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味的作文(精選2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鄉味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鄉味的作文(精選27篇)

鄉味的作文 篇1

低眉淺嗅,鄉味至醇。

在鄉間,年年總有那麼一場戲。年年今日,總要回鄉,只爲尋找那一抹浸潤於鄉戲中的鄉味。

這日,農人總早早荷着鋤頭,哼着小調穿過田埂,回到村頭。那塊空地上,已立起飄揚的彩旗,搭起寬大的戲臺。屋裏頭,戲團裏的青衣着上羽衣,輕捻畫筆勾勒上眉眼,戴上一瀉如墨的假髮,對着鏡面莞爾一笑,靜待着於夜幕之下舞盡風華。

戲臺下,長凳銜接成線,老舊的木腿吱呀地喚。凳面上,紅漆已斑駁,輕觸,便隨風而落。還未到點,只有幾個老嫗端着飯碗,稀稀拉拉地坐在下面。村頭上,越來越多的農人結伴去觀戲,閒聊之中,既輕鬆又溢着一絲莊重。

時間在喧鬧聲中不知不覺地流逝,如血的殘陽悄然退卻,帷幕在聚光燈下緩緩拉起。

楚帳中,她身穿一襲紅衣,婀娜姿態,掩映於紅袖騰舞、燭光灼灼之中。

“大王——且讓臣妾再爲大王歌舞一首。”

月影婆娑,燈光葳蕤,美人回眸一笑,顯露最後的嫵媚與留戀,隨即將劍架在白皙的脖頸旁,狠心一滑。她孱弱地倒在霸王懷裏,暗紅的星星點點染紅霸王的戎裝……三千青絲盡數散落在腰際,而手裏緊握一把紅帶斷劍。

臺下,人們的表情隨着劇情變化着,懂得、不懂得,全已融進千年的歷史,隨着青衣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而爆發如雷的掌聲。初秋的暑意融入濃濃的戲情,高漲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成亮色。

曲終人散之際,已到了半夜。吆喝聲、狗叫聲、開門聲、關門聲,整個村莊又出現了短暫的沸騰。接下來的幾天,辛勞一年的人們的臉上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

誠然,年戲之中有對藝術的享受,但我認爲,其中最令人回味的應是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希冀,是農人心間純樸至醇的鄉味。

“大王——“二字如一襲清風吹拂着,精神與靈魂,都在其中昇華。

聽,風的拂動,葉的擺動,雲的笑聲,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韻律。

低眉淺嗅。這旋律之中,至醇的,還是那抹鄉味。

鄉味的作文 篇2

竹葉在瑟瑟春風中舞動,清晨的露水順着竹子滑落,清風拂過她的臉龐,卷那起一縷髮絲。

姐姐早早的帶我來到竹林採摘雷筍,一身白衣的她蹲在潮溼的地上,採集着新長出來的雷筍。輕輕晃動,雷筍便落入她的手中,我也試拉式,可當時力氣還小的我跟本沒有晃動雷筍,她笑吟吟的扶着我的手幫我拔下了哪根頑固的雷筍。籃中的雷筍逐漸多了,風也起了,幾片飄落的竹葉的空中盤旋,緩緩落到地上。她提着籃子走了,路過艾草,俯下身來,細心採摘,拾去了每一支,最鮮嫩的部分。伴隨着籃中艾草的增多,時間也一點點的流逝,正午的太陽,掛在當空,幾縷細碎的陽光透過竹葉灑落大地,照在了她的身上。拎起竹籃,準備回家去了,我們的背影漸漸遠離了這片竹林,從小道上漸漸的消失。

回到家中,她取出雷筍,輕輕地撥去了,那褐色的外衣。一顆顆鮮美,乳黃色的雷筍,出現在了籃中,他把這些筍放入水中。輕輕的揉搓,去除掉那上面的污漬。一顆顆完整的雷筍,在她手中漸漸的變成了筍丁。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蔥、姜、蒜。這些食材也變成了丁,再拿出早已掛幹了的臘肉,一點點的切開,美麗的紅色瘦肉之中,帶了一點雪白的肥肉。她再準備食材的時候讓我去點火,看着手中陌生的火柴有一些無從下手,我正發呆之時,她走了過來拿過了我手中火柴,輕聲的告訴我該怎麼做。點燃的火柴放在爐下的樹枝之中,樹枝被火柴上的火,一點點燒着。鍋漸漸的的熱了,把油倒入其中,再趕下那肥肉分明的臘肉,放入已經準備好了的佐料輕輕翻炒,餡兒就做好了。

她從筐中拿出,早上採摘的艾草,放入盆中,輕輕擺弄,草葉在水面上舞蹈。把洗乾淨的艾草放入鍋中,加上水,還有兩勺鹼,艾草周邊漸漸有了金黃色的氣泡。取出已經從淺綠變成了深綠的草葉,放入冷水盆中,再一次清洗,將清洗過後的綠葉用刀切碎,再放入臼中,用鐵杵輕輕的研磨,把它砸成了汁。

取出麪粉倒入其中,在放入之前磨好的汁,輕輕揉捏,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綠色的麪糰。從其中揪出一小坨面,在手中滾圓,放入盤中。裏面的麪糰越來越多。她拿過一個麪糰放在手中,捏成漏斗的樣子,倒入之前炒好的餡料,再一次捏爲圓球,放入蒸屜當中。

蒸屜中,多餘的艾草擺在其中的,一個個綠色的青團,點綴在草中的綠色果實,再放入鍋中靜待蒸熟。

我們品嚐着自己做的青團,淡淡的鹹香在脣齒間纏綿,帶給了我無限的滿足。坐在山間,吃着手中的青團,回想着一天以來的辛苦,還有哪些熱情的村民都讓我感到了濃濃的鄉情。

鄉味的作文 篇3

想起家鄉,滿腦子就是各色地美食。那種讓人意猶未盡的味道,存在嘴裏,縈繞在鼻尖,深刻地印在心裏。

晨起,總會與父母到十八拐小巷裏去吃一碗餛飩,坐在木製的紅漆長椅上,聽着那千迴百轉的溫州彈詞,我的頭卻不住地向屏風後的廚房望去,翹首以盼着美味。“來嘞”,隨着一聲吆喝,不見餛飩影,只聞餛飩香,讓人不禁胃口大增。鋪在餛飩上面的是蛋花,蝦皮,胡蘿蔔絲,榨菜絲和紫菜,這五大傳統配料,色彩各異,做足色香。餛飩皮薄,褪去外皮就是勁道的瘦肉,配有蝦仁,這是味香。吃完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只覺神清氣爽。一天的美好生活就從這裏開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樓下總是洋溢着鍋貼的香氣,坐在門口,隨着晚風吹拂,點一盤鍋貼,是何其享受的事啊。鍋貼皮脆,咬開後是韭菜和肉的混合香味,吃上一個,可真是脣齒留香,色味俱佳。鍋貼着醋,酸香脆爽,爸爸要一瓶啤酒,這是深夜之最佳拍檔也!

每逢喜事,鄰里鄉親總會送來一個紅袋子,那裏面方方正正的定是九層糕。捻起一小點,放入嘴裏,無需去嚼,糕點已在嘴裏化開。留有的是那糯米粉的清香。九層糕雖軟,可其製作過程卻是“粗暴”的。大手一揮,將把控好的水灑在糯米粉中,用手反覆揉搓,形成一不幹不散的米粉絮。將豆子放在石磨,用手推動石磨,把豆磨碎均勻。一切準備就緒,只見奶奶撒一層豆粉,放一層糯米粉,再撒豆粉……直到九層,有黃豆粉、綠豆粉、紅豆粉,再加白白地糯米粉,於是色彩多樣的九層糕,就基本成型,再將糕放入蒸籠中蒸熟,在那煙霧繚繞之中,九層糕已露出真身,引誘着我們這些小饞貓去品嚐。這糕寓意着“年年高”“步步高昇”“高中榜首”。

不管人在哪兒,身在何處,時刻都會思念着,牽掛着家鄉。然而,我的家鄉卻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印記,唯有溫州美食不可辜負!

品其家鄉味,記住鄉愁。

鄉味的作文 篇4

過年也稱春節,它之所以是中國最熱鬧及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因爲過了這一天晚上十二點整就是一個新的開端了。

“年”在古代傳說中是一隻其醜無比,力大無窮而且無惡不作的怪獸。它手持武器,面部兇狠,大大的鼻子喘着粗氣,眉毛皺起,牙齒尖利得像一把刀刃,露出來。一幅好像要恨不得把你吃進圓鼓鼓腹中的樣子。

“年”常常欺凌老百姓,還殺害老百姓,食歂民,攜老弱。真是不想讓善良,誠實的老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不過再強大,再銅牆鐵壁的人也會有弱點,而且“年”一般在春節出動,並且也非常怕火或其它亮的東西。

於是古人就趁着“年”的這個弱點,在過年那天放煙花,貼對聯,開燈到天亮,貼福字。就是因爲這個傳說,中國後人就有了這些特殊的習俗。

今年過年,我們來到外婆家。一進門,又是那年年來外婆家熟悉的味道——梅花香。一聞到這個香味,就想起了我童年時候夏天和哥哥一起到田地裏外公種的櫻桃樹上去摘櫻桃,冬天一起去摘梅花,品味梅花那堅強不屈的品德

來到外婆家裏面,坐下仔細傾聽,就會聽到“嘩嘩”的流水聲,也讓我想起了童年和哥哥去那河裏捉魚蝦,那時,哥哥爲了捉到一條稍大的魚,結果跌入冰冰涼的河水裏,回去就被外公罵了一頓。

過年那天傍晚,我和父親一起貼對聯,貼福字,父親還告訴我,福字要倒着貼,意思是“福到”。 還 吩 咐我買了幾條小金魚,意思是”年年有餘”我們中國人還真是講究吉利。

這時,我趁着父親不注意,偷偷跑到大街上,一路上原本還熱鬧的大街空無一人,只有樹葉從路的這頭飄到那一頭,路旁的燈上也掛着又大又紅的燈籠,可是每一戶人家都傳來了歡聲笑語的聲音,好濃的年味呀!

開吃年 夜 飯了,全家十幾口人一起坐在圓桌旁,我們家的規矩就是隻有長輩先動筷子。看着外公從烤鴨上撕下一塊肉,我饞得直咽口水······

那麼多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一到小品出現笑點,全家人張大嘴巴鬨堂大笑,一到小品出現重點,大家就豎起耳朵仔細聽······

我們的心隨着電視機一起倒數:“五,四,三,二,一”“過年了”我來到陽臺是,無數筒煙花一起射向天空,似乎照亮了這個中國,還照亮了所有中國人堅持奮進,壯大祖國的心!

鄉味的作文 篇5

家鄉是一壺清茶,茶香幽幽,很淡卻也令人難忘。

上海,這個滿是高樓大廈,現代化的城市美麗多姿,卻也比不上四川——我的故鄉那巍巍雄山,潺潺流溪的自然風光。

那年我在四川。四川的山上,漫漫花田,一眼望去,千紅萬紫,好似一幅畫,而我站在畫中央,雙手抱着一束火紅的杜鵑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我的臉通紅通紅。我嗅着手中的杜鵑,淡淡花香飄來,陶醉了我的心。那味道只有家鄉有,那味道是屬於大自然的,是屬於那種只有天然環境,不染一絲纖塵,不沾一點石灰,沒有高樓大廈的地方。在上海,是沒有的。

我的家鄉,有千萬種味道,有花香,也有茶香。這是一個採茶的好季節,初春三月,我和外婆上山採茶。我揹着小籮筐,跟在外婆後面,踏着鬆軟的大地,哼着小曲兒,別提有多興奮了。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好像一片琉璃翠玉海,又像是一壺上好的瓊枝玉液灑落在這裏。漫山遍野都是一股淡香。

外婆和幾位大嬸一邊採茶一邊攀聊起來。“今年的茶真是香啊,好久沒見過這麼好的茶嘍!”這話說得一點不錯,這茶豐盈綠潤,由於是早晨,茶葉上還沾着晨露,那露珠圓滑晶瑩,那茶葉潤澤透巧,別提多美啦。我雖揹着籮筐,卻什麼事也不幹,只有閒情雅趣去觀賞這幅“茶女圖”:採茶的人一般都是女性,她們頭上裹着白花花的頭巾,時不時弓下腰撫摸着綠潤的茶葉,感覺這茶不錯,便輕採下來,悠悠然地放入籮筐中,有的採茶女還聞聞茶的味道,清香入鼻,便摘下,若未成熟,就轉向另一棵茶樹,繼續採摘。茶香幽幽,夾雜着茶女們的歡聲笑語,勾勒出初春最美的景色。

採茶結束,我和外婆要回家了,各位大嬸也要走了,她們和外婆分享着那一大堆茶葉,採得少的,添點茶葉,多的,去掉點,給少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真摯的笑。是時,她們身上的香味似乎與茶香交融,使得這味道更濃,讓人貪戀這味道,欲罷不能。

上海的味道,魚蝦豚蟹,玫瑰月季,而家鄉的味道,只有淡淡花味,幽幽茶香。

鄉味的作文 篇6

“啪啪啪”,一連串的爆竹聲越來越密,越來越響!漆黑的夜空上綻放出一朵朵絢麗的“花朵”。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貼對聯,掛燈籠,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餐桌上擺滿了大魚大肉,屋子裏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和歡樂的氣氛。

我們家也不例外。能幹的爺爺奶奶還做起了我們衢州的特色小吃——蒸米糕。今天,我可是親眼看到了做米糕的整個過程哦!

奶奶先把米粉、芝麻粉、白糖放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倒在一個木製蒸籠裏,再用勺子把米粉刮平整,我偷偷地用手指蘸了一點米粉嚐了嚐。哇!香甜香甜的,一下子甜到心裏了。接着,奶奶蓋上蓋子,將米糕放到大鍋裏蒸,沒過多久,鍋裏就飄出來一股股芝麻的清香,那香味直鑽我的鼻孔,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吮吸着。

這時奶奶把蒸籠擡出來,移開蓋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米糕倒出來。蒸好的米糕軟綿綿、香噴噴、熱乎乎的。咦?這米糕怎麼變色了,剛纔放進去的還是白花花的,怎麼蒸出來變黑米糕了呢?奶奶說:“蒸好的米糕變了色,是因爲夾在中間的黑芝麻顯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做米糕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最有趣的一個過程——切糕。爺爺和奶奶手持菜刀,以非常快的速度把米糕切成一條條,一片片。只看見菜刀閃過的光影,只聽見菜刀在米糕上“篤篤篤”地跳舞。我真爲爺爺奶奶們擔心,生怕鋒利的菜刀不小心切到他們的手。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你爲什麼切得這麼快,不能切慢點嗎?”“因爲剛蒸出來的糕非常軟,如果切慢了,糕就變硬了,不好切。”奶奶說道。

不出幾分鐘,一鍋蒸糕就切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塊米糕放進嘴裏,剛蒸出來的米糕熱乎乎的,又軟又糯又香甜,非常好吃。等米糕涼了,就是大家吃到的鬆、酥、香、脆美味的米糕了,這四味交雜在一起,就組成了一股獨特的味道,這味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家鄉的年味。

鄉味的作文 篇7

忙活了一整天,我躺在牀上,隨手打開收音機,耳邊傳來一陣輕柔的歌聲:“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這是費翔唱的《故鄉的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此刻,它又勾起了我的思鄉之情。

一陣微風吹過,略帶着一些寒冷,但我不怕冷,我要乘着它,飄過海,飄過江,飄到江西,飄回家鄉,踏在生我養我的土地上。

家鄉的明月知道我回來了,她更加賣力地散發着皎潔的光芒;家鄉的風知道我回來了,她變得更溫柔了,輕輕地撫摸着我的臉,繞着我歡快地旋轉,彷彿在咿咿呀呀地說些什麼。我側耳傾聽,哦,原來是村子裏的老人略帶嘶啞的祝福聲,年輕人真誠的禱告聲,還有兒童歡樂的嬉笑聲……

此時,家家戶戶門前已張燈結綵,一幅幅春聯,一對對大紅燈籠,預示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財源廣進。望着這些,我的鼻子一酸,眼淚涌了出來。

只見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在這皎潔的月光下,我看得更清楚了——炊煙如牛乳般,傾瀉在村莊旁的那幾棵楊柳上,之後,又聚集在一起。有時像一隻只小豬,在柳樹下安靜地打盹;有時又像一隻只小雞,歡快地在村子裏嬉笑打鬧。我剛想靠近它,它卻像一個害羞的姑娘躲開了。此時,觸景傷情,我的眼淚竟不聽話地流了下來。

隨着一陣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家家戶戶都開始吃團圓飯了。我知道,在今晚的菜中,有一道菜是絕對不會少的,因爲我已經聞到了那濃濃的魚香,其中還夾雜着些許辣味,那就是香辣魚。家鄉的人喜歡吃魚,不僅是因爲我們伴着盱江而生,還因爲“魚”與“餘”諧音,它寄寓着家鄉人的希望,它象徵着年年有餘。

是啊,年年有餘呀!看,這塊土地上的變化多大呀!那一排排小樓房已替代了低矮的茅草房,那一條條寬闊的水泥大道已替代了那又窄又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不少人家的樓房下還停放着大大小小的轎車呢……

我猛然睜開眼,發現自己仍躺在牀上,但臉上卻早已淚水迷濛。淚水流進口中,竟是酸酸的、澀澀的、苦苦的。我知道,這就是我思念已久的家鄉的年味。我該滿足了,因爲在夢裏,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鄉的特殊年味。

鄉味的作文 篇8

朦朧月色,小男孩站在樹下,望着翩躚花葉說“下雨了。”

跨過不息的閩江,越過巍峨的青山。來到這,我的家鄉。望眼,見桃花燦爛,梨花如雪。四方送來陣陣微香,縈繞鼻尖,如癡如醉。耳邊微有聲響,細聽,原是鳥兒鳴澗,鶯歌燕詠,悅耳,動心漣漪。

“軒兒,回來了!”春風送來鄉音。

“奶奶,你又年輕了。”

她笑笑,臉上現出時間的年輪,我上前擁抱,臉貼臉,仍是熟悉的味道。

“午時,用膳。”奶奶手託銀盤,一臉和藹“莫笑撒家的菜,隨便吃。”放在桌上的是白斬雞,雞皮晶瑩剔透,雞肉吱吱冒油。夾一塊,沾沾作料,送入口,回味無窮。雞肉的鮮嫩配上佐料的鮮香,不是別的,是家鄉的味道。

遊歷青翠麥田,春風送暖,微風送香,千山萬水都爲之陶醉。在靜悠的午後,我攙着奶奶踱步在春光田野。看見美景,我微微一憾,嘴脣微張。奶奶瞧見:“美吧!”我一愣,又怔怔的點點頭。“這麼美,不要忘了根”一剎那,我心頭猛的一擊。這句話如墨印紙,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爬上山,黃昏要拜老祖宗。站在墳前,一跪三磕頭,三香千縷煙。隨着煙焚散,山谷的清香傳來,雪白的花瓣在飄揚,一陣香是家鄉的味道。

開始告別宴,一天的時光竟如此短暫,我望着廚房中奶奶與父親忙碌的身影,聞着香氣,感知不捨。

晚宴十分鮮美,一飽口福,坐席上奶奶的微笑,如滿桌的佳餚,那麼美好。

殘陽徐徐西漸,日落氣溫微減。月夜,我跨出院門,感受鄉村的氣息。忽然,奇風捲地而來,四處奏起聲響。擡頭,見漫天“飛雪”盤旋而降。闔眼,是一陣奇香,清新肺臟。不知何時,奶奶走到身旁,她拍拍我的肩:“下雪了。”我點點頭,發問:“梨花雪,很香,很香,不過梨花不早就落了嗎?”

“六月炎熱能飛雪,四月芳盡桃花開。這梨花雪落在此刻,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忘了根,也不要忘了這味道,這家鄉的味道。”

次日朝晨,出門一瞧,大地綠中夾白,撿起一片花瓣,細細一聞,很香。

鄉味的作文 篇9

小時候,我隨爺爺奶奶住在老家,老家在鄉下,是個很美的地方。那兒是我的故鄉。是我的心之所向。

我最鐘意的味道莫過於梔子花的香味兒了,因爲我很喜歡梔子花。在所有的花兒當中,我對梔子花可謂是偏愛。

老家有個很大的院子,院子裏面是一個專屬於我的小小世界。地上長滿了小草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夏天時,光着腳丫踩上去,軟軟的。院子裏有一棵梔子花樹,家人在我出生那年栽下它花樹很高大,枝葉繁茂。梔子花在每年的六月份就陸陸續續的開了,不同於其它有顏色的花,梔子花的花瓣是白色的,給人一種清新恬淡的感覺。所以劉若英才會在她的歌詞中寫到:“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的百褶裙上……”

不光看起來美,梔子花的味道也是很有辨識度,很好聞的。所以,到每年的六月份梔子花開的時候,會引來許多的蝴蝶以及其他的一些小昆蟲。蝴蝶圍繞着梔子花樹飛,彷彿它們之間有一段精彩的對話,這是專屬於夏天故鄉的景象。

因爲是女生,所以爺爺奶奶有時候會在衣服上給我別一朵梔子花,或者在頭上給我戴一朵。那時候小,總是能因爲一件很小的事情而感到滿足,所以每當爺爺奶奶這樣做,我都會很開心,因爲覺得那一刻的自己是最與衆不同的。

因爲大家都很喜歡梔子花的味道,所以有時候熟人經過我家院子時,都會因爲這沁人心脾的味道而停下自己的腳步。走進我家院子去摘下一兩朵花帶走。爺爺奶奶人很樸實,待人也很好。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笑着對別人說:“摘幾朵吧,很香的。”爺爺奶奶知道我很喜歡梔子花的花香味,所以也會經常摘下兩三朵放在我的房間裏,只有兩三朵,但花香味卻瀰漫了整間房。

可惜的是,在我六歲時,已到了該正常入學的年齡了,爸爸媽媽就讓我搬離了老家。但不管搬得多遠,隔的時間有多長,我都永遠不會忘記故鄉,不會忘記院子裏的梔子花,因爲對於我來說,那是故鄉的味道。

現在有時候也會在一些地方看見梔子花,那香味真的可以飄得很遠,遠到了我的心裏……

我家雖然沒有種梔子花樹了,但是在我的房間裏卻依然可以看見梔子花的身影,那是爺爺特意跑回老家爲我摘回來的,因爲知道我喜歡。

我聞着故鄉的味道入睡,這故鄉味悄悄地鑽入了我的夢鄉,在夢裏,我看見我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坐在院子裏聊天說笑……

鄉味的作文 篇10

在每個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道家鄉菜。這道菜,不像西餐那樣華貴;也不像宴席那樣多種多樣。它僅僅是一道菜、一口感覺、一份思念。

埋藏我心裏的那道菜,很簡單,也很常見。那道菜也與特色、獨特沾不上邊,但每每嘗起,卻都有一種溫暖。那道菜便是——紅燒魚。正是這道簡單的菜,甚至曾被我厭惡的菜,卻已成爲我現在所追逐的家鄉味。

我們家不常吃魚,因爲我媽、我哥都不喜歡吃魚,他們都嫌棄魚刺太多。但我父親很喜歡釣魚,不論工作多忙,他總會擠出一點時間去釣。他掉的大多都是小魚,倘若釣到大魚,便會歡喜的提進門,雖然已經滿頭大汗,卻一直掛着笑容。媽媽接過魚,將魚去鱗,再做一些小處理,便將這頭活蹦亂跳的魚變成香氣撲鼻的紅燒魚。這一轉變,具體內容我不得知,也曾去過廚房看是如何製作的,但還是看不懂。

紅燒魚的香味撲入鼻中,那誘人的色澤讓人胃口大開。紅燒魚上桌了,但吃的人並不多。只有我與媽媽草草的吃了一點後便不在吃它。這道菜是如此簡單,但是又讓我那麼感動。

有一次,我生了一場病,過了四天,我的病情纔有所好轉。當時我的胃口並不好,但我卻想吃紅燒魚。父親聽見後,立刻開車去街上買。但誰知道,街上並沒有人賣。父親找了一遍又一遍,幾乎把所有街道都走了個遍,卻仍然沒有看見賣魚人的身影,父親便拿起釣魚竿,到池邊釣魚。一隻、兩隻、三隻……父親已經釣了三個小時,卻依舊沒有釣上一條像樣的大魚。又過了一個小時,終於釣出一隻像樣的魚。父親跑回了家,帶着那條魚,大口的喘着氣。

不久,一道美味的紅燒魚放到了我面前。我正要吃時,猛然發現父親白髮比以前更多了,母親滿是皺紋的臉上掛着笑容。不知爲何,我心底涌出一陣心酸與感動,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現在,每當我吃到紅燒魚的時候,都有一份由心而來感動!謝謝你們,爸、媽!

鄉味的作文 篇11

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的風俗。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面貌,中華的兒女感受綿綿的柔情。

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感受最深的就是傳統美食了。那春節元宵的餃子,還有那中秋的月餅,都是絕頂的美味呀。

那餃子大家都見過吧,白色的皮兒,裏面包着香噴噴的餡。一個餃子包含着兒女對家鄉的愛戀,包含着遊子對家鄉的懷念,也包含着我的眷戀。記得小時候和媽媽一起擀餃子皮,把蔬菜和肉攪爛當成餃子的餡,那麪粉到處飛粘到臉上,瞬間變成了白臉小子,在廚房裏與媽媽一起歡笑。餃子熟了,享受自己勞動的成果,露出那甘甜的微笑。

哈,那圓圓大大的月餅,相愛圓圓的月亮一樣,照亮中華兒女回家的路。月餅有很多很多種餡,有五仁餡兒的,意味着五穀豐登;有蛋黃餡兒的,意味着一生輝煌;有哈密瓜餡兒的,意味着香甜人生。記得中秋夜晚在圓月下,我們小孩子嬉戲打鬧,拿着月餅一人咬一口的歡樂場景,拿起那葡萄好不客氣的往嘴裏塞,此樂無窮也。

可是這樣的歡樂,卻很難再看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兒女常常在外,忘記了家中的父母期盼着兒女歸來。還有那傳統美食,慢慢的也失傳了,大家都向往現代生活,忘記了那古代傳統的風俗,慢慢的那些風俗,從我們的身邊逝去,一去不復返。當我們在紙上寫着傳承中華文化的時候,是否覺得很可笑呢?

華夏兒女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不要忘記自己的本,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傳承中華文化,讓那樣的歡樂,永遠盪漾在我們的生活中。

鄉味的作文 篇12

巨大的鐵鍋當街擺開,旺旺的火苗向上呼呼直竄,鍋底通紅,倒進鐵沙,先炒起沙來了。炒慄人捋起袖子,拿了長大的鏟子好一陣揮舞。十來分鐘,伸手試試,鐵沙燙得人生疼,等着板栗下鍋呢!呼啦啦,板栗下了鍋,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翻來攪去,滾燙的鐵沙吸着板栗的水份,一個勁兒地直冒白氣。鏟子繼續揮舞,鐵沙和板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不相讓。黃褐色的板栗被吸乾了水份,又經鐵沙這一陣打磨,顯得愈加光溜。

有板栗受不了,裂開櫻桃小口,露出舌頭樣的仁,金黃金黃的,早有葡萄酒一般幹甜的香氣在空氣中飄散開來。大籮篩候在一旁,一剷剷送進籮篩,鐵沙聽活漏下,此刻只剩下熟板栗了。

熟板栗有着陶器般誘人的光澤,從開口處用手一掰,硬殼自動脫落,只剩下噴香滾燙的仁,放在嘴中一咬,爽硬、鬆脆、幹甜,口舌生津,無不受用。

炒慄人的大鏟子還在飛舞着,滿條街像是起了霧,氤氳着帶甘甜味的空氣。

鄉味的作文 篇13

烤芋人推着板車來了,板車一端是鐵皮油桶大小的烤爐,另一端是山芋和生火木炭。來到人多的街頭、巷口,找個不影響交通的拐角,停了車。生了火,放了山芋,要不多久,那暖暖的甜甜的味道便四處瀰漫開了。

熟了的山芋褐褐地,透着幾分青紫的光,且軟軟地沒了筋骨。打着皺的皮兒看起來雖不怎麼光鮮,卻忠誠保護着內裏雞蛋黃般的瓤。用手輕輕一掰,開了,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小咬一口,甜甜的,燙燙的,棉花糖般,忍不住再咬一口,眨眼,斤把重的傢伙已被消滅殆盡,可口角卻依然留香,讓人回味好一陣子。

風緊緊的,烤芋人的圍巾裹得更嚴實了,而裹不住的芋香依然四處亂竄。

鄉味的作文 篇14

故鄉,老房,小巷;城河,小徑,斜陽。記憶深處,那一幅烙着鄉情印記的水墨畫縷縷鋪開。畫卷上,彷彿有裊裊炊煙升騰而起,散着令我魂牽夢繞的鄉味,泛起圈圈回憶的漣渏……

故鄉海陵,是城河畔的一座充滿溫馨的小城。這裏,有老街上種種美食誘人的香氣,有茶樓裏飄出的縷縷茶香,還有城河畔花草樹木的淡雅馨香……但始終繚繞於我心的,卻只有這怎麼也走不散的——炊煙的味道。

故鄉的清晨是一首朝氣蓬勃的詩篇,而炊煙之味則是這首詩的高潮。每天,伴着一聲嘹亮的雞啼,一輪旭日自東方萬里雲霞中倏地跳出,故鄉便從萬籟俱寂的黑夜裏醒來了。過了些許時候,小城的人們自各家門裏走出,滿面春風地互相問好時,街道上便充溢着油條包子的濃濃香味了。不,在這早茶香味之中,可不還藏着些許炊煙的味道嗎?是了,看那早茶上方嫋嫋升起的縷縷輕煙,攜着淡淡的鄉味,就這麼與油條包子的鮮香一起,引着你走到店門口,或是入內小坐,一盞清茶,一籠湯包,一通嘮嗑;或是匆匆打包,一根油條,一杯豆漿,一聲再會……這溫馨和諧的故鄉之晨,一直繚繞在炊煙的味道中,任歲月也湮沒不了。

故鄉的晌午是一部悠閒而又匆忙的樂章,而炊煙之味則是這部樂章的靈魂。臨近正午的時候,驕陽火辣辣地炙燒着大地,而小城的人來人往,卻總是那麼悠然。城河上,幾葉舟緩緩靠岸,賣魚歸來的小販收拾着物什,任河風吹過也掩不住豐收的喜悅;老街上,古色古香的店鋪中,店主與客人正笑着商定價錢;小巷口,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團團圍坐,擺開盤,在黑影與白光的交替間,殺上幾盤,無論成敗,都帶着一種歷盡滄桑後的安然。然而,當小城上空的炊煙緩緩升起時,小城的人們卻又變得匆忙了。漁人收拾好行囊,商販走出了店鋪,老人們收起了棋局,大傢伙都邁開步子,循着炊煙的味道,奔向家的方向。“開飯了嘍”“看見炊煙嘍,得趕緊回去。”人們笑着走着,不一會兒,匆匆的腳步便消失了。靜謐的晌午,只有炊煙的味道和着魚米之香在空氣中盪漾。

故鄉的傍晚是一幅安適愜意的山水畫,炊煙之味便是這幅畫的點晴之筆。傍晚,晚風輕佛城河柳,斜陽淺照下,城河猶如微笑着的蒙娜麗莎,清澈又神祕。水中,沉鱗競躍,天上,夕陽欲頹,好似人間之仙境!在這安適愜意的山水之意中,添上幾許炊煙,似是在低吟淺唱舊日的時光;這炊煙之味,彷彿在提醒這遠方的遊子——即使飛得再高,走得再遠,也不要忘了家的方向。我多想永遠停留在這樣一幅畫裏,嗑一把炊煙下炒出的葵花子,留住這份易逝的鄉味。

在21世紀的今天,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或許,原本充滿了鄉味與鄉情的小巷已被一排排灰白色的住宅樓取代;或許曾經簡樸的小城也已逐漸繁華。但至少,炊煙走不散,心中的鄉味走不散。正是如此,無數個在異地求學時的夜晚,恍如我眺望漆黑如墨的遠方時,總能夠嗅到炊煙的味道,望見故鄉的輪廓。也正是如此,無數自小城走出的遊子,在驀然回首時,總能尋到夢開始的地方。

這走不散的炊煙啊!這走不散的鄉味啊!這走不散的鄉情啊!

鄉味的作文 篇15

今年國慶,我回了老家。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老家還是那個樣子,靜靜的佇立在山腳下,像駐守邊關的將士一樣沉默不語。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必有無數話說,直至半夜,衆人還意猶未盡,最後,在奶奶的一再催促下,也只能匆匆睡了。

伯母是開裁縫店的,因手藝精湛,在鎮上小有名氣。那天晚上,我們一家到她店裏玩,等店裏的客人陸續走完以後,她拿着尺子,把我拉到一邊,“你們好不容易過來,給你們每個人做件衣服吧!”說完,就熟練地爲我們量了腰圍、胸圍等尺寸,我們推辭不過,便同意了。在店裏,伯母問我:“你們那裏開裁縫店的多嗎?”我搖頭一想:“在我印象中基本沒有。”“哈哈,那我去你們那兒開店不是賺翻了!”伯母打趣的說。大家都被逗樂了,一個個抻着腰笑起來。兩天工夫,五件衣服便完工了,我知道,在這麼短時間內做好衣服肯定是伯母加班趕工的成果。望着一件件嶄新的衣服,裏面有着濃濃的故鄉味道。

第二天下午,表哥和我去村裏轉了一圈,由於很少回去,村子裏的人大都不認識我,經表哥介紹,才恍然大悟,親切地與我揮手打招呼,我也很禮貌的稱呼他們,雖然平時素不相識,但我心裏能體會出家鄉人的滿滿熱情。

路旁經過一個小超市,表哥跑了進去,很快,他把一盒巧克力放到我手上,我剛要問原因,他對我說:“拿着吧—我還不瞭解你,最喜歡吃這種巧克力了。”我感動極了,巧克力裏有關懷的味道。

四天時間很快過去了。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深深沉浸在新衣的鄉情中,在揮手的溫暖中,在巧克力的關懷中,我品出了故鄉的味道。

鄉味的作文 篇16

天愈冷了,江南水鄉的柔情不見了,有的只是一個個封閉着的,愈加冷漠的心。最初的鄉味在哪兒?

窗外小雨淅淅瀝瀝的下着,如一張密不透風的布,裹得我透不過氣,我思念故鄉,我想找回那熱情淳樸的鄉味。

我的眼前出現了家鄉。

第一抹陽光照在山林中,格外的美,潮溼的空氣中醞釀着花香與泥香,妙不可言。我踏上那林間小道。

踏上那有些青苔的青石板,聽着細水涓涓流淌,清晨夢幻般的開始了。感受這青石板的厚重,享受着這屬於我的時光,忽然,一束陽光灑在我身上,暖洋洋的,仔細一嗅,還有着一絲香味。香味沁入我的身體,似讓人沉醉。我感受到了山林之氣,這就是鄉味。

時近中午,各家炊煙裊裊,門前還有孩童嬉戲,好不熱鬧。幾個平頂屋子,幾股炊煙裊裊便美不勝收。這是那鱗次櫛比的大廈所不能擁有的意境,因爲他封鎖了人心。

各家的炊煙混在一起,樸實但讓人垂涎三尺。這便也是一種鄉味了——炊煙之氣。

不覺,月以高掛天空,地上散滿了銀輝,似有銀河落九天。讓人忍不住去細細觀賞,捧起來把玩把玩。一陣風吹過,吹來了桂花的香。幾個老人,神態安詳的躺在藤椅上,話着家常。言語裏透着對兒女的掛念與自豪,希望風能把這一句句話語與一縷縷桂花香傳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女手上。我聞到了那最珍貴的鄉味——透着桂花香的思念。

一晃五年,我的指縫太寬,時間如同沙子在手中快速流逝,隨風而去。而我,呵,也把自己漠化,如同在大廈裏的人們,心被封着,沉默不語。那故鄉,那段回憶便成了我的心唯一開化的地方。

真想褪去霓華與浮塵,再去尋找那令人陶醉的鄉味。

鄉味的作文 篇17

童年的味道是五彩繽紛的,有新而換新;而故鄉的味道是耐人尋味,念念不忘的。

新鮮“味”

往日的故鄉像一杯沒有加糖的白開水,清淡而透徹。隨着新農村的發展對環境的針對維護,故鄉長滿茅草的山坡都種上了鮮豔的桃花;蓋上了幾座漂亮的觀景房;鋪上了一條條林間小道。漫步小道,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兩旁種滿了綠油油的小草,時不時冒出幾朵小野花。

“河味”

故鄉有兩條河,一條是從嘉陵江分支留下來的,水中物產豐富有魚有蝦。而另一條河漫落在田間地頭。兒時,我們常常在其中玩捉迷藏,抓野兔,每次回到家都滿頭大汗。夏天這時的河水高高的,搞過兩個大人呢。金燦燦的河在太陽的映照下波光盪漾,這光是農民伯伯揮動鐮刀的光,這是農民伯伯勤勞忙碌的光。此時,已是冬天,想必這河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粒粒種子。

賞“味”

夏日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含笑依立,嬌羞欲語,招人喜愛。看着眼前盛開的荷花,我不禁爲這些出水芙蓉而陶醉…

品“味”

七八月,池塘中一個個碩大的鈴鐺浮出了水面,冒出了高高的頭。站在岸邊,微風徐徐,池塘洋溢着清香,四處飄散。十一根竹竿,都一個蓮蓬,輕輕一掐,用力一剝。一顆顆豐碩的蓮子暴露出來,黑黑的外皮一個勁兒誘惑着你。掂一顆放入嘴中,細細咀嚼,一股清香飽入口中,青脆甜嫩,勝似花生。

至今回想起往事:生機勃勃典雅的池塘,滿山遍野的桃花,茫茫的河水,清脆的蓮子…想到這,我舔了舔嘴角,嚥了一口饞出的口水,故鄉的味道似乎還久久在我的口中迴盪……

鄉味的作文 篇18

記憶裏的徽州像一幅山水畫,在灰與白的交替中氤氳着徽墨的芳香,不需濃色裝點,那典雅的韻味便自然而然地從江南的人物、風景中流淌而出。

但對我來說,即使那聞名天下的徽墨香,仍比不上那雙佈滿皺紋與厚繭的手捧上的一碗熱騰騰的疙瘩湯。

清淡的湯水上飄着幾根白菜,看着蔥圈在滾水裏歡快地打着轉兒,從一旁熬了許久的又細心撇去油花的老母雞湯中舀出黃澄澄的一大勺,放進麪疙瘩湯裏。煮得冒泡後,再把揉好的麪糰一手團一個扔進鍋裏。眼見着浮浮沉沉地面團漸漸變硬,甚至粘到一塊兒,那香味也漸漸溢出,讓當時生着病極沒味口的我竟也口水直流。

外婆迷着眼,極小心地將那碗麪疙瘩湯端到桌上,用勺子攪攪讓它涼得更快些。那香味濃郁得讓我胃中的`饞蟲早已甦醒,眼巴巴地盯着外婆的手。她這纔將碗推到我面前來,一邊輕聲囑咐道着:“乖娃,小心燙。”喝口湯,脣齒間瀰漫的溫暖讓我陶醉。繼而狼吞虎嚥地模樣讓外婆滿臉的皺紋溢滿濃濃的笑意。無意間擡頭的我,此生再難忘懷如此的笑顏。

“想吃什麼?”週末母親圍着圍裙拿着鍋鏟,“噌噌噌”地跑來問我。此時我正在作業的天地裏埋頭苦幹,“麪疙瘩湯”,我隨口說道。但我沒想到與疙瘩湯再次見面,它竟然變化如此之大。大塊大塊的疙瘩覆蓋了湯麪,味道中也失去了雞湯的那抹亮色,青菜也切得碎碎的,沒法在沸水中翩翩起舞。只有那蔥圈獨自寂寞地打着轉兒。失望在心頭漾起,但面對母親那期待的雙眼,我擠出一個微笑:“很好吃。”

過新年,因要上各種補習班,又沒回成老家,電話裏當我對外婆說想吃麪疙瘩湯時,老人的聲音帶些喜意,又有些哽咽,“好,外婆給你做……”

歷經滄桑的徽州對我來說不是厚重的歷史與文化,而是家鄉的代名詞。在那,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彎着腰駝着背,戴着老花眼鏡爲她的外孫女做着一碗熱騰騰的充滿愛意的麪疙瘩湯。

我那瀰漫着溫暖氣息的家鄉啊,何時才能回到你懷中再嘗一嘗外婆做的麪疙瘩湯的味道?

鄉味的作文 篇19

回想,你有多久未曾走入自己的小城,去回味那各個角落裏特有的一味?我們是否又想過要放下手邊繁忙,走出高樓,走進昆明的古老小巷,去重拾那曾經熟悉的鄉味呢?

昆明,古城風韻在這裏猶如一杯盛夏的果茶,溢香而餘甘。這裏,不是隻有青石板紅磚房的古城,不是可以讓人悽美si憶的地方。古樸的韻味暈染在每個人的談吐與步履間,雖不優雅,亦不浮華,整個城市是時代鮮明的旗幟,在風中揮舞着城市點滴的味道-這就是我的家鄉昆明,一個我想重括的花茶味的城市。

茶花味的昆明腔。聽着昆明的方言,沒有北京腔的字正腔圓,也沒有上海話的細軟呢喃,這裏有的是一種縱貫城市大街小巷的文化。它是歷史遺留的美,談吐語氣沒有多華麗的滋潤與張揚的語調,甚至夾雜了許多當地塵土的氣息,甜中自有幾縷清新的味道。這種清新猶如百姓的生活,摻雜着絲絲熱烈的甜蜜,在盛更的茶杯中,與沸水舞蹈。昆明方言讓人說着,彷彿腳就登上了昆明的土地,聽着,心中就踏實着。

蒲菊味的昆明人。這裏是一座以休閒度假爲特色的城市,沒有熙熙攘攘的喧囂,沒有行色匆匆疾走。有的只是平凡簡約的生活,恬靜自然而然的就孕育出了大方熱情的昆明人。如那“花罷成絮,因風飛揚,落溼地即生”的琵天蒲公,無論哪個層次,不管哪個年齡,幫助你的總會是一支熱誠果斷的牛,或許只是短短的幾秒鐘,蒲公英般樸素炎雅的溫暖早已經直流你的心中。如花絮般緩緩散開,引導你將其傳播給下隻手,下一個人。

丁香味的昆明菜。昆明的美食摒棄了燕窩魚翅的奢華油膩之感,傳承了民族佳餚中樸實無華的感覺。即使在沒有高檔佈局的餐廳,沒有固定攤位的街邊,但總有等待它的人山人海。它遍佈大街小巷,追求真實的口感,而不是花哨的表面,保留的是特色的滇味而不是僞飾的招牌,不需花多少代價,就能找到故鄉的味道,人嘗着,溢得滿口丁香花的味道。

多年未品,再次重拾,這依舊是一杯陳滄多年的花茶,它不被歷史的灰土所塵封,不被時代所落下。

或許肩負重壓,工作學業繁的你,也應該試着放下,走出高樓,去重拾,過去的,童年記憶中的鄉味,不減的是對家鄉的熱愛。

鄉味的作文 篇20

似乎每個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有着割不斷的特殊情感,她是人的出發地,也是人的歸宿。

故鄉,在字典裏被解釋爲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故鄉的涵義又怎可能僅此而已,故鄉幾乎是所有成人的一塊心病,是在外漂泊的遊子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故鄉又是一個神奇的所在,你離開她的時間越長,距離越遠,她在我們腦海的印象也越清晰,在我們心中的分量也越沉重。

如今我在外求學,只有每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夢裏,我流連於家鄉公園裏那片小竹林。夏日,漫遊在竹海,深幽絕塵,一串一串如銀鈴般的笑聲在竹浪間跳動,連空氣中也是帶着香味的。那香氣,是淡淡的,卻又讓人心安,叫人想在那裏找個地方就睡下,不用去管外面的紛擾。

我有時會覺得,這裏就像另一個小世界,這個世界只屬於我。只是剛踏入這個世界,外面的嘈雜就已消逝殆盡,沒有汽車喇叭鳴叫的聲音,也沒有街邊路人的大聲喧譁,就連如猛獸般的大風也刮不進來,只有溫潤如玉般的陽光和細細密密的和風才能進入這片世界。

可是,上了國中以後,學業的負擔讓我再也沒有去過那片小小的世界,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我到底是已經有多久沒有去過那片小竹林了。每次回家也只是呆在家裏,直到再次上學我纔會邁出家門。那片竹林,便也被我封存在記憶之中,再也沒有打開過那把上了鏽的鎖。

那天,我在閒暇的片刻,讀到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寫的是竹子,這喚醒了我那些塵封已久的記憶。我開始試着尋回竹子的模樣以及它淡淡的香氣,終於明白,於我,竹子的清香就像那故鄉的味道。

遠方,家鄉。所懷念的,正是那暖暖的家的味道。

鄉味的作文 篇21

離開家的那天,我揹着書包,將重重的行李一點點搬上車,汽車一點點的向與故鄉背道而馳的方向駛去,我知道這並不是離開只是短暫的告別,但是心中還是涌出了一絲絲的苦澀。九月初,離開那座被江水所環繞的城市,離開那座大街小巷滿是小販吆喝聲的城市,離開那座永遠被江霧蒙着神祕的面紗的城市,離開那座下雨後江面上總是飄着淡淡的薄霧,深深的吸一口氣總會嗅到泥土的芬芳的城市。

從未離過家的孩子總是對外面的世界充滿的新奇感,總認爲自己眼睛所看見的就是全世界,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三個月前的我的確不知道什麼叫做鄉愁,從小到大你們總是在身邊。總想逃開你們的絮叨,覺得離的遠便不用天天聽你們的絮叨,但是最後才發現距離讓這份相思越化越濃。

登機提示聲響起,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羣裏,我無比清楚地你們的身影。你們張着嘴好像又想把剛纔的囑咐話再說一遍,但最後只剩下一句到了那邊好好照顧自己和揮手再見。我一步步的邁向登機口,我突然覺得爲什麼這段路程竟如此之短,不時的回頭,只看見你們的身影越來越小,最後消失在人海里面。但是我卻始終沒有掉下一滴眼淚,心中的感受太複雜,平時話總是說個不停的現在我不卻能把它們一一說清楚。

總會是在夢中看見你們走在前面身影越來越小,我用盡全力去追總是趕不上你們們的步伐,無論如何的大聲呼喚你們也不曾回頭,我慢慢地瞭解到,如同《目送》中說的那樣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無論是在校門與你們告別,還是在那暮色沉沉終於你們告別,我都不曾在你們面前掉過淚,因爲我覺得那只是短暫的告別,無論是40分鐘、七小時、一個星期、五個月總會又再次相見的時候。

晚上手捧着一杯牛奶與你們在電話裏閒聊,便是一天最閒暇自在安逸的時光了。牛奶的熱氣不斷撲騰而出,檯燈的暖色的光輝將它打上一層薄薄的粉底,一天的煩惱也隨之煙消雲散。

2437公里,1752小時,從知道到懂得的思念。

鄉味的作文 篇22

低眉淺嗅,鄉味至醇。

每到夏天,回到鄉下,便有一股濃郁的大自然的味道撲鼻而來,整個村都沉醉於一種慵懶而又悠閒的生活中。

走在羊腸小路上,去串門,幾乎隨處可聞到雞鴨鵝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味道。鄉下人家裏基本上都會養幾隻雞什麼的。所以一到又悶又熱的天氣,從家畜圈裏飄出來的味道變愈發濃郁。每每走到那些地方,我和妹妹總會捂住鼻子往前拼命逃,就像圈中的兩隻小鴨子被主人趕到河邊似的。雖然這味道確實不太好,但也是鄉味中獨特的一部分。

最沁人心脾的莫過於瓜果蔬菜的味道了。奶奶就有一個菜園,在陽光照耀、雨露滋潤下,植物們都茁壯成長着。瞧,十多株玉米亭亭玉立,卻又似一個個英勇的守衛身披黃金甲、戴着頭盔,捍衛着奶奶的菜園。四季豆和茄子也不甘示弱,四季豆從上到下綴滿了奶奶搭的竹藤架,茄子則隱匿在綠葉下,養精蓄銳,彷彿在等待着厚積薄發的那一刻。當然,四季豆炒茄子也成了家家戶戶桌上幾乎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四季豆的脆嫩遇上茄子的酥軟,想想就讓人垂涎三尺。而如燈籠般紅彤彤的西紅柿,更是與長勢喜人的青翠欲滴的黃瓜形成了很好的顏色組合。這些植物都是純天然的,摘了洗洗就能吃,更加健康,味道更是香甜可口。

奶奶對於這個菜園傾注了很多心血。儘管菜園不大,但奶奶還是每天早上都去轉一圈,澆澆水,到了傍晚又去施施肥,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料理着她的菜園。奶奶也是十分慷慨的,只要瓜果蔬菜有收穫,她總會給鄰居家或親戚家送點,她還經常讓媽媽寄些到杭州姑姑家去。可以說奶奶種的植物都很受歡迎,但要是沒了大自然與鄉村作爲底味,這滿滿的鄉味無論如何品味,終究失去了它最醇的味道。“爲人處世亦是如此,沒了人情味,表面功夫做的再好,也只不過是浮誇之輩。”與這句話是一個道理。

等到了傍晚,夕陽西下,高低錯落的房屋在夕陽餘暉的照射下,鍍上了一層金色的輪廓,幾縷青煙從家家戶戶的煙囪中緩緩地飄出,悠哉遊哉。不久,遠遠便可從各家的煙囪裏聞到晚飯的香味,紅燒肉的可口,番茄炒蛋的酸甜,雞湯的香醇……鄉味瀰漫在鄉村的各個角落中。

再次低眉,輕嗅一縷鄉味之醇……

鄉味的作文 篇23

我在外地工作已經有十五年了,現在有了車,有了房,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忽然,一陣嫩竹的清香飄來,這是什麼?它很陌生,也很熟悉。我猛然想起了我的故鄉一一建德。於是,我決定帶着全家一起回一趟建德。

下了飛機,我又一次聞到了故鄉的味道一一獅子頭的香味。遠處,一輛出租車停在那兒。我一招手,它就慢慢開了過來。上車一看,我大吃一驚,現在的出租車竟然都是無人駕駛的。下了車,來到了我原來的家,但又感覺不對,它的周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馬路變寬了;綠色植被也變多了。

我敲了敲門,門竟然自己打開了。家裏人一看是我回來了,便紛紛擁了上來。這個說說,那個講講,說我長高了,說我變漂亮了。進家後,我發現家裏的好多東西都變了:電視換成了數字的;電腦也連上了高速網;鼠標也變成了感應的。我們還可以把電視屏幕上的圖片投影到空氣中,甚至還可以放大,這樣的話我們看着不累眼。

我又出去逛了逛市場。以前的露天小攤都沒了,地上的污水不見了,就連清潔工也沒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地上的石頭,石頭可以自動把污水吸乾。

在故鄉住了幾天,我便離開了,又回到了工作的地方,但心卻留在了故鄉一一建德。在外地我彷彿又聞到了那種故鄉的味道,它比以前更濃了……

鄉味的作文 篇24

俗話說:“親不親,家鄉人;美不美,家鄉水。

從小到大,家鄉一直伴隨着我們一路走來,放眼家鄉的秀美景色、人文歷史、民俗風情、飲食文化等,無不浸潤着濃濃的鄉情鄉味。

我說的鄉味,是刻印在我味覺神經上的兒時記憶。吃,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他生長在什麼樣的地方,家境如何,都會記住一些吃食。

家鄉的味道可所謂包羅萬象,無論是川菜的麻辣,湘菜的熱辣,還是粵菜的甜香,都可在我的家鄉覓到蹤跡。這一切都得歸結於家鄉的地理位置——米倉古道之始,絲綢之路之中。通河、巴河、龍潭三面盤繞,衆山簇擁環護,狀如衆星拱月。各地的文化在此碰撞、交織。歷經歲月的錘鍊之後,最終融爲一體。在我看來,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便是充滿鄉味的坦溪魚,以家鄉的名字命名的菜餚。

坦溪是我家鄉的一處極不起眼的小鎮,經濟並不怎麼繁榮,人們家常的菜餚更是其貌不揚。但倘若你夾起一塊盛在掉釉的瓷盆裏的坦溪魚,入口細細品嚐一番,便會忍不住驚歎一聲:“好味道!”

坦溪魚是從河裏剛打撈上來的新鮮鯉魚製作而成的。這種魚肉質緊實,鮮嫩可口,還有一絲清甜夾雜其中。奶奶將剛從河裏打撈上來的鯉魚簡單處理,再放入鍋中清燉,等上少頃,澆上一勺用泡椒熬製的麪湯,寡淡無味的魚湯便多了一分柔和的辣,再放上蔥段提香,加幾片土豆增稠,魚湯的味道便更加的難以挑剔,待到最後一點小米辣滾落湯中,各種味道交織碰撞在一起,共同構成了簡單質樸卻味道超凡的坦溪魚。

上桌後的坦溪魚鮮辣香醇的味道簡直能讓你多吃幾碗米飯,待魚肉已盡,再來一勺香濃的魚湯,更令人回味無窮,連聲稱讚。

可是,歲月更迭,家鄉的味道如今已是很難嚐到。物質條件日益增長的社會背景下,家鄉最純正的味道被各種劣質食用油,劣質香精等“科技產物”不斷排擠。許多昔日盛極一時的美食已難覓蹤跡。

相信每一個外出打拼的遊子,在身陷囹圄,亦或是鴻鵠得志之時,身處異鄉,出於本能,總是帶着幾分好奇穿街走巷,或去尋味新鮮,或去追探鄉味。但心中始終裝着一份家鄉那最叫人難以割捨的味道在翻騰,在跳動。

家鄉的吃雖不像一線城市那番奢華和講究,然而家鄉的味道自有其返璞歸真之感,是坦溪人對自然的敬畏和豁達包容的胸襟。

無論你離家鄉多遠,總有一根線把你和家鄉牽在一起,無論你離家鄉多久,總有一縷思鄉之情在你腦海中盪漾。家鄉的味道,永不能忘懷。

鄉味的作文 篇2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時間飛逝,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家鄉中國年的味兒也越來越濃!

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陷入了忙碌之中。我們把一個個“福”字倒過來張貼,意味着我們一家的福到了。大人們在家裏忙得不可開交,將全家上下徹徹底底地大掃除一番,用雞毛撣子撣一撣高處的積塵;用拖把來回地擦拭牀底下的灰塵;還用抹布把傢俱擦得乾乾淨淨……

這一天的廚房裏,大家更是一起煮、切、燒、吃,別提有多快樂了。老人們還會拿幾塊黏糊糊的糖,放到竈王爺的嘴巴里面,好讓他去天庭只說好話,不說壞話。

吃過年夜飯,接着拜年、發紅包、看春晚,家家戶戶歡聲笑語不斷!

臨近午夜十二點,聽到鐘聲“五!四!三!二!一!新年到啦!”這時漂亮的煙花持續升起,如同天空中耀眼璀璨的一顆顆明星劃過天際,飛入每個人的心坎兒裏,滿滿的幸福,滿滿的愛意!

在歡快之餘,大人們清理桌上的殘羹剩飯,孩子們換上漂亮的新衣裳,將壓歲錢放入口袋裏面,擼起袖子幫父母洗碗。大家說說笑笑,忘記了生活的煩惱,快樂地迎接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新的憧憬,新的開始!

鄉味的作文 篇26

每當路過茶館茶園時。都會被它裏面的茶香不由自主地吸引過去。往往會點上一杯碧螺春。可但還是比家鄉碧螺春的味道差了些感覺。

我平日與父母住在一起。之前有幸在假期的時間去拜訪爺爺。遠離高樓大廈。在這裏只有,一望無際的綠。排成梯狀的茶山。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清新。正巧,我的爺爺有一片茶田。在清晨,伴着杜鵑明麗的叫聲,我們向茶山邁進。

走在陰涼的樹林間,清風習習,樹葉沙沙作響。初升的太陽,將點點陽光灑向大地。伴着清脆的鳥鳴,我們很快到了茶田。這邊的茶田,一叢叢,井然有序。我們開始採茶。爺爺告訴我,摘下來的碧螺春嫩芽必須要精心挑選。隨後給我做了示範。淘氣的我當然沒有認真聽。只是採着茶玩,在茶田裏到處跑。

因爲我急着想嚐嚐茶是什麼味。爺爺便帶我去了一間茶館品茶。爺爺叫了一壺碧螺春。我則是把茶視爲飲料,不顧爺爺勸阻。把滾燙的茶倒入口中。被燙到的我,只得耐心下了聽爺爺給我普及茶的知識,茶也是有富有哲理的。君子之交淡如水,飽滿的穀穗總是低着頭,不去張揚。越是有涵養的人,越謙遜有禮。對誰都尊重包容,關愛有加。這,就是涵養如茶。凡事從大處着眼,通盤考慮,不計眼前得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境界小的人,往往只顧眼前,不會有大的收穫。這,就是境界如茶。

這時,我再將一小杯茶送入口中,這時的感覺甘甜,清爽。

隨後爺爺回家炒茶,我則是出門玩耍。等我回來時,口乾舌燥,想找水,意外發現了爺爺放在桌上泡好的茶。滿飲入口。這味道,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口味涼甜,十分順口,有回味。更重要的是,這茶多的是家鄉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任何的雜質,撲面而來的,是家鄉的懷抱。這是不能在任何一間茶館品來的。

已有許久時間沒見到爺爺。臨走前,他曾送了我他自己炒的碧螺春。並跟我說:“想家的時候,多喝喝茶吧,常來玩啊。”

如今,當我再衝泡這茶時,少的不是家鄉淳樸的味道,只是爺爺的他那獨有的氣息,已變得模糊,隱匿在茶香中。

鄉味的作文 篇27

清晨,躲在山後的那一輪太陽,爬上山崗,像個勤勞的巡邏者,把角角落落都巡視,所到之處,是一片繁榮的豐收盛景。

稻田一塊疊着一塊,一片連着一片,像繞山繞過水的無盡畫卷。其間落葉杉,楓樹,烏桕用尊貴的黃、鮮豔的紅點綴。清清的溪流,淙淙的流水,不時飛過天空的鳥影寂寥的大山融爲一體。他們就那樣安靜地擺放在秋天的大地上。

風,肆意自由的吹過連綿的金綠色的山。葉,波浪似的,層層疊疊,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柔和的清涼,觸摸到我的心裏,撩動玩耍的心思。

打開窗,眼中也涌起綠波,胳膊支在窗臺上,看着看着竟已沉醉。我下樓了,到了那片蜜柚林,一個個嫩綠,金黃的“燈籠”,在樹枝上搖曳着。

我伸起手,抓住柚子,用力轉了幾圈,往下一拉,燈籠掉了下來。我剝開柚子皮,撲鼻而來的是柚香,沁人心脾,塞一瓣到嘴裏,感受着柚子肉在嘴裏爆出汁的快感。那是沁人心脾的甜啊!清涼的柚汁帶着濃郁的柚香,從喉嚨滑下,回味悠久。我靠在樹下,微眯着眼,感受着陽光的溫暖,一份樸素的踏實,融入內心,任他外面的世界喧囂熱鬧。

在回家的路上,稻香味兒襲來,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那像是汗水味,又像是草野的味道,帶着歲月的成就和年代的創傷,悄悄地在我心尖上瀰漫開來。家鄉人就是這樣,土地是他們的摯愛,家鄉人永遠不會讓土地裸露着,土地長出了金黃色的稻穀,黃燦燦的稻穀走出福建,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是啊,現在這遍地金黃,都是在田裏還在萬紫千紅時辛勤的耕種和荷瓣初定時精心的照料換來的啊,都是豆粒大的汗珠一顆一顆砸出來的啊。

走到家樓下了,擡頭看着頂上的瓦片。在我眼中,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瓦像是一面籠罩在屋頂上的蓑衣。若是雨日來臨之際,瓦便能顯示出他獨特的神韻。看!雨來了,那一顆顆大小的雨珠從天際自由飄落,膽大的會在網上舞蹈,膽小了會躲開,多情的會悄悄滋潤着瓦縫,然後過渡到屋背,下去,迴歸大地,翻起一片水花。這從而完成一方方瓦片存在的意義。我彷彿聽見瓦片說:“爲人的使命是去活,而不是存在。”

此時竟到了黃昏。夕陽西沉,特別圓,映着醺黃的黃昏,像一隻大柚子。

鄉村的煙窗,冒出煙來,徐徐斜升,又自如地隨風散去。家鄉的炊煙是一張水墨畫,煙染了家鄉人的精神,家鄉人的品質,家鄉人對未來的期望。

漸漸地,夕陽落下來了,蟲聲悠悠,墨色的蒼穹上繁星點點,柚子的幽香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