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心靈作文四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靈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心靈作文四篇

心靈作文 篇1

什麼是欣賞?

詩人說,欣賞是對精闢詩詞的孕育。李白對黃河的欣賞孕育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情;杜甫對泰山的欣賞孕育出“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壯志;周敦頤對蓮花的欣賞孕育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

畫家說,欣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描繪。因爲欣賞,所以有了代表成功的《八馬圖》;因爲欣賞,所以有了世人青睞的《清明上河圖》;因爲欣賞,所以有了享譽全球的《蒙娜麗莎》。

音樂家說,欣賞是對美妙旋律的傾聽。因爲欣賞,所以國人始終陶醉於仙境般的那個遙遠的地方。因爲欣賞,所以世人仍舊沉迷與柔和的月光中;因爲欣賞,所以世人至今還迷戀母親的搖籃。

收藏家說,欣賞是對歷史的回顧。因爲欣賞,我們讚美着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因爲欣賞,我們嚮往着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因爲欣賞,我們銘記着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

……

我說,欣賞是對別人和自己的肯定。我欣賞同學魏延萍對學習的態度,因而她更加認真;我欣賞朋友盧永春對朋友的態度,所以她更加坦誠;我欣賞自己對師長的態度,因此我更加敬愛他們。

欣賞詩詞,我們能看到詩人的心靈;欣賞畫作,我們能看到畫家的心靈;欣賞音樂,我們能聽到音樂家的心靈;欣賞古玩,我們能發現收藏者的心靈;欣賞身邊的人,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靈;欣賞自己,我們能充實自己的心靈。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仔細欣賞別人的心靈,反覆欣賞自己的心靈,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將會是智者。

心靈作文 篇2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年暑假,我懷着滿腔憧憬,與我的家人一同踏上前往桂林的旅途,去拜訪那青山碧水的美麗城市——桂林。

列車在鐵路上高速行駛,而我的心卻早已飄向了那令我神往許久的美麗城市。在國小五年級時,我們就學過一篇關於桂林的課文——《桂林山水》,從此,我便對桂林充滿了渴慕之情。經過大約四小時的旅途奔波,“和諧號”列車終於駛入了桂林地界。窗外是滴答的景色,心中只剩下驚歎,這就是令我思慕已久的桂林!桂林的景色果真別具一格,一座座奇形怪狀,毫不規則的山巒,似手指,似駱駝,似烏龜,似草帽,在雨中佇立,奇峯羅列,姿態萬千。雲霧籠住了山峯,如仙子飄飄欲解的衣襟,山峯如出水芙蓉般秀麗,真可謂“帶雨雲埋一半山”。

下了火車,我們首先瀏覽的便是象鼻山,象鼻山是桂林的地標。無論在哪兒,人們提起桂林,便會提起象鼻山。象鼻山酷似一頭停駐江邊汲水的大象而得名,被人們稱之爲桂林山水的象徵。在象鼻山與象身間有一個洞,名爲水月洞,彎如滿月,清澈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波光洞影,構成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畫卷。面對此等美景,我不禁興起手中的相機狂拍一通,想將這大自然的作品記錄下來。

游完了象鼻山,接着我們來到了桂林的另一處名景——灕江。

水清秀柔美。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碧波盪漾,泛着銀光。我們坐在竹筏上,觀賞這如詩如畫般的美景。迎面緩緩地漂來了一葉小船,只見那船頭上坐着幾個身穿民族服飾的姑娘,她們的頭上戴着明晃晃的銀飾,在陽光的照耀下,髮髻顯得異常奪目。船伕撐着船篙,姑娘們端坐船頭,一支明朗的山歌從姑娘口中傳出,那歌聲婉轉動人。灕江的水滲過竹筏間隙,濺溼了衣襟,我用手輕輕舀起一捧灕江水,陣陣清涼從指間傳來,頓時感覺心曠神怡。

一陣微風吹來,倍感涼爽,將身上的悶熱和煩躁輕輕吹落。劃過平靜的江面,泛起一圈圈漣漪,在灘上開出一朵朵肆意而透亮的花,蜿蜒的江水好似一條翡翠長龍。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我曾經見過江南的水。江南的水,幽深嫵媚,青石板的小路上佈滿青苔,如同款款而過的女子走過歲月的痕跡,印在江南悠長的小巷裏;西湖的水,神祕動人,也許是因那濃愁無限的愛情故事,將那神祕與傳奇,緣起於傘的愛與悲都沉沒於湖水之中。而桂林,卻是那麼的與衆不同。她撥弄着我的心絃,用那閃爍着動人光芒的眸子,用那純樸的笑容,寧靜的雙眸與質樸的本性,將掩映着萬家燈火,清新脫俗的美,一一呈現在我眼前。

驚鴻一瞥,靜水流深,桂林的山水讓我魂牽夢縈,難以割捨。

心靈作文 篇3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決定留給自己,偶然亂轉電視下,我看了這部HBO播映的電影《心靈點滴》(Patch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補之意。

這部片和男主角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另外兩部電影:《美夢成真》、《心靈捕手》一樣,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膾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傳統醫界視為「不走正道」的醫學院學生,雖然他的醫學院成績優秀無比,卻在操行成績上落得了個「過度快樂」的評語。

他認為醫生不該被社會過度的神格化,享受過多的尊榮和敬畏,而使為人醫者漸漸失去原本從醫助人的初衷。稱一句「XXX醫生」,不代表這個人放的屁就比較香,走路大家就要讓一邊。「醫生」二字,實際上是代表對自己堅持助人的一種宣誓。

所以他在醫院實習時,看遍了傳統醫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離人性之後,內心產生覺悟,下定決心要開一間夢想中的醫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夥伴們,在風景優美的山間,建立了一所「以家為本」的免費看診醫院。

面對接踵而來傳統醫界的抨擊和質疑聲浪,派奇總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之姿慷慨陳言,毫無所懼;而在病童面前,他卻變成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為了博得稚子純真的一笑。

在這些外界考驗前,他是個勇者;但來自內部的挫折卻一度重擊了他,幾乎不支倒地。

同為醫學院學生,也是他的親密愛人--凱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實現夢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愛心醫院。與派奇的相識相戀,更讓凱琳逐步嘗試讓自己告別本身不為人知的傷痛。

只是沒想到,助人這件事,它可貴和可嘆的就是,它是一種冒險。

因為聽了派奇自身走出憂鬱的經驗分享,她決定從幫助別人中找回幫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覺地有些擔心害怕,仍然決定信任他人地隻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視了病患本身精神狀態並不穩定的潛在高度風險。最後,她遭遇了嚴重的不幸。

這使我想起有部電視影集《ER》(急診室的春天)的某一段情節。

一位年輕急診醫生--大衛,平時對一位好發問又好管閒事的醫學院實習生又愛又恨。兩人之間很不對盤,但又有一種微妙的好感情愫。有次,來了個病人,本身精神情況也是很不穩定,在急救過程中需要從脊椎打麻醉針,照理這應該由醫生來做,但這位醫生卻故意讓實習生練習,想讓實習生出糗以知難而退,結果她果然技術不佳,弄得病人痛得要命幾乎抓狂。

但更嚴重的事卻在後面。沒想到這位病人一直記恨在心,妄想醫生都要害他,趁著醫生們忙著放假過節的鬆懈,以預藏的刀將認真學習,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的女實習生,一刀封喉斃命。

電影中的派奇和電視影集裡的大衛醫生一樣,他們原本飛揚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鬥志,一夕之間完全被這樣的意外事件所擊潰,從此陷入自責沮喪的深淵。

所幸,生命的無常,可貴的便是它讓人絕望的同時,它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自責難過到曾經也想輕生的派奇,終於在山頂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樂的信心和勇氣。

他堅信,醫病之間也是一種人際關係,不應該照著傳統教科書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貼切相連。所以醫生不該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實驗,或是開藥動手術,而是要儘早地學會和人相處,學習傾聽和交談。

同時,在他的.定義中,醫生就是廣義的助人者,而所謂醫療行為,要治療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人。

對抗疾病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對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濟的精神,則幫助病人,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片尾敘述這位派奇醫生在電影拍攝結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醫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醫生,正排隊準備加入他的行列。

這部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而派奇對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讀了一段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Neruda)的情詩,收錄在100LoveSonnets/CienSonetosDeAmor(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短詩17(Sonnet17),我也很喜歡。

買了這本書也蠻久的了,看了這部片,也激發了我讀這些詩的念頭了,它們真美。抄了詩,和大家分享如下:

我愛你,但不把你當成玫瑰,

或寶石,或火炮射出的箭。

我愛你,像愛戀某些神祕事物,

祕密地跟在你靈魂左右。

我愛你,如同一株從不開花,

但自身隱含著花朵花芒的植物;

感謝你那帶著充實的香味的愛,

自大地昇起,靜靜地存在於我的軀體中。

我愛你,不知道如何去愛,何時去愛,又從何地去愛,

我直接了當地愛你,不復雜也不傲慢;

我是如此愛你,因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法。

還有什麼方式: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

如此親密,所以你放在我胸前的手便是我的手,

如此親密,所以你閉上眼睛的時候,我也睡著了。

心靈作文 篇4

當我們還在仰望星空,企圖翱翔時,塵世的喧囂也早已無聲無息地侵進入了我們的內心,曾幾何時我們心中,純潔如雪,而如今卻愈顯黑暗。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物質生活把我們弄得暈頭轉向,分不清方向,儘管嚮往光明,內心難免會彷徨,會迷失,我們一心追求超越,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心靈毫無閒暇,難道這一切的一切真是我們所希冀的嗎?

也許是過於脆弱,不敢直面自己內心,故而想用其他事物填充內心,這樣反而阻塞了自己。是時候衛心靈騰出淨土了,現在生活節奏過快,或許我們確實應該回到古代,去學習聖人賢士的處世之道。莊子無疑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擔憂太多,不像他一樣,認清自我,看淡世間繁華,自在逍遙的活着。另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梭羅,他爲了給心靈留點空隙,少些城市喧囂,便歸隱山林,在瓦爾登湖過着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我們很難有他的那份睿智與勇氣去面對自己殘缺的內心,看破塵世紛擾,確實不是易事。正是如此,我們才需要更大的決心去認清自己,去感受心靈的繁重,去追尋逝去的寧靜。迷途知返,纔是我們應該做的,畢竟我們的心靈不能被黑暗侵蝕的不留一絲空隙,那樣我們將不會發現世間的美,去體味世間的真情,何處是我們自己的瓦爾登湖呢?

迴歸初心,嘗試着給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隙吧,曾經的事情已經過去,但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的創傷,將永遠不會消失,倘若海子不是被絕望充滿心靈,給心靈留一點空隙而臥軌自殺,他又如何不會看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倘若老舍不是被恐懼與失望填充心靈,給心靈留一點空隙的話,他又怎會投河自殺,不能豁然面對挫折,倘若給心靈留點空隙,海明威最後便不會經受不住挫折與考驗,而吞槍自殺。迴歸初心,不僅是我們對人性的考驗,更是我們的精神所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心之所歸,他的心沒被塵世污染,出淤泥而不染,他給心裏留了一份空隙,與山水爲伴,盡情的流露真性情,毫無遮掩。

在看清塵世浮華,世間喧囂後,我們是否也該爲自己的心靈留點空隙,守住一片純真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