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春節記憶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春節記憶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春節記憶的作文四篇

春節記憶的作文 篇1

2月13日,在晴朗的天空下,我們踏上了開往遼寧瀋陽的列車,開始了我們的春節探親之旅。

按照事先的約定,我們今年要去瀋陽鄉下的大姑家過春年,坐了兩天的火車,才拖着疲憊的身體但卻充滿興奮的心情之中下了火車,接着還需要坐倆小時的大巴才能到大姑家。到了他們家,我先給大姑和姑父拜年,然後或得了“福利”,大家猜猜是什麼?對,就是紅包,一個鼓鼓囊囊的'大紅包!我悄悄地走到一個沒人注意的角落,打開紅包數了數裏面的錢,哇!我的媽呀,竟然有4000元之多!這也太太太讓我驚喜了,從來都沒見過這麼多的錢,而且這還是屬於我自己的錢!嘿嘿嘿,我發財了!我趕忙把這個紅包遞給媽媽,讓媽媽給我存起來,以後再用,我懂事吧!哇哈哈……

很快就到了除夕,我幫大姑包餃子,我負責擀麪皮,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我抓了一把葡萄乾,塞到一張麪皮裏,做一個葡萄乾餃子,又包了一個硬幣餃子,趕快把這兩個放餃子堆裏,看誰能吃着,哈哈哈!春節真是太好玩了!

最後祝大家春節快樂,天天向上!

春節記憶的作文 篇2

終於放假了,春節對我來說好像是一個假期一樣,我非常期待,但是過了春節以後我又長大了一歲。

在超市商場裏邊,到處都是春節喜氣洋洋的氣氛,非常多非常多的東西包裝都是紅顏色的,年味兒非常濃。買年貨的人人山人海,我和爸爸在超市買了一副春聯,還買了3對窗花,我非常想買那隻紅嘟嘟的毛茸茸的小羊,但是爸爸說我的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我心裏非常不舒服。

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回老家了,在老家的集市上一點兒也不亞於超市,一會兒一個鞭炮的響聲,到處都是叫賣聲,討價還價聲,好不熱鬧。下午爸爸的朋友送來一三輪車的煙花,我幫忙搬着,煙花的種類真多,有“大財元寶”、“一鳴驚人”……。我好期待晚上。到了下午4點多鐘,村裏想起了鞭炮聲,煙花聲,我就嚷嚷着爸爸趕快放煙花,爸爸說放這個是有規矩的,要等吃了餃子才能放的',我快速跑到廚房喊奶奶趕快煮餃子。終於可以放煙花了,爸爸把煙花固定好,開始放了,哇,好漂亮,五彩繽紛,天空跟開了花兒似的。

放完煙花以後,長輩們開始給我發壓歲錢了,我把所有的壓歲錢放進了我的錢包。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還在夢中就被鞭炮聲驚醒了,睜眼一看才6點,哎,該起來磕頭了,我們老家的風俗,起牀以後我跟着爸爸媽媽姑姑一起給爺爺奶奶磕頭,還說着新年好,新年吉祥,這樣就可以了。隨後就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放鞭炮、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一些小飾品一起分享了。

春節假期的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快,但是我過的非常愉快,相信非常多小朋友跟我一樣,在這兒我祝大家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春節記憶的作文 篇3

每年的春節,都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記憶。下面我給你們講一講我的春節記憶吧!羊年的2月18日這一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這一天里人們歡歡喜喜的給自己的`親人拜年和家人吃團圓飯,我也不例外。在春節這一天我們全家很早就起牀了,準備回八朝古都我的老家開封,這是一個古老而具有歷史性的城市。

到了開封我們先去大舅家拜年,進入大舅家我立刻被春節的氣氛給感染到了,大家都在說說笑笑,我看到我的小侄子正在給大舅、大舅媽拜年。一瞬間我也參加到了拜年的隊伍之中,這時大舅和大舅媽給我掏出了兩張紅顏色的毛爺爺,頓時我高興的說了聲謝謝,接下來我給大哥二哥等等拜年,到了下午六點我們提前開始吃團圓飯,大舅給我們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做的有:扣碗、魚、蝦和很多說不清的美食,吃完晚飯之後,我們去了清明上河園和龍庭遊玩,這裏面的夜景真是張燈結綵,燈火輝煌,人山人海。最引人注目的夜景是,掛在高空中五彩繽紛的燈籠,燈籠的光亮把整個龍庭照的五顏六色,像彩虹一樣的美麗。

遊玩以後我們買了許多煙花和炮竹,去金明廣場開始放了起來,一直遊玩到了凌晨一點多才回家睡覺,這就是我的春節記憶,你的呢?

春節記憶的作文 篇4

春節臨近,聽着熱鬧歡快的年貨叫賣聲,那些烙在心底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出來。

“ 小孩盼過年,大人盼掙錢”,孩童時代,懵懂的我始終覺得時間過得太慢,時時刻刻盼着過新年。而今,我已步入中年,生活殷實,家庭幸福,可再也找不到兒時盼過年那種急切的期待,那種純真的快樂;再也找不到過年時縈繞在心頭的那種親切的問候,溫馨的祝福,濃厚的親情,熟悉的鄉音……

小時候弟兄姊妹多,媽媽很早就開始給每個孩子縫納布鞋,讓我們過年有鞋穿。一到農閒,她就用自制的漿糊塗抹在布上先曬乾,再剪成鞋模子,然後一針一線地納鞋底、縫鞋面。布鞋縫納好後,媽媽總是一雙一雙整齊地擺放在箱子裏,過年時纔拿出來讓我們兄弟姊妹穿上,還諄諄囑咐我們要愛惜新布鞋。穿着新布鞋,我們樂不可支,媽媽也寬慰地笑了。

那些年代,物資雖然十分匱乏,但過年是快樂的。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就忙活開啦,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都是很重視的。小年過後,不少家庭就開始自做豆腐,將黃豆浸泡淘淨手工磨成豆漿,用白包袱過濾掉豆渣,再將豆漿倒在大鍋中燒沸,然後將預先準備的石膏水倒入其中製成豆花。隨後,媽媽麻利地將豆花倒入包袱中過濾,再壓在兩扇門板中間,濾幹水便成了豆腐。豆腐做好後,能幹的媽媽還會用一部分做成豆腐乳,一部分經鹽水浸泡後做成臘豆乾,現在回想起來,每樣都味美。

大年三十,一家人按照媽媽的安排,忙活各自的'事:洗餐具、掃揚塵、貼對聯、祭祖墳……做完一切,纔可以吃年夜飯,平時很難吃到的雞、鴨、魚、肉等,經巧手媽媽蒸、燉、煎、炒,滿滿擺了一大桌。每年這時,我們纔可以毫無顧忌地左挑右選,喜歡哪樣就率性吃哪樣。

最愜意的是年初隨父母去親戚家拜年。當時拜年也可算禮輕情意重,往往一包白糖或者兩斤面就可以當禮送,作爲小孩的我,更喜歡的是離開時還有五角或一元的打發錢,親戚給時父母極力推辭,我卻巴不得立即接在自己手上,現在想想,真好笑。

回憶是美好的,回憶更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回憶兒時過年時的情景,留在心中的烙印將永不磨滅。新年將至,我們又長大了一歲,讓我們以嶄新的自我去迎接新的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