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善念優秀高中作文

過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傑,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兩堆小石子,來辨識善念惡念。善念出現時,拿一顆白石子放在一邊;惡念出現時,取黑石子。

培植善念優秀高中作文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衆,惡念則不簡單指殺人越貨。在腦中轉瞬即逝的享樂之念,以及貪慕、忌妒、嗔惱等都可稱之惡念,而欺詐偷盜已是罪惡了。

以現今的角度闡述,善念即仁愛,而惡念不過是慾望。慾望是什麼?“是我們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盧梭)。由於慾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種種困難走向滿足。“因此,爲了保持我們的生存,我們必須看自己,愛自己要勝過看其他一切東西”(盧梭)。可見自私的本性已經深植人性之中,所謂慾望實爲生存之道,不應有善惡之分。然而,愛自己須有一個限度,超過此限,就可能變成惡,甚至罪。而人的慾望恰恰是永無止境的。因此,爲了共同的利益,愛自己還應該愛我們生存的環境,注意到別人也需要愛。不能推及他人與環境的愛,叫做冷酷,這就是惡的生成。

一個人把愛兼及他人與環境,包括植物、動物,佛法稱之爲“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貧兒老婦,心裏生出一點點同情心,則是另一種大善。這種情懷,即所謂“悲”。慈悲兩字,聽起來有些蒼老,有人甚至會覺得它陳腐,實際它穿越時代,是凝注蒼生的大境界。今天流行的“關懷”以及“溫馨”,不過是它的現代版,內涵如一。

善念其實是小小的火苗,倘若不精心護佑,它在心中也就旋生旋滅了。並非說,只有造福萬代才叫善。譬如有人建議削平喜馬拉雅山,讓印度洋的暖流涌入,使乾旱的西北大地變成熱帶雨林。此善大則大矣,卻要我們等待太久。古人有詩:“爲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雖然瑣細,讀後感覺心中暖暖的,大過印度洋的暖流。

潘公傑大師在黑白石子中辨識善惡二念,到晚上檢點,開始時黑石子多。他摑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哭、自責:你在苦海里輪迴,還不知悔過嗎?三十多年之後,他手下全變成白石子了,大師修成菩提道。

我們達不到高僧那種至純之境。愛自己原本也沒有錯,我們是凡人。然而無論“利己心”走得多遠,有善念相伴,你都會是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