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讀後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祕密》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祕密》讀後感15篇

《祕密》讀後感1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不少新書,我最喜歡讀的是《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在書中,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王葆。

王葆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奶奶給他講寶葫蘆的故事。這寶葫蘆呀,是一個萬能的寶物,所以王葆很渴望擁有它。有一次,王葆釣魚的時候,意外收穫了一個一直夢寐以求的寶葫蘆。有了這個寶葫蘆,王葆不用付出就得到很多:王葆肚子餓了,不用他動手,寶葫蘆會立刻變出很多美味佳餚;王葆想得到飛機模型,不用他花錢,寶葫蘆馬上就會幫他變出來;王葆想偷懶時,就連作業寶葫蘆也替他完成了……就這樣,寶葫蘆幫助王葆實現了很多夢想,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最後,王葆想通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與智慧。於是,他把祕密告訴大家後,扔掉了寶葫蘆。

今天,我正在做一道數學題,讀了一遍題目後不會解答。我也懶得再動腦就直接找媽媽。媽媽看了看說:“你把題目多讀幾遍,再好好思考一下。”聽了媽媽的話,我拿着作業回到書桌前,對着題目又看了幾遍,可還是沒有頭緒,只得再次向媽媽求助。媽媽耐心地對我說:“學習上遇到難題不能怕動腦,也不要氣餒,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靠家長,你說呢?”

聽了媽媽的話,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重讀的《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是呀,連王葆都已經明白的道理,我怎麼還糊塗呢?於是,我重新回到書桌前,靜下心來仔細讀題,認真思考;再回想之前做過的類似題型。忽然,靈光一現,找到解題方法了!我趕緊拿起筆,按照思路演算起來,沒一會兒,難題攻破!“耶,我終於做出這道題了!”我興奮地喊出這句話,心裏也是滿滿的成就感。

回想今天的經歷,我感謝《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因爲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啓發了我,讓我依靠自己戰勝了難題。同時,我也再次深深體會到:不勞而獲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所獲,纔是最珍貴的!

《祕密》讀後感2

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櫻花巷的祕密》,它是著名作楊紅櫻寫的。

秋天裏,滿樹怒放的櫻花,是否會令你遐想不已?可是,在寂寞空冷的秋夜,櫻花依然怒放,這樣的怪景,神祕的十月櫻花,究竟隱藏着什麼呢?

秋日,櫻花巷裏人潮熙攘,滿樹的櫻花令人欣喜。優雅又高貴的菲娜正在幫主人賣櫻花首飾,菲娜是遊客們口口聲聲的花仙子。可她可騙不過貓,只好吐露了真情:所有的櫻花,所有的飾品,全都是假的。但這卻又是爲什麼呢?笑貓的心冷了,就像一鍋熬好的粥,漸漸凝固了。好奇的笑貓卻糾纏於這滿樹的櫻花,夜不能寢,它急切地想去探究這其中的真相。有一間白色的房屋,無數孩子都進去了,屋裏充斥着稚嫩的哭鬧聲,令人心中感到非常緊張。這就是所謂的“小天才”培訓中心。在這裏,他們讓孩子們唱“智慧湯”,打“聰明針”,孩子們苦不堪言。笑貓他們成功地把那些所謂的“專家”們好好治了一頓,拯救了那些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孩子們,恢復了他們的天真與快樂。

但是,這場以愛爲名義的戰爭永遠都不會結束。只希望再也沒有“專家”來治療孩子們的“笨”。因爲,還有更多的人打着教育的旗號,宣揚所謂教育的“捷徑”。孩子們都不應該失去他們原有的純真,失去美好的童年,失去最應該珍惜的少年時光。那些“專家”也不應該以愛的名義來發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場戰爭會毀滅掉多少自在快樂的童年。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不能急功近利,就像有句俗話說得好“果子不能成熟得太早,不然會壞掉,要讓它自然的成長”。我希望家長不要爲了孩子們的學習而喪失理智。

我所追憶着的櫻花巷,不是眼前這堆假的櫻花,而是這條恬靜巷子,和那些天真的孩子們,那裏的空氣中充滿了秋日濃濃的果香——屬於這個季節的味道。

《祕密》讀後感3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寶葫蘆的祕密》,我一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下面就讓我來給你講講裏面的故事吧。

一個叫王葆的孩子很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奶奶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要什麼有什麼。有一天,王葆在釣魚的時候,真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高興極了,覺得自己也可以要什麼有什麼了。一開始的時候,王葆覺得寶葫蘆很好,想要吃的就會有許多好吃的,想要玩的就會有許多玩具,寶葫蘆還給他變出想要的自行車,許多的獎狀,還有花不完的錢,寶葫蘆還替他寫作業、學習,還爲他做飛機模型……王葆覺得自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整天美滋滋的。

可是寶葫蘆也會倒忙,在圖書館借書的時候,寶葫蘆爲了讓王葆得到《科學畫報》惹了一大串麻煩;王葆和同學下象,想把對方的馬吃掉,那棋子就跑到王葆嘴裏去了;他和同學玩撲克牌,別人的好牌都跑到王葆手裏去了;數學考試時,寶葫蘆偷了同學的試卷寫上王葆的名字……這些事情都讓王葆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後來,王葆發現寶葫蘆知道自己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他還發現寶葫蘆的東西是偷來的,覺得自己也成了一個讓人討厭的小偷。最後王葆把這個祕密告訴了大家,使得寶葫蘆沒有作用,他還把寶葫蘆扔掉,讓自己徹底輕鬆了。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寶葫蘆真是一個寶貝,我要是有一個寶葫蘆該多好啊,要什麼就有什麼真是太神奇了。可是當我把整本書讀完以後想法卻改變了,寶葫蘆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那些快樂是不真實、不可靠的,因爲那些都是不勞而獲的、偷來的快樂。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動手動腦,不能依靠不勞而獲,辛勤勞動換來的成果纔是最珍貴的。我要做一個愛勞動、誠實的孩子,不拿任何不勞而獲的東西,做任何事情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祕密》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看了很多好書。有《會唱歌的貓》、《虎皮貓,你在哪裏》、《孩子們的祕密樂園》,還有《球球老老鼠》等書籍。其中有一本書讓我記憶深刻,它就是《櫻花巷的祕密》。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秋天,櫻花巷裏那些枝丫乾枯的櫻花樹在一夜之間開滿了櫻花!往日寧靜的小巷開始變得很熱鬧,人人都去觀賞那些在一夜之間“開”出來的“花”。

有幾個帶着自己認爲“笨”的孩子的家長髮現了一間白色的屋子,上面還掛着一塊牌子,牌子上寫着“起跑線加油站”,站長是一個自稱專家的騙子。他聲稱發明了能讓笨孩子變成聰明孩子的“智慧湯”和“聰明針”。笑貓用蜜兒的眼鏡看到加油站站長原來是個在學校門口賣棉花糖的人。

後來,安琪兒的媽媽帶着安琪兒去了“小天才培訓基地”,裏面的賈老師的“兒子”賈博士其實是一個賣耗子藥的。

在回家的路上,安琪兒的媽媽又帶安琪兒去了一家書店,書店裏賣的“狀元作業本”老闆說只此一本,可笑貓發現很多“狀元作業本”都是重複的,揭穿了書店老闆的謊言。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社會中有那麼多騙子,就連大人都會被騙,我們小孩子就更應該有防範意識,例如不要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要隨便給陌生人帶路;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要隨便上陌生人的車等等。現在,騙子的騙小孩方法不只是給吃的給小孩子吃了,也不是對小孩子噴昏迷劑了。舉個例子吧,一箇中午,一個媽媽在睡覺,任憑她3歲的兒子自己玩兒,突然,一陣敲門聲傳來,孩子去開了門,一個叔叔和他說是來送麥當勞全家桶的,又說有一杯可樂落在車上了,讓孩子和他一起去拿,孩子答應了,還好那個媽媽及時醒來,孩子才險些離開媽媽。

多可怕的事啊!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讓這樣的事少發生。

《祕密》讀後感5

閣樓裏到底有什麼祕密呢?如果有人肯給你一把閣樓的鑰匙,別害怕,勇敢的擰開門鎖,看看你會發現什麼……讓我帶你們一起去解開謎團吧!

這是一宗謎案推理,也是一場關於愛的推理小說,夾雜着幸福、痛苦、父母的愛。這本書內容豐富精彩,很玄妙,不像有的推理小說乏味。作者先是設下一些謎團,然後用一環扣一環的方式吸引着讀者,讓我願意看下去。

在一座塵封了十餘年的閣樓裏,十二歲的小女孩瓊在十二箱神祕的家族文件中發現了重大的祕密,她逐步陷入層層的謎團與疑雲中:一個神祕的鞋印、一名失蹤的嬰兒、一個龐大的遺產……十年前的那天夜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主人公瓊是一個快滿13歲的“孤兒”,她性格活潑開朗,學習優秀,深思熟慮,是由姨媽著名女校校長康絲坦小姐領養的,生活在城市裏。姨媽總是常常教育她:凡事都要好好想一想。正因爲這樣她遇事冷靜,頭腦靈活,雖然和康絲坦小姐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她的呵護下,在瓊的心裏早已是位好媽媽了,而且還是親密的朋友和嚴格的老師。有一天,康絲坦小姐收到從一封從馬波羅寄來的來信,那是姨媽的一位朋友名叫丹·蒂爾先生,邀請瓊到他所住的村莊裏整理家族文件。信看完了,姨媽大致介紹了村莊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後,瓊最終還是決定答應接下這份工作了。

馬波羅村是一個浪漫的小鄉村,蒂爾先生是個冷酷、面無表情的人,不常與別人交流,但他並不是什麼壞人。瓊來到馬波羅村的目的是要幫蒂爾先生整理閣樓十二個木箱裏的文件,剛開始瓊認爲這只是一些普通的文件,但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幢古老的宅子裏塵封的不僅僅只是那些簡簡單單的文件,還有許多人的心結。那個大大的家族公寓,那裏的人,那裏發生的事,還有那一大堆文件,竟然與她的身世有關。就這樣,謎團最終一一被揭開。

我愛《閣樓裏的祕密》這本書,是瓊教會我“努力纔是完成目標,實現理想的根源”,因此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祕密》讀後感6

《祕密》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吸引力法則”,意即你現在所擁有的,全部都是你以往的思想所吸引來的;你以後的生活,也必然是現在的想法吸引來的。這有點像佛家講的“因果”,但是如果你深入去剖析和研究,你會發現,“吸引力法則”和“因果”同樣是有道理的。

我在看這部著作的時候就在想,我現在擁有什麼,我此前的思想又是什麼?得出的結論讓我異常驚訝。我現在不幸福,是因爲我曾經認爲自己“註定不會幸福”;我現在沒有財富是因爲我以前認爲我沒有賺到大錢的能力;甚至我現在身體不夠健康,也是因爲我一直認爲我的身體生來就比別人弱……而好的方面,我擁有了電腦,是我一直都夢想要有一臺電腦;我擁有的愛情是因爲我從一開始遇到那個女孩的時候就希望能夠和她有不同尋常的關係。

也許初看上去,吸引力法則顯得比較主觀,但是一個人的主觀願望卻往往成爲了這個人今後的方向和目標。如果一個人在主觀裏總是想着失敗,那麼他在客觀上又怎麼能夠創造成功的條件呢?

其實“吸引力法則”還有一個最大的明證,你可以回過頭去看看你周圍的人,看看你的朋友,看看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你的這些朋友,其實都是你的願望和心靈吸引來的。

所以,在看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決定改變,我首先在心底裏要做一個幸福的人。一段時間來,我真的就越來越多的感覺到了幸福。而當我越來越嚮往成功的時候,我也發現我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吸引力法則”真是人生的一大祕密,它可以涵蓋你人生當中所有的境遇。當我看完這部著作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可以說,它和《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一起成爲了我心理上的兩盞指路明燈。

說到明燈,這本書裏關於車燈的一段講述頗爲耐人尋味,當你夜裏駕車從紐約去舊金山的時候,你根本就看不到舊金山,你只能看到車燈前二百米,你往前開的時候看到的還是二百米,但就是這二百米的光明,就完全可以讓你到達目的地。因爲,這點光明就可以讓你確信你的未來!

《祕密》讀後感7

美麗不僅在於完美的面容;美麗不僅在於漂亮的衣袍;美麗不僅在於精緻的外觀……美麗,也可以在一個並不擁有完美面容、漂亮衣袍、精緻外觀的人身上覆蓋,只要她(他)心裏充滿快樂,她(他)就是美麗的……

文中,兩位主人公——元暢暢有着遠比同齡人發育遲緩的身高;蘇繁星(江笑鈴)有着不得不掩藏起來的臉上和心底的傷痕……她們都有着自己的煩惱,元暢暢還因爲一張“美麗測試”的表格——只有56分,而遭到同學的恥笑,一怒之下跑到“蘋果衣坊”,給蘇繁星訴說了心聲,結果不但得到了繁星姐姐的鼓勵,還碰巧當上了花童——是班上第二個當的人,她非常開心;那場婚禮過後,暢暢經常來到“蘋果衣坊”。有一次,繁星姐姐不在,暢暢出於自己的好奇心,來到了神祕的二樓,發現了繁星的祕密收藏——蝴蝶易容髮卡,戴上不同的髮卡會變成不同的樣子;正在這時,繁星進來了,她向暢暢訴說了事情的真相:她原名江笑鈴,因爲家庭過於優秀,家裏開的製衣坊遠近聞名,引起對手嫉妒,燒了她的家,她被爸爸先抱了出來,而爸爸媽媽卻遇難,她雖然沒有遇難,但臉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只有易容髮卡能幫助她了……但她選擇繼續做蘇繁星,卻讓江笑鈴留在心底。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並且我更喜歡的還是——蘇繁星,她揹負着哀傷,但通過親手製作美麗裙子給別人帶來快樂時會覺得滿足、幸福;此時的她,我想是最美的.吧……蘇繁星雖然經歷了生活中巨大的磨難,但她依然堅強地面對一切,並且把這堅強化爲一種愛心,去幫助更多人,這不正是可貴的心靈美嗎?

美麗,想擁有並不難;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正如書中所說:“外貌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真心地去尋找快樂,創造快樂,只要你內心充滿快樂,你就是美麗的”。這創造快樂不就是幫助人過後的快樂嗎?

《祕密》讀後感8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叫《寶葫蘆祕密 》 密的書,讓我感受頗深。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次王葆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隻萬能的葫蘆,從此王葆 就無憂無慮,讓寶葫蘆替他學習,寫作業,做模型,考試……漸漸讓王葆對寶葫蘆有了一種依賴性。可是寶葫蘆不但沒有幫助王葆,反而讓他學會了偷懶,學會了說謊。最後這讓王葆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和同學們的嘲笑。幸好這只是一場夢!

令 我記憶猶新的要算那次數學考試了,王葆想不費勁就考全班第一,就去找寶葫蘆幫忙。寶葫蘆就使用魔法,將考試最好的蘇鳴鳳的答案全部轉移到王葆的考試卷上,但是寶葫蘆只會照搬照抄,連蘇鳴鳳的名字也轉了過去,讓王葆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更加出醜。還有寶葫蘆幫王葆弄來了很多的東西,讓王葆不知所措,還讓楊拴兒誤認爲他是”神偷“等等一些讓王葆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天我一個人在家裏寫作業,忽然遇到了一道難題出現了,我左思右想也不知道該怎麼寫 ,這時我想到:”家裏不是有電腦嗎!“於是我飛快地跑到電腦前打開電腦搜索着這個題的答案,哈哈答案出來了,是飛快地抄了起來。我本以爲抄完之後就沒有事了。

第二天,老師在講解這道難題時,我心想:”哎呀,這道題我已經寫了還管那麼多幹嘛呢。“所以那節課沒有好好地聽講。

可是在這個單元的考試中這道題又出現了我心裏後悔不已:”爲什麼我上課沒有聽講這道題的解題方式呢?“可是現在有沒有電腦幫我有沒有老師爲我講解我只好只好硬着頭皮把沒有做完的卷子交了上去。時候再改錯的時候老師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這道題我已經講了很多遍了,全班幾乎都沒有人出錯,可是你爲上麼錯了呢?是不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以後可不能這樣了。“ 我瞬間感覺臉滾燙滾燙的。

《寶葫蘆的祕密》告訴我們: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實實的踏踏才能成功。

《祕密》讀後感9

這是一本以童年爲主題的書,講的是國小生王葆偶然遇到傳說中的寶葫蘆從而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據說這是張天翼先生最後一部長篇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他的高峯之作。

這本書從王葆的視角出發,故事和表達充滿了童真童趣,書中的夢裏的結局闡明瞭一個道理:再厲害的寶貝也不會憑空變出來東西。在書中,寶葫蘆變出來的東西沒有一件是不屬於別人的,寶葫蘆就像一個令人討厭的小偷,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別人的東西拿給自己,並佔爲己有。我仔細想了想,那些東西可能是某個孩子眼饞很久才攢夠錢買來的自行車;可能是別人最喜歡的金魚;也有可能是別人費了老大勁纔買回來的收音機……可是它們卻都被寶葫蘆奪走了。

其實在看到書的結尾部分的時候我就不怎麼喜歡這個寶葫蘆了,它把拿別人的東西當作理所當然,我們也可以稱它爲“無知”——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將他的東西據爲己有。而且還勸說王葆放棄家人和朋友以守住寶葫蘆的祕密。這時的王葆已經開始厭倦了要什麼有什麼的感受,在他知道了那些東西其實都是從其他人那裏拿過來的之後,他開始拒絕寶葫蘆給他的任何東西,並試圖毀掉它,當爸爸質問這些東西都是從哪來的的時候,王葆第一次撒了謊,在爸爸懷疑他時,奶奶站出來說了一句:“王葆是淘,但是他從不撒謊。”也是這句話讓王葆最終坦白,他從不背叛他的親人、朋友,他不能讓自己辜負了自己家人對自己的信任,所以他坦白了。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換取想要的東西,不可以不勞而獲!

《祕密》讀後感10

今年暑假,我在尚書網上閱讀了很多好書,其中,《蛇島的祕密》這本書深深多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蛇島在什麼地方?那上面到底有什麼祕密呢?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蛇島是渤海里的一座小島,島上的祕密可了。比如,在這麼一座孤零零的小島上,多的數不清的蛇是從哪裏來的?他們在島上是怎樣生活的?這些蛇是不是有毒?島上還有別的生物嗎?

讀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蛇島的一些祕密,懂得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原來,蛇全身都是寶,蛇皮可以做成各種樂器、工藝品;蛇肉可以吃,味道鮮美極了;毒蛇的毒液在醫學上還有很大的用途,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蛇島的發現,對我國的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將起到多麼大的作用啊!

我在讀這本書以前,一直“誤會”了蛇,瞧那模樣,怪怪的,長長的,只要一見到它,渾身就會起雞皮疙瘩。記得我小時候,聽別人說:“有的蛇有毒,如果被它咬傷,人的皮膚不但會紅腫,而且會很快痛苦的死去。”從那以後,我對蛇更加反感,也更加害怕。別說看到一條無毒的小蛇了,就是聽別人說到蛇都不感聽。每次和爸爸媽媽去動物園,我總是不願意去蛇館看蛇,因爲在我幼小的心靈裏,蛇是不好的,蛇是有毒的,蛇是嚇人的。

現在看完了這本書,仔細地想一想,蛇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可怕,相反,蛇給人類帶來的益處數不勝數。以後蛇在我的心目中再也沒有這麼可怕了,我反而會愛上蛇,喜歡上蛇。

讀完《蛇島的祕密》後,我對蛇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我真想成爲一名科學工作者,去蛇島考察一番呢!

《祕密》讀後感11

最近看了朗達·拜恩的《祕密》,感覺象見到了初升的太陽。給我帶來光明和溫暖,併爲我的人生指明瞭方向。

書中詳細剖析了生命中的《祕密》,就是吸引力法則。闡述我們就是宇宙中最強有力的磁場,我們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最想要的是什麼,都會被一一吸引而來。

全世界暢銷書《心靈雞湯》的共同作者傑克·坎費爾德。在出版這本書之前,他想如果在一年內賺回10萬美元該有多好。他把改成10萬美元的紙鈔貼在天花板上,每天不斷地想。這時候他手中正好有本已經寫完的書。他無意中去超市看到一份有趣的報紙,他想要是該報讀者都知道他的書,能賣到40萬冊,就一定能賺10萬美元。六週後,他演講完,那份報紙的一位女作家竟主動找到他,把他的書刊登出來。那一年他賺了92327美元。

坎費爾德的妻子說,吸引力法則真是太神奇了!既然這招對10萬美元有效,那何不試試100萬美元呢?而結果呢,就是《心靈雞湯》的出版商給他們開出一張一百萬的第一集版稅支票。

太神奇了!依照吸引力法則,你只要不斷去想,不斷髮出持續要求的信號,就可以吸引頻率相同的東西,把你的渴望變爲現實。所以坎費爾德說;吸引力法則就是這麼強,他的成功就是想出來的!

人類的每個想法都是現實存在的東西。俗話說;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我們把吸引力法則加上自信快樂的心態,融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去不斷要求、去堅定相信,並且感謝自己已經得到的,會讓我們得到無限的助力。宇宙會迅速回復我們的要求,給我們“心想事成”的果實。

所以,我們今天時刻保持感激和愛,幸福和喜悅、上進的良好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是我們對明天生活的預先創造,而我們明天將接受的是宇宙送來的全部美好、祝福和力量!只有想好的,才能得好的,才能讓夢想成真!

《祕密》讀後感12

大家看過《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嗎?這可是一本非常有趣和精彩的書。來故事是講有一個學生,叫王葆,他在一次釣魚的時候釣到了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真能幹,什麼都能變出來。吃得、玩的、用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他可以敞開肚皮吃,由着性子玩。他甚至都不用說話,只想一想,所有的願望就可以滿足了。

但是好景不長,寶葫蘆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上次象棋比賽,王葆爲了贏,悄悄地對寶葫蘆說:“吃車!吃象!寶葫蘆糊里糊塗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裏。有一次王葆到小河邊去釣魚,不知坐了多久,還是沒有釣到一條魚,王葆都覺得不耐煩了。他說了一句:“我要魚!”寶葫蘆就爲他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魚,有小鯽魚、鯉魚、金魚……王葆不知道小河裏只能釣到鯽魚,高興的到同學家裏想炫耀一番,不料同學大驚小怪的叫道:“喲,還有金魚?”於是好多同學都追着問王葆在哪裏釣到的,王葆招架不住隨便找了個藉口逃回家啦。本想炫耀一下的,可沒有想到因爲自己不懂常識而遇到麻煩。

還有一次他數學考試想作弊考一百分就委託寶葫蘆幫忙,可它卻等別人寫完後搬了過來,受到了老師的訓斥,一氣之下他把寶葫蘆扔到了湖裏。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世上沒有捷徑,做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己努力,才能取得豐碩的收穫。雖然寶葫蘆有無窮無盡的魔法,但它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叫它做什麼它就做什麼,根本不理解這件事的目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也有“魔法“,那就是潛能,只是有些人不去挖掘它而已。這也不禁讓我想起了書中的兩句話,王葆的老師經常說:“世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王葆的爸爸也說過:“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用到幹壞事上去,如果用來學習的話,那麼學習一定會好的。”

是啊,如果什麼事只靠別人,自己就會變得懶惰,變得依賴別人,變得不愛動腦筋,學習、生活都不能獨立。我們應該多動腦、勤動手,勤于思考,善於實踐,踏踏實實,纔會有快樂和收穫。感謝這本書讓我懂得了這些道理,受益匪淺。

《祕密》讀後感13

未到書的末尾時,還以爲本書的祕密就是女兒和母親共用一個軀體的祕密,那令人匪夷所思的五年,沒想要這個祕密是……保留一絲懸念吧。

書中整體上圍繞着一場車禍中相關的人物來穿插着鋪陳的,總體上說還好,但是今年看的東野圭吾的小說挺多了,感覺沒有深的感觸了。

靈魂的繼承,因爲車禍的原因,母親死去,女兒是去意識,然後未知的原因讓母親的靈魂代替了女兒生存。五年來,夫妻雙方都處在一個莫名的狀態,妻子的魂,女兒的肉體。想想都感覺很糾結,這樣的關係狀態下,兩個人都沒有辦法真正的放開心扉去過自己新的生活,關於最終的結局也不知道是好是壞,直子的做法,也是爲了讓彼此可以更加安心的去開始自己的生活吧,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前行,總感覺有些心酸,至少我沒能想到好的處理方式

書中還是有些可以讓人借鑑的,例如直子等於重新開始人生時,開始選擇去爲自己的未來謀劃藍圖,不懈的努力,去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這種毅力背後的辛苦是很多人難以忍受的吧,儘管說遺憾比後悔更讓人痛心,但是我們時時刻刻的選擇是不是大多數都是在舒適區之內那?有沒有大膽的放開手主動的去追尋自己想要的那?

直子儘管是歷經很多,但是在和年紀小的孩子一起上學的時候,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就是社會的好處吧,人和人交往中的互相影響,相互借鑑,滲透,轉化,奇妙的人際社會,獨自一人的生活或許1很輕鬆,但是會少很多樂趣吧。

其他的還好,今年讀東野圭吾的小說有點多,該換換口味了。

《祕密》讀後感14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曹文軒寫的《山谷中的祕密》這本書。這本書裏面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是山谷中的祕密,第二個是風哥哥。相比較而言,山谷中的祕密更讓我觸動。

山谷中的祕密主要講的是:有一年,飢餓席捲了這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一切生命都在變瘦,滿目荒涼、慘不忍睹。樹魚去被雪覆蓋的後山找吃的,好不容易找到一棵掛滿柿子的樹。一開始,他決定獨享這棵樹,但後來他還是把大家引到了樹那裏。柿子不夠分,他們商定只看不吃。一個晚上,樹魚實在忍不住,跑去後山想偷柿子,卻意外看到了同樣想偷柿子的桐子。桐子把頭勾在胸前,久久沒有擡頭,因爲違背了約定。丘石兒一家要去西邊乞討了,臨行前,樹魚帶着孩子們摘了一顆柿子,送給丘石兒。而剩下的三十五顆柿子,誰也沒有摘……這棵柿子樹成了孩子們共同的祕密。

在這個故事裏,我感受到了友誼的種子在小夥伴中萌發出的團結的力量。三十六顆柿子像一盞盞紅色的小燈籠照亮孩子們的心靈。若是我,會不會爬到樹上去摘呢?畢竟太餓了,柿子的美味太誘人。讓我感動的是沒有一個孩子吃了柿子。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深深觸動我的心絃。大家守着共同的祕密,堅守着心底的希望,這是多麼純真的情感!日子越來越艱苦,是滿樹的柿子帶給他們快樂、團結、信心……

最感動我的是,丘石兒餓暈了,樹魚給的不是柿子而是活下去的希望,傳遞了與人爲善的友誼之情,他們守的柿子樹更像是一種精神支柱,也照亮了我的心田,是我學習的榜樣!那一樹的柿子永遠紅彤彤地溫暖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在艱苦的環境裏只要有希望有信心,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與人爲善的友誼,就能度過難關迎來新的希望!我好喜歡這本書!

《祕密》讀後感15

《祕密》這本書在超市的貨架上見過幾次,有次瀏覽了下目錄,覺得此書大概講的是人際關係,於是就合上了書頁。

昨天開始看朗達?拜恩寫的《祕密》一書,看了前言後覺得此書值得一讀,想知道那麼多人成功的祕密是什麼?想知道作者口中說的古已有之的祕密。

昨天大概是看到60多頁的樣子,祕密的法則這一章還沒有看完,心中已經有些祕密的雛形,覺得作者想告訴我的是思想的力量,之後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裏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自己被這本書給迷住了,想把這個祕密給看清。

到了今天,我第二次看這本書時,我對裏面人物重複敘述的事物已經感到有些枯燥乏味,覺得作者在和我繞彎子,不過不能怪他,畢竟開場就說了這些祕密的由來是採訪別人錄的節目然後寫成書。但是,我已經開始牴觸作者的觀點了,他說的視覺化我之前在一本心理學的書中看到過這個名詞,這種方法是不管用的,而且有些可笑,像一個空想家,我懷疑作者是生活在比較靠前的年代裏。

儘管內心的排斥,告訴我這不是本好書,但我還是強迫自己把它給看完了,中途有些地方用了速讀,待看完時,我想我應該知道作者想說的祕密是什麼了。祕密就是自信與樂觀和對未來的熱忱,不斷的給自己吸引來好的思想,排斥壞的思想,想象着自己成功後享受的樣子,並且把它當做已成爲現實的當下,融入自己的角色。濃濃的雞湯味讓我厭惡,我並不是一個病人需要滋補,我有着自己的免疫體系。視覺化的運用應是努力的辛勤過程而不是坐享其成的成果。

當祕密不再是祕密後,它也就不值得我獵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