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作文集合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傳統文化作文集合八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檯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

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知道怎麼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

“你吃這麼快,怎麼能嚐出味道,日記怎麼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

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比如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放鞭炮、貼對聯等等。

就拿春節來說吧!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爲包糖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就拿過年放鞭炮來說吧。

過年爲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提起清明節,也許很多人都會背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然而,同學們,你瞭解清明節的由來嗎?你能數數清明節的民風習俗嗎?你能說說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嗎?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古代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爲一。經上千年的演變,清明節日益發展成爲舉國上下十分重視的民俗節日。

清明節最突出的習俗是掃墓祭祖。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除了給自家先人上墳外,如今,人們還會到烈士陵園掃墓,祭奠先烈英靈,繼承革命遺志,清明節成爲全國人民緬懷革命先烈的隆重節日。

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又名“踏青節”。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地溫升高,草木萌動,在北方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江南則楊柳綻開,桃李芬芳,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舊時,清明時節的郊野之中,衆人春遊的場景是非常盛大熱鬧的。當時遊樂活動在清明節俗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與祭祀平分秋色。宋代詩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更是形象地描繪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人們傾城遊春的生動場景。沐浴着風和日麗的大好春光,盡情地享受這春天的溫暖,正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文化權利。

除了掃墓、踏青之外,古代的'清明節,還有盪鞦韆、蹴鞠、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使這個節日,在慎終追遠的莊嚴中,融合了許多歡樂的氣氛,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

清明時節,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我們追思賜與我們的先人,我們緬懷創造歷史的英雄;我們可以在墓前與先人對話,也可以踏青放風箏親近自然,去感受“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愜意,去領略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清明是逝者的欣慰,清明是生者的責任,清明是天空的坦然,清明是來路的芬芳。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傳統文化是一種十分寶貴的藝術,也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技能。但是很多人卻逐漸淡忘了它們,甚至有些人還去破壞它們,所以它們更加需要我們的保護和傳承。

在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民間活動——溫州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同學們都喜出望外,等着,盼着……起初,我看到兩位客人,手裏拉着兩個旅遊皮箱,跨入校園,我本以爲它們是來旅遊的,老師告訴我們他們就是民間藝人,我越發覺得奇怪了。

“叮鈴鈴”伴隨着上課的鈴聲,我們來到了學校的體育館。體育館裏人山人海,我找了一個位置觀看藝人表演,只見幕布上寫着兩行大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提線木偶戲。這時,從幕布後面走出兩位民間大師一男一女,他們不就是剛纔從校門口進來的兩個人嗎?他們的服裝都換了,換了身中式傳統服裝,手提木偶,面帶笑容,我才知道它們剛剛拉的皮箱裏裝得是一些小木偶人呀!我發現每個木偶上都有好多的線,我被看得眼花繚亂,仔細一觀察才明白原來木偶的每個關節上都連接着線,藝人的每個指頭可以控制一根線,甚至可以控制好多線,太神奇了,木偶們在他們手裏活了起來!隨着樂曲還能翩翩起舞、跳躍、翻跟斗,可愛極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華傳統文化——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點,橫,豎,撇,捺,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寫一手中國字。小時候吧,用鉛筆寫字,我不是班級中寫字好的。那是我經常抱怨:這可惡的漢字這麼難寫。長大一些覺的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況且用上了鋼筆,字歪的不那麼厲害,也就不那麼討厭了。現在,我愛漢字,雖然我的字仍舊歪歪扭扭不好看,雖然老師已經讓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舊喜歡用鋼筆,因爲鋼筆可以練字。漢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早晨起來讀着課文,我愛課本上的漢字。中午,打開練習冊,做着題,我愛練習冊上的漢字。晚上,打開電視,我愛電視上的漢字,整整一天,我都愛漢字!

追遂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8000多年的歷史。至於漢字的個數,沒有人細細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古代的調查中看出問題。從秦朝的《倉頡》、《博學》開始,一共有3300字。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數爲589283個字。漢字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爲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多少蛻變啊!

我愛漢字。因爲它飄逸,它整齊。我愛漢字,因爲它輕盈,它歡快,我愛漢字。因爲它就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因爲它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作爲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的恥辱,更要感謝祖先爲我們創造了漢字。做一箇中國人寫一手中國字!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衆所周知,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從小我就聽爺爺奶奶在我耳邊唱他們最喜歡的阿慶嫂,自然就愛上了京劇。

正好,我們國小也很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每一場表演都不可或缺。我穿着戲服,畫着妝在舞臺上表演。

但是有一次,趁我還陶醉在胡琴琴絃清新甜美的聲音裏,嗨!你今天唱的很好,但是你不覺得京劇太老套了嗎?這個現在不流行了,還是算了吧!然後就是一陣笑聲,所有人都帶着嘲諷的眼神看着我。我再也忍不住心裏的怒火,扔下東西就跑了出去。從那以後,我的心似乎動搖了。

現在是春節和元旦。老師把我叫進辦公室,說:“你怎麼不在這個單子上?”我很努力,不然會不耐煩,因爲這個問題問我的人太多了。老師,我不想唱歌。爲什麼?你京劇唱得好!不好意思,以後大概就不唱了。我沒說完,沒等她回答就轉身跑出了辦公室。跑到樓頂的天台上,漫無目的的構圖看着眼前的東西,自己也不明白,爲什麼會這樣。

春節過後,一如既往的.回老家。除夕夜,大家圍着大圓桌吃年夜飯,突然聽到電視裏唱戲的聲音。不知道誰先說的,來個角色吧!說着,爺爺奶奶都開心地站了起來,好!我立即進入現場,用京劇描述了紅軍長征的故事。我們都被迷住了,眼前浮現出一幅幅畫面:當我們看到紅軍過草地時,我們一臉嚴肅,他們捏着汗,當我們看到長征勝利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喜悅和滿足!爺爺說:說起京劇,真是藝術中經久不衰的地方,你們年輕一代一定要唱。我突然意識到流行音樂有自己的風格。但京劇這種傳統藝術是他們達不到的情感和境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爲以後的藝術打下基礎!我想做的是繼承它,熱愛它,在火熱的流行音樂中獨樹一幟,展現它獨特的色彩

來吧,爸爸,讓我們唱首歌!我跳起來,走到他面前,熟悉的聲音在我的耳邊和心裏迴盪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的家長在廣東紫金,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很多。我家鄉的傳統文化是舞龍燈,每年的`正月七年級到十六,我們都有舞龍燈這個習俗。每年的這時候,大街上都非常熱鬧。

夜幕降臨的時候,一條“巨龍”穿着黃色的龍袍,從巷子裏出來,神氣地仰着頭,樣子很威武。我們小朋友用手數着龍的節數。你們知道龍的節數是多少節嗎?告訴你們吧,有四十二節,每一節都有一個龍孩子,“好長啊!”他們轉着圈,打着滾,真好玩!

龍孩子他們最拿手的是“搶龍珠”。各各瞪着眼,準備搶龍珠。龍頭往上揚,龍孩子跟着往上揚。龍頭往下低,龍孩子開始搶龍珠。龍頭左右搖擺的時候,龍孩子也跟着左搖右擺的。龍孩子緊追不捨,大喊:“我一定要抓住你。”龍孩子奮勇向前……

舞龍燈煥發着龍的精神,激發着人們向上進取。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兩個吧!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嗎?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孔子與我們宿州吧!在我們這裏有一座天門寺,那裏有兩處古蹟,一處是曬書檯,另一處就是洗硯池了。傳說兩千年前,孔子周遊天下,傳授他的知識,有一天,孔子走到了天門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孔子急忙帶着他的學生們進天門寺躲雨,可是他們的書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給淋溼了,這弄的孔子和他學生們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發現有一塊很大的石板,於是叫學生把書放在大石板上曬,可是曬好以後書的有一些地方看不見了,於是孔子和學生們又描了一遍,這時一個學生髮現一個水池,叫大家來洗硯,從此這個石板人們叫曬書檯,洗硯的`地方叫作洗硯池。

其實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的古蹟比如說涉故臺、虞姬墓、黃藏峪等等,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把這些傳統文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