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名著讀後感作文三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著讀後感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名著讀後感作文三篇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1

在讀完《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後,我最最激動了。在這本書中,安妮在不斷的變化着。

從馬修帶回來的是一個滿臉雀斑、一頭紅髮。瘦骨如柴的小女孩,我不馬修和馬莉娜會不會收留她。自從安妮被收留以後,她一次又一次的出:他把止痛藥放進了蛋糕裏;從房頂上摔下來;把頭髮染成綠色等等,在每次出後她都吃一欠,長一智。

安妮彷彿是一個闖入凡間的紅髮小精靈,當馬修和馬莉娜兄妹由於一個誤會收留她的時候,瑪麗娜一度懷疑她着了魔。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小精靈,卻牢牢的抓住了我們的心。

現在安妮變了,她變成了一個懂事、漂亮的大姑娘,她考入了皇后學院,併成爲了獲得大重獎金的學生。後來,他爲了瑪麗娜和馬修,放棄了考大學,她也不讓馬莉娜賣了綠山牆,因爲這是馬修生前一生的心血,她要在這美麗的綠山牆裏和馬莉娜度過一輩子。

我被安妮的這種精神所感動,我愛安妮。作文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2

如果一棵樹枝葉繁茂,那麼我們一定會驚羨它的生命蓬勃;如果把維立葉城比作一棵樹的話,那麼它的“繁盛”足以讓我們窒息:生活在樹冠的貴族,明明內心彼此仇視,爾虞我詐,相互傾軋,可一個個看上去卻衣冠楚楚,溫文爾雅,光彩照人。他們即使給對方一個微笑,也總不肯捨棄嘴角上掛着的那一絲輕蔑。虛僞,無所不用其能,恣意的佔據着枝葉間的縫隙,切斷了陽光,只在樹根周圍投下濃濃的陰影,而這陰影正好罩住了一個人——於連。

於連仰觀樹冠,內心洶涌澎湃——“社會地位:愚人的尊敬、孩子的驚奇、富人的仰慕”。正如特殊人物對周圍環境有着特殊的敏感一樣,對社會地位特殊的敏感滋生樂於連野性的慾望——一定要爬到樹冠上去!可惜命乖運蹇。“千里覓封侯”的紅色從戎夢在生不逢時的仰天長嘆中灰飛煙滅。不過,很快,神甫所帶來的高薪和所贏得的來自王室的尊敬,使他黯淡的眸子裏閃現出金燦燦的希望之光——穿上黑色的教會服,一樣可以躋身名流。可在藐視一切的上流貴族眼裏,他驚人的記憶力與街頭末技之流的雜耍在本質上並無任何區別。於連也很清楚。憑着驚人的記憶力這塊敲門磚僅能敲開上流社會的大門而已,卻比一定能得到主人的笑臉相迎,想要登堂入室,成爲座上嘉賓,還得有讓自己舉手投足增色的“行頭”。久處樹冠陰影中的他自然毫不猶豫的爲他的慾望尋找到了一個能遊刃有餘的套子——虛僞,並一頭鑽了進去。從此,他便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一步步地向他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挺進。

司湯達將《於連》改成《紅與黑》,讓兩個不和諧和極端矛盾的色彩痛快淋漓的昭示我們:於連是極端矛盾的混合體!他的地位在樹根定格,慾望卻在樹冠燃燒;對拿破崙在心裏是瘋狂崇拜,在人前卻大肆攻訐;他根本不信神靈,卻示人以篤信虔敬;他仇視現實生活,卻又無法控制自己的逃避;他鄙視上流社會的烏煙瘴氣,卻又癡迷於能生活其中;他沒又使自己尊嚴增重的砝碼,卻不能容忍別人有任何輕蔑,即使對方是一個的爲卑微的車伕,他也要選擇決鬥到底!的確,以一個小鋸木廠主的兒子的'身份向上流社會叫板,要在林立的漩渦中馳騁捭闔,收放自如,除了靠自欺欺人的虛榮和嫉妒空白的自尊外,如履薄冰的於連還能靠什麼呢?看來,於連這個時代的畸形兒,正是從巴黎這個罪惡的母牀上誕生的怪胎。

可催生了怪胎的助產婆——上流社會,卻不願接受這個不合他們“規則”的新生兒。於連的闖入等於宣告復辟者在風雨飄搖中剛制定的統治“規則”又被撕開了一個豁口。所以,於連的擅闖必然招致貴族們本能的反感,也就必然遭到整個上流社會的聯合剿殺!

當初,於連揹負野心,懷揣虛僞啓程,一路似乎暢通無阻。但每爬高一寸,危險也就隨之加上一碼,最終還是跌了下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只將“遺憾”重重的摔在了身後。畢竟,於連充其量也僅是一隻逆流之筏,他無論如何也敵不過巴黎這片波詭雲譎的海洋的。

臨刑前,於連也苦笑着高聲對自己說:“我的同時代人的影響佔了上風,離着死亡只有兩步遠,單獨跟我自己說話,我仍然是僞善的……啊,19世紀!”

只有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才能造就出野性的於連,也只有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才能造就出於連被送上斷頭臺的命運。

於連,一個久久揮之不去的名字,蘊含了太多的沉重與悲哀……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3

很久之前看過《簡愛》這本書,今天來與大家分享下讀後感

我翻開了這部小說的第一頁,便欲罷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書。

不得不承認,我讀書的態度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跌宕起伏,我被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住了,當小簡愛被斥罵的時候,我不禁對這位被命運捉弄的孩子報以同情的眼光,或者在她的眼中,這所謂的同情是對她的蔑視,她不需要,童年的悲慘遭遇讓她反感,也會讓他感到痛恨。

我爲簡·愛在舅媽家被欺負而流淚;爲簡·愛初到孤兒院糟受人格的屈辱而流淚;爲簡·愛的生活境遇而流淚;但這些大多是對簡·愛的同情。真正讓我感動的是爲羅徹斯特最終選擇了沒有社會地位、長相的簡·愛。我欣賞羅徹斯特,以他的紳士身份、他的貴族地位、他的淵博知識、他的財富,在當時與從孤兒院出來做家庭教師的簡·愛的結合,在很多人看來,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但爲什麼這樣一個的事實會成爲現實呢?他看中的是簡·愛的人品與氣質,而我自己認爲那是簡·愛的內在美。這種內在美或許不如外在美那麼絢麗,那麼迷人,但她值得讓人細細品位,並且隨着時間的流逝,越發吸引人,越發有魅力。

當桑菲爾德莊園被瘋女人燒成了廢墟,更糟糕的是羅徹斯特被燒成了殘廢。他孤身一人,眼睛再也看不見一任何一切事物。遠在它鄉的簡·愛毅然放棄了表哥的愛情,回到他的身邊,去追求心靈中的真愛。

或許有人覺得簡·愛傻,但真是這種單純的想法與質樸的感情纔會贏得真正而美好愛情。他們共同演繹了人世間最美的感情,更獲得了人們的祝福與尊敬。

從簡愛的身上,不得不對今天的生活報以慶幸,相比較而言,我們所缺少的不都在簡愛的身上體現出來了嗎,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生活中,簡愛的任何一點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當今社會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