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通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作文通用10篇

端午節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作文2

又是一個以喜悅心情迎來的端午節。端午節原來是爲了紀念屈原而來,但現在它早就成了一個爲我們帶來喜悅心情的節日。過節時,不僅有龍舟比賽,還有吃糉子,做香包的習俗。今天,我們老師就帶着我們做了香包。

老師首先發給我們一個小口袋,小口袋裏裝着艾草、布、針、線、流蘇。老師讓我們把線穿進針眼兒裏,我一下子就穿進了,同桌讓我幫她穿一下,我也穿進了,我又回來拿我的線,結果一下子給針弄掉了,我想:呀!這下可得了,又得穿一遍了。

穿完後,老師又教我們怎麼縫香包,首先要把布的反面放在外側,接下來就開始縫了,先把線的尾部打一個結。老師爲我們演示了一遍怎麼縫,老師縫好後問我們會不會,我點了點頭,可是一動手就又不會了,找老師求助,溫柔的小時老師又認真地教了我一遍,這次我纔會。我動作有點慢,快下課了還沒做完。心情有點沮喪,細心的小時老師看見了我心情不怎麼好,又說了一句:“同學們,香包要是沒做好還可以回家繼續做。”我開心地一蹦三尺高。

香包中蘊含着一縷春風,兩滴細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表現出了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端午節作文3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糉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糉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糉子,都會在這個糉香的季節紛紛涌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爲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糉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和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糉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爲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糉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比如說端午節那一日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作文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去買包糉子要用的材料。買完材料回到家,就開始包了。媽媽告訴我怎樣包糉子後,我便行動了起來。先拿起兩片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用勺子放點糯米進去,再放點肉,蓋上點糯米,接着把糉葉卷好,我正要拿繩子綁好它的時候,那些糯米卻像一羣調皮的孩子從糯葉裏向四面八方逃了出來。正打算放棄的時候,媽媽卻對我說:“不要灰心,做什麼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慢慢來。”於是,我又打起精神包了起來。包完後,媽媽打它們放到大鍋裏蒸熟。1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糉子用於可以吃了。

飯後,我獨自一人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忽然,我聽見了幾聲吶喊,走上前一看,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共有四隊,分別是紅隊,黃隊,藍隊,綠隊。每個隊的隊員都在奮力的拼搏。最後藍隊獲勝了。

今天真是太開心了!一千一萬個開心。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看了一場十分精彩的龍舟賽,真令我難忘啊!

端午節作文6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的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年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糉子,還會去看賽龍舟呢,十分熱鬧!

傳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的一位大詩人屈原。人們會將包好的糉子投入江中,是爲了以防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爲了驅趕魚類。

午飯過後,媽媽、婆婆、阿姨一起搬着幾個凳子到外面,還搬了一大盆糯米和各色各樣的餡兒,有豆沙餡兒、紅豆餡、蜜棗餡等。說是包好了給鄰居家的老奶奶,老爺爺吃幾個,再分幾個給親朋好友吃,剩下的就自己吃。也是呢,懂得分享纔會更快樂!

“加油,加油!”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到底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原來啊,浦陽江上在賽龍舟啊。共有五支龍舟,參賽選手們緊張地準備着,只聽着一聲號令,這五支龍舟如離弦般地飛出去,槳手們都個個都身強力壯,並有節奏地划着般,當船槳接觸水面的一瞬間,江面就濺起了白色的浪花;鼓手站在船頭,用盡全身力氣敲着鼓,控制着船速度;舵手,站在船尾掌控着船的方向。江岸兩邊的觀衆人山人海,屏息凝神地關注着這場比賽,有些人還大聲吆喝起來:“加油!加油!要追上來了!”還有些小孩子都圍着江邊跑來跑去,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爲看到了如此熱鬧的賽龍舟比賽,老人家的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端午節,實在太有趣了,對了,我還得回家吃香噴噴的肉糉呢!

端午節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在莆田這算是個大節。從農曆5月七年級開始,過節的氣氛就濃郁得讓人期待。“七年級糕、八年級棕、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呵呵,也不知道我用譯得準不準。在莆田,這樣的節日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吃過糕吃過棕,今年的螺就沒得想啦。呵呵,都是環境污染惹的禍,今年的“麥螺”也就是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的”織紋螺”因環境污染而成爲含毒的食物之一。可惜啊可惜!

今天是初五,在莆田的每一個院落裏,每一條巷子裏都飄着濃濃的“五味草”的清香。按照咱們這的風俗,今天是要用“五味草”煮出的水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的。很慚愧,直到現在我還沒弄清楚是由哪些品種的草組成的。但那味道實在是好,洗過澡留在身上那芳草的清香,遠勝於任何品牌的沐浴露。

聽說今天涵江還有龍舟賽,真是嚮往極了!可惜,要上班,只能留一個永久的念想啦!

覺得在莆田這地方生活也不錯啦!若是在大城市裏,或許忙碌會讓我們不再爲傳統節日而用心,那麼生活的樂趣也將會隨之淡去許多哦!

小城自有小城的快樂,不是嗎?

端午節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香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兒歌時,總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每逢五月五日,就要過一個盛大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叫端陽節和重五節。

著名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時,吃糉子是一項極爲重要的活動,還有一項活動,那就是賽龍舟。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麼相繼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時,人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灑上許多雄黃水,就是爲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節呢,它呀,又稱重五,總之,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白、黑、藍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勃頸上、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名家還要插“五端”:葛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我不僅知道北方過端午節的知識,而且還了解南方過端午節的食物呢!

南方每次過端午節,必定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用黃瓣包的糉子和最美味的食物——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另外,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過了好幾年,我又念起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

此時,我又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9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孩子們就會唱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人們還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淚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10

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最開心的是放假三天,又可以好好的耍三天,放學了,也能跟同學們一起在學校裏玩一會兒。特別的爽,但不過還很在意的是端午節吃糉子。

到了放假的第二天,哈哈,正是端午節。

中午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飯桌前,然後拿起一雙筷子,奏起了,音樂——霹靂啪啦,叮咚叮咚,我媽媽拿起幾個糉子一同意放進鍋裏,然後就開始蒸只過了一會兒糉子就都蒸熟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一個糉子,但是被媽媽的回首掏,給搶了回來又放進碗裏,因爲還有客人沒有到,我就只能靜靜的坐着又開始當音樂家,過了一會兒客人都到齊了,飯也好了,一桌子的好菜什麼雞爪鴨爪湯等,都是特別的好吃。當然這些我是不會太大喜歡吃,因爲我的心裏只有一個蓋頭,端午節就要吃我最喜歡的豆沙糉子。

我喊客人們吃飯,他們就通通都坐在飯桌旁準備好吃飯,都說這個菜肯定。好美味哇,這個菜還不錯,我這個菜肯定很好吃。好,開飯了,我趕緊用回首掏夾起了,我最喜歡吃的豆沙糉子心裏在練:“一年一度的我最愛喜歡的端午節的豆沙包,肯定特別美味。我也就迫不及待地上了一口哇,我裏個乖乖太好吃了,吃完以後也還想吃第二個,可是媽媽不準,因爲每人只有一個所以我就只好不吃,但是我也更期待的是明天我們全家的小孩都會去重慶玩。

這就是我過端午節先吃全家飯再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