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篇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1

第一次接觸劉同的書是因爲偶然看到表姐在看,於是就死纏爛打得求她把書借給我。憑我的三寸不爛之舌,表姐終於肯把書借給我了。那些個月我基本每天都待在書房,仔細地品味着劉同的書……

劉同,一個文字上性情的舞者,就像他說的:理性的時候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感性,而感性的時候理性的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相比他而言,我就差了不僅僅只是“十萬八千里”可以說的,也罷,這就是我吧。

自從看了表姐給我的書以後,我就特別喜歡劉同的文字以及劉同,感覺在面對他的文章時與我對話的不是別人,而是靈魂深處那個沉默的自己。因爲他所表達的方式以及他的感情就彷彿是我早已想到只不過沒有能力用文字描述的。看見他我就好像看見了另一個真實存在的自己:喜歡自由,愛旅行,嚮往童真與簡單…這是他或者說也是我。說到童真,我就想到自己都奔八年級得人了還跟個孩子似的。

看完他的書時,有種感覺就像是看了一本寫滿了自己心情的日記,雖然這本書說的是獻給處在青春迷茫期的我們,但全文我卻找不到任何應對青春迷茫或者不解的建議或答案,如果硬要問我爲什麼,我想我能告訴你的就僅僅是因爲我知道我的青春不迷茫,而我也早已經想好這輩子要怎麼走完這條漫長且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路途…

體味劉同文章附帶着的清新的筆觸時,每每看到某些語句竟然會有種想哭的衝動,呵呵,這個我也不懂爲什麼了……我想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共鳴吧…

看書的過程中隔壁班的有個朋友把書借走瞭然後順帶把我在書上寫的感受看了一遍,回來直接把我給剖析得那個透徹。奇了怪了,我就隨便寫了幾句話,竟讓人看到了我深埋在心底的自己,這個朋友真厲害,分析能力太強了!

八年級的夏又這樣莫名的回到了原點。時常會聽到有人抱怨不明白路途前進的方向,人生的意義。我想這樣也好吧,至少我們就應該在該迷茫的時候迷茫一下,這才叫青春。而按照劉同的說法,如果自己都知道了未來的路怎麼走,那人生就不叫人生了,叫認命。或許說我也早該認命……誰讓我那麼早就明白這些。是不是每個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喜歡思考,對待感情又十分認真?我想,習慣於前者的人一定早於習慣於孤獨,因爲孤獨的人有種習慣叫作自我對話,而於後者,我想說,只要我們對感情認真起來,我們就輸了,而我也就常常處在這種輸掉的境地……

我很慶幸,我在比作者早了十年的時間裏就明白了很多東西,關於友情,愛情,親情,人和事。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強大到能撐起一片藍天,還不夠成熟,不夠洞悉世事,但我一直在努力!

這本書給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它讓我深刻的明白時間的力量真的很強大,強大到可以該變一切。不懂是誰說過這麼一句話:時間就是把殺豬刀,宰下去,刀刀生痛。我想生痛的不是我們被傷得有多深,而是我們不得不在時間的荒洪裏選擇對回憶的遺忘。這一年我們在這裏,做這樣的事,但我們不能保證十年後我們在哪又做着什麼,即使我們現在定下了海誓山盟直至海枯石爛,但終究這裏存在着期限,長一點也不過就是山無棱,海水竭,可這真的有麼?只要過了這個期限,一切曾經我們珍視的美好在時間面前都會顯得慘白無力。時間讓曾經以爲自己舍不去的曾經暗淡直至風化,它改變了很多。同樣在別人的時間裏我在改變,在我的時間裏我以爲自己停留在了過去,但事實上我錯了,我也一直在路上,只是我還對一些人一些事念念不忘罷了。我想我也該走了,不等了,我有理由相信時間已經改變了一切,劉同說:失戀不會死,一年是期限,我也該給自己一個期限。

我也該懂真正能陪自己走到時間的盡頭的也只有自己了…

劉同執着於簡單、真摯,我也一樣,難免這可能會讓人感覺到有些傻氣,傻就傻了,人活得太聰明會累死的,沒事就別把自己搞得跟個哲學家一樣,老想些人生的深層次,你看他們,哪個不是被自己糾結死的。嘻嘻,開個玩笑。活着就是要有點玩世不恭的好…再說,矯情出來的矜持都不叫矜持,它讓我感覺,不說了。

也許只有在重走青春後,我才能大吼出:我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2

《誰的青春不迷茫》,很偶然的在微博看到好友分享了這本書中的一段話,“當有朋友問你,你是感性的人?還是理性?我想了想,理性的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需要感性,感性的時候理性的知道自己的底線”,看到這句話,被其巧妙的回答觸動,更爲其所說包含的含義吸引,於是乎便去搜索這本書和其作者,看着看着不知不覺的喜歡上這本書,說是讀後感想,但我更想與大家分享這本書,書上太多觸動到我,慰藉也好,同病相憐也好,我和你一樣,和大家一樣,依然在路上。

書中描述的很多都是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好比如就像把我們的生活寫進一樣,我想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彷彿在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也許是熟悉,但更多的是勵志,去看一看他走過的路,發生過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後發現,我們每個人就是這樣成長的,青春不是一個年紀,而是一種狀態,你覺得孤獨就對了,你覺得熱淚盈眶就對了,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輕人,80後和90後,往往說的就是我們,隻身拼搏於北上廣深大城市,難免會有挫折失敗,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沒有思考,沒有去尋找失敗的原因,而是爲失敗尋找藉口。人生有很多境界,就像我們的能力也有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專業能力,第二是協調處理能力,而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思考能力,也就是能力的最高境界。

“經過這些年,你會發現,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我們不是變得現實,而是更能接收現實,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脫過去,奮鬥當下的過程。會狼狽,卻更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盪,不怕轉機,不怕突然,不怕變化。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的青春,一樣的迷茫,還好,我們還在路上”。看了這段話,很有感觸,現在的我們正處於這個拼搏的階段,也是人生中最迷茫的階段。這時候的你充滿激情,充滿能量,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常言初生牛犢不怕虎,但還是太年輕,經常會在拼搏過程中碰壁,而且會讓你很尷尬,很迷茫但我們不需要去逃避,人生總是會有風風雨雨,每一次的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想想再大的參天大樹也是從小樹苗長起,成長過程中不也要經歷狂風暴雨,往往是經歷了這些苦難,才能成長的更加堅挺。

“急功近利、急躁、幼稚”也許我們年輕時,或者說我們曾經經常被冠上這些名詞,卻無力去反駁,往往這些都是年輕的表現,或者說是太過於想表現自己,爲何我們不從另一方面去考慮,其實你只是在思考未來,想更努力的工作,希望常常能改變自己,所以會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姿勢。要知道,你改變的時候,總會讓世界有些不舒服。不需要太去在意別人眼中的你,做好自己,因爲你是爲自己而活,並不是爲別人而活。現在的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通病,其實也不是叫什麼通病,應該說是有這種困擾。好比如說今天穿的衣服,自己覺得很搭配很好看,正爲自己的創意暗自得意,但突然同事說,咦你今天怎麼這樣搭配,瞬間心情就受影響,可能你以後每次搭衣服都是按照別人習慣,按照潮流,那麼這樣就迷失了自我,活的很累。其實你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員,再說又不是什麼大明星,大人物,沒那麼多觀衆的,不要活的那麼累,做好自己,讓別人說去吧。

生活需要計劃,需要安排,工作亦是如此,最簡單的便籤條,備忘錄也好,因爲在你工作生活當中,難免會有一些雜事,瑣事,會讓你焦頭爛額,忙都忙不過來,甚至是經常會有一些突發事件,所以計劃和安排對於我們是很有必要的,就是今天知道明天要做什麼,明天知道下週要做什麼,今年知道十年後自己要做什麼。或許這樣你的生活和工作就會有條不紊,或者你就不會在感覺生活迷茫。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的青春,一樣的迷茫,還好,我們還在路上。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3

有一次上《圖書發行》課時,老師在講圖書宣傳的時候講到封面宣傳語,就拿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來舉例: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當時老師在念這段話時,我覺得這話寫的好精闢,好有才,真是太能觸動我心了。當時就產生一種想買這本書看的慾望,因爲那段時間我真的是有點迷茫。都已經是大二下學期了,可我還是找不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對自己所學專業沒有太多的期望。考研?我的年紀太大了,而且家裏的條件也沒有那麼好。出國?根本就是不可能。唯一有點希望的就是考公務員,但是看到競爭比例和背後所隱藏的潛規則,我對自己又沒信心了。也許我註定就是個“三無”人員吧。誰的青春不迷茫,那迷茫之後呢?作者劉同在迷茫中奮鬥,成功地完成了潘康哪嫦,由一個北漂族轉型成爲光線傳媒電視資訊事業部副總裁,從23歲到31歲,8年的時光,對於很多正在奮鬥的苦逼潘坷此擔他已經算得上是成功了。用文字去看一個人,好像成功是很簡單的;但是用行動去丈量一個人的成功時,發現每一步都走得好艱難。老實說,我不是一個很渴望成功的人,當然,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都不同。我只是想讓自己能有所作爲,對得起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他們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雖然覺得這本書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但是真心覺得它的宣傳語很不錯。市場上關於表現青春這個主題的書,可以說是車載斗量,但是這本書一出來立馬就成爲暢銷書,除了作者本人的小有名氣外,我個人覺得那個宣傳語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我是衝着那個宣傳語纔買的那本書。由此可見,好的宣傳語對一本書的銷售能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對於我們這些正在學習編輯出版的後生來說,這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誰的青春不迷茫》成爲了暢銷書,關於它的讀後感也很多。不過,有一些讀者的讀後看法並不是很肯定這本書,肯定劉同的寫作。我想可能是因爲這些讀者在一開始看到宣傳語的時候對書的內容抱有很大的期望,當看到內容時,預期效果沒有達到,失望的情緒就大大增強了。雖然,我也是這類人中的一個,但是當我真的靜下心來看劉同的青春成長曆程,發現有些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有些經歷是每個在青春期成長的人都會遇到的。

“成長中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低頭是一種謙卑的姿態,是一種誠懇的姿態,是一種學習的姿態。成長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最終纔會長大,當你開始學習他人的時候,就證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說明你已經在慢慢認識自己,而人最難認清楚的就是自己,這就是你對自己的肯定。“你成長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是爲你量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爲了你這類人當中的倖存者。不解決,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爲誰。”很喜歡這幾句話,但是對前半部分也有一些困惑:問題也可以量身定做嗎?那這些問題是不是會“量體裁衣”呢?“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遇見鼓勵他的人。”真的是這樣嗎?我怎麼沒遇到,有時候好幾天都沒人跟我說一句鼓勵我的話,這是不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我以後並不會有所作爲。雖然沒人鼓勵我,但是我仍然很感激我遇到的每一個人,相遇即是一種緣分啊。尤其是那些隔着很遠就主動跟我打招呼的人,他們讓我的存在感變得很強,我很感激那些人,也許在她們的招呼聲中就包含了對我的鼓勵呢,這也說不定,這樣看來,我每天也都能遇到鼓勵我的人,真好!

“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爲了改變世界,而是爲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們之所以戰鬥,就是想要改變自己,適應世界的變化。還是覺得劉同說的話比較精闢,又謙卑又霸氣,很是符合現代90後的性格。我們沒想改變世界,只想改變自己,用戰鬥不讓世界改變我們而已。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4

初次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就被兩個關鍵詞所吸引:“青春”、“迷茫”。處於青春年華的我本以爲這將是一本讓自己看後不再迷茫的書,而當我閱讀完整本書後發現自己更加悵然了。

劉同在書中說到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脫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會狼狽,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盪,不怕轉機,不怕突然。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或許是他也在湖南讀大學的緣故吧,我對這本書的好奇心更強了,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青春都去哪了,其實有一句話說的挺好的“處在年輕的時期,心卻老了”。

從他的自序中我找到了共鳴,也得到了一些安慰,原來並不是我一個人在這樣考慮,他在書中寫到:“二十歲的你焦躁不堪,宿舍的兄弟們都在聊天,準備出去通宵電腦遊戲時,你表面上歡呼雀躍,心裏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當初我是好不容易考入大學的,四年之後,我該怎麼出大學?嶽麓山下,橘子洲頭,情人灘上,你也混跡於人羣之中,看着每一張相似的臉龐,你心裏最大的擔心是:難道他們都已經知道未來去哪了嗎?爲什麼只有自己那麼傻?”想着並不是我一個人擁有這樣的擔心,猛然發現每個人其實都是這樣過來的,自己也不例外。

想着自己以前的理想,自己爲考大學努力下的汗水,然而身處於大學中便有些迷失了目標,開始否定自己的一些努力,然而從劉同的'這本書中我看到這樣一段話:你成長中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是爲你量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爲了你這類人當中的倖存者。不解決,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爲誰。

我每時每刻都在告誡自己要樂觀一點,多和這個社會接觸,多與人打交道。但其實人生的許多路都是要獨自去走的,選擇很多,機會很多,怎樣去選擇,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然而儘量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便是讓自己處於一種投入的狀態,處於什麼環境下便去盡力的適應它。

以前很喜歡美好的文字,慢慢發現這些美好與現實相差太過於遙遠,很多自己童年時說過的話語還回想在耳邊,只覺得那是有些幼稚可笑罷了。

從他的文字中我讀到了成長的無奈,但也有青春中的感動,有人說這本書裏滿滿的都是矯情,矯情的文字,矯情的標題,矯情的封面,然而正是這種矯情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我們處於青春中,處於這個動盪的社會,但是也必須有這個年齡階段所擁有的壓力,所謂的迷茫,不知道將來會是怎樣,也不知道下一個十年自己會在何時何地。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真正擁有一些東西,一直強調創新創業,可是沒有勇氣去提出自己的觀點,什麼是創新,而又如何去創業,我曾問過我的一些朋友,有沒有想過自己讀完大學又能幹什麼呢,要是真找不到工作那豈不是更迷茫?我甚至覺得選擇越多,有時候浪費的時間越多,徘徊、躊躇、猶豫不決還不如只有一條路來的痛快。

書中語錄:當週圍都黑暗時,你可以盡力給自己點一盞燈。那盞燈也許不那麼亮,甚至不能照亮你未來三步之內的路,但只要你支撐下去,努力亮着,起碼能讓周圍的人在黑暗中一直看見你。對於自己選擇的路,要相信與尊重自己的選擇。堅持了,總會有結果。

我最害怕自己到了一半的路上就走不下去了,更害怕自己一開始就錯了,然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理想中的生活離自己越來越遙遠,還記得與高中的一位好友聊天時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便是:人活着,不爲什麼,只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就足夠了。當時我就懵了,自己好像很久沒有了真正快樂的時間,每天都在惆悵,看到一切的變化,有些猝不及防。然而有些事情,是自己選擇的,就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淺,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羣嵐。

——題記

青春太倉促,力求青春無悔。

讀完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之後,席慕容的這首詩便浮現腦海,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書中我們因爲幸福,所以青春;因爲不安,所以青春;因爲彷徨,所以青春;因爲孤獨,所以青春;因爲忐忑,所以青春。正是這種種的情感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劉同,感受到作者自始至終的徹頭徹尾的真誠,也讓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談及青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席慕容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但我想說,青春無悔,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如果說我們每個人也都這樣每天記錄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成長過程中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

本來不知道大學期間應該做些什麼,是隨波逐流考一大堆的證書嗎?不是,讀完之後,我感受到了作爲當代的大學生,在大學裏不僅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我們的競爭力,溝通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大學畢業之後,我選擇了繼續攻讀研究生,堅定的朝着自己所認可的方向前進。書中講述了劉同的奮鬥歷程,通過很多自己以前寫下的日誌,讓讀者瞭解了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現在的。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從書中我瞭解到劉同是一個很善於總結的人,他從一開始就是想着媒體人這個目標去走的,雖然過程曲折,經歷了很多心酸,但他還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書上說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後是怎樣子的。

現在的我雖然剛進入研一,對研究生的生活還很迷茫,未來面臨着很多選擇,也會有很多挫折,但我知道當我們一旦用心去準備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什麼都不會阻擋我們的腳步,就像劉同在書中所描寫的那樣"一件事只要你堅持得足夠久,"堅持"就會慢慢變成"習慣"。原本需要費力去驅動的事情就成了家常便飯,原本下定決心才能開始的事情也變得理所當然"。所以當我們盡力把悲觀的事情用樂觀的態度去表達時,你會發現迷宮順着走到出口就能遇光明,倒着回到出發一樣光亮。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脫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會狼狽,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盪,不怕轉機,不怕突然。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30歲的劉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長歲月,對這十年過往經歷的總結,感悟及思考,在時間和空間交錯中,用文字搭建一個立體世界,書寫屬於他的青春。去看一看他走過的路,發生過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後發現,我們每個人就是這樣成長的,青春不是一個年紀,而是一種狀態,你覺得孤獨就對了,你覺得熱淚盈眶就對了,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說實話,這本書就是作者的回憶。這些回憶能讓我這些迷茫的時刻回到現實,認清自己,從現在起,爲了自己的夢想去奮鬥,等到十年之後,回過頭看我們的學生生涯,可以毫不猶豫的說一句:青春無悔!

落花紛紛誰能強求它往日的色澤,流水匆匆又有誰能片刻挽留它的清澈?時間在流逝,不知道青春這一首曲子在何時已經悄然奏響,也不知道那絢麗的花能開過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知道優美的詩篇何時會突然結束,又會留下一個怎樣意料不到的結局,更不知道在青春的歲月裏,將會有多少值得回味的記憶。但我們清楚從現在起,做的每一件事都問心無愧,儘管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亦或誰的青春不迷茫,但那些縈繞心頭的夢想一度吸引着我,那淡淡的動力是我人生前進道路上的方向,我只有窮盡自己的一生去閱讀這一本倉促但真實的書。

青春會迷茫,堅持青春無悔。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爲拙劣,含着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尾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