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鄉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鄉的作文

思鄉的作文1

車輪飛轉,窗外的景物飛快地向後掠去。即使如此,也難以撫慰我那顆急切的心。兩年前,由於拆遷,我家搬到了鎮上,離開了那個可愛的小村莊。今天,我將以《紹興晚報》小記者的身份,再次回到她的懷抱,怎能不滿懷激動?

過去的她留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回憶。那裏的一切都透射出水的靈性,水的柔情,連那條原本粗獷、冰冷的湖中石路,因爲幾百年來長期與水作伴,也多了幾分溫情。

說是路,也可稱之爲堤,而家鄉的人們更習慣稱它爲“避塘”。你瞧,因爲水的緣故,這路的名字也變得別具一格了。而我,更喜歡稱它爲“塘路”。

塘路全長1。5公里,塘基以條石壘疊,塘上鋪砌長約2米的青石板。它猶如一條項鍊,橫貫於碧水漣漪的鏡湖之上,並有天濟、普濟、德濟、平濟、中濟五座石橋和一座座石廊路亭散落其間,恰似這項鍊上的粒粒珍珠。

塘路始建於明代,乃當時漁民爲躲避風浪而建,經清代幾次修繕,至今猶存,系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明代《嘉慶山陰縣誌》記載,當時的鏡湖周圍四十里,有村落二十餘座,村民外出,常駕舟穿梭於湖上。天啓年間,有一位石匠泛舟湖上,忽遭風浪,覆舟而落於湖中,幸得村民相救,才倖免遇難。於是,他決心修築一條避塘於湖上,將鏡湖分爲內外兩湖,既方便村民外出行走,又可供船隻躲避風浪。由於鏡湖水深浪高,歷經十餘年,沒有築成,石匠抑鬱而死。會稽張賢臣被這種精神深深打動,終於在崇禎十五年建塘六裏,完成了這項造福於民的工程。

歲月流逝,如今,故鄉的人們對塘路的過去已不甚瞭解。只有塘路上那斑駁的青苔還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着它的過去。人們已記不清,有多少個風疾浪高的日子,那一葉葉在浪尖上顛簸的漁舟,依着塘路那敦實的肩膀,得以平安返航;記不清有多少返鄉的遊子,踏着多少次在異鄉魂牽夢縈的石板路,欣然回家團聚。然而,在風雨裏,在濤聲中,她依舊默默地,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深愛着故鄉的'人們。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多少個思鄉之夜,我多麼希望能像詩仙李白那樣在夢中飛回她的身旁,像以前那樣,光着腳在塘路的青石板上狂奔,歡笑;讓那多情的浪花濺溼我的衣衫;讓那潤溼的空氣親吻我的臉頰。車輪呀,請轉得再快些吧!

啊,故鄉的塘路,你聽到我心靈深處的呼喚了嗎?在淚眼朦朧間,我彷彿又見到了你。暮色蒼茫,漁歌悠揚,夕陽下,你依舊美麗如初,溫柔如昔……

思鄉的作文2

鄉愁如煙,鄉愁似夢,鄉愁是一縷青絲常系在心頭。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身在遠方的遊子們,你們的心中可有一點感傷?你們的心中可有一絲牽掛?你們的心中可有一縷淡淡的鄉愁?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不到中秋,雖然還遠離元宵,但是心中那股對家鄉的景,對家鄉的物,對家鄉的人的思念之情卻久久徘徊於心中。鄉愁如煙,在遠遊的人的心中冉冉飄起,在他們的腦海裏翻騰,在他們的身邊纏繞,在他們的腳下駐留。鄉愁如煙,隨風飄散,帶走的是他鄉遊子無盡的思念,帶來的是遠方親人真摯的問候,更有家鄉好友的點點祝福。故鄉啊,故鄉,讓我魂牽夢繞的故鄉,何時我才能重返你的身旁?

月夜時分,萬籟俱寂。獨倚窗頭,淚水暗流。舉頭望月,低頭鄉愁。無論在皎潔的月光下,還是在璀璨的星光中,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一直在心中長久地停留。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在呼喚聲中驚醒;又有多少個黃昏,在嘆息聲中默默淚流。鄉愁似夢,悄無聲息地勾起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對眷屬的牽掛,對老宅的依戀。夢迴故鄉,那些花兒依舊在開放,那些鳥兒仍然在歌唱,不知道古道旁的那些人兒是否還在遠望。故鄉啊,故鄉,讓我魂牽夢繞的故鄉,何時我才能回到你的懷抱?

難捨故鄉親,更難捨故鄉情。遊子們寄鄉愁於酒上,託感情於杜康。“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微弱的燭光下,伴着淚水,帶着惆悵,飲下對故鄉濃濃的思念。鄉愁是青絲,常系在心頭。心中有淚,只感到故鄉的親切,只感到故鄉的溫暖,只感受到故鄉的奼紫嫣紅。故鄉啊,故鄉,讓我魂牽夢繞的故鄉,何時我才能再次走進你的心房?

故鄉遙,何日去?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回故鄉,乘一支長蒿,隨着心的河流,向故鄉漂流,向故鄉漫溯。遊子們還在徘徊,他們仍沒能回故鄉,因爲他們的事業在四方。他們要載着一船的星輝,帶着閃耀的光芒重回故鄉。就讓我們敲響希望的鐘聲,期待與他們在燦爛的季節裏的重逢。故鄉啊,故鄉,讓我魂牽夢繞的故鄉,我必定要讓你以我爲豪。

親人在禱告,朋友在等待,故鄉在呼喚……回來吧,遠方的遊子!

花兒會盛開,但終究要凋零;鳥兒會高歌,但最後還是要離去;只有古道上的人兒,年復一年,等待着你們的歸來……回來吧,遠方的遊子!

母親的皺紋,父親的白髮,一根根,一絲絲,一句句,一聲聲,冥冥之中,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回來吧,我的孩子!

回來吧!回來呦,親愛的朋友!

“故鄉人今猶在,仍念念不忘……”

鄉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思鄉的作文3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手,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這時才發現只有親人才是你的一切。

思鄉的作文4

鳥有一個巢,蟻有一個窩,人有一個家。

從記事開始,便就體會到了家鄉的美,美得飄渺,美得虛幻,美得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翠綠的山,清澈的水,湛藍的天和妖豔的花與淳樸的人……一切都是那麼的美,那麼的真。

5歲那年,由於父母工作的需要,便就隨父母來到省城——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從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便就在思鄉中度過,在思鄉中成長。

家在很遙遠的江南,老家的山很美,美如女人頭上盤起的青螺。春天有點點的美麗的野花點綴,秋天有片片紅葉兒渲染,就連冬天也是一片蔥翠的綠。

老家的水很秀,秀得如碧綠碧綠的翡翠,清澈見底,又如飄逸柔軟的綢緞,山水相映,比畫家筆下描繪的山水畫還要美麗。是水給山以柔情,還是山賦予水以靈氣?

還有那段古橋,玲瓏精巧,如一輪彎月,永遠那般秀氣。還有老家的人,淳樸的如那清冽的山泉。

清晨的薄霧,掀開了朦朧的面紗,河面便響起了“吱呀,吱呀”的搖櫓聲。它劃破了晨曦的寧靜,喚醒了小鎮,驚醒了孩子的夢。早起的江南人,已經用雙手辛勤描繪出了美麗的生活畫面,就連那小河也彷彿不再沉靜,伴隨着那一連聲的“吱呀,吱呀”,盪漾起一圈一圈的漣漪。

老家多雨。三月的江南永遠飛着細細密密的小雨,朦朧而又多情,罩着那條小河,罩着河上漂泊的幾隻漁船。三月的風雨是詩,三月的小樹是筆,描繪着獨特的詩情畫意,走在雨中,便讀到了些許的含蓄。山也朦朧,水也朦朧,山水渾然一體。雨中的江南人,旋起的一切希望都在那飄不完的雨絲中醞釀。

記憶中,老家永遠都是溫馨的,故鄉的女孩兒笑的很純很真,那月光般皎潔的笑靨飄進我的心扉。幼年的石子路在溫馨的淚光中便已呈現。

窗外,如薄霧似的.月色,輕輕地走進了我淡綠色的窗帷,向我投以一個恬靜的微笑。於是,記憶便奏起了一首沒有旋律的歌。那棵老樹,那座古橋,羊角辮伴隨着那童稚的眼光……在心中盪漾起層層波濤。

童年霧般的消失,只剩下如水的月光依舊。於是,在每個思念的季節,都憶起江南三月的老屋,在每個孤獨的雨季,都彷彿聽到了故鄉的親切呼喚,永遠也聽不厭的是故鄉的曲;永遠都懷念的是老屋門前的悠悠綠水,悄悄轉過身,留給故鄉一份深深的思念。

鳥有一個巢,蟻有一個窩,人有一個家。

後記——純真的童年往事永遠停留在江南畫卷中,能夠看見的都已物是人非。

思鄉的作文5

每逢端午節,都會泛起思鄉的情懷。也許是家鄉的山、家鄉的水,更有端午節的氣氛。

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學會了包糉子,大概還在讀國小吧。每一年的端午節前一天,鄰里幾家都要包糉子,而且互相幫忙,尤爲熱鬧。大人們要煮糉子,我們小孩子則要先睡覺,爲的是端午節早早起來上山去踏青。這個“早”,一定是天不亮就起來,去山上採“百步草”,據說能包治百病。還要採艾蒿和黃花、芍藥、野百合等野花,回到家裏把家門口和窗戶旁都插上艾蒿和彩色的紙葫蘆,我們的還要帶上五彩線,脖子上帶着香包和小小的'笤秫,據說能掃除病魔。回到家後,還要去牡丹江江邊去洗臉,並用軍用水壺帶回一壺水回家。女孩子們最喜歡去山上採花,拿回來插到盛水的罐頭瓶裏,讓鮮花多開一段時間,給平淡的日子增添幾許炫麗。

兩個哥哥基本不帶我去踏青,主要是哥哥嫌我礙事。等長大一些了,就是跟自己的小夥伴去踏青,當然都是年齡相仿的女孩子。那個時候氣溫沒現在高,一般早起要穿線衣線褲,山上有點冷。幾個小夥伴兒互相叫起,興高采烈地騎着自行車互相帶着一起去上山。路上人很多,不用害怕夜路,都是踏青的人羣。

印象很深的有兩次,一次是上八年級那年,六個小女孩兒夜裏一點多就出發了,騎了三臺自行車,不到三點鐘,連人帶車一起到達北山山頂。坐在山頂最高處,俯瞰牡丹江市的夜景,別有一番情趣。另一次是上九年級那年,聯合幾個學校的同齡女孩兒,大概二十多人,在西三條路一個路口集合,浩浩蕩蕩地騎車去西山。那一次走得遠,採得花也多,非常興奮。

吃糉子一直是我的鐘愛,也許清香的荷葉味兒更具有端午節的氣息。

來到大慶,沒有一次端午節讓我找回從前的影子,因爲大慶沒有山,更沒有蜿蜒的江河。

從前與我一起踏青的小夥伴兒,能聯繫上的所剩無幾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無人與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覺思鄉。

端午來臨,信筆在手機屏幕上寫下:

每逢端午尤思鄉

晨起踏青路人忙

艾蒿鮮花手中握

糉子雞蛋已飄香

端午節前夕,與閨蜜一起去大慶“綠色草原”採黃花,牧場的草原上黃花開得正旺,肆無忌憚地宣泄着花兒的美麗。我們採黃花的時候,意外地發現草原上竟然還有蘑菇,據說當地人叫它“雷窩子”,說是打雷後就長出來的。蘑菇正面是白色的,比較平,背面是黑色的,有着均勻的褶皺。我們似乎被“雷窩子”蘑菇誘惑着,都顧不得蚊子的叮咬,要不是飯店那邊催我們過去,估計還要採一些呢。

思鄉的作文6

黃昏下,孤零零的身影佇立在城市的天橋中心,看着橋下來來往往的人羣和川流不息的車輛,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漫上了心頭,思念的心情被西下的殘陽拉得好長、好遠。我曾經是那麼厭惡的故鄉,是因爲它的貧窮,我曾經是那麼急切地想離開的故鄉,是因爲它的落後。而今,我身在這繁華大都市裏,數着滿街的高樓大廈,心裏牽掛的卻全是故鄉,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細心回想故鄉的山山水水,才發現原來身在故鄉的日子裏從未曾留意過故鄉的一切,故鄉的美,故鄉的純,故鄉的真,我都視而不見。

歸去的落葉將呼喚着對風的依戀墮入塵土,泥土將它的淚水珍藏一地,在礦藏中孕育着新的`生機。思念在等待中瘋長,故鄉的情在等待中蔓延。眼前飄浮着一浪一浪金黃色的波浪,那是麥苗成熟的風韻。低頭聆聽麥苗在土地裏粗重的喘息,聽風在莊稼地裏竊竊私語,村民們心裏充滿了欣慰和安謐。兒時和姐姐手拉着手在麥田邊打鳥,那是因爲害怕煩人的麻雀偷去父母親勞動的成果。一聲鳴叫,小小的麻雀看見我逃之夭夭,我爲逃走的麻雀而興奮地搖晃着姐姐的雙手,彷彿自己已成能幫助父母親或對父母有用的女兒。稚氣的小臉充滿着勝利和驕傲,惹笑了正要吹過的秋風,安慰了雄赳赳,氣昴昴立在地裏的麥苗。

故鄉的河流,靜靜地擁有她歲月的安謐,河邊上的小林子,安穩地望着對面的小河。白青青的河畔,傳來頻頻蛙鼓的聲音,蜻蜓在河中央輕輕飛舞,一腳下去,點醒了正在沉睡的河水。河面上成羣結隊的野鴨,在河水裏歡快地嬉鬧。兒時的我早已脫悼穿在腳上的鞋子,進到小河的邊沿,等待送上門來的小魚。小魚像是在和我做着遊戲,明明是在河邊上的,可當我伸出手的一霎時,它早已逃到了小河的深處。我看見它在小河的深處偷偷探出圓圓的小腦袋,彷彿在得意洋洋地笑着我,我生氣地從岸邊撿起一塊土疙瘩,用力扔向小魚的身邊,可除了水面上濺起一朵水花,小魚早就遊得無影蹤了。我只好無精打采地回到了小河岸邊,嘆口氣,兩手空空地回了家。

我思念的故鄉,當我凝視窗外迷茫飄渺的雨絲,聽着優美、動人的樂曲,我的心被帶回了你的身邊。曾經觸摸到土地的靈魂,我知道,這時的我身處在地球東半部的黃土高坡上。在坡上的空地裏,我席地而坐,風從身邊吹過,吹走了我身上的塵埃,吹走了我全部的憂傷和歡樂。我開始靜靜地沉思,心靈便有了一種超俗的意念。身處在原地的時候,沒有細心體會,那是因爲心早就被輕風吹向遠處,可現在回想起來,心靈深處一片的平靜。

思鄉的作文7

說到自己的家鄉,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記得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湖邊採風,要求回來每人寫一篇作文。我當時還埋怨自己的家鄉爲什麼沒有人家杭州西湖、安徽黃山那樣如詩如畫的景色,只是那麼簡單的幾棵樹,那麼樸素的田野,實在沒什麼可以作爲作文的素材。

隨着自己離開家鄉的時間越來越久,對家鄉的感情卻越來越深厚。那天看關兄拍的山西,也就是秋日的荒草、幾棵沒有樹葉的樹,以及藍天白雲,看着看着就有了淚滴......

想想是什麼原因呢?一是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很大部分來自於家鄉的影響,也就是地方文化的影響。記得剛上大學時,一個宿舍有各個省份的同學,在一起就有比較,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爲人處事的方法。那麼我和同學不同的地方是怎樣形成的?是地方文化的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受自己生長的地方以及家庭背景的影響而形成的。因此你會對自己成長的地方深深懷念和感恩。

二是離開家鄉後對家鄉有了更多的瞭解。瞭解了家鄉的歷史、人文,知道了每一個普通的村莊都有着久遠的`故事和傳說。比如一個熟悉的開柵村,竟然是樑思成和林徽因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流連過的地方。那是讓樑林和村人一起驕傲的地方。一個普通的上賢村,是孔子學生子夏到山西后在隱唐洞中講學的地方,開設了子夏書院。由於這裏的人接受了他的教育,紛紛以“賢”命名自己的村子。上賢則是子夏來後取的名字。

三是不管家鄉是貧窮還是富裕,你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都依然生活在那個地方,依然在那個地方生活着、奔波着。那是你的血脈、你的根。抗日戰爭期間,山西汾陽的銘義中學南遷至詩人流沙河的老家四川金堂縣,流沙河對這一批山西老師印象很好。教物理的,教化學的,都是一派民國範兒。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多會兒問問題,就沒有不耐煩的時候。中學時代遇上一個好老師,往往終身受益。流沙河時常感念少年求學的好運道。只是不理解,四川那麼好的地方,怎麼留不住山西人。一次說起故鄉山水阻隔,老師禁不住背過臉流淚。那一刻,流沙河理解了山西人的戀家。再窮再遠的老家,山西人都有無盡的牽掛。

所以無論我看到家鄉的照片,還是聽到那一聲聲山西民歌,都會讓我想起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那羣人,就會潸然淚下。

思鄉的作文8

鄉愁是什麼?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問姐姐,鄉愁是什麼?她淡淡一笑,是櫻花。好特別的比喻。坐在她身邊,看着她拿着畫筆,在紙上畫着。畫室好靜,我漸漸地睡着了,夢中有一片櫻花林,我徜徉在鋪滿花瓣的小徑上,靜靜地聽着花朵綻放的聲音,又偶見一片花瓣落下,在我的額頭或鼻尖上跳躍着,輕輕的。夕陽的餘暉懶懶地灑在我的身上,與這柔柔的畫面諧和成一幅圖畫。當我醒來時,一片櫻花林呈現於眼前,與夢中的景象驚人地相似,姐姐一邊收拾畫具,一邊側臉問:“什麼樣的感覺?”“快樂。”對,快樂就是櫻花的花語,而快樂就是我的鄉愁。“什麼?”“故鄉有我的親人與朋友,那裏灑下我多少歡笑,細品那些歡笑,從中不能體味出快樂嗎?”

原來鄉愁不是隻有惆悵與悲苦,還有快樂。

我問母親,鄉愁是什麼?她略忖一下說:是雨。“爲什麼?”我問。她說:“小時候,總愛打着那把小花傘去看雨,聽雨,感受雨,一些小雨點總是出其不意地打在我的臉上,涼涼的。她們像小仙女似的,在我的傘上輕快地跳着華爾茲,我的心也隨之不停地旋轉。“好美啊!我嘆道。因爲我也出生在一個秋季的雨天,並且讀過的有關雨的趣事、軼聞、詩、畫,不勝枚舉。“下雨天,留客天……”“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等。還有餘光中的那首詩:“看看那冷雨,聽聽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寫得多麼生動。所以我愛雨,但從未去真正體味雨,體味她的那般柔情。“您感覺雨的柔情是鄉愁嗎?”不,我愛雨恣情席捲樹上僅剩的枯葉時的果斷。當在我落入塵世的喧囂中,想想故鄉清冷的雨,她會將我帶出泥淖,清白做人。原來,鄉愁不僅是快樂,還是警示。

我問外婆,鄉愁是什麼?是石磨。外婆看着我微笑。“小時候的'記憶就是在那石磨邊,用磨成的麪粉做成一塊塊精巧的年糕,用它換回我的學費。”“您感覺忙碌是鄉愁嗎?”“不,鄉愁是一種鞭策,它告訴我,只有自食其力纔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與祥和。”原來,鄉愁不僅是警示,還是鼓舞。

如果問我鄉愁是什麼?我以爲:鄉愁既是惆悵,也是快樂,更是警示與鼓舞。鄉愁是你用心中的一片淨土小心翼翼保護起來的一顆璀璨的寶珠。那裏有最真實的你、最柔情的你與最堅強的你。鄉愁,永遠都是你心靈的家園,從古至今都是。古有王維的“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遊子們啊,回去看看吧,那裏有你的根,那裏有你魂牽夢縈的親人。

記住,故鄉永遠在遠方等你。

思鄉的作文9

我是東北人,初來南京,最不喜歡的就是南方的冬天。總覺得沒有家鄉的冬天那麼有滋有味。 這冬若是在北方,那可就別具風味了。 說起家鄉的冬天,那就不能不提起那滿眼的冰雪。那冰雪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滿足感——是的,沒有雪,那還能叫冬天嗎?當雪精靈飄然而至時,她們如羽毛般漫天飛舞,落在樹上,房屋上,菜地上,河流上,更落在每個東北人的心上:又一個冬天來了! 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地上就積了一層。這時,孩子們就會歡叫着,衝出家門,跳躍奔跑在雪地裏,似乎這美麗的冬天就是屬於我們這些孩子的。小時侯,我總是和小夥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那時力氣小,堆一天也還是一堆雪,可我們仍會在雪裏瘋玩一天。漸漸長大了,有時我會靜靜地坐在窗臺邊,默默地看着雪簌簌地下着,看着雪慢慢地將山川大地裝點成銀色;有時也會走出屋子,仰起頭感受雪花落在臉上的那種涼沁沁的感覺,伸出雙手去接着那晶瑩透剔的雪花,看着她在我手心慢慢融化。家鄉的雪啊,那才叫夠味! 說起家鄉的冬天,還不能不提起那酸菜豬肉湯。

取來酸菜,搞一點肥豬肉(那瘦肉我們是不要的,肥肉也不吃,只是借味),放一點調料,一鍋北方最有特色的菜就做好了。若是從前,就是一家人圍坐在火炕上,喝着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酸菜湯,那才叫舒坦。現在哪,如果是在老家,我想我們一家在這個冬天,一定是坐在溫暖如春的屋子裏,吃着媽媽做的酸菜湯,看着窗外美麗的雪景,聊着我們喜愛的話題呢! 可這南方的冬天,一沒雪,二沒那酸菜湯,再加上屋裏又不供暖,坐在屋裏瑟瑟發抖。 這樣一想,我更懷念我的家鄉了,還有那讓我魂牽夢繞的冬天了! 家鄉的冬天 家鄉的冬天是很冷的,每天氣溫都在零下二十幾度.刺骨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有時呼呼的西北風會把外面的枯枝敗葉吹得到處亂跑,還有那可惡的垃圾會被風吹的掛在樹枝上.當然,如果下雪時,這裏就會別有一翻景象了. 你看,鵝毛般的大雪會從彤雲密佈的空中不住的下,不一會兒,整個世界就變成了雪白的。雪落在松樹上,松樹穿上了雪白的外衣;雪落到麥田裏,給麥田寶寶蓋上了一層層棉被;雪落在馬路 上,給馬路鋪了一條長地毯;落到了人們的頭上,就像慈愛的母親給他們織了一頂又一頂帽子……雪不斷地往下落,我們小孩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玩耍起來: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 這就是家鄉的冬天,雖然有點冷,但下雪很美!

思鄉的作文10

最近氣溫驟降,在暖和的被窩哩,總令人更易入睡,睡得更香甜,同時也萌芽不少擔心:迢迢千里外的家人是有無感冒?外婆是否夠保暖?表哥又再熬夜嗎?屋外的草、樹能不能屹立不搖,與寒夜搏鬥?思鄉的心情涌入心頭。

誰不會思鄉?強悍的項羽一聽見楚歌就被旋入思鄉的思潮,而我何嘗不會?離家鄉整整八百九十七天,一日三秋,真搞不清楚迄今已是幾世紀了,我對家裏的概況只剩朦朧的印象,雖然如此我對它的回憶皆是和煦的。我欣賞着姨丈粗糙不堪的雙手;我惦念着外公慈善的臉龐;我複習着阿姨大吼的聲音;我眷戀着純樸和睦的鄉景。

躺着躺着,想了又想,不斷的思念着,輾轉難眠,我就做起來,茫然眺望着黯然的遠方,不禁哼起《稻穗》熟稔的旋律:“還記的你說家事唯一的城堡……”。“悲歌可當泣,遠望可當歸。思念故鄉,鬱郁累累”我依稀詩裏的主角。寂寞的寒風看見孑然的我,頃刻間跑來拜訪,我急忙關上窗戶拒絕了它。可憐的寒風,日月在廣袤的環宇中馳騖,卻心陷立錐之地,不停地尋找一個人可以訴苦,但始終無法成功,它不得休憩的一剎那。它在外面怒號、咆哮,雖吹出一陣陣苦澀的寒風,都被玻璃駐足,卻不知不覺中凍傷我心,“心淚”簌簌直流不已。

前人因交通不便,回鄉如阿多拉之盒裏的希望,常陷入顛沛流離的人生,只好吟詩散愁,但我文筆難以望其項背,把情感藉風寄回,春風不度玉門關,唯能飲泣。現在科技進步,遠無弗界,爲何春風不度玉門關?因功課忙碌(這是我常用的理由),所以不能跟他們聯絡,我卻一偷得浮生半日閒,我就玩起3C產品。拿起牀邊的手機,想打個電話,螢幕一亮起,我的雙眸登時黏住上面的數字:“十二點十二分”,屏氣凝神的.盯着,直到上面畫出自己的倒影。丟了甫想的那個念頭,聲音過去了,身還坐在這,豈還是一樣?反正我的心已在故鄉。

不知爲何,思鄉的種子突然在我身上吐了芽,而茁壯的那麼的神速;氣勢那麼的磅礡;生命力那麼的旺盛。“思鄉悲傷神,棄置莫復陳。骨肉情盈心,萬里由比鄰。互思仍不盬,在遠份日親。”我把自己當成曹植,添加混亂的心境,吟詠出這首心詩來自我安慰。強忍着悲痛,躺回被窩的懷抱中,在堆積如山且模糊的記憶,盡力尋找一顆晶瑩剔透,完美、快樂的記憶球,啊!已在腦海上印了!走進記憶裏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賭其事;此回憶幫我在思鄉的迷宮中找到出口,解開心胸的枷鎖,彌補心罅,感到放鬆多了。

我跟自己許諾,明天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回去,向家人問好、談天,想象着外公聽見我聲音時幸福又和藹的笑聲,我不斷怪時間奔得太快,使我忘了他的笑聲,也怪時間爬太慢,何時纔到晨曦?我陶醉在記憶裏,同時飛進了夢鄉。

思鄉的作文11

好幾年,中秋節沒有在家鄉度過了,記得上一次過中秋的日子也在兩、三年前。

那時我上六年級吧,我的爺爺爲了我們的回家,將院子裏收拾的乾乾淨淨,到了晚上全家人,興沖沖的到院子裏,吃晚飯,吃月餅,賞月亮。

“天公不作美”晚上,雲密佈在天空中,遮擋住了月光,我們只好藉着依稀的燈光吃飯,不免有些掃興。

忽然,身邊颳起了風,不一會兒,雲居然散了,月亮從裏面探了出來,微微的,慢慢的亮了起來,就像是小姑娘從簾幕後面探出了頭,可愛極了!

不一會,月亮像一艘小船,慢慢的變成了被咬了一口的`月餅,慢慢的,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半圓,很快的變成了一個圓。

不得不說,月亮好看極了,瑩白,撒了下來,地上也是瑩白的,使小院顯得更加靜謐。那些花花草草在這月光中,洗去鮮豔,添了朦朧美。月亮,像一個白玉盤,盤旋在空中。“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

但我看月亮,它並不是乾淨的,好像有點黑的東西,像個人,又或像棵樹。是我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樹”的傳說故事。

在這深藍近乎灰黑的無星星的晚上,月亮顯得越發白了,我被它深深的迷住了,直勾勾的盯着它,生怕有半點遺漏的痕跡,月亮越升越高。

我看着它,便想起了從前,那是我五、六歲的事情,我和我的表姐,還有許多小夥伴們乘着月光在院子裏玩捉迷藏,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跑,一邊看月亮,時不時常想,哪一天,可以像嫦娥一樣飛上月球,月球裏一定有一所美麗的宮殿,還有一顆砍不倒的樹。不知那時是誰說過的,秋天中秋節午夜時,趴在院子裏的葡萄架下,把耳朵貼在地上可以聽到月亮上的聲音。

我和小夥伴們躺在地上看天上,等月亮到中天左右,等着等着,略微有些倦意,我們都耐不住寂寞,想說話,但又害怕打擾了月亮,便靜靜地躺着。突然發現,快到了中天,我爬了起來,貼在葡萄藤下的地上,小夥伴也躡手躡腳地貼着。我好像聽到了月亮上的聲音,但不知不覺中睡着了,醒來時已經到了第二天中午。

突然手中的月餅掉了下來,我被驚醒了。

我吃了晚飯,便走出了院門,沿着鄉間的羊腸小道,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條河,河不寬,五、六米長,我低着頭,看着。

我忽然發現月亮在我的眼前,我不禁驀然一驚,月亮居然在湖裏,很快我反應過來,那只是倒影,但足以以假亂真,水是平靜的,月亮是完整的,但總感覺一碰即碎,惹人憐愛。但又光彩照人,讓人想膜拜,由衷產生敬畏。

過了午夜,月亮更圓了,這或許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吧。

我擡起了頭,看現在的月亮,雖然不是中秋,但也是“八月十五”,月亮已經圓了,但全然沒有了過去的美,皎潔,反而暗淡了下來,月還是故鄉明吶。

思鄉的作文12

每逢中秋佳節,遙望天空的明月,心中便時時激起思鄉之情 。

從古至今,中秋佳節一直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每到這日,都會讓人倍感溫馨。不管你是身在何處,都盼望着重返故里,與親人團聚。俗語說“月圓人更圓”,應該就是這個意思。而此時此刻,對於我來說,更是思情倍增,鄉愁不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思鄉之情,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如果不給予我每一場漂泊,那麼,我怎會把自己的鄉魂寄託給那一輪懸掛的明月?如果不逢每一次佳節,我又怎能體會到獨在異鄉爲異客的愁緒?記憶篇幅,不斷衝擊着我此時寂寥的心房,順着屈伸的十指,延伸而來,瞬間沾溼了墨間的一絲絲濃情。

故鄉的中秋,雖不及興安嶺角下的山城這般的繁華撩人,但它卻有着一種更爲親切的幸福感。這種親切是親人親手做的月餅,是月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團聚,是鄉里鄉親講述的收穫年景,是年輕人喜悅中傳來的笑語,是孩童們哼唱的歡歌,是夜空中綻放的煙花,是大院前高掛的燈籠。

故鄉的明月,它更是我記憶深處最親切的熟知。十五的夜空,玉盤如此明亮,如此柔和,高高懸掛在茫茫無際的蒼穹,彷彿在照亮每一個歸家團聚之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有自己故鄉的那輪懸月,不管身在何方,當思念凝聚成一種惆悵時,看着頭頂的明月,便能寄去對故里的思念之情。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離鄉背井,至今已二十年。對於故鄉的種種情懷,除了思念,就是想念。看着周圍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羣,不由得想起遠方的親人。溶溶月色下,我好像看見老校長慈祥的臉龐,看見師友們在一起研討的畫面,看見同學們的每一個面孔,看見故鄉金秋田野中莊稼成熟的美麗風景。

安靜地依在窗前,淚水不由得模糊了我的眼眸,曾許諾故鄉的親人,待到中秋月明時,我定會回家鄉過節,可失言了。每每想起一個月前姐姐的電話,心間又一陣痠痛隨之涌上了我的心頭。有時候,很羨慕身邊的同事,羨慕他們親人都在身邊,不用像我一樣飽受這思鄉之苦,不能前去故鄉。其實,若不是工作所迫,我也許會去久別的故鄉,去過一個美好的中秋佳節。

今年中秋註定是回不去了,回不到久違的故鄉親人的身旁。細語呢喃,遙遠的思念,都不及天空的這輪明月親切,它好像載滿了我對家鄉的思念及這些年的疲倦。空中,月色朗朗,月下,我將鄉愁盛滿杯盞。

天空的明月,點亮了中秋的夜,而思念煎熬着倍增思親的心,居身在異鄉的夜空下,輕輕將自己的千愁萬縷寄託給懸掛的明月,獨自飲下這杯思念的酒,在秋風中,將獨自沉醉在屬於一個人的孤獨與寂寞中。獨自吟唱着明月孤寂下。

千里明月寄相思,願天空的明月把我的所思帶給我家鄉的親人和朋友,祝他們中秋快樂!

思鄉的作文13

牀前明月光,疑視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靜夜思”這首詩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說的是坐在井牀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這首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遊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讀到這首詩,讓我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姥姥,回憶起了在姥姥家所度過的快樂的田園生活。古樸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們……每次去姥姥家,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這裏的'人們沒有勾心鬥角,有的單單是純樸善良的心。有時路過溪邊,還會聽到孩子們在背誦唐詩宋詞,讓人有一種不想離開的衝動。

在這時我終於讀懂了這首詩所含的真義,讓我真正理解了當時詩人的心境,瞭解了當時詩人的感受…… 篇二:思鄉

思鄉是一種眷戀,思鄉是一種溫柔的情懷,就像平原上的裊裊炊煙被風扯向無盡的天邊。

每次外出到異地求學,總止不住眼眶中的淚水,惜別家人。夥伴,背上沉重的行囊,

一步一回頭地踏上遠行的道路。漸漸地看着熟悉的小鎮模糊,然後消失不見。我看見窗外的大樹,它的枝幹指着許多的路。而起點只有一個,終點也只有一個,每個離開家鄉的人,都帶走了一片綠葉,卻留下了一條根。至莫夜月明時,就會想起父母親,想起那充滿回憶的小屋。父親拾起一根根枯枝,猶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點綴,然後把溫暖交到我的手上,我彷彿看見冬日裏母親在炕竈裏點燃的白色的昏暗的火焰,在我的心中燃燒着。這淡淡的思念是那樣溫暖,那樣親切。

又是一個月夜,我靜靜地躺在寢室裏,身旁是數不盡的書山題海,我緊握着勤奮的槳,在知識的海洋裏拼搏。屋外狂風無情地吹着,暴雨在窗外形成了一道雨簾,我瑟縮在牀的一角,我感到無數的寒冷在包圍着我,淚水溢滿了眼眶,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我多想擁入父母溫暖的懷抱,但是我不能,思鄉是必然的,我有自己的夢想要去追求,我只能把感情收拾起來。

窗外雨仍舊飄飄灑灑地下着,水簾依舊飛流直下。鄉情,落在書中,落在心裏……

思鄉的作文14

天依舊很藍,海依舊漸遠。驀然回首,才發現那塵封於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隻放飛的風箏,無論身置何方,身在何處的心靈之繩永遠栓在故鄉門前的梧桐樹上。

一很寬;陽光依舊刺眼,那一輪明月下的家鄉,依舊在我心間。

——題記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連我弟弟都朗朗上口的古詩,簡單易記,但每每念起,總勾起我思鄉的無限情緒。我的家鄉並不是什麼著名的旅遊景點,但是我還是很愛很愛我的家鄉。每逢佳節倍思親,除了春節或者是什麼比較重要的節日,否則我會老家的機會少得可以忽略不計,每年我回去的次數也就兩三次。回去也沒有多長時間,我們就馬上回來了。每當我坐在車裏,看着我的家愈來愈遠,愈來愈小,直到房子變得沙粒般大小,看不清了,才肯回頭。

我從小跟着父母來到廈門唸書,那個時候還覺得離開家鄉沒什麼不好的,可以到城市裏面唸書,多好啊。但是漸漸長大了,開始懊悔那個時候我的這些想法。我怎麼可以嫌棄生我養我的家鄉?

記得小時候,我和家人們回老家時,每個晚上我和姐姐們都會坐在三樓的陽臺,聊着天,別提多興奮了。我們一擡頭,就可以看見一輪明月掛在天上,很美很美。那個時候,我們總會在陽臺那,聊上整個黑夜,不開燈。我喜歡這種感覺。

我有時候會在想,如果我不是降生在這片土地,我就不會對這一片厚土有這麼一份特殊的熱忱。如果我的親戚們中的一部分不是農民,也許我也不會將“粒粒皆辛苦”詮釋。如果…

感謝這些如果,沒有這些如果。

很多人都覺得農村不發達,生活條件不好,甚至有的人會嫌棄那裏。不過,別人怎麼想,我並不在乎。我只知道,我熱愛那片土地。有誰曾想過,如果沒有你們所說的這些“土農民”抑或是“鄉巴佬”或者更多更多不好聽的詞彙,沒有這些你們口中的社會階層的`人民,你們吃什麼喝什麼。沒錯,他們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也正因爲他們處於底層,所以他們撐起了這個社會。甚至有人罵粗口的時候會有意無意的說別人是“鄉巴佬”,但是你們所說的“鄉巴佬”真的是那些爲人民服務而默默不問的人們麼?他們不是“鄉巴佬”,他們是這個社會上最最無私,最最高尚的人!他們的心如同月光般純潔、無暇,而不像是那些所謂的“高階層人民”,他們在社會上久了,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世俗一點一點的磨去高尚,只剩下一顆骯髒的心。

一輪明月,照亮我的家鄉,照亮他們的心。

思鄉的作文15

江南的煙雨中,淡淡的清韻總會不顯山,不露水地顯現出來。這樣的江南很美,處處流露着款款柔情。而更美的是煙雨夢中的江南,絲絲寫意着指尖琴韻。江南,就是我的故鄉。

江南的雨季是最美的,兒時的我最喜歡的便是在這小橋流水邊玩耍。有時晴朗的天空中,忽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細密的雨絲落在花上,給花兒帶來了生機;落在了路上,洗刷了路面上的'灰塵;落在了人身上,沾衣欲溼,卻不惹人惱。

兒時的場景浮現在了我的眼前,心中一股惆悵之情油然而生。打着傘,蹦蹦跳跳的我獨自走在小溪邊,星星點點的雨絲落到了地上,將塵埃沖刷而去;雨絲落到了河面上,蕩起了圈圈漣漪;落在我的臉上,將陣陣清涼滴到我的心中。路過一個小亭子,裏面坐着一位年邁的老人,在獨自拉着二胡。悠揚的樂聲迴響在耳邊,令人在心中感到十分的寧靜。老人臉上神情很安詳,兩隻手看上去蒼勁有力,擡起頭來與我與我對視一眼,漆黑的眼眸中閃出的是在歲月中沉澱下來的淡然、睿智。老人稍稍停下手中的動作,臉上揚起一抹微笑,才又開始來了下去。

老人身上有的,是那份江南原本的詩意的美麗,有的是江南人家的善良與淳樸,有的是深深刻入骨中的江南的儒雅與靜氣。但現在,江南漸漸失去了她原本的面貌,一股浮躁之氣涌動在這小鎮之中,人們匆匆而過的身影,將那份令人嚮往,令人不禁駐足觀賞的詩意破壞殆盡,只留下了幾張照片。

但是現在,她變了,變得令我有點不認識了,使我心中產生淡淡的愁緒。

但現在,慢慢的走在這溪流邊散步的我去愈發覺得江南已經失去了她原本情景而淡雅的一面。

沿街走着,迎面而來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羣,一羣身着光鮮亮麗的遊客們,手持着高科技的手機,低頭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無暇擡頭來賞這美麗、清新的景色。空中細細雨絲飄下,流淌在街面上,卻無法將上面附着的油膩灰塵洗去。在街道兩旁,一棟棟古香古色的磚瓦房的門面,也被改造成了間間店鋪,吵鬧的叫賣聲充斥在我耳邊,一股股的油煙味也瀰漫在空氣中。這般景象使我心中生出一陣迷茫,原來的江南水鄉,去哪裏了呢?

光陰流淌,細水流聲,穿梭在千年的古鎮,愁緒由心中而發。請人們放下手機,放下心中對金錢的慾望,放下快節奏生活中的浮躁,將以前的江南原原本本地還到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