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涵養的高中作文五篇

【篇一:談涵養】

關於涵養的高中作文五篇

何謂涵養?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能控制情緒的功夫。古語有云:臨喜臨怒看涵養。一個有涵養的人才能鑄就人生的輝煌。

齊桓公曾被管仲射殺,對其痛恨至極,可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重用了管仲,最終成爲一代霸主;廉頗不滿藺相如勢盛位高,處處與之爲敵,相如處處相讓,最終有了“負荊請罪”這一佳話;房玄齡曾爲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不計前嫌,還任用房玄齡爲臣,最終鑄就了貞觀盛世。涵養,不是讓你世故圓滑,而是教你謙遜忍讓。

奸雄曹操官渡之戰取勝後,從袁紹那兒繳獲了一堆信函,其中不少是自己部下寫給袁紹的表忠信,可曹操知道後只是命人燒了了事,淡淡地說:“當袁紹勢力強大的時候,我自己都沒有把握贏他,何況那些部下呢。”這份有容乃大的氣度贏得了衆將士的欽佩。正如林語堂所言:“因爲“涵養”兩字,含義忍辱負重,和平達觀,不露鋒芒,喜怒不形於色,不輕易得罪人,不吃眼前虧,聰明的計算等。”曹操這份涵養與他日後那番霸業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反之,“力拔山兮”的項羽缺乏涵養,逼走了屢出奇計的陳平、精於行軍用兵之道的韓信,連最親近的心腹范增也日益疏遠。在生命的盡頭落了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境地。項羽的一生就在烏江嘩嘩的水聲中湮沒,何其可悲!涵養,不是讓你圓滑,而是教你生存的智慧。

站在漫過時空海岸的歷史潮流裏,我聽見了來自大洋彼岸的聲音:“你爲什麼試圖和他們成爲朋友,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纔對!”有人批評林肯道。而林肯只是溫和地說:“我難道不是在消滅他們嗎?成爲朋友後,政敵就不存在了。”平淡無奇的話語裏蘊含着處事不驚的態度,涵養,教你平常心面對身邊的波瀾起伏。

泰山不辭抔土,方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成其大。成爲一個有涵養的人,不僅是對別人的釋懷,更是對自己的善待。陶鑄說得好:如煙往事俱望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做一個有涵養的人,演繹屬於自己的輝煌!

【篇二:素質?涵養!】

現在在中國,隨着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碰撞摩擦,總會擦出一些火花。其中最尖銳,最讓我感到敏感的就是“素質”一詞。

其中提到“素質”最多的例子就是兩國間吃飯的差異了。比如,張三去了一趟美國,回來就感慨:“在外國吃飯的時候,餐廳裏很安靜,只有音樂的聲音,幾乎沒有什麼人大聲喧譁。而看看我們中國呢,一吃個飯,整個飯館裏都是鬧騰的,好像這桌聲音不大就不能體現出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似的。這樣看來,我們中國人的國民素質還需要提高啊。”但我不能否認的是,事實的確如此,爲此,有些外國餐館甚至不允許中國人進去吃飯。

但我想說的是,這不是素質問題,這關乎的是涵養。在我的字典中,素質和涵養並不是等價的:我認爲的素質是文化水平,而涵養則是內在的修養。我今天就要爲“吃飯說話”正名!

我國從古至今都有仁人關於涵養的詮釋,如孔子曾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因此,孔子所認爲君子應有的涵養就是“忠恕”二字,推己及人,以達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地步。

但今天的國人爲什麼無法恪守“忠恕”,以達到推己及人,仁愛愛人的地步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人的涵養來自他所受的教育;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涵養則來自歷史文化。

雖然古時有“食不言,寢不語”的`箴言,但百姓們並沒有將其當作金科玉律,能克己復禮的人十分罕見。百姓們吃飯的時候總喜歡說說話,何況平時農務忙,沒有時間聊天,正好趁着吃飯的時候聯絡聯絡感情。而且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喝酒時行酒令的習俗,不論是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還是普通的划拳助興,都是使整個飯局熱鬧起來的。諸如此類,年夜飯時,大家齊聚一堂,訴說自己這一年的見到的奇聞異事,使整個大家庭更加和諧,密不可分。因此,可以說,吃飯是中國人聯繫人與人情感之間的一根紐帶,甚至吃飯說話也發展成爲了整個民族的文化,徹徹底底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今天,我爲“吃飯說話”正名,這不是素質問題,而是中國人歷史沉澱的的涵養,這是我們民族的文化體現,沒有必要去與其他國家比什麼。試想,如果你在和別人吃飯一直悶着不說話,別人會怎麼想?那麼只可能有兩個想法:第一,他今天不高興?還是他不想和我吃飯?。第二,這個人是個吃貨,只顧着吃,都趕不上說話了。這兩個,你更傾向於哪個呢?

【篇三:生命因涵養而高貴作文

在時光的盡頭,我們都只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即便有的人腰纏萬貫,可到頭來卻兩手空空,可有的人,一貧如洗,卻長久地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得到了世人永遠的尊重。你要問這兩種人的區別在哪,卻只需“涵養”二字可答。可“涵養”究竟又是什麼?

涵養是一種閱盡繁華的氣度。一個真正有涵養的人,絕不會糾結於蠅頭小利,也不會目光短淺。即便看盡世事滄桑,心卻依然明朗如初。在我們的身邊似乎常常會有這樣的人,他們不因物喜,也不以己悲。可同時卻也存在着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斤斤計較,最終卻失去了自己,庸庸碌碌,終其一生,苦苦尋覓,卻似乎終究不得。在蒼茫的人世,一路尋找,一路丟失。保持自己的涵養吧,讓目光變得長遠,讓眼界變得開闊,讓靈魂變得高貴,心明媚,世界就明媚,讓生命因閱盡繁華而更加大氣。

涵養是一種刪繁就簡的從容。前幾日新聞上競相報道的“扎克伯格裸捐450億事件”,相信人很多都有所耳聞,他說他希望讓她剛出生的女兒生活在更好的世界,這是多麼美好而又純淨的願望。最讓人敬佩的是,扎克伯格雖然早已是個億萬富翁,卻絲毫不拘泥於穿着和享受,他似乎總是穿着連帽衛衣,開着極普通的車,衣着樸素,這便是涵養之所在。他們寧願過着粗茶淡飯簡樸的日子?,也不願沉溺於花紅柳綠繁俗的生活,不沉湎與富貴,胸懷天下,用自己的努力,爲這個世界的美好做着努力,這難道不讓人敬佩嗎?可即便如此,卻依然有一些人妄自揣度扎克伯格的用意,讓人不禁感嘆世態炎涼,這些人的涵養何在?

涵養是一種海闊天空的包容。古語有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與人發生爭執時,在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不去細細追究問責也是一種思想的開闊,更是一種涵養。沒有的涵養的人,往往會因爲一件小事,而喋喋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令人咂舌。在我國古代有“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休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至今被奉爲美談。可很多時候,說出來人人都懂的道理,想要做到卻似乎並非那麼容易。擁有涵養不容易,保持涵養更不容易,但是一個人若是有了真正的涵養,內心的平和世界將少了一份戾氣,多了幾分溫柔。

當秋風零落成最後一片枯黃,當冬雪最後只剩下一片霜,你還在尋找什麼?是功名顯赫?還是富甲一方?那些虛名,那些物質的財富,皆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需要的只是那來自靈魂深處的一抹芬芳。生命的長度有限,而生命的光彩的卻是無限的,保持一份涵養,讓生命的高貴得以昇華。

【篇四:中國人的涵養】

中國,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按理說每一個人都應很有涵養,可現在的“文明人”處處都表現出了那種粗鄙。

就拿小孩子來說,他們應該是天真無邪的,可是,走進一所學校,都可以聽到從小朋友嘴裏說出的髒話。這哪有“文明人”的樣子?

現在我們出國旅遊,都會有一個專屬中國人的通道。而在那裏,如同蜂巢,你推我擠,提着大包小包,嘴裏時不時會吐出一句罵人的話,而另一邊的遊客,每兩人間至少有50cm,安安靜靜有序的進入。

九年級畢業的那個暑假,乘坐火車,卻遇到了這一件事,一個女士就爲了一個放的位置,和一個50多歲的人吵了起來,最不可思議的是她的女兒爲了幫母親,竟然動手抓傷了另一位乘客,而這位和我差不多的女孩子竟然哭了,引來了列車長。

當列車長問:“要不要報警之後”那位女士竟罵起了她的女兒,還對列車長說:“小孩子,不懂事。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她。”

聽到這句話我就笑了,高中生,還小?連我剛上幼兒園的小侄子都知道,這樣做是很不對的。她怎麼有臉說除這樣的話。高中,算是比較高的教育了吧!自己不覺得丟臉嗎?這就是“文明人”的涵養嗎?還是“文明人“都是自稱的?

現在,在國外,看到的不應該只有本國標語或中國標語嗎?可竟然破天荒的出現了漢字,有些恬不知恥的中國人看到像“禁止吸菸”“禁止亂丟亂棄”時,可能會很高興的說:“看,漢字耶,沒想到漢字這樣受歡迎。”可他曾知,當外國人聽到這句話時,會笑掉大牙了吧!

當國人走在外國大街上,高調的講中文時,在旅遊景點的任意地方刻上“某某到此一遊”是,心有沒有一絲絲痛,有沒有臉紅,我想應該沒有吧!

中國用了三十年趕上了歐洲幾百年經濟發展的步伐,可是中國人還是那樣粗魯,顯得很沒有禮貌,從沒意識到這兒還有旁人。

經濟追上了,可涵養追不上,還是會被別人瞧不起。“禮儀之邦”應該傳承下去,讓我們成爲一個有涵養的文明人,讓中國成爲一個有涵養的古國,大國。

【篇五:墨梅見涵養】

隨着筆尖的蹤跡,一朵朵淡雅的墨梅在泛黃的宣紙上綻放,那釋放的芬芳,正如那文人墨客所獨有的涵養,給與我們啓迪。

“吾家西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請氣滿乾坤。”本詩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詠梅詩作,題於《墨梅》一畫之上,畫面上一枝墨梅疏挺,花葉疏落有致,支桿精細卻又有力,勁秀芬芳,卓爾不羣,與詩句呼應,融合無間,意蘊深邃,無不反應了王冕高尚的情趣,淡泊名利的胸襟。不求人誇,只給人間留下美德,體現詩人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畫中的境界則是詩人內心深厚涵養的表現。

涵養的提升是一個積澱的過程,王冕七歲時父親就過世了,幼年的王冕和母親過着艱苦的生活,僅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讀書。眼看三個年頭過去,王冕已經十歲了。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針線活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便說:“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這樣補貼家用還可以帶幾本書讀呢。”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醃魚臘肉,他總捨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母親給的點心錢也捨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從書販子那裏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在柳樹蔭下看書。一天,正值黃梅時節,王冕在綠草地上坐着休息。轉眼間陰雲密佈一陣大雨過後,天空中黑雲邊上鑲着白雲,陽光透出來照得湖水通紅。湖裏有數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王冕看得入迷,便想到將這荷花畫下來,自此以後王冕便攢下錢託人買顏料,學着畫荷花,起初畫的不好,三個月後便大有長進,荷花的精神體態無疑是反應了其少年時代就已積澱的內涵。古人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孝順的王冕與牛作伴與書爲友,在樹蔭下一天天成長,獲得豐富的知識,自然也就明白了許多道理,積澱了一定的涵養。荷花的描繪也爲身爲“梅花屋主”的王冕奠定了繪畫的基礎與內涵。

王冕的人生並不順暢,但卻不失涵養。後從會稽跟着韓性學習,終成通儒。但屢試不應,遂將舉業文章付之一炬,在元蒙貴族統治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實下他則發出:“長大懷剛腸,明學循良圖,石畫決自必,不以迂腐拘。”的感嘆。後來他經過數次千里壯遊,擴大了眼界,開拓了胸襟,看破了人情勢力,便改途易轍,開始耕隱生活,由於他“耕無寸田,牧無風芻,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家中破甑無糧,不得不直接參加體力勞動,蓬頭赤腳。儘管生活如此艱難,他也寧願耕作賣畫度日,不願奔走豪門乞食,體現他堅貞不屈的性格與涵養。

黑色濃厚的花萼,遒勁有力的轉折,濃淡相間的花瓣與梅蕊構成一幅驚世之作,於細微之處見詩人那堅貞不屈,質樸,孝順的涵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