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秋雨依舊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雨依舊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秋雨依舊作文

窗外燈火幽暗,秋雨迷離。也不知道下還是沒下,只聽雨滴滴落的聲音,清脆而短暫,消逝在燈光裏了。若是沒聲了,就後悔沒有仔細地聽。

讀老餘的書已經很久了—四年級認識、五年級初讀、六年級再讀,……過了這些年,沒有讀通《論語》,沒有讀通《紅樓夢》,也沒有讀通他的書。五年級的`寒假我從鄰居處抱來三四本,說是在一個月內還他,結果到了國小畢業還沒有弄明白—接下來,是我與老餘的短暫分別—直至最近,又再次重逢。舊友重逢似生似熟。有些篇章看起來就是當年往往幾分鐘便能翻過;而其他不然,往往看上十幾分鍾,也沒繞明白,再回頭重看好幾遍,也還是一頭霧水。主要是這本書沒有比較明晰的線索,反觀他的另一部力作,則是比較輕鬆。他和一些好友深入亞洲,到達了戰亂頻繁的地區,通過對古文明的探究,爲我們劃出了一條完美的旅行路線—所以,我最喜歡那本書。

說來也可笑,我當初認識老餘純粹是爲了完成一篇“驚人”的讀後感。我想來想去決定不依照國小的“建議閱讀”的書目,甚至不依照“文藝”派的風流,便選擇老餘的那本《亞洲之行》。我以爲沒有幾個人知道老餘,沒想到將讀後感謝交給老師後的第二天,就被老師批了一頓,說我並不用心,沒有讀通“餘大師“的作品—沒錯,當時老師是這麼稱老餘爲”餘大師“的。老師的一頓罵,讓我反省到今天也沒能完成最低的指標—讀懂它。

經我一夜的挑戰,我將老餘的本書摸到了尾巴,但仍是無法摸清到底是什麼樣子。他的思維過於縝密,時而豪邁時而內斂的筆法讓人應接不暇。我只能在心中默喊—餘大師。

雨聲一下子停住了,我不禁往窗外看。窗外燈火幽暗,秋雨離開了。我想到他在中東的那夜,在歐洲的那晚,在故鄉的月光下。他屢次苦旅,爲即將消失的文明遺址記錄下最後的印象;他屢次演講,爲世界講述魅力中國。

如今,老餘真的老了,現已七十多歲了,但是—秋雨依舊。

他叫餘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