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家鄉的節作文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家鄉的節作文6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在祖國這個多民族大家庭裏,我的家鄉雲南騰衝傈僳族的刀杆節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和獨到的民族風采,最能征服觀衆。

刀杆節有兩項主要內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舉行。意爲洗去污濁,上刀杆纔沒有危險。傍晚來臨,幾千傈僳族人身着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圍着熊熊烈火“跳嘎歡唱。待柴火燃成紅彤彤的火炭時,一羣身着紅裝赤着雙腳的壯漢,豪飲數碗壯懷酒,在一陣緊鑼密鼓聲中大吼一聲縱入“火海。他們在火海中跳躍、翻滾,跳動的雙腳濺起萬千紅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繚亂。繼而,又見他們雙手捧起通紅的炭火,在臉上擦洗、搓揉,進行火的“洗禮”,然後又從火堆中撿起燒得通紅的鐵鏈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戲玩具,使觀衆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跳過火海後,身着節日盛裝的傈僳族男女又繼續跳嘎、對歌,直到東方發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驚心動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動。它比“下火海場面更大,氣氛更爲壯烈。這一天,到處人山人海,一羣羣傈僳族小夥子磨刀霍霍,然後將36把或72把鋒利無比的長刀做橫檔,綁在二十多米長的兩根粗木杆上,再把它豎立起來,一頭栽到地上,一頭直搗雲天,遠遠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雲天的天梯。當作梯檔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閃爍。正午時刻,一聲炮響,鑼鼓齊鳴,十幾個身着民族服裝的傈僳族漢子來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鋒,赤腳登上刀刃,迅速而鎮定地一個接一個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軀在寒光閃閃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這時觀衆提心吊膽,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渾身出冷汗。有的閉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緊鑼密鼓聲中,幾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漢子陸續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頂。此時演出進入了高潮,達到白熱化程度。只見他們一個個凌空打倒立跟頭,表演各種驚險動作。然後取下插在梯頂的小紅旗,順東西南北五個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着,他們又在空中鳴放鞭炮,令觀衆歡聲雷動,令羣山發出迴響。

說起刀杆節的來歷,還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葉,外族侵擾騰衝邊境,多少身強力壯的傈僳族青年被殺戮,多少孤苦無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開始,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先後三次率兵約35萬人進行征討,最終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敗了外族,而王驥卻在二月初八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傳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無不捶胸頓足。爲此,他們舉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活動來紀念王驥,並將每年二月初八定爲“刀杆節。

改革開放後,上刀杆這項民族傳統活動已經走出騰衝,走出雲南,走向全國。它參加了在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並先後到上海、海口、瀋陽等地成功地進行了演出,受到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報刊、廣播、電視臺對這一民族活動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它譽爲“中國一絕”。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閩南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們這美麗的家鄉——閩南同樣也具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民風:有跑王的端午節、看煙花的元宵節…但我還是喜歡最有閩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節。

盼啊,盼啊,盼……終於盼來了家鄉熱鬧的中元節了。這一天,可熱鬧了…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薩。他的母親被關在了地府裏。地藏是個孝順兒子,不忍母親被折磨得不成樣,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徇私把母親放了出來。沒想到牢房裏的小鬼蜂擁而出,成了各個地方的“遊鬼”。所以,人們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遊鬼以保平安。我覺得地藏菩薩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覺得連傳說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麼可怕了。到了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擺出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發粿、水粿、雞蛋糕,特別是我最愛吃的鬆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聽說做的大米要放到井裏浸泡幾天呢。蒸熟的鬆粿雪白雪白的,鬆、糯、軟、冰,夏日裏能吃出一片冰涼,比冰淇淋還好吃,且更綠色。現在因爲商場多了起來,購物比做這些小吃簡單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幾天,大人們則會次數繁多地帶我們去逛商店,讓我們“大開殺戒”。但我還是很懷念鬆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們製作中的樂趣。

說說中元節這天晚上吧。這天晚上,不等太陽公公說再見,大家就開始準備上香了。六點多時,剛開始還只是一兩戶人家,可過了一會,就陸陸續續的愈發多了起來。香菸繚繞,燭火搖曳,煞是熱鬧。絡繹不絕的香客摩肩接踵,鄉音中熱情地相邀,於是乎甩開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開懷,圍坐一羣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爾。夜色漸漸的來了,孩子們喜上眉梢,因爲屬於我們時光到了,小夥伴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點燃了,呼朋喚友,蜂擁着遊走於阡陌、田間,嘻嚷着誰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條夜行的火龍映照着燦爛的童顏,徹夜不眠。

於是,大人們品味着鄉俗,放鬆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們追逐着鄉俗,娛悅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故鄉的文化底蘊深厚,“鬼節”的傳說中也洋溢着濃濃的鄉情!我希望我們的故鄉——閩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今天是重陽節,我想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問個好。

喂,你是誰?電話那頭,想起了久違的聲音,是奶奶。奶奶的聲音仍然是那麼和藹,那麼親切。奶奶,我是小霞呀,您的身體好嗎?好,好,你們就放心吧,奶奶啊,您年紀大了,要當心身體,活少乾點---我話還沒說完,奶奶就接過話來:不幹活哪有飯吃呀。那也是,但您不要太勞累了,幹壞了身子,我們會着急的。我不由的想到:我爺爺早就去世了,只留下我奶奶孤獨一個人,我隨爸爸媽媽打工到了杭州,只有奶奶一人在家鄉。只有在暑假裏,我纔可以回老家在奶奶身邊,陪陪奶奶,平時裏,想奶奶時只能打電話-----想到這兒,我的眼眶紅了,如果時間能夠回頭,那該多好------。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在電話裏我和奶奶聊了半個多小時。晚上,我躺在牀上,心理還在想奶奶。我多想馬上能回家看到奶奶呀!

奶奶,希望你重陽節快樂,等放假了,我一定回來陪您。你可要保重!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今天是冬至,姥姥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麪,又是調肉餡兒。媽媽昨天就說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爲什麼要吃餃子呢?

我起牀之後就趁媽媽不注意,悄悄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裏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於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後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爲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啊!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醫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餃子。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思。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我還學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們家今天也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讓我也記住一下有關“嬌耳”的故事吧!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冬至。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老家去上墳掃墓。我們還在商店買了香、紙錢、金銀元寶、火炮等祭拜物品。

中飯之後,我和爸爸就出發了。一路上雖風景秀麗,但我卻沒心事觀賞,只想着因爲生病而去世的奶奶,在我的記憶中,她是多麼的慈祥和藹呀!

我和爸爸拿着鋤頭、畚箕上山了,爸爸忙着搬泥土掃墓,我在旁邊拔草。今天天氣好冷哦,我的手都凍僵了。接着爸爸把香紙、元寶點燃燒掉,然後我和爸爸在奶奶墳墓前拜祭,在奶奶的墳墓前,我不由的鼻子發酸,默默地對奶奶說:“奶奶,您在那邊過得還好嗎?以前,在我的印象中,您每一天都是那麼的忙忙碌碌,從來就沒享受過清福,現在您就安息吧!”接着我們就放了火炮下山了。

在我們回家的路上時,看見了許許多多人都去掃墓,便問爸爸:“爸爸,爲什麼今天有那麼多人來掃墓?”“因爲今天是12月21日,冬至,這是我們家鄉祖先傳下來的習俗,上墳掃墓,祭拜親人,來寄託對古人的一種思念之情。”爸爸回答道。

我不由朝山頭那邊看了一眼,奶奶,您放心,以後每一年我都會來看您的。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我的老家在海拔較高的山村,村子裏大多數家庭都傳承着傳統的耕作模式,家家戶戶都養殖着家禽、牲畜,生活物資基本靠自給自足。每年冬天,天氣漸冷,農活也逐漸閒下來,村民們大多都在家裏圍坐在火堆旁享受天倫之樂,但有一件事情可是家家戶戶都特別重視的,也必須要辦得熱熱鬧鬧的,那就是年豬節。

年豬節沒有固定日期,通常是在冬月或臘月的某一天進行。各家各戶一定得自己選擇吉日,儘量不與鄰居重合。確定日期後,主人會及時邀請村裏的屠夫和左鄰右舍以及親戚朋友,請各家的壯勞力那天都得來家裏幫忙,老老小小都要來家裏做客,提前幾天就要開始做準備工作,清掃房間場院,準備柴火、菜蔬等。

約定的日子到了,隆重的年豬節就要開始了。天還沒亮,主人就得冒着嚴寒燒一大鍋滾燙的開水。天剛矇矇亮,村裏的屠夫和左鄰右舍的壯勞力陸續到位。豬圈裏長得肥滾滾的大年豬還在啥都不知道,美美地打着呼嚕了。大夥兒早已在豬圈外面議論紛紛,一邊稱讚着眼前這又大又肥的年豬,一邊想着用怎樣的辦法征服它。豬圈門打開了,呆頭呆腦的大肥豬還朦朧着睡眼,就糊里糊塗地被繩子拴住了腿,拎住了耳朵,捲住了尾巴,就這樣一羣壯勞力連拖帶拽地把它扯出了豬圈。大肥豬扯着嗓子嗷嗷直叫,打破了寒冬山村的寧靜,同時大肥豬也在使勁兒掙扎,但一般來說這種掙扎都是徒勞的,沒幾下功夫就被硬生生摁在一條寬寬地大木板凳上。通常這血腥的場面是不允許小孩子看的。這時的我們,只能躲在房間裏聽着大肥豬那撕心裂肺的叫聲。不一會兒,叫聲逐漸消失,再去看時,大肥豬已睡在一條大板凳上動彈不得,鮮紅的豬血已經裝在一個大盆子裏了。

接下來,燒的那鍋水就要派上用場了,把滾燙的開水來回淋到肥豬的身上,就可以把豬毛拔掉,再用刮毛的工具呼嚕嚕一刨,白花花的豬皮就露出來了。大家分工合作,有說有笑,過不了多久,整頭豬的毛就拔完了,豬皮也被刨得乾乾淨淨,一頭肥肥的整豬就擺在了主人的庭院裏。這時候,主人會在豬背上插上三炷香,用整豬祭祀神靈,以求神靈保佑來年六畜興旺。

一炷香過後,屠夫就要給大肥豬開腸破肚了。他熟練地剖開肚皮,豬的五臟六腑一下子暴露出來,腸肝肚肺被一一拿出。大夥兒也有條不紊地當着屠夫的助手。大肥豬被分成兩大塊後一般會用大秤來稱稱豬肉的重量,稱得的數據立即上報給主人,這可是這一年來辛辛苦苦勞動換來的,收穫的喜悅洋溢在主人的臉上。在這之後,屠夫就會切下豬頭和頸部,再將豬的身子分割成十幾塊兒便於醃製臘肉。這期間,最高興的莫過於小孩子了,也跟着大人們忙得跳進跳出,好奇的雙眼直勾勾地盯着宰豬的每一個環節,似乎想要把屠夫的手藝一下子給學來。屠夫往往也會把豬身上最好吃的瘦肉給小孩子割上幾片打發到一邊去更安全。於是乎,小饞貓們便給肉片拌上佐料裹上菜葉放在柴火堆裏烤着吃,那味道恐怕是孩子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一頭豬宰殺完畢已是晌午,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也陸陸續續到來了,院子裏還在繼續宰殺年豬,廚房裏已經忙得熱火朝天了,左鄰右舍的婦女們分工合作,正在籌備一頓豐盛的年豬宴。中午時分,菜餚備齊,肥鍋肉、蘿蔔燉骨頭、多種農家小菜炒瘦肉、爆炒豬肝、白菜豬血湯等等一大桌子美味佳餚都端上桌來,香飄撲鼻,所有客人盡情地享受着美食,能喝酒的鄉親們也一定會相互勸酒,乘興多飲幾杯,說笑聲、杯盞撞擊聲夾雜着撲鼻的香味飄出窗外,村子上空飄蕩着快活的空氣。

午飯過後,所有客人都閒下來了,圍坐在火爐旁拉家常、嗑瓜子,有的也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小孩子們也聚在一起開展屬於自己的活動,婦女們還是在廚房裏忙活,收拾清洗同時爲晚餐做準備。

晚飯過後,大夥兒都要散去了,和主人一一道別,同時又邀約下次在哪家過快樂的年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