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的作文600字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俗的作文6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風俗的作文600字五篇

風俗的作文600字 篇1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爲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上,只見馬上人山人海,整條馬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着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繁多,這麼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裏傳來的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通信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聲,只見屏幕裏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着話筒,唱着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爲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閒啊。原來是爲九曲黃河陣做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風俗的作文600字 篇2

家鄉的滋味兒是涼爽的,家鄉的滋味兒是自由的,家鄉的滋味兒是純樸的,但我以爲還有一種滋味是神聖,是充滿關愛的。

過年前幾天,我們要提前回老家,要提前準備過年的年貨,還要一次次的買、運。到了黃昏,門口便響起一陣陣的喇叭聲,走過一看,路上擠滿了各色各樣的車,這幾天並不繁忙,不用出遠門兒拜年,也不用招待客人們,因爲所有大人都在忙碌中。我們就只要寫寫作業,下午打打球,晚上打打遊戲,這一天就美好的過去了。

但還有件事兒要幹:拜祖宗。

這幾天下午,奶奶在餐廳規矩地擺滿了雞鴨魚肉,還有點心水果。可把我和弟弟饞死了!可奶奶卻在餐廳這兒一直擋着,像個皇室貴族用餐那麼視儀。在許多“寶座”上空無一人,可奶奶還在每座椅邊恭敬的倒酒。我十分好奇的問:“奶奶,有客人嗎?這是空氣吃的吧!”奶奶小聲的對我說了句“老祖宗!”我們拜了拜便開始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則是把杯子裏的酒倒回酒瓶裏。

一點到四點了,時間可真快,奶奶的身手也真好,去雜物室三下五除二就拖出了一個大鐵鍋,在裏面放上一個美麗的“紙燈籠,立刻點着,大火“騰空而起”,從鍋中燒到了一米高的空中。奶奶又變身,開始拜,邊鞠躬邊嘟囔:“保佑我家……和……平安,幸福,成績好些。”我突然明白了這些意義,不僅是老人相信神仙,也是對子女孫女的關愛。

當時,還沒有這個習俗,可是一個名人的弟弟弄巧成拙“發明的”。

蔡倫成名了。蔡莫就到他那邊學造紙,可學藝不精,賣不出去,他的妻子想到個好辦法。蔡莫裝是哭說自己與老婆吵架,她上吊死了。又一天,蔡莫在她的棺材上痛苦。突然慧娘坐了起來。哭着唱了許多苦話,鄉音們聽,就都向蔡莫買紙當“紙錢”。

風俗的作文600字 篇3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爲每家每戶的茶几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可我們老家人特別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麼叫。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後,大家坐下來,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於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着酒杯笑容滿面地說:“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着,“嘭”十多隻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說着新年裏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爲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說:“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着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着:“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說:“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說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裏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後見彩虹,我期待着明年過節的串門!

風俗的作文600字 篇4

從戰國始,除夕吃餃子的習俗,大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除夕之夜,全家人圍坐燈前,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天山地下,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共享天倫、其樂無窮之趣。

《燕京歲時記》記載過年吃餃子的情形:“每屆七年級,無論貧富貴賤,皆以面做餃而食之,謂之‘煮餑’,全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示順利,

家人吃得者,則終歲大吉。”如今,人們已不信這些了。不過,還有人家在餃子裏放上糖塊、花生仁等,吃到糖塊象徵生活甜蜜,吃到花生仁祝願長壽(花生名長生果)。除夕之夜這頓餃子全家都要吃,謂之曰“歲餃子”、又叫“團圓餃子”。

古時,稱餃子爲“餛飩”、“水角”、“角子”、“扁食”、“煮餑”、“銀元寶”等等。

《廣雅》記載:那時的餃子叫“餛飩”,形狀如餅,到了北齊,形狀與以前的就不同了。顏之推談到:“今之餛鄔,形如偃月,形狀與現時無異。”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書中,也有記述:“凡御宴至第二盞,多有下酒肉、鹹豉、爆肉、雙下駝峯角子。”那時御宴上的餃子是“雙峯”的,形狀與現時的不同,可能是宮中的特製,與民間的形狀不一。經過2000多年的變革,形成了今天這個樣兒。

據近年考古發現,在新疆吐蕃的塔那北地區發掘出的唐代墓葬裏,發現木碗裏有餃子的遺存,其形狀與現在的一樣,這表明,在當時人們食用的餃子已經傳到了中國的邊疆地區。

北方人都愛吃餃子,把餃子當做佳餚,多有敬人之意,逢年過節,迎賓送親,總要包餃子。春節、除夕、七年級、初五、全家吃餃子,喜慶團圓。辭舊迎新,預祝新的一年幸福、快樂、平安、順利。 北風東漸,上海街上開了許多餃子店,上海人對餃子也感興趣了。

風俗的作文600字 篇5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糉子。糉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糉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糉子葉做,且兩個糉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糉子就是吃糉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跟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糉,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跟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一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爲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爲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時,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像一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