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輔導

高山無語,但閱盡世事滄桑;大海怒吼,卻源自細流無聲。鮮花綻放,枯葉凋零,金蟬脫殼,蜘蛛結網……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充滿智慧,深蘊哲理,富有靈性。崇尚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和諧,我們的情感纔會更加豐富,我們的人生纔會更加精彩!

話題作文輔導

放下一切雜念,懷着一份淳樸,帶上一份純真,用一顆感悟的心,走進自然,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在自然中放飛心靈,我們會發現,自然中的一切竟如此美好,如此美麗,如此神奇。

[文題設計]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峯,廣袤的原野,歡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會引起我們深思;朝暉夕陽,寒來暑往,花開葉落,鳥語蟲鳴,都會引起我們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們會有所感悟。請以“感悟自然”爲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話題解讀]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善於思考的頭腦。

人類之所以進步,是大自然的恩賜。自然給了我們智慧,給予我們生存的空間,給予我們生命的繁衍。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汲取科學的啓示,人類因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朱熹詩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從半畝方塘的清澈而想到源頭活水,由此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同學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大自然的'絢麗多彩和千變萬化,聯繫到自己的人生經歷,也一定會發出許多感慨,得到許多人生的哲理。比如以花開花落爲例:含苞欲放時,你能感悟到花朵的勃勃生機,感悟到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準備着將來爲國家爲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絢麗燦爛時你會聯想到人生的美麗,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華,勤奮學習,讓生命發出燦爛的光輝;隨風飄落時你會聯想生命的奉獻,感悟到“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崇高精神境界。

“感悟自然”這個話題就是讓我們深入生活,去觀察自然景物與現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思路點撥]

“感悟自然”這一話題是相當寬泛的。材料提供的意境,令我們馳騁遐想的空間十分廣闊。這要求我們要從以下兩點來思考:一是“化抽象爲萬象”。要讓“大自然”變成可觸可感的萬千形象,奔涌到我們的眼底。二是“萬象之中取一象”。“缺自然之景,讓自然與自己的心靈碰撞,撞擊出思想的火花。要能從自然之“象”中獲得“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啓迪。感悟自然,要有較深的內涵,古人說,“意高則文勝”。總之,用自己的心去與自然溝通,用真情去擁抱自然,就會“在細微處顯出才華”(老舍語),就會寫出獨特的感悟。當然,感悟自然,思考人生,所“感”所“悟”,不能漫無邊際,或浮光掠影,要注意角度小而集中,有意蘊。

[素材積累]

路過人家的牆下,偶一擡頭,看見一棵結實累累的柚子樹。一顆顆碩大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頭。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風情畫。

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迴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賞析]

第一次看見結實累累的柚子樹,作者感慨,說“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好”,好在新鮮而刺激,“妙”,妙在回味無窮。第一次見柚子樹,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因爲有“第一次”的經歷,生命才值得低迴品味。這就是“第一次”帶給作者的深刻感悟。

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勢。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我發現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掌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李漢榮《山中訪友》

[賞析]

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作者運用想像的手法,與樹木融爲一體、與自然融爲一體,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爲北平處處全長着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裏的家蟲。

——郁達夫《故都的秋》

[賞析]

爲什麼要寫這蟬聲呢?因爲秋天一來,蟬的生命就漸近終點,這與秋天一來草木便要凋零是一致的。面對動植物這種“生命悲劇”, “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蕭索的感觸來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像郁達夫這樣一個文人,聯想到自身的悲哀,自然也免不了悲秋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