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與書相伴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成長路上與書相伴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長路上與書相伴作文
成長路上與書相伴作文1

閒暇之餘,有人樂於下、打麻將,有人喜歡打牌、酗酒、遊山玩水;予獨愛書。幼時即愛師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字眼盤中慄”的教誨和薰陶,以至於多年來一直對書情有獨鍾。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本《草房子》。讓它帶領我們一起遨遊美好的童年。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由草房子引起的故事,這個草房子是一所國小,而本書的主角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他叫桑桑。他的父親正是這個學校的校長。這本書寫了男孩桑桑刻苦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了或直接參與了一連竄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裏。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啓蒙教育的六年。

六年中,他認識了許多的好朋友。有禿鶴、紙月、細馬等。他總是能吸引到別人的眼光,不是因爲他長的帥,而是一個鋥亮的腦門。他總是很喜歡別人這樣看着他,別人總是想摸他的頭,他就靠這個來換很多東西,例如小尺借幾天,橡皮借幾天用用等等。不過隨着他不斷的長大,就不讓別人摸他頭了。我想可能是開始有自尊心了吧。別人摸他頭,狠起來就拿起石頭砸你。後來很少有人敢招惹他了,拍被石頭砸,不過大家都對他的頭十分的好奇。本書主角更是一個調皮、頭腦聰明的人。他想養鴿子,就把家裏的鐵全都賣了,全都買鴿子了。又家裏的碗櫥四肢鋸掉,把木板做成四層,讓鴿子住在這裏。後又拿家裏的蚊帳當網去打漁。

美好的日子總不很長,桑桑得了一種怪病,他父親帶他走便許多的地方,可是都沒的醫治。有幸,一個郎中看到桑桑的情況,介紹了一個治這個病的高手,一個多月後,頸子上的包消退了。病算是好了,經歷一個死亡,他學會懂得珍惜。他考上了中學,他坐在油麻地的房子上靜靜的回憶着。桑桑向蔣一輪、溫幼菊、杜小康、細馬、禿鶴......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孩子們,也一一作了告別。1962年8月的上午,油麻地的許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天空中那隻巨大的旋轉着的白色花環......他將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他帶走的是美好的童年回憶。

是啊,生活中的我們都會有一段快樂美好的時光,在那段時光裏,我們會無憂無慮,恣意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有時甚至會非常調皮放肆。但生活的苦難恐怕將會是我們猛然醒悟的一劑最有效的良藥。爲什麼只有到那時,纔會明白?生活中的我們的確經常是這樣,只有事到臨頭,幾乎沒有機會時,才明白,以前改好好珍惜本該珍惜的好時光、真情意。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段自由自在又淘氣不羈的歲月。恍然明白,當年的自己真如桑桑一樣頑劣無知,縱然無過之,卻也很類似。因爲我同樣沒有好好珍惜一些美好而有珍貴的東西。謝謝你,《帶你回想童年》!你讓我明白了:不要總是等到快要失去時纔會後悔,我們該認真生活,好好珍惜,在玩樂的同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成長的路上,有書相伴,真好。

成長路上與書相伴作文2

是誰說過:去墓地走走,便能知道生命的可貴,到書店去轉轉,便可明白自己的貧乏。大冰說:“知道我們臨死之前,都是需要成長的孩子。”一個人窮極一生是多麼短暫,這一路上我們必將路過的青春的路又是那麼短暫,而我們要學習的知識,要閱覽的書目又浩瀚如海,無涯無際。

我們跌跌撞撞,我們努力向前奔跑,甚至有時迷失了方向。窗外吹來陣陣夏風,翻動了泛黃的書頁,發出動人沙沙聲,可畢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我們感到迷茫,無處可去,無路可尋的時候,又何不靜下心來翻一翻那些讓我們明白事理,認清道路的書籍呢?

我時常覺得很榮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多姿多彩、錦繡繁華的大千世界中。我時常爲我的祖先所遺留的璀璨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以及令人歎爲觀止的世界科技而震撼與驕傲。

行走在浩瀚的書海與知識的廣闊平原中,那些璀璨的人類文明的結晶,像蓬勃的夏天,像熱血沸騰的青春,鬥志昂揚,掀起心中的浪花,令人積極、進取、奮勇向前。

這一刻,我覺得書和青春就是最好的搭檔。書籍中蘊藏着令人難以抗拒的一種魅力——便是氣質。每當從書中學到一點知識,哪怕只是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知識,我的內心也會感到無比快樂,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領會這人類文明的代表,我覺得自己又豐盛了一點點,又可以再多走一步路。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正如西北的大漠風光,在一個凡夫俗子的眼中也許只是一片荒涼的戈壁,失去生機死氣沉沉的沙丘。可在衆多大師看來,那罕見的小草便是堅強和可敬的生命,一望無垠的沙漠便是自然開闊而裸露的肌膚,照應着人類貪婪的罪惡。

閱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在和大師進行交談。

窗外是淅瀝淅瀝的細雨,頭頂是溫馨的`白黃色燈光。手中捧着三毛的《雨季不再來》——那個整日與書相伴的逆子——那個嗜書如命的逆子,爲了尋找一個更加安靜的環境讀書甚至跑到墳墓中去。從此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做傳說中的“境界”。那種忘我、沉溺,外界的一切事物均與自己無關相干,像一位聖人,生活在世間繁華喧嚷的滾滾紅塵卻“出淤泥而不染”,恰如陶淵明的《飲酒》中所提及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我的啓蒙老師曾對我說,當你的心真正投入到某種事物中去的時候,外界的繁雜是打擾不了你的,恰如“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說的那樣。

大城市是人類智慧的代表,與活力激盪的青春恰巧對應。一棟棟高樓大廈給那些有才能的人以無限的希望和機遇。而大城市的內部又恰巧是用一本本堆積支撐起來的。我覺得青春就應該是這樣,跌倒之後迅速爬起,不沮喪,不氣餒,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勇往直前。可是我又覺得,能給我最大動力的就是書和知識——但我如今擁有的還太少,太少;在那些高樓大廈面前的我太小,太小:像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像森林中的一片小葉子。

要走的路還有那麼長,要學的知識還有那麼多,我的眼前浮現出一條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路上有陽光有陰影還有希望與眼淚。我望着眼前虛幻的這條路,很緊張也很期待。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成長路上與書相伴作文3

自小便與讀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我還是一個不完整的胚胎時,我就開始與書結緣。那時,媽媽就用她那溫柔而美妙的聲音將那一篇篇的童話印入我那尚不完整的腦中。也許是因爲太迫切想讀書,也許是因爲對讀書的熱情太過濃烈……當又一次聽到媽媽講的故事時,我便在媽媽的肚中吵鬧着要出去,於是比預產期早兩個月的我出生在這個充滿書的世界。我的提前出生嚇壞了媽媽,嚇壞了爸爸,而我卻笑着在心裏偷偷的打着自己的小算盤:我終於可以讀書了。

從此我的成長便與讀書緊密相連。

我小時候說話比別的孩子晚。當和我一起出生的同齡人都陸陸續續的說出“爸爸”“媽媽”時,我仍然不肯開口說話。父母爲此萬分焦急,帶着我又是看醫生,又是求古方,但我仍然固執的不肯開口。當父母都已經準備放棄時,我卻在某天的清晨含糊不清結結巴巴的跟着堂哥念唐詩三百着。我說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不是“媽媽”而是讀書。

當我終於含糊地跟着堂哥唸完唐詩三百首時,我已經是一個三歲的小丫頭片子。三歲,按照我們那兒的習俗已經到了抓閹的年齡。抓閹就是在盤中放好三樣東西:筆、鋤頭與公文包,要小孩子抓一樣以便知道他的未來當什麼,做什麼職業。當盤子端端正正的放在我面前時,我不屑的瞄了瞄在盤子裏的東西,轉頭拿起堂哥剛放下的唐詩三百首,唧唧呀呀的亂讀一通起來。就連每人一生一次的抓閹中,也是在讀書中結束。

當我漸漸長大,有了閱讀能力,我便不再滿足於美好的童話故事,我的讀書生涯亦是從那時真正展開。

爸爸讓我讀魯迅,也希望我成爲一個像魯迅般正義、愛國的偉人。我喜歡在清晨讀魯迅,讓他那振聵人語句,堅定而正義的文字一點一滴地進我的腦海。他的文章永遠都這麼振奮人心,令我無比充足而回味的度過一整天。

媽媽讓我讀冰心,她希望我成爲像冰心一樣細膩而幸福的偉從。我喜歡在夜晚讀冰心,只有在那時,我纔可以將自己與冰心溶爲一體,細細的品嚐着冰心的每一篇著作與那滿懷惆悵的詩詞。從此之後,無論我再讀誰的書,也無法從中讀出這般柔情與細膩。

國中以後,我開始接觸更多的作家、詩人,讀了更多的書。

我喜歡讀李清照,喜歡她那“人比黃花瘦”的不悔。我喜歡讀徐志摩,喜歡他那世人不解的多情與世人不知的悲痛。我喜歡讀李白,喜歡他的從容與樂觀。我喜歡讀杜甫,喜歡他那堪比天地的豪情壯志……

在讀書之中,我漸漸地長大。我與讀書也許是偶爾相遇,也許是命中註定,但無論是怎樣,我知道,我未來的一生都將與“讀書”緊緊相連,共伴一生。“讀書”是我的第一位啓蒙老師,亦是教我做人的父母。它讓我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智慧,陶冶情操,充實人生。“讀書”,回首在這條挫折的成長路上,我不禁感嘆:幸好有你!

書伴小妞同成長,命中註定要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