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作文500字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湯圓作文5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湯圓作文500字4篇

湯圓作文500字 篇1

暑假剛剛來到,媽媽就準備帶我去寧波玩,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寧波,因爲旅途勞累,所以準備先吃點小吃再出去玩。

剛一進小吃店,上來的第一道菜映入了我的眼簾,令我垂涎三尺。這就是寧波的一大特色菜:湯圓。

說到湯圓,你們肯定會自以爲是地說:“湯圓算什麼特色菜啊,超市裏多得是呢?”那你們可就大錯特錯了。那裏的湯圓看上去潔白如雪,微微地帶着一點透明感。還可以看到裏面的餡兒。湯圓的形狀圓鼓鼓的,活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小珍珠,又好似一個透明的玻璃球。輕輕吸一口氣,濃密的香味一直從盤子中瀰漫到四處,活像一隻只調皮的小精靈在空中東跑一下、西跑一下,最後才鑽入你的鼻,逃進你的心。讓你感覺暢遊在花香的海洋中,讓你如一隻可愛的小鳥在這般天堂一樣美麗無邊的地方自由飛翔。當你用“調羹”輕輕地把湯圓送入嘴邊,湯圓好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在玩滑滑梯一樣滑入你的嘴中。你一咬,湯圓好像一個彈性十足的彈丸一樣。當你一張嘴,湯圓又好像膠水一樣,緊緊地把你的牙齒給粘住,像一個好朋友,依依不捨,不想和你分別。剛一咬破,香濃的黑芝麻就一骨碌地流了出來,香噴噴的,好吃極了!吃着好吃的湯圓,心像喝了蜜一樣甜。

現在回想起來,那湯圓可真回味無窮呀!

湯圓作文500字 篇2

“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國南方有元宵吃湯圓的習俗,吃湯圓象徵團圓、幸福。

春節剛過,又迎來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今年我在外婆家過年吃湯圓,吃出了新的感受。

元宵節的早晨,太陽剛剛從東邊升起,窗外的白霧還沒散去,外婆早已經在廚房做湯圓,媽媽,姑姑也在廚房裏幫忙,我就在旁邊看外婆做湯圓。“外婆,今年你要做黑芝麻湯圓,還是花生湯圓呢?”外婆笑着對我說:“晚上吃了你就知道了。”說完,外婆就繼續忙活起來。

晚餐時間到了,外婆端出了四五盤湯圓出來,我一看,傻眼了,今年吃的不是水湯圓,煎的、炸的、炒的……來了個湯圓大變身,看得我口水直流。大家都迫不及待開吃起來了,又酥又甜,又香又脆。吃着香噴噴的湯圓,我好奇地問:“外婆,湯圓的花樣這麼多,都是怎麼做的?” 外婆自豪地說:“這是我在老年人大學裏學到的手藝。這個叫‘拔絲’元宵,把湯圓放入五成熱的'油中,小火炸至金黃色。然後在鍋內留少許底油,倒入適量白糖,文火熬成糖稀。再放入炸好的元宵,待均勻粘滿糖稀時,迅速出鍋,倒入抹油的盤內就成了。這個叫‘穿衣’元宵,就是在湯圓外面裹上一層別的食材,以豐富口感。可依據個人的口味習慣和愛好,裹上一層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碎,或是巧克力醬、果醬、奶油、椰蓉,吃起來味道很好……”

爸爸微笑地說:“這是把我國的傳統習俗文化與現代創新結合起來。”

我們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我愛美味的湯圓,更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湯圓作文500字 篇3

匆匆忙忙地回到家,卻忘記買菜了。還好,家裏有中秋節時留下的米粉,我和媽媽便決定做湯圓。

媽媽先拿來做湯圓用的米粉和盆子,把米粉倒了一半盆子裏,然後拿來調羹,把米粉中的“小疙瘩”壓碎。我也倒了些米粉,乍一看,這些米粉像一堆白雪,再用手摸一摸,又硬又光滑。等媽媽把米粉中的“小疙瘩”用調羹壓碎後,我再用手摸一摸,這些米粉變得像絲綢又細又光滑。

米粉壓好後,媽媽倒了些熱水準備和麪,因爲想早點吃到湯圓,我也湊上去幫忙,用手開始和麪。“啊,好燙啊!”我在一旁叫道。咦,媽媽爲什麼不感到燙呢?我轉過頭來一看,原來媽媽是用調羹在和麪,我從媽媽手中接過調羹,把面和好,然後再用力把和好的面揉成麪糰。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開始做湯圓了。媽媽先把麪糰拉成“長龍“,再取下“長龍”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後把取下的那段分成十幾個小塊,拿一塊來放在手中央,搓了一會兒,一個小湯圓就“出世”了。我也學着媽媽那樣放在手中搓,大約搓了半分鐘,以爲湯圓做好了,把手鬆開一看,這隻湯圓竟然碎了。媽媽說我用力太大了,我吸取了教訓,把麪糰重新放在手中,輕輕地搓了一會兒,終於,一個“胖娃娃”在我手中誕生了。接下來,我又搓了許多“胖娃娃”。

開始煮湯圓囉!媽媽說只要湯圓浮上水面就熟了。等水燒開後,我迫不及待地將湯圓倒進水中,哪知這些小傢伙竟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樣躲進了水底。我急了,問媽媽:“湯圓怎麼還不浮上來呢?”媽媽笑了說:“別急,你再等會兒。”我只好耐着性子,蓋上鍋蓋繼續等。大約兩分鐘後,我掀開鍋蓋一看,哇,湯圓終於浮上來了。此時的它們晶瑩剔透,而且變得更胖了。

吃着親手做的湯圓,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湯圓作文500字 篇4

北方寒冷的風,呼呼的吹過彤紅的燈籠,引得那紅光一陣搖曳,竟也帶出許些暖意。每到這個時候,我心繫的一定是那在沸水中與水泡起舞的小糰子。

無論何時,除家中老輩外,搓湯圓對我們這羣小輩來說,永遠都是一項技術活兒。因此大人們也是一般不會讓我們上廚臺的。但這次託學校的福,以綜合作業爲藉口,竟上了臺。別看那小糰子軟軟的,甜甜的,但捏在手上,可是一點都不乖巧!第一次做,糯米揉成的白團窩在手掌中,我小心翼翼的伺6候着,她卻還是十分不給面子粘在五指上。我知道又糟蹋了一份糧食,在小弟不懂事的鬨笑中紅了臉。阿婆見此,笑着說:你可別笑你姐兒,這是小糯團喜歡她呢!有福氣!

吸取第一次的教訓,小白團總算不喜歡我了,如我所願成一盤狀。最正宗的湯圓餡本應是黑芝麻的,但這裏也是紅棗之鄉啊!因此我們的餡都是摻了很多酒棗泥的,甜而不膩。還是年少,不顧阿婆的勸阻,偷偷地沾了很多餡料吃。我本就嗜甜,這餡料最合我胃口,因此沒有忍住。小小的白瓷勺在碗裏輕刷下一點棗料,撂到小白團中央,小心翼翼地把四周皮挑起來,在手心揉啊揉,徹底揉成一個令人憐愛的小湯圓,就成了。那一刻,我哐啷站起來,甚至不小心把凳子帶倒,歡呼道:成了!成了!家中長輩也一一無奈搖頭,忍笑着看我那得意樣兒。

照先前的綱領,又捏了十幾個,一個個扔進鍋裏,看着他們互相鬧脾氣似的碰來碰去,我傻傻一笑。舀出鍋,撒點料。

小湯圓窩在勺子上,一咬,那是真的甜,真的好吃。

但是那年的甜味似乎隨着現代化的進程而淡了那能瞬間讓人打起精神的味道,也似乎再也找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