富有感情的,同時也是富有理智的。只不過在有的情況下感佔了上風,人們是有能力使自己處在理智的指導下對是非曲折進行分辨的。理智並不是天邊難以遇知的雲彩,只要用心呼喚一定會伴隨人的旅途。

旁徵博引文采飛揚

點評:此考生的這篇文章能從考題所給的智子疑鄰的故事生髮出自己對於感情(與事物的親疏)和理智(真理性的認識)的認知,先以家人、音樂、戀人、項羽、關羽、寶繁爲例,分析出感情的負面影響。而後,以包拯鍘親一事,帶着理智的重要性,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成偉業者爲例,說明理智的舉足輕重。先破後立,邏輯清晰,思路嚴密,是該文超撥於一般文章的一個閃光點。而且,在說明道理的方法上,正反兼用,手法含蓄,較具散文氣息,避免論說文易流於枯燥的"常理",是文章又一值得肯定處。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10

是一條小溪,那麼就要奔騰不止,流入大海,成就波瀾壯闊之勢;是一棵小樹,那麼就要努力生長,向上挺進,成就參天大材之志;是一隻雛鷹,那麼就要奮力搏擊,展翅高飛,成就天空王者之名。對於一個真正的攀登者來說,就應該不斷挑戰,攀上人生高峯,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成就壯闊之美。生命因執著而不同,因執著而美麗。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生於史學之家,受父親影響,從小就確立了爲後世修史的宏偉志向。他天資聰穎,博覽羣書,在史學方面展現出傑出才華,他在史學之峯上不斷向前攀登。然而意外橫禍飛來,爲李陵之降的辯護,讓他付出慘重代價,他被漢武帝下獄治罪,最後竟被施以宮刑。在那個“刑不上大夫”的時代,這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司馬遷飽受心靈和肉體的巨大痛苦,他曾想到一死以求解脫,但作爲史學家的使命在召喚着他,“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的不甘,讓他選擇了勇敢的活。他含垢忍辱,窮畢生之精力,蘸着生命的鮮血,爲後世奉獻了被稱爲“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鉅著《史記》。是執著的信念讓司馬遷到達史學的巔峯,成爲千古人傑,令後世敬仰。如果司馬遷因爲人生的變故而就此停下來,放棄攀爬的勇氣,那麼他可能被後世銘記嗎?恐怕早就被淹沒於滾滾歷史洪流之中了吧。

司馬遷在困厄之中依然向上挺進,世界文豪托爾斯泰在功成名就之時,也沒有停止向上攀登的步伐,沒有陶醉在自己的輝煌之中,而是不斷解剖自己,思考社會,筆耕不輟。在晚年之時,依然寫出了《復活》這樣的不朽作品。是執著的力量推動着託翁讓自己的文學創作達到了另一個高峯。

反觀當今社會,一些所謂的名家學者,在取得一點點成就之後,就飄飄然,沾沾自喜,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停滯不前,陶然忘我,不願意再向上攀登,難有更大的作爲,最終只能落到平庸者的行列,泯然衆人矣。

執著是一種奮鬥不止的精神,執著是一種推動進步的力量,執著是一種永不放棄的信念。無論是個人的進步,還是歷史的發展離不開執著的精神。讓我們執著攀登,邁上生命之峯吧。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11

爲夢做些什麼,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人說過,夢是心靈鏡子,它會在每時每刻映照出心靈最深處的情緒與期望——題記夢,插上了一雙翅膀,就是想,想安上了一個期望,就是夢。在沉睡的某個黑夜,夜,依舊那麼的靜,美夢伴隨我們入睡,一切都是那麼安然。在失眠的某個黑夜,夜,依舊是那麼荒涼,噩夢的陪伴,使黎明是如此的遙遠。

黎明的來臨,心中帶着僥倖與恐懼或不捨與期望,忙碌的進行着一切的工作,讓所有的一切遺忘昨日那個夢。昨日的那個夢,在今日的夜晚又再次衝上了心頭,夢中的你看着別人的成功之路,自己內心也隱約有些焦急。昨日的那個噩耗,在今日有再次衝上了心靈,夢中的我,失去了所有,遺忘了一切,自己內心難免有些不安。

是不是?我應該爲他日的那個夢做些改變了。我不願永遠都沉浸在夢中,夢的不安與焦急中。既然心動了,那麼就去勇敢的插上一雙翅膀。既然不安了,那麼就賜予噩耗一個期望。又何必淪陷於自己的幻象之中,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心靈最深處的呼喚,它讓你去關注別人,也是在希望你關注自己。不應該在情緒的抉擇中,進行徘徊。不應該在殘敗的環境中,抉擇猶豫。心裏的想象與抉擇,真的會快樂嗎?不要在猶豫了,爲所謂的夢而改變!

將內心的焦慮與恐懼轉化爲前行的動力,堅持不懈的原因。給自己一雙翅膀,給自己一份期盼。在佈滿迷霧與陷阱的空中,樂觀而卑微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議論文 範文 篇12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己的情感呢? ——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衆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面對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纔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爲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爲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繮繩。以理智面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爲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