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家鄉的小吃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家鄉的小吃作文

家鄉的小吃作文1

我的家鄉是青白江。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種小吃,有豆花、涼麪、餈粑等。不過我最愛吃的小吃,還是要數家鄉的肥腸粉了,因爲家鄉的肥腸粉很香,顏色很好看,味道也不錯,怎麼能不討人喜歡呢!

家鄉的肥腸粉非常的香,香的不說是香飄十里,至少隔着很遠就可以聞到。肥腸粉發出的誘人香味,每當我一聞到這一股誘人的香氣,我的饞病就會發作,我就會想到店裏去吃上一碗熱熱的肥腸粉,其他的路人也不例外。我想正是因爲肥腸粉特別地香,也許纔會吸引八方的人去品嚐它吧!

我最喜歡的一家肥腸粉店,是公園後面的那家元記原湯肥腸粉店,我一般隔個三四周就要吃一次。我走到店外邊,一聞到那一股香味,平時胃口不太行得我,立刻是胃口大開。現在如果叫我吃下一隻雞與準沒問題!每一次我來到店裏,我都毫不猶豫地叫一份大碗的肥腸粉。看見阿姨倒在鍋裏的粉在湯中沸騰,我的心裏也不停地在沸騰,我好希望我能快一點吃上熱熱的粉條,我盼星星盼月亮,外加流口水,肚子還在咕咕狂叫,我期盼了好半天都快睡着了,肥腸粉終於端了上來。我精神大振精力恢復了一半,我看了一看這一碗粉。粉條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了金色油亮的光,一層紅光浮在湯麪上,讓人看的胃口大開,還有幾段綠色的小蔥,漂浮在湯麪上,風一吹,那幾段小蔥就像是幾條小船一樣,順着風吹的方向移動,就連那幾塊肥腸在太陽的照射下都發出了橘紅色的光亮,從碗中還冒出了一股股熱熱的香氣。

我也顧不得這肥腸粉有多燙了,因爲我腦袋中只有一個念頭,快一點把這個美味給吃了,我拿起筷子夾了點粉條就向嘴裏送去。馬上我就吃出了這碗粉的味道,湯有一點辣,但主要還是酸酸的,比較開胃口,豆芽很脆和着酸味十分爽口,粉條沒有粘在一起,非常地細滑,肥腸軟軟的但又不是特別綿十分好吃,這碗肥腸粉真是酸辣爽口。

每當我吃完了一碗酸爽可口的肥腸粉之後,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以至於我每次外出旅遊,一看到川菜館就想起了肥腸粉,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吃肥腸粉,他不愧是我最喜歡的家鄉小吃。

家鄉的小吃作文2

提起我的故鄉連江縣丹陽鎮的小吃,當屬肉燕最爲出名,許多人慕名而來品嚐購買。但有一樣特色小吃能與之相媲美,那就是坑口村的手工線面。坑口村的線面純手工製作,有近百年的歷史,家家戶戶都會做。線面潔白如玉、麪條細勻、落湯不糊,把煮好的線面泡在排骨、豬腳或鴨子湯裏,加點自家釀的青紅酒,味道醇香,充滿味蕾。

手工線面雖然好吃,但製作過程複雜。從我記事起,一到晴好天氣,爺爺和父親母親從頭天晚上就開始忙碌了,準備好麪粉、食鹽等,和好面後早早睡下。凌晨三點左右起牀開工。首先是過條,只見爸爸的雙手不停地搓面,麪條像一條長蛇般不停地蠕動,媽媽隨着爸爸的節奏把搓好的麪條盤在大瓷缸裏,盤完後把大瓷缸放在木架子上。過條通常要過兩遍。其次是圈條。圈條很好看,媽媽首先拿出兩根竹棒,把它們插在木架的窟窿裏,然後從瓷缸裏取出麪條,把麪條圈在左邊竹棒與架子交接處,接着再圈在右邊的竹棒與架子交接處,以這樣的方式勻速左右不斷地循環。麪條在她手中不停地飛舞着,直到把兩根竹棒排滿。圈好後再把它們放在由兩塊直立的木板組成的架子裏。最後是拉麪,拉麪是將圈好的麪條拿到室外大木架子上拉,木架子有兩米多高,媽媽將圈面的竹棒一端固定在木架上,一端夾在手中,用力拉至變細,再固定在架子另一邊的窟窿裏。接着她用兩根竹棒從中間將粘在一起的線面分開,用力要均勻,否則三四米長的面就會從中間折斷,然後再拉至分開,她手中的竹棒像兩根指揮棒,起起落落的線面像是跳動的五線譜……最後一道程序是曬乾。一天站下來讓人腰痠背痛。每當我放學回家,瞅見媽媽在黃昏的餘暉中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一陣感動,媽媽爸爸辛苦了!

近幾年丹陽有些地方出現了機械線面,它的成本只有手工線面的一半,但做工粗糙極易斷裂。更糟的是有人以機械線面冒充手工線面出售,雖然多賺了錢,卻使這個豎立了百年的.招牌有毀於一旦的危險。不過,現在縣裏也開始重視這一現象,聯合村裏出臺了一些措施保護這個傳統手藝。

我愛手工線面,希望它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家鄉的小吃作文3

我的家鄉——興蒙,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裏有着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其中,我最愛的就是太極黃鱔,可能你會覺得,黃鱔很可怕,不好吃,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家鄉的黃鱔可是以色、香、味俱全,而遠近聞名哦!

聽長期做太極黃鱔的大廚介紹:“太極黃鱔的做法非常複雜。第一步,先把鱔魚撈出,用盆子裝好,再將蒜、姜、蔥分別切沫,第二步,熱鍋,將黃鱔連盆扣到鍋中,等黃鱔不跳後,再拿開盆子;第三步,將黃鱔剷出,倒入油,再把黃鱔放入鍋中煎,加鹽,使黃鱔捲起,形成太極的圖案,等黃鱔兩面煎黃時,放醬油、味精蒜沫、姜沫;第四步,將蔥花、紫蘇略炒幾下。最後,橵胡椒粉,放芝麻油,少許生茶油,翻炒幾下,便可以出鍋。

家鄉的太極黃鱔樣子非常好看。當一盤香噴噴的黃鱔端來你面前時,一看,一條條黃鱔微微卷起,形成了一幅形象的太極圖案,還有那翠綠的香菜,鮮紅的辣椒,還沒嘗上一口,就令人垂涎三尺,在黃鱔的周圍,是用紫蘇圍成的圓形圖案,煞是好看。

黃鱔不僅外觀好看,味道更美,用鼻子聞一聞,一股香味就鑽在鼻孔裏,讓人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輕輕一咬,嗯……真是五味俱全、鮮嫩香辣、味美爽口,讓人越吃越愛吃,,吃完後,還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太極黃鱔的吃法非常講究,夾起黃鱔,不能直接下口,而是要挽起袖子,用手從中間撕開,將內臟取出,其餘部分便可以直接食用。

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看到旁邊的小吃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外國人還專門到興蒙吃太極黃鱔哩;有的人還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有的人狼吞虎嚥。可見,家鄉的太極黃鱔是多麼的好吃,多麼的有名。我愛吃太極黃鱔,不僅僅因爲黃鱔色、香、味俱全,更重要的是品嚐着太極黃鱔,會有一種家鄉的味道。

太極黃鱔已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以黃鱔形成太極圖案而得名,如果你來到興蒙,別忘了一定要品嚐這道小吃哦!

家鄉的小吃作文4

我的家鄉白象,風味小吃衆多,最爲突出的就數香糕與豆腐串了。

白象香糕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記牌香糕,是樂清市北白象鎮公記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曆史。它以糯米粉爲主料,芝麻、棉白糖、桂花作輔料,經蒸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軟。

小時侯,我就對它垂涎三尺。我總是扯着媽媽的衣角,讓她帶我去買香糕,那裏的工人有時還會把香糕的整個加工過程介紹給我們聽,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軟不硬。然後在揉好的糯米粉裏摻入芝麻,接着,把特製的平底大砂鍋用水蘸均勻。不看不知道,裏面竟佈滿了一個個“方窩”。最後,把糯米粉鋪上鍋,嵌上桂花,整個過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蒸好後,稍稍晾會兒,把砂鍋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灑些水,一點點把砂鍋拿起來。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層香油封住,這樣,吃的時候裏面還是熱的。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極香甜的,只覺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氣沁人心脾。

豆腐串

說起豆腐串,其實家喻戶曉,但在這,豆腐串和茶葉蛋是放在一起的。也許你會問一個問題:茶葉蛋和豆腐串放一起煮起來成什麼樣子啊?不過,也就是兩者獨特的味道相結合,才稱的上是美味啊!不怕你笑話,吃了這裏的豆腐串,保準把你攙得吃了還想吃。

國小時候,我有時會到豆腐串老店去吃豆腐串。我喜歡看着他們煮豆腐串,弄懂他們是怎麼把豆腐串煮得如此美味。首先,把滿乘着水的大鍋燒沸,等到水裏吐出大氣泡的時候,往裏面灌入大量的辣油、味精,繼續燒,使它們的味道充分與水混在一起。這時,把早在一旁等待的幹豆腐倒入辣湯裏,過會兒,把茶葉蛋也放進去,兩種味道就相融了。煮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可以更加得入味)。客人一來,就用大湯勺舀起,給幾根竹棒,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媽媽總是說小孩子吃辣的不好,因此,我只能偶爾去吃。豆腐串色、香、味樣樣俱全,香、麻、辣、鮮等味味獨道。拿起一串來,又燙又辣,我總是舌頭舔嘴脣,嘴脣砸舌頭。

這裏的豆腐串遠近聞名,真不愧爲家鄉風味一絕啊!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家鄉的小吃作文5

我的家鄉在瀘西,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但是我今天不跟你們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阿廬古洞,也不說美麗的城子古村,就跟你們聊聊瀘西特有的各種小吃。

燒洋芋

燒洋芋用的洋芋是瀘西東山洋芋中有名的紅皮洋芋,瀘西城裏賣燒洋芋的都是用大鍋裝一鍋慄炭,上面架一個烤架,把洋芋洗乾淨放在上面烤,烤的過程中不停地翻轉,使其受熱均勻,烤出來的洋芋色澤金黃。再配上那一個個瓶瓶罐罐裏裝着的各種各樣的佐料,吃起來那是一個心滿意足啊!這些佐料能滿足不同口味食客的需要,喜歡吃辣的,別客氣,有剁碎加料的小米辣;不敢吃辣的,有蒜油加花生和甜醬;只能吃一點點辣的,有糊辣子拌蔥和香菜。總之,各種各樣的佐料,一定能滿足你挑剔的味蕾,讓你享受到美味的滿足感。

蕎粑粑

苦蕎是瀘西特有的一種農產品,一般在高寒山區種植,其系列產品遠銷省內外,瀘西最有名的就是蕎酒,最方便吃的就是蕎粑粑。蕎粑粑是瀘西街頭巷尾都有的小吃,其做法簡便,把蕎麪加水和成糊狀,用勺子舀起一勺,均勻地倒在一口平底小鍋裏,用小火慢慢的烹調,大約分把鐘左右,用鏟子輕輕翻個身,不多一會就可以出鍋了,然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確定吃鹹的還是甜的!

康寶元涼米線

作爲瀘西人,沒有不知道康寶元涼米線的。

“康寶元”本身是一個人的名字,由於他獨特的配方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口味,久而久之,他的名字竟漸漸成了他所創制涼品飲食的代名詞。

康式涼品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滷湯和酸醋都是自己配方,主要經營的涼米線、涼卷粉、涼麪條等特點是酸中帶甜,特別是白色的米線,卷粉和金黃的麪條放在一起,再配上酸醋、醬油、滷湯、辣椒油、大蒜、香菜等佐料,再蓋上一層特製的滷肉,看着賞欣悅目,吃起來酸甜可口,使人食慾大增。

當然,瀘西的小吃可不止這些!還有:水晶粉和米涼蝦、漂粑、油火燒、燒米粑粑、鮮美的老東山羊湯鍋等,這些都等着您來逐一品嚐……瀘西,歡迎你!

家鄉的小吃作文6

在我的家鄉“五蓮” 這裏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其中尤以“羊肉湯”最具著名。羊肉湯在五蓮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主要原料是、羊肉輔以蔥、姜、鹽、醬油、胡椒粉、香油等20多種佐料,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可以祛風逐寒、健胃溫脾。

如果你來五蓮吃“羊肉湯”還沒到羊湯館,我就聞到一股香味。那口大鍋裏冒着騰騰的熱氣,直燻人的臉,那人拿勺子蕩着鍋裏的羊油,光看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那人從鍋裏撈出一塊肉,冷涼後放在桌子上用刀切。一個一個的大白碗放在桌子上,碗裏放着香菜,拍碎的蒜瓣,另一個鍋裏還漂着辣椒油,肥肉膘子。羊肉湯的的特點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羶不腥,味道鮮美異常。羊肉湯品種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尤其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飲用。

你一定不知道羊肉湯怎麼做的吧!讓我來教教你吧:羊肉洗淨切成長10米、寬3.3釐米、厚3.3釐米的塊,羊骨砸斷鋪在鍋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過肉,旺火燒沸,撇淨血沫,將湯潷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適量清水,沸後再撇去浮沫,隨後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將花椒、桂皮、陳皮、草果、良姜、白芒等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與薑片、蔥段、精鹽放入鍋內,繼續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時,加入紅油。花椒水,煮約二小時左右即成。此時湯鍋要始終保持滾沸,撈出煮熟的羊肉,頂絲切成薄片,放入碗內,撒上香菜末即成肉湯。可將辣椒油、大蔥切段,荷葉餅裝上盤,一併隨羊肉湯上桌。食用時放少許辣椒油,荷葉餅夾大蔥段,可與羊肉湯同食。”現在懂了吧?

我的家鄉美食“羊肉湯”是不是讓你垂涎欲滴了呢?如果是的話,馬上過來嘗一嘗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7

我的家鄉——龍池鎮可美了。山美,人美,小吃的味道更美。

我的家鄉是美食之鄉,這裏的美食很多,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下面,就讓我來給你介紹介紹吧。

首先介紹我最愛吃的米豆腐吧。米豆腐在我的家鄉深受人們的的喜愛。聚會的時候,酒席上,路邊的小攤,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米豆腐做起來很簡單,只要把大米和上水磨成米漿,在鍋裏燒開,再點上石灰水煮熟,然後讓它凝固,放涼,黃黃嫩嫩的米豆腐就做成了。這是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大人不在家,我們要是玩餓了,只要用小刀把米豆腐切成小塊,蘸着準備好的辣椒醬吃,那味道,別提多美了。

接下來就是油粑粑了。油粑粑的製作過程簡單,但味道很鮮美,還有多種吃法。製作油粑粑同樣需要米,也是加少量水一起磨成米漿,比米豆腐的米漿要幹一些,在裏面加上鹽,花椒,姜米,野蔥,蒜苗等攪拌好。用勺子舀起倒入油粑粑盒子裏,再放入翻滾的油鍋裏炸,等到炸成金黃色就可以出鍋了。油粑粑外面很脆,裏面卻很軟,吃起來滿嘴香味。我常看着油鍋裏炸得金黃金黃的油粑粑就流口水,媽媽便一邊炸一邊餵我。誰家來了客人,人們都會買上幾十個,就可以很好地招待客人了。我爸爸還經常拿它來下酒呢。出門野餐,帶上它更是方便。油粑粑不管冷熱都好吃,涼了,煮着吃,加點辣椒,老遠就聞到了香味。如果把它和米豆腐混在一起吃,味道鮮美極了。

最後是綠豆粉,綠豆粉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煮着吃。不管是哪一種吃法味道都很鮮美。我就愛煮着吃。煮着吃可以加一些配料,如酸菜、蕃茄、肉等。而且綠豆粉還具有清熱解毒,緩解腸胃不適的作用哦。聽了我的介紹,流口水了吧,快到我的家鄉來品嚐吧。

勤勞的家鄉人對飲食特別講究。關於小吃,我們小孩子都會兩手,還有自己的拿手好菜呢。不信?有機會我一定給你露兩手。

家鄉的小吃作文8

去年暑假,媽媽帶我回了一趟家鄉──陝西袁家村。提起“袁家村”這個名字,外省人可能感到陌生,但一提到那裏的小吃,可是家喻戶曉。

進入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街道兩邊是對稱的兩排房子,青磚灰瓦,坡形的屋頂。前來迎接我們的姨夫告訴我:“這就是陝西八大怪之一──房頂坡坡蓋。也就是‘人’字房半邊蓋,肥水不外流的意思。”

沿着街道往裏走,兩邊是一家家小吃店。每一家的屋檐下,都擺着兩三張桌子,幾條長凳。雖沒有城裏飯店的豪華,但看起來倒也樸實而整潔。突然,我被一個很怪異的招牌吸引了,連忙喊道:“姨夫,姨夫!我要吃那個面。”姨夫停下腳步,看了看說:“這叫biáng biáng面!好,咱們就從這裏開吃吧!”我趕緊走到桌邊坐下,不一會兒,店裏的阿姨就給我們端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啊!這麪條可真寬啊!每根麪條足有一寸寬。我看姨夫拿起筷子先把面攪拌一下,頓時那雪白的麪條被辣椒和調料染成了紅色。姨夫邊拌麪邊說:“這也是陝西的八大怪之一──麪條像褲帶”。我趕緊用筷子夾了一根麪條放進嘴裏。啊,好軟!又筋道又光滑。仔細品,酸辣味十足,好吃極了。我吃了一口又一口,姨夫看我吃得滿頭冒汗,就給我拿來了一塊鍋盔饃,讓我就着吃。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厚、這麼大的餅,足有我一個手掌那麼寬大。我驚異地看着姨夫,姨夫笑着說:“怎麼,你不敢吃了?這也是陝西的一大怪──大餅像鍋蓋!”我猶豫了一下,咬了一口。咦!看起來硬硬的大餅,一入口就變得鬆軟,跟蛋糕一樣好吃,真是出人意料。接下來我們還品嚐了這裏的豆花,一朵朵豆花宛如棉花一樣,周圍有一層層紅紅的辣椒油,紅白相間,好看極了。

在家鄉的日子裏,媽媽常帶我穿行在遊人如織的村落裏。在那裏我們品嚐了各種色味俱全的小吃:洛面、餄餎、涼皮和肉夾饃……啊,真是太多了,數也數不完。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到了返京的日子,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家鄉袁家村。但家鄉那名目繁多、異常美味的小吃卻時常讓我回味,催我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