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讀後感作文

  【第1篇】

我的女兒今年十三歲,是一名六年級的國小生。在這十幾年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過很多迷茫和困惑,直到今天一直都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孩子並沒有成長爲自己期望的樣子。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籍也看過幾本,總覺得書中那麼多的優秀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那些方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真的合適嗎?試着實踐卻沒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覺得因材施教似乎更可行一點,漸漸地對書店裏琳琅滿目的育兒書籍“敬兒遠之”。所以當週末女兒告訴我老師要求寫一篇親子閱讀,書名是《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時,我不以爲然的同時又有點不知所措,沒看過這本書怎麼寫?但是作爲家長是應該要配合老師的工作的,於是在手機上打開了這本書的電子版,想自己先看看。

《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讀後感作文

一章一章地看下去,漸漸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因爲在某些章節中,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與作者形成了共鳴。在此跟大家分享。

  一、千萬別用補償心理對待孩子

所謂“補償心理”就是父母想將自己昔時失去的東西,或者自己渴望的、未能得到的通過自己的孩子來補償、實現,強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學習,也許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超越自己過上更美滿幸福的生活。殊不知,這種“補償心理”會模糊父母的視線,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於是有了那麼多的恨鐵不成鋼,有了這樣那樣的衝突,因爲孩子沒能成爲自己期望的樣子。但是這種期望是否已超出了孩子所能達到的高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苛求心理是很可怕的,也是不現實的。

終於知道,父母要放正自己的心態,孩子盡力就行。

  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家庭當中的靠山,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對孩子來講起着相當大的影響力,父母的言行舉止有着直接的示範作用”。

作者寫的太好了,我深深地認同這點。孩子首先是通過認識父母來認識社會的。試想一對不能善待老人的父母會培養出一個孝順的孩子嗎?父母平時的粗魯、不友善經常出現在孩子的視線裏,久而久之會變成一種理所當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

讀了《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雖然每個孩子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愛孩子的心是相同的。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教育觀念,學習成績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要想孩子變得優秀,作爲父母的我們也要努力變得優秀。只有父母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收益終身。

  【第2篇】

應女兒的.要求,寫《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讀後感,讀完全書感覺重新經歷了一次孩提時代,彷彿和孩子進行了一次角色互換,感觸很深。

全書十章,圍繞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舉實例,講道理,娓娓道來,深入淺出。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一中心思想貫穿全書,時刻提醒家長們身體力行。

書中第二章第四節寫的是父母是孩子情緒的榜樣,深有同感。當今社會亞歷山大,父母在生活的漩渦中掙扎難免會出現很多焦慮的情緒,孩子非常敏感,父母的焦慮會感染到孩子,使孩子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近一段時間,我母親生病住院,我的情緒非常焦躁,有點失控。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女兒在學習上稍有差錯,我說話的語氣會比平常多出一些嚴厲。女兒瞪着烏溜溜的大眼睛,眼底透露出些許恐懼和驚慌。有天晚上,她悄悄的告訴媽媽,爸爸的情緒非常焦躁,讓人害怕,我不敢給他看作業。平靜下了細想,如果我天天這樣,女兒的心靈肯定會收到創傷,所以我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並和女兒做好溝通。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家長的願望,父母從孩子咿呀學語開始便會給孩子認字,參加各種培訓。作者在書中通過列舉實例,科學分析,提醒家長要循序漸進,遵循自然規律,切不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作者在書中呼號吶喊“精神感冒不容忽視”,“心靈暴力比身體傷害更可怕”,“成績好不等於心理健康”,不遺餘力告誡家長,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孩子的第一福祉,千萬不可因小失大,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某一特長而忽視了孩子的人格塑造。

人生是一趟單程的旅程,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不可複製無限珍貴。懂得生命的內涵能增加生命的寬度和長度,讓生命變得豐潤而有意義。作者從人的個體屬性到社會屬性,從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到解決方法,從幼兒會遇到的問題到少年會經歷的青春期,不同的層面不同角度透 徹 分 析,給家長準備了一個知識寶典,讓家長從中學會和孩子一起讀懂生命,珍惜生活。

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但不應該剝奪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權利,尊重和理解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樑。

笑是一種能力,笑代表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態,而愛笑的孩子也更容易在社會交往中得到接受。願天下的父母都能讓孩子從心裏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