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借”來的好作文

借“石”攻“玉”,借什麼“石”?這是每一個考生所關心的。因爲這個問題搞不清楚,“攻玉”也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從作文的實際出發,從可操作性出發,和大家談一談。

什麼是“借”來的好作文

一、選材方面

借用傳說。2008年大學聯考,福建一位考生寫了一篇讓閱卷老師眼睛爲之一亮心靈爲之一動的優秀作文,就是從孟婆湯的傳說切入。其首段爲:

父親,您知道嗎?傳說女兒是父親前生的情人。我知道這個說法的時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爲我想,如果前生我們是情侶,最後的結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寧的。相約着喝了孟婆湯,然後無牽無掛地走上奈何橋,來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愛的女兒,您是我最敬愛的父親!

想一想,這位考生別的方面都不比我們強,就是善於從傳說入手切入。我們從小聽到的神話傳說不少,現在完全也可以整理一番,看一看能夠整理出哪些切入角度,以備寫作文時用。

借用課文。有些同學在考場上寫作文,挖空心思也沒有材料可用。其實,我們從國小到高中學過的課文中有好多可以爲我所用。2009年大學聯考湖北卷是以“站在( )的門口”爲題,有個考生想到了學過的課文《項脊軒志》,便寫下了《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結果獲得滿分。我們看其中的一段: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着那借書滿架的場景,聽着那偃仰嘯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種被書擁擠着的幸福感,然後回憶着那充滿淡淡憂鬱但又美好甜蜜的過去,回憶着父母朋友同學老師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種人人有之但又逐漸遺忘的回憶的幸福之中!然後輕輕地哭泣。又輕輕地微笑!

作者化用了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的許多詞句,對這些我們很熟悉很熟悉啊,因爲這是一篇要求背誦的課文。可遺憾的是,在考場上,我們沒有想到借用課文做。

二、結構方面

借用文體。大學聯考作文一般是文體不限,我們可以借用一下某種文體的形式。某年大學聯考有位考生寫了一篇《怎樣才能煮好一壺上乘的咖啡?》,獲得滿分。我們不妨欣賞兩段:

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或者自己買來咖啡豆親自磨製,只有保證它的質量,你的工作纔不至於枉費時間。就像我們做人,不論你包裝得多麼花哨迷人,骨子裏首先得稱得上精品,否則,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枉費。要堅持自我的價值。每個人都有優點,肯定它,發揮它,不要因爲別人的言論而猶豫:“我是這樣的嗎?”堅持自己是一包上乘的咖啡粉,將增強別人對你的認可度。如果你堅持做到這一點,恭喜!

接下來呢?如果你把咖啡粉束之高閣,你將永遠沒有咖啡喝。要有滾燙的熱水,它可以使咖啡粉變成液體,這樣咖啡的香甜才得以散發。這滾燙的熱水猶如人生經歷中的一次次坎坷或變故,不要回避,只有接受它,你的生活才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你的咖啡杯裏將散發出人性的香甜。

表面是在寫說明書,實質上是借說明書這個瓶子裝合乎作文題目要求的新酒。在他人都沒有這麼做的'情況下,我們獨出心裁這麼做了,自然會贏得閱卷老師的喜歡。

三、標題方面

借用數字。新加坡華人孟文有篇,標題是《第18475支香》。寫的是朝鮮戰爭結束時,金日熙留在了朝鮮,他的父母卻留在了韓國。金每天點燃一支香,祈求父母平安無恙。當他62歲的時候,喜訊來了,他被選中參加平壤探親團前往漢城。啓程的那天,他肅穆地點上了第18475支香。18475支香,是對團聚的呼喚,也是對和平的呼喚。知道了這些,誰又不說《第18475支香》這個標題擬得好呢?

借用悖理。有篇題目是《把木梳賣給和尚》。看了題目,我們準會想,和尚沒有頭髮,需要木梳幹什麼?推銷員是從香客的角度出發來向和尚提出買木梳的建議的。寺廟在高山上,風比較大,香客進香的時候頭髮常被風吹亂了,這時寺廟如果每人贈送一把刻有“積善梳”字樣的梳子,來廟裏進香的人會越來越多,自然廟裏的香火也會越來越盛。看來,違背常理,實際上只是表面現象。但就是這表面現象,也就把我們給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