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糧愛糧作文

節糧愛糧作文1

在我的記憶裏,小的時候媽媽經常在我的耳邊念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的我,因爲年齡小,只覺得這首詩很好聽,卻不懂是什麼意思。漸漸的我長大了。我學過了這首詩,知道了詩意。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情景,頓時出現在我的腦海中。農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環境下施肥、澆水、播種,豆大的汗珠從農民伯伯的額頭上滾落下來。人要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愛惜糧食就是對農民伯伯勞動的尊重!我們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還要帶動身邊的人愛惜、節約糧食。

節糧愛糧作文

  我總結了幾點節糧小竅門:

1、吃飯時,吃多少飯盛多少飯,儘量不剩飯菜。

2、平時做飯,買菜時,要適量算好吃飯的人數,計算好需要的量。

3、在飯館吃飯時,點菜要適量,不要浪費,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4、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既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得到營養,同時也避免了浪費的隱患。

節糧愛糧,從我做起,從身邊,從現在做起。

節糧愛糧作文2

只要不是假期,每到中午十二點,我們美麗的行知校園裏一定是人聲鼎沸。原來是到了可以開飯的時間了!

“民以食爲天”,吃飯當然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尤其是勞累了一上午,可以補充能量、可以休息了。有狼吞虎嚥的、也有細嚼慢嚥的,還有張牙舞爪的,總之,開飯時間的教室,要有多歡騰就有多歡騰。

可是每次吃完飯,當我看到那些被倒掉的剩飯剩菜時,我的心就像倒翻了五味瓶,有一股說不出的難受!倒掉的這些,多半是吃剩下的米飯,有被啃了幾口吐掉的五花肉,有被吃了一半的雞腿,還有很多的蔬菜……

爲什麼會浪費那麼多呢?我也曾私下向同學們做過問卷調查:有的說不愛吃肥肉,有的說雞腿不好吃,有的說不喜歡吃某些蔬菜,還有的說飯打太多了吃不下……哎,確實都是有“理由”的。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每頓要倒掉這麼多糧食和蔬菜,那麼每週呢?每個學期呢?加起來這是一種多大的浪費啊!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學校午餐浪費現象,每個人從自我做起,珍惜和節約糧食!

節糧愛糧作文3

農民辛勤地耕耘; 甘霖及時地澆灌; 陽光無私地照耀; 還有大地地哺育; 培育出了金燦燦的稻穀。 黃牛辛勤地犁地; 晨露入微地滋潤; 暖風和煦地安撫; 還有沃土的呵護; 早就出了綠油油的蔬菜。 當我們把那飯菜 因爲不合口味而倒入垃圾箱; 可否想過這背後, 有多少農民的心血 在這些飯菜中。 當我們把那鮮湯 因爲吃膩了而倒入垃圾桶; 可否想過這背後, 有多少農民的汗水 融入這鮮湯。 古今中外, 有李紳的《憫農》 作爲典範; 有馬克思的名言 作爲榜樣。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這是世界的美德。 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這是節糧愛糧的認知。

讓我們愛惜 這來之不易的糧食; 讓我們宣傳 這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讓我們呼籲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這句令人深思的口號吧!

節糧愛糧作文4

當你捧着噴香的米飯、吃着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麪條時,你是否記起國小讀過“鋤禾日 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知道糧食是農民頂着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面對着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爲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你可曾想到四川地震災區中還有很多與我們同齡的夥伴,他們頃刻間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他們是怎樣的缺水斷糧啊?我們生在福中要知福,“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爲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爲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爲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給大家提一些節糧的方法:碗裏的飯吃乾淨,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明朝的張義方,非常的富有,擁有良田數百頃。每年收到佃農的租糧,實在多得不得了,堆積在倉庫裏時間久了,就會腐爛。他就命人把腐爛的五穀掃除丟棄,甚至還拿芝麻來餵豬,綠豆來喂牛。別人勸他拿些糧食出來救濟窮人,他都不肯。後來正德六年黃河決堤,洪水把他的田席捲之後,都變成了河流。一夕之間,家產蕩盡,張義方竟然餓死了。爲富不仁的張義方浪費糧食最終落得可恥的下場。

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爲榮,讓節約成爲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爲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一直在我耳邊迴響。

節糧愛糧作文5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句話說明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和水一樣,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

我們每天在吃飯時是否全吃完了呢?有沒有浪費糧食呢?現在,你浪費糧食時有沒有想過新聞裏非洲的許多小朋友因爲吃不到糧食而忍飢挨餓,有的被活活餓死,如果被他們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樣呢?我們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也因爲缺糧而忍飢挨餓。我想:他們多麼希望能有一頓飽飯吃。然而,學校裏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把吃不完的饅頭扔掉,把雞腿扔掉……這樣的事情天天發生。同學們在扔掉這些東西時,是否想到過那些捱餓的小朋友們?他們會有怎樣的生活?我們這樣做對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小就背這首詩,但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含義?

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非常珍貴。同學們,糧食來之不易,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我們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吧!

節糧愛糧作文6

今日,我剛吃完飯,從食堂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着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要勸勸那個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幾年級的啊?”“我是四年級的,你要幹什麼呀?”“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爲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麼說就錯了,因爲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說了我扔包子關你什麼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你這麼說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酒,製做味精。如果錢是寶,糧食就是寶中寶。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日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日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說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嗎?”“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說的做,再見!”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在的人太浪費了,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有了一個東西再買,再買的東西就故意弄壞了。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再浪費東西了!

節糧愛糧作文7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大家做起。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我們應該珍惜它,節約它。

我們吃剩了的飯也不要浪費,要留下來給雞吃,給鴨吃,據我統計,我們一年餐桌上剩下的糧食,夠2億人一年的口糧。

有首古詩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就是一滴汗水啊。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浪費着糧食!

每天,媽媽早上都給我煮麪吃,我吃一半就不吃了,就倒掉了,媽媽總是罵我說不要浪費,可我就是不聽,直到有一日·我和朋友出去玩,在路上碰到了一個乞丐,他正在垃圾箱裏撿吃的,那都是別人家不要了的東西啊!可他吃得津津有味,我看他可憐,就把我手裏的麪包給他吃,他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這麼一個小小的麪包,就可以讓他這麼高興,我之前浪費的糧食,那都夠他吃一年的了。我終於知道了,浪費糧食是不好的,以後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做起,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不剩飯,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節糧愛糧作文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誰都會背,但能真正體會到農民伯伯艱辛的又有幾個人呢?特別我們這些城市裏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養成了嬌生慣養的壞習慣,挑食是我們的一種通病,稍有一點不合口味就不吃,我也不例外,也是這大軍中的一員。雖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經常在耳邊嘮叨什麼“一顆糧食一顆汗”,說他們以前飯都吃不上的陳年舊事,我卻不以爲然,當成了耳旁風。我行我素的經常“製造垃圾”。自從親身體驗過一次辛勤勞動後,我爲自己以前的行爲感到羞愧……

去年暑假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因外婆家住在一個較偏僻的山村,購物不方便,所以出發前媽媽買了一些水果、蔬菜、肉類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走了兩小時左右陡峭又崎嶇的山路終於達到目的地—外婆家,我全身都要癱瘓了,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不想動彈,外婆看到我們來了非常高興,忙着殺雞宰鴨迎接我們的到來。晚上,吃飯時,外婆要把一大塊雞肉挾到我的碗裏,由於我的推辭,雞肉掉到地上了,我感覺不太好意思,外婆說:“沒關係的,洗洗還可以吃。”然後重新幫我挾了一塊,自己卻把掉在地上的雞肉撿起來洗洗吃了。我心想,外婆這是怎麼了,碗裏還有那麼多,爲什麼要撿地上的。後來媽媽告訴我,在農村要養一隻雞,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要吃掉很多糧食。一般只有來了客人才捨得殺雞吃。

外婆都七十五歲了,還種有四畝多田,暑假正是農忙季節,每天天剛矇矇亮,外婆就去田裏割稻,中午也只休息一會兒,一直忙到天黑纔回家,回到家還要整理打回家的穀子,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大半夜才能休息。看到外婆這麼辛苦,我決定加入到勞動中去。第二天很早我就起牀了,但是還是沒有趕上。吃過早餐,我戴上太陽帽,背上小揹簍,跟着大家一起勞動。我拿起鐮刀學着大人的樣子割稻子,看着她們輕盈快捷的動作,我想應該非常輕鬆,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割好一簇,還差點割到手上,不一會兒我就腰痠腿痛,我想換換“工種”肯定會好些,於是我加入到抱送稻穗的隊伍中,十幾個來回。我的手臂全是稻葉留下的一條條長長的血痕,田裏小蟲咬的皰,都湊在一起,好難受啊!當時好想休息,當看到外婆村裏其他小孩像沒事人一樣在稻田裏勞動,不服輸的我只好咬緊牙關繼續“戰鬥”,我繼續換“工種”加入打穀子的隊伍,可打穀子不僅要用腳踩,而且還要用雙手拿一把稻穗在打穀機滾筒上用力來回搓動,穀粒才能打幹淨,稍一鬆手,稻杆就會全部掉入打穀機桶內,處理起來非常麻煩,這也不是我乾的活,所有“工種”都試完後,“戰鬥”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只想打道回府,但苦於找不到回家路,只好硬着皮頭,東打打,西鬧鬧,在炎炎烈日下熬到中午,揹着十幾斤重的穀子,就像是揹着百斤重的石頭一樣壓在我的肩上,走幾公里的路,就像是走了幾十公里一樣,到了家裏,我趕快扔下小揹簍,朝肩上一看,兩條長長的紅印深深的烙在肩上,肩就像被火燒過一樣,痛死了。下午再也不想去了,就留在家裏幫忙曬穀子,但是曬穀子的活也不輕鬆,每隔半個小時要翻一次穀子,還要掃稻毛,用篩子篩,太陽下山了,又要收穀子,曬好的穀子要用風車車好,才能放入倉庫。哎!這一天過得可真累!期間外婆還告訴我,種稻要經過選種、育種、播種、耕田、插秧、施肥、鋤草(如果稻苗生病了還要殺蟲)、收割、曬穀等環節,如果那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會有好收成。聽了這些後,我終於能理解外婆爲什麼會這麼節約了。

經過這次勞動,我體會到了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要反對浪費。當你看到滿桌的飯菜不想吃的時候,想想在邊遠山區缺衣少食的人們,就會覺得其實飯吃起來是特別香的;當你把大碗大碗的飯菜倒入垃圾桶時,想想頂着炎炎烈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間辛勤勞作的人們,就會覺得浪費糧食是一種可恥的行爲。

如今,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越來越豐富多彩了,但我們絕不能奢侈,不能浪費,要勤儉節約,愛糧節糧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是每個人的事!愛惜糧食,反對浪費,從小做起,要從我做起,要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到不挑食,不浪費,把勤儉節約這種美德永遠傳承下去。

節糧愛糧作文9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雖然短小精練,但是意蘊深遠,耐人尋味。它告誡我們:顆顆糧食飽含着農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飯,我碗裏哪怕只剩一粒米飯,老爸都會對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小時候如何跟着爺爺踏着露水除草、頂着烈日曬稻、披着星光澆水,然後說上一大堆愛惜糧食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我在老爸的諄諄教誨下,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民以食爲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可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約呢!更多的人對節約很是不屑,幾粒米飯有什麼大不了的。或許他們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500萬人因飢餓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

現實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盤成碗倒掉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我時常看見某些同學很瀟灑地將沒有吃上幾口的飯菜倒入垃圾桶,他們倒掉的不僅是那一盤盤飯菜,更是倒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的急切期盼。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們難道不感到陣陣心寒嗎?難道不應該爲自己的浪費行爲感到自責和羞恥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掀起了“光盤熱”,倡導人們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我們全家總動員,積極地參與了這項行動,並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周圍的人減少浪費,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光盤”行動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樣。每次吃完飯,老爸的碗底總是最乾淨的,有時連粘在碗邊上的油都被他舔個精光,可謂“比狗啃過的骨頭還乾淨”。在老爸的影響下,我也把碗裏的飯菜全都吃乾淨。每次我們全家在小餐館吃飯,看着服務員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過似的盤子發愣時,我總會笑嘻嘻地向服務員姐姐扮個鬼臉,打個“V”的手勢,然後高聲喊出:“光盤行動,人人蔘與,耶!”

馬上就要迎來第33個“世界糧食日”了,我想送同學們兩句話:“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節糧愛糧作文10

糧食是我們的生命之本,如果沒有了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現在,我們生活好了,富裕了,再也不用擔心填不飽肚子了,所以大家已經對“愛糧節糧”這四個字越來越陌生了。今日,我就來和大家談一談“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話題吧!

說到節約糧食,大家也許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事實是讓人擔憂的。隨着人口的逐漸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許多偏遠貧困地區的人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那裏的孩子連米飯都吃不上啊!但我們生活水平好的地區的人們,每天大魚大肉,每天都把吃不完的飯菜倒進垃圾桶,難道在你們倒剩飯剩菜的時侯,就沒有想到過那些貧困孩子沒有飯吃,餓肚子的情景?如果想到了,你們還會那麼鋪張浪費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如今我們生活好了,絕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作爲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該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用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們一日三餐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