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社會中感受幸福作文

一個大國的目光該如何投放?人民還是財富,抑或二者兼得。——題記

我從社會中感受幸福作文

浸着中華兒女愛國的熱血,幾代肩負着復興之重任的人民們的人們的奮鬥,終使中國經濟只在短短的幾十年內便發生了令人驚異卻又驚歎的變化。然而經濟的飛速發展,其目的爲休?只爲GDP數字不斷攀升?顯然不是。政治課本告訴我們:我們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人們的這些要求,說到底也就是爲尋求幸福。本應隨經濟發展而來的,來了嗎?我們本應感受到的幸福,我們感受到了嗎?

當今“消除仇富思想”的呼聲漸高,但事實上中國人並非仇富,而是對於貧富分化容忍度過高。而在中國經濟發展之路上,政府本應對廣大人民的利益進行保護,而事實上政府卻對於企業的保護更多,如人民幣升值,本是可增強廣大職工人民的購買力,給予老百姓以極大實惠的,但政府壓制人民幣的匯率增長,卻在爲企業的利益作想,因爲這會使中國企業失去既往依賴於的價格優勢上。

不提高本國人民的購買力,反而以低廉的來希求長久的國外市場,這無異於不給正在漏水的桶補洞,反而源源不斷向桶中注水。提高人民購買力,完善社會福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科技創新人才,不依賴於做世界的生產工廠,這樣的社會,才能從中感受到由一個國家帶來的幸福之感。

社會的更廣闊一面,由勞動者的狀態反映,上文所提高到“仇富思想”,的確存在且它的存在有一定道理。中國的大部分富人不比喬布期、比爾?蓋茨那些令人敬仰的、改變整個世界的人物,在世界的'富豪排行榜上,中國大都是房地產開發商。而在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甚至靠剝削工人來過活。富士康在職幹部“十一連跳”後,才推出“週休一”(即一週休息一天),而在之前則一直實行“13休1”(即上班2周放假一天;本田工廠日本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人的50倍)。難道這便是中國之優勢之所在?相當於中國中等城市的美國馬薩諸塞州地方法庭便判決沃爾瑪這一世界最大零售商賠償職工4000萬美元賠償,人均734美元;而中國工人爲討薪被打傷的故事一年到頭不斷,卻又沒個所以然。社會對勞動者的權利提供有效保護,是使國民收入提高的之一,更是能夠使人民感受到生活幸福的因素。可惜的是,我從當今的社會感受不到太多的幸福,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在社會生活中,更具體的是人民的生活,包括物質與文化生活,即是精神的需要,即是生活的幸福。對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過幸福的生活,有個安定的晚年便是最終的追求目標。故節省開支,便就能夠攢夠“養老”的錢財。很多人的觀念上無法接受如以借款方法買房的行爲,因爲古人給我們的教悔便是先收穫再享受,早年奮鬥爲晚年安樂。的確在過去十分有必要,然而在當今卻是無法推動內需的原因之一。然而這樣的卻也是建立在社會福利制度不健全的痼疾之上的。有些人認爲福利曾家的人都懶,不有競爭力,過幾年連中國的大學都會超過美國。如果說老祖宗的話還許多有用的話,那麼“衣食足然後知禮儀”有很大意義。人只有基本生活需求滿足之後纔會有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纔會有民族素質的提高,而非有些人所想“越來越懶”。比如達爾文原本遵父命從醫,但當他知道家中的富有時,他纔敢於乘船遠航,爲“進化論”學說的提出打下基礎。而社會福利制度的不健全,就使人們忙於生計,爲生活所累,或者說爲生存所累。倘若人們能夠得到生活的保證,便有更多的資金能夠投入在教育與文化生活上,人才得到培養,素質得到提高,企業注入新鮮活力,創新便既有人才支持,又有國內市場支持,經濟增長又可保證國民的社會福利完備,社會之中才有幸福,才能夠感受到真正的生活的幸福。

以上便是我從社會各個角落感受到的。作爲一名中國平民,深入的瞭解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一個聲音在呼喚:“中國需要幸福!”呼聲越來越高昂,人民在覺醒,社會在呼籲。現今我從社會中感受幸福,得到是這些,相信在幾年或十幾年後,我從社會感受幸福,得到的是真正的幸福,民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