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習的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學習的作文3篇

學習的作文 篇1

一、感情悟讀法

朗讀是學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感情的重要手段。本課是一首情趣盎然、音韻鏗鏘的散文詩,要通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音律美、意境美。

二、情景創設法

教師創設有聲、有色、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樂趣和情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把學生帶入課文。

三、自主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選擇、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創造性地發現問題、體悟感情,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了堅強品質的薰陶,通過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不畏艱難,破土而出、頑強生長所顯示出的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培養學生不可阻擋的氣勢和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強品質。

一、情景創設法

皮亞傑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吸引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的穩定性不強,教師用簡明、生動的語言,藉助色彩

鮮明的圖畫,音像,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場”,使他們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

二、自讀自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是將書面材料提供的信息與讀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結合,從而構建出意義的過程。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尊重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審美經驗,個別特點和認知水平。本課中,教師應把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需要在激情導入法上把學生的小引向深入,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動態效果。

三、圖畫表現法

斜長石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畫一幅小池塘的美景圖,學生自由作畫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感知內容的還原,即由抽象文字還原於具體形象,同時也是自己獨有的閱讀感受的表現、自我潛能的釋放。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實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刻地感知課文語言。

另外,我還特意組織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練習,如:畫一畫,畫出你眼中的小池塘;寫一寫,寫出小池塘別樣的美等等。

一、合作探究法

課程改革,改變了過去注重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強調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爲學會學習的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內外能夠

裏、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我長期用了以小組爲單位採用研究學習,通過實驗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精神和合作意識,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活動化”、“自主化”。

二、以讀悟情法

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課文語言還原爲作者所要表現的生動形象,進入課文情境,體會烏鴉的心情:因口渴難耐而着急——發現水的驚喜——想出辦法後的興奮喜悅。

三、演讀記誦法

藉助表演朗讀,以抑揚頓挫之聲、活靈活現之神,表身臨其境之意,抒真摯深切之情,以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從而熟讀成誦,誦而不忘。

學習的作文 篇2

5月13日,我校在校長的帶領下進行了對海雀村名譽書記文朝榮先進事蹟近一個星期的學習,他“信念堅定、一心爲民的宗旨意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頑強意志,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解放思想、求實進取的創新精神”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不虧爲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面鏡子,貴州人民的迴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指路燈。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齊門檻腳,要想祉尺遮蓋布,肩膀當作地皮磨。 “海雀”是彝語“候確”的音譯。“候確”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傳這裏從高到低原有3個大海子,高處的水漫出來流到第二個海子,再流到第三個海子,綿延不絕……“海雀”之名由此而來。1985年5月29日,新華社記者劉子富來到這個縣的恆底區四方鄉苗、彝族雜居的海雀村的3個村民組,看了11戶農家,家家斷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着腦袋……全家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村民們“沒有一家有活動錢,沒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沒有一家有像樣的`牀或被子;有的鑽草窩,有的蓋秧被,有的圍火塘過夜。” 世紀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3元,全村貧困人口達730人,人均佔有糧食107公斤,森林覆蓋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長率達13‰。海雀村有個順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禿禿,地上矮矬挫。”

爲了將羣衆引上致富路,文朝榮說:“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糧。”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養牲口再也不用走幾十裏山路去割草;有機肥增多,土地也慢慢變肥沃了。文朝榮抱着植樹造林能改善生態、改變生活的信念,不分晝夜地到每家每戶做思想工作,還積極組織黨員開支部會,召集村民開羣衆會和寨老會,向他們灌輸植樹造林能帶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思想。連續3年,每逢冬季農閒時節,文朝榮每天帶領200多名村民上山種樹,天亮出門,午飯在上山吃自帶的烤洋芋,天黑歸家。那3年的春節文朝榮們都是在山上過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僅有的2只大公雞殺了燉好送到山上給一同植樹的村民們吃,爲的是讓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氣多種樹。3年後,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萬畝。1995年,海雀村被評爲“全國綠化千佳村”。 海雀村山上的樹林一天天茂密起來,而低下的農作物產量成了文朝榮頭痛的一大難題。以前海雀村主要農作物是苞谷和洋芋,土地貧瘠加上傳統的種植模式讓村民種一坡收一籮。政府免費提供種植肥料和技術服務依然沒能改變現狀。爲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文朝榮在自家地裏率先實驗種上地膜苞谷。秋收時節,就在他用地膜種植的苞谷地裏,站滿了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村民們都來看稀奇,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使用地膜覆蓋種植,糧食產量竟然能增加好幾倍。海雀村在實現生態效應和經濟發展“雙贏”的同時,海雀林場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

爲了村寨發展,優生優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榮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其大兒子文正全成爲村裏最早的獨生子女戶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爲2‰,涌現出3戶獨生子女戶和12戶雙女戶。文朝榮以自家親人作表率,執行政策公道正派,彰顯了黨員幹部公正無私、嚴於律己的精神。

當文朝榮得知擔任村主任的兒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萬元積蓄買一輛小皮卡車受到羣衆質疑時,他淚流滿面地告誡文正友:“不要讓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還在對兒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沒有千年的人,你們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讓老百姓支持你。”是他讓全村人吃上了“林業飯”,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創造了人間奇蹟:使曾經“山上光禿禿、屋裏幹窮窮”的海雀村森林覆蓋率由當初不到5%在26年間上升爲70.4%。他操勞了一生,給村民創造了價值4000多萬元的森林,爲的是讓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來。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鬆無悔護恩人。如今他走了,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足音彷彿還回蕩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但他公而忘私、一心爲民的實際行動比豪言壯語更加有力,更能證明他是有着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人。

學習的作文 篇3

說起學習,總會另一些學生頭痛,這是爲什麼呢?主要是一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濃,如果對學習產生興趣,則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學習的祕訣不是什麼好記星,也不是六個核桃,而是它——興趣。

興趣的作用真的很大,愛迪生髮明燈泡只是依靠不屈不撓的精神嗎?不,不是的,還有興趣;司馬遷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難道只依靠忍辱負重嗎?不,不是的,還有興趣;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開發了各種軟件,難道只是依靠他過人的才華嗎?不,不是的,還有興趣。

綜上所述,興趣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它不僅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甚至還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明代的政治家文學家宋濂,“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他從小就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一種愛好,經過寒窗苦讀最終成爲一代名家,成爲王朝砥柱。不是別的,也正是這興趣成就了他的一生。

魯迅先生從小酷愛讀書,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爲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試想如果不是魯迅先生對讀書興趣濃厚,博覽羣書,怎能有其犀利、詼諧的文風。

科學家丁肇中用6年時間讀完了別人10年的課程,最後終於發現了“J粒子”,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的華人。記者問他:“你如此刻苦讀書,不覺得很苦很累嗎?”他回答:“不,不,不,一點兒也不,沒有任何人強迫我這樣做,正相反,我覺得很快活。因爲有興趣,我急於要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祕,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爲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裏,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要探索的東西。”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離不開興趣,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指導教師:周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