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作文集錦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端午節作文集錦十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在我很小的時候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裏面包了棗子,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棗子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小花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着步子,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我是外婆孫輩中最小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葫蘆,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的帶一把小掃帚,可愛極了。外婆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卻給我的端午節增添了很多的快樂。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於是,我掛的.滿身都是。姐姐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夥伴面前炫耀去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兒子都8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兒時端午節的飾物——充滿愛意的香包,更常常想起慈祥的外婆。

端午節作文 篇2

以前小時候,我只知道端午節時賽龍舟、端午節吃糉子是她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去年,爸爸還帶我湖北去看賽龍舟,那鼓聲震天、氣勢磅礴的場景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

今天一大早爸爸告訴我:“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我知道後趕緊叫媽媽一起到市場裏去買菖蒲。一進市場,裏面人山人海,賣菜的、買菜的,熱鬧非凡。也許是因爲過節了,大家都買很多樣菜,當然幾乎每一個買菜的`人都會買一把艾葉和菖蒲。

媽媽去買菜,我自己到賣菖蒲的攤位上去買菖蒲,賣菖蒲的奶奶笑着說:“啊,小姑娘自己來買,那我要挑一把最長最直的給你!”完成了任務,和媽媽匯合後,媽媽看了我手裏的菖蒲一個勁兒的表揚了我,說我有眼光,但是問過我買菖蒲花了多少錢時,也稍微說了一下我,爲什麼不還價。呵呵!我壓根兒就不知道買東西需要還價,而且只一塊五毛的菖蒲需要還價嗎?有些小鬱悶了。但是聞着艾葉和菖蒲的清香,什麼煩惱鬱悶都跑光了。

回到家裏,爸爸說我現在是大孩子了,也是家裏的一份子,今年的艾葉和菖蒲讓我親自插上。我看了看鄰居家的門上插的菖蒲,信心滿滿地拿着我手工用的透明膠帶紙,將我親自買的艾葉和菖蒲斜貼在我們家的大門和車棚門上。嗯,別說,插上後立刻有了過節的氣氛。

門口的艾葉、菖蒲香,家裏餐桌上的糉子香,讓我陶醉,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呢?

端午節作文 篇3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糉子時候。

每到端午節,家鄉人們都要包糉子。這個風俗起於何時我也說不清。聽大人們說,大約在兩千多年前,一個名叫屈原愛國詩人,在汨羅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包好糉子投進江裏,以防魚呀什麼之類東西把他屍體給吃了。就這樣,這個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就成了家鄉一種傳統習俗。

包糉子要用箬葉,箬葉長在山上。端午前夕,山裏村民們就揹着竹筐到山上採摘回來,挑到市場上賣。人們就到市場上把箬葉買回家裏。等到端午節前一天就把箬葉拿出來,放到水裏浸溼、洗乾淨,然後把糉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節那天就擺上桌,人們一邊喝着酒,一邊吃着糉子,那感覺就像過年一樣,熱熱鬧鬧,多麼有意思。

說起包糉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事情。包糉子那天,每家每戶都端着個桌子,擺出幾張凳子,把洗好箬葉,浸好糯米一起放到院子裏。那些村姑村婦們就坐在院子裏一邊包着糉子,一邊聊着天,嘻嘻哈哈,顯得多麼快活。她們手裏拿着一片箬葉,中間對摺成一個漏斗形,然後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進摺好箬葉裏,壓緊、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個三角形樣,用草蓆捆好,十個十個爲一提,包到百來十幾個時候就打住了。這時,她們提着包好糉子回到屋裏燒水煮糉子了。

煮糉子是一件費時工夫。你必須坐在竈前,一邊看着火,一邊燒水煮。待柴燒完後,你得給它加柴;水燒乾了,還要添水,一直等到糉子煮熟爲止。這樣前後花費時間大約要一兩個小時。要是火力不足話,煮上個三五個小時也是常有事。

糉子形狀多種多樣,有棱形、四角形、金字塔形,最多還是三角形。糉子不但式樣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餡包煮,也有用青豆摻和包煮;有紅棗,也有花生米,總之多種多樣。糉子裏面放些小蘇打或硼石之類防腐劑,煮出香味可濃了,吃一口又香又韌,味道好極了。

我最愛吃糉子。一口氣能吃它三五個還不夠癮。媽媽說我是個“糉子寶”,我纔不管她說這麼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糉了時候。故鄉糉子啊,令我多麼懷念。

端午節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一大早就把我叫了起來,說要去婆婆家送節吃飯。聽到這話我異常的興奮,心想可以見到姐姐和弟弟啦,還可以跟他們玩遊戲。於是我快速地穿好衣服,然後刷牙、洗臉、吃早飯。

爸爸開車帶着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去了婆婆家。在路上,我看見雄偉壯觀的長江二橋、渾濁的`江水和大大小小的船隻。不知不覺到了婆婆家,一進門就看見了弟弟,我們倆一起畫畫、看電視,過了一會兒,姐姐也回來了,我們就玩起了蘿蔔蹲、老鷹捉小雞、捉迷藏遊戲。其中我最喜歡玩蘿蔔蹲遊戲,他是這樣玩的,我們三個一人選一種顏色的蘿蔔,然後一個人說:“自己選的顏色蘿蔔蹲,傳給下一個顏色的蘿蔔蹲,誰的反應慢就輸了,就這樣我們玩了好幾個來回,簡直太好玩了。

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我們三個便洗好手坐在桌前,吃上婆婆和媽媽準備的美味和可口的飯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笑着,好熱鬧呀!真是一個愉快而好玩的一天。

端午節作文 篇5

端午節這天,還有許多風俗。例如:吃糉子、划龍舟。

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牀。我一看外面,天氣不是很好,就想:看來天公公也在悼念屈原,心情自然也就沉重些吧!這時,媽媽向我走來,說道:“嘉嘉,我買了糉葉、肉、糯米,等會兒我們一起包糉子。”我聽了,開心得一蹦三尺高。媽媽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肉和糯米放在一個碗裏,再倒入一些醬油,緊接攪拌一下,餡便做好了。把糉葉拿出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媽媽不緊不慢地拿起幾片糉葉,圍成一個類似的圓錐體,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步驟包了起來。糉子包好後,媽媽立刻把糉子放在鍋裏蒸。沒過多久,糉子蒸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然後把它剝開,嚐了一口,忍不住說道:“好吃!”媽媽笑了笑,說:“你慢點吃,沒人跟你搶。”

端午,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我先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告訴大家,我如願以償的當上了濮陽日報社的校園小記者了,而且 今天還要和所有校園小記者們一起在紅磨坊和職業中專過一個特殊的端午節。

上午8點多我就開始從日報社門口心急如焚的等候老師。老師終於來了,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注意事項。就開始出發了, 我們做了十幾分鐘的`車到了紅磨坊總店。“好大呀”我一下車就叫了起來。張老師叫我們排成兩隊進入車間,門口的阿姨發給我們每人一個頭套和腳套,只有戴上才能進去。我們向裏走,走進了一個小屋,阿姨把門關上,左右兩邊吹起涼涼的風,好像是在殺菌。出去後,一陣陣香甜的味道鑽入我的鼻子,“好香啊。”我和同學異口同聲的說。每一個房子上都標記著名字,比如:配料間、烘烤間……而且叔叔阿姨們做工都很細心,就拿配料間的叔叔來說吧,他把小桶放在電子秤上,一勺一勺的向里加料,多一毫克都不行。接着我們參觀了製造愛多饅頭的地方,那裏乾淨,寬大。擺放着許多攪面機。而且我發現還有十來個醒面室。下樓了,阿姨給我嗎每人發了一個豆沙包,咬一口,又香又甜,就算吃一百個撐死都值得。該走了,紅磨坊還送我們一份禮物——一個糉子,四個饅頭和一個銅鑼燒。

下一個目的地是職業中專,我們來到職業中專,首先我們看見了學校的作品展,剪紙是最漂亮的有:馬到成功,牛年萬福等等……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我們又參觀了每一個教室,它們的教室很漂亮,裏面有許多的小裝飾,尤其是電鋼琴室。接着我們來到餐廳吃飯,餐廳很大。正好今天是幾個同學的生日,我們每人還吃了一塊蛋糕,我覺得這次吃飯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一頓飯。最後。我們還看了一場電影——《網絡少年》,非常感人,看到深處我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

這次端午節,是我一生中最開心最、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順德,賽龍舟是順德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過去,由於順德河涌水道縱橫交錯,以農業耕種、種植業、飼養塘魚爲主,順德農民習慣了開門見山,舉步登舟的生活,逐漸演化成賽龍舟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平時深埋河涌下的'龍舟裝扮一新,各鄉各鎮擊鼓游龍。順德的男女龍舟隊實力顯赫,享譽國際,十多年來在國內外大賽中,多次勇奪桂冠。

去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我也隨媽媽去馬崗管理區觀看當地的賽龍舟。一大早的河岸邊,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了。此時,人聲鼎沸,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場面。每條彩龍顏色各異,千姿百態,它們都張着犄角,睜着眼睛,顯得神采奕奕。

預備,開始!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各色各樣的龍如箭離弦,順流而下,欲爭羣龍之首。它們都在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催人振奮。頓時,樂聲響徹江面,鼓聲咚咚,鑼聲噹噹,號子高亢。龍舟上的健兒們如同出征的戰士一樣,個個神采奕奕。他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岸上山呼海嘯,滾起陣陣加油聲浪。

看龍舟賽,作壁上觀,每一條龍舟都牽動着觀衆的心,我的心猶如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健兒們果然不負觀衆所望,他們沉着、冷靜、鎮定,揮動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划着。終於有一條龍舟遙遙領先,成爲了羣龍之首,岸上的人歡呼雀躍、擊掌喝彩。

就這樣,賽龍舟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閃現。朋友,請到我們家鄉來,來看看這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端午節作文 篇8

每年的端午節,在寶塔下面的撈刀河面,要舉行龍舟賽。比賽雙方是:靠山邊的袁姓村民與河對面的、我姑婆家所在村一帶的李姓村民。聽說久遠以前,這裏春季常發大水,“河伯”乘機將兩岸的禾苗都吃光,附近村常鬧饑荒,但自從有了龍舟賽,村民藉機拜祭河伯後,變爲年年豐收。很多年以來,端午節的龍舟賽都沒斷過,既防發大水,又紀念了詩祖屈原。

我們沙山袁也是這裏袁姓的分支,共一個祠堂祖宗的,所以有時也會有身強力壯的大漢被選中做劃漿水手,其他人也會出錢或做啦啦隊擁躍參加。端午時節,是我們當地的雨季,撈刀河洪水高漲,堤邊只剩小部分青草和樹林,沙灘和泥沼地被大水封蓋住了,河面上被風吹起長又寬廣、泛黃的波瀾。節日上午十點左右,寶塔下面河邊的青草也不見了,一眼望去,都是密集的青壯年爲主的人羣,將兩公里左右長的兩岸河堤的.斜坡和堤岸人行路擠得水瀉不通,數量有上萬人,一片歡歌笑語,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人羣中有農民,學生和各單位的職工,他們上半身大部分是純白色的確涼襯衫或是白底花襯衫,下半身各有各的“精彩”,時髦一些的姑娘也有穿花裙子的,腳下有的穿涼鞋,有的打赤腳,手上有的拿把紙傘,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打“洋傘”的也有,也有帶草帽或斗笠的。既有眉飛色舞的小男青年,也有斯文害羞的山裏姑娘,還有很多小商販,有販賣桃李的、冰棍的,有現炸現賣油坨油條的,有賣熱肉包的,還有算命的,擺陣玩小遊戲的,擺殘棋局的。

天空中的遠處飄來堆堆雲彩,一時緊集在寶塔尖的四周,朵朵緩緩轉動,和岸邊的人山人海一起,倒影在早有寶塔身影的河水裏,像是“龍宮裏”盛大的慶典,蝦兵蟹將齊聚一堂載歌載舞。有很多小男孩在擁擠的堤岸上被限制了活躍的拳腳,乾脆跳到寬鬆些的河裏去游泳、抓魚,更爲痛快。我和二哥受到他們的“感染”,也來癮了,在相信自己不錯的“水性”前提下,也只脫了上衣,跳入有些生疏的急流中,奮力往河中心遊一段後,被急速流動的大水衝回到岸邊來。躲在河邊水草裏的小魚蝦,見岸邊如此多人,受到了驚嚇,再加上被小孩們在水中追趕後,更加不知所措,亂衝亂跳到水草上和岸上來的都有,水草也有些“慌神”,是推動身邊的流水快速通過?還是挽留、截停在自己身邊?拿不定主意,畏畏縮縮,一時伸直了“手腳”,一時又彎着“身子”。

突然河的上游處傳來三聲驚天動地的炮響,接着是鞭炮齊鳴和有節奏的鑼鼓聲,順着響聲望去,已見到遠處河中心有兩條龍舟出現了,慢慢鑼鼓聲漸漸增強,龍舟越來越近了,快到我們眼前纔看清:每隻船上有二十個划槳的大漢分坐船的兩邊,船前頭一個在敲鑼,中間坐着一個打鼓的,後面站着一個掌舵的。水手們跟着鑼鼓的節奏,在奮力划槳刮水。袁李兩大宗族的船隻相隔很近,咬得很緊,經過我站着的正前方時,掀起巨大的波浪,拍打着河岸,游水的小孩們在岸邊追趕着龍舟,河岸上的男男女女們,被來自水上奮進中的一對龍舟上震憾心房的鑼鼓聲包圍了,都瞪大眼睛,盯着細長而華麗的龍舟,最大限度地看清和“映記”從前面飛速劃過時的每一個細節,緊跟着目送遠離。

龍舟經過寶塔下的深潭時,住在水底下的河伯也和他的“客人”一起,爲人間的熱鬧場面喝彩,爲水手們加油。龍舟繼續向前,一直衝到橋底,繞橋墩一圈後,又轉頭逆水往上游了,水手們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韌性。完成了多次的來回表演,贏得兩岸河邊上萬百姓的掌聲,也贏得了河伯的稱讚。

端午節作文 篇9

一提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想起偉大詩人屈原,下面我來給你講講端午節的由來吧!

我很愛吃糉子,那甜甜的味道着實讓人嘴饞,有時我會吵着讓家人給我買糉子,現在端午節到了,終於不用再吵着讓媽媽給我買糉子,現在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哈哈太棒了!

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爲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糉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所以成了現在吃糉子的習慣,還有了賽龍舟的習俗,用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願天下的人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 篇1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磨拳擦掌忙活起來,準備包糉子。

媽媽和奶奶把提前泡好的糯米和餡料拿出來,洗好糉葉,一切準備就緒。

說幹就幹。奶奶與媽媽都是包糉子的高手。她倆各自站在桌邊,像比賽似的,專心致志地包起糉子來。媽媽拿過一張糉葉,兩手一扭,糉葉被圈成了一個小小的尖錐。她抓了一把米放進錐中,又撿了兩顆紅棗放進去,上面再鋪一把米,用手擼平,然後把糉葉折過來,兩手配合七拐八彎地折了幾個,一個四棱形的.糉子便成形了。她一手捏緊糉子,另一隻手抽出一根棉線,在糉子上繞了幾圈,麻利地打個結,一個結實漂亮的糉子就完成了。再看奶奶,速度也差不多。只不過,她的糉子跟媽媽那隻長得不一樣,是一個又瘦又長的小尖糉,特別小巧可愛。

“奶奶,我要吃你這個!”我激動地喊。“好好好,囡囡喜歡,奶奶多包一些。”奶奶慈愛地笑着。

看着看着,我也手庠了,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呀?”“行,但是你得有耐心。”“好!”我信心十足。

“首先,將兩片糉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緊一點,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照着媽媽說的,一步一步地往下做。慢慢地,還真有點糉子樣了。馬上就要大功告成,只要再用繩子把糉子捆起來就行了!我強壓着內心的激動,學着媽媽的樣,拿起棉線開始往糉子身上繞,才繞了兩圈不到,糉葉開始調皮搗蛋,原本裹緊的葉子不知怎麼就鬆了,裏面的米漏了出來,而且越漏越多,很快就剩個空殼了。我氣得滿面通紅,不服氣地打算重來一次。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第一個糉子。儘管形狀還不是很美觀,但我已經非常滿意了。原來包糉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這麼難啊!

我們邊包邊聊天。奶奶告訴我,糉子的種類很多,喜歡什麼,就可以在糉子裏放什麼。各種肉,各種豆,還有紅棗、粟子,甚至連鹹蛋黃也可以往裏放。要是什麼都不喜歡,也可以裹成白糉,蘸糖吃,味道也很不錯。我聽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下午,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小尖糉剝開吃起來。白白的糉子蘸上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楊楊,你知道端午爲什麼要裹糉子嗎?”媽媽忽然問我。我搖了搖頭。

“想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於是,媽媽便娓娓動聽地講了起來……

吃着糉子,聽着媽媽的故事,我彷彿依稀看到,一位峨冠長鬚的清瘦詩人,正吟着詩,微笑着慢慢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