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糧節糧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糧節糧作文4篇

愛糧節糧作文1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題記

現在我們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呵護,卻有人不知父母生活的勞累艱辛,每日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把勤儉、節約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部拋於腦後。在吃、穿方面攀比現象非常嚴重,他們根本不顧及家庭經濟狀況,挑吃挑喝,感覺不可口的飯菜隨意丟棄,食堂餐桌剩萊、剩飯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剛買的帶有很好包裝的食品,不小心掉在地上,不但不彎腰拾起,甚至還踏上一腳,以此滿足虛榮,感覺有點“酷”。種種現象,不但嚴重浪費、糟蹋糧食,而且污染了生活環境,尤其是給家庭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須知,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古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詩無不道出“糧食是來之不易”的道理,讓人明白愛糧節糧的重要性。

常言道,“民以食爲天,食以糧爲本”;“無糧則慌”;“倉廩實而知禮節”。糧食是人們生存的必需品,又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維繫社會穩定與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是國家立國安邦的基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最大的糧食消費國。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目前世界糧食年貿易量僅爲2億噸左右,中國倘若大量缺糧根本無法通過國際市場達到滿足。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可想而知,一旦缺糧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全球糧食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不能坐以待斃,坐食山空。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及時做好準備,那就是要求國人愛糧節糧。作爲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爲節約糧食的表率。平日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菜;到飯店要有節制地點菜,若有剩餘要打包回家;做個節約宣傳員,向鄰里倡導節約,監督身邊的人,及時制止各種浪費現象。

“節糧”是對勞動的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美德就像清泉,永遠清澈見底卻永遠執着;又好比寶石,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熠熠閃光。我們要以節約糧食爲榮,以浪費糧食爲恥。減少和拒絕浪費,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從孩子抓起,讓青少年從小就有拒絕浪費的意識,讓我們人盡其力,物盡其用,對浪費說“不”! 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雖然短小精練,但是意蘊深遠,耐人尋味。它告誡我們:顆顆糧食飽含着農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飯,我碗裏哪怕只剩一粒米飯,老爸都會對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小時候如何跟着爺爺踏着露水除草、頂着烈日曬稻、披着星光澆水,然後說上一大堆愛惜糧食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我在老爸的諄諄教誨下,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民以食爲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可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約呢!更多的人對節約很是不屑,幾粒米飯有什麼大不了的。或許他們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500萬人因飢餓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

現實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盤成碗倒掉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我時常看見某些同學很瀟灑地將沒有吃上幾口的飯菜倒入垃圾桶,他們倒掉的不僅是那一盤盤飯菜,更是倒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的急切期盼。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們難道不感到陣陣心寒嗎?難道不應該爲自己的浪費行爲感到自責和羞恥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掀起了“光盤熱”,倡導人們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我們全家總動員,積極地參與了這項行動,並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周圍的人減少浪費,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光盤”行動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樣。每次吃完飯,老爸的碗底總是最乾淨的,有時連粘在碗邊上的油都被他舔個精光,可謂“比狗啃過的骨頭還乾淨”。在老爸的影響下,我也把碗裏的飯菜全都吃乾淨。每次我們全家在小餐館吃飯,看着服務員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過似的盤子發愣時,我總會笑嘻嘻地向服務員姐姐扮個鬼臉,打個“V”的手勢,然後高聲喊出:“光盤行動,人人蔘與,耶!”

馬上就要迎來第33個“世界糧食日”了,我想送同學們兩句話:“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愛糧節糧作文3

大家都能熟練地背誦李紳的《憫農》,但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我們,又有幾人能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又有幾人因爲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而真正做到了“顆粒歸倉”?農民伯伯用滴滴汗水換來的糧食,怎麼能允許我們肆意浪費呢?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節約每一粒糧食。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我小時候吃飯特別不乖,總是想這想那,東張西望,常常半小時吃不完半碗飯,還灑得到處都是。桌子上除了碗,星星點點,全是我“遺棄”的白白胖胖的米飯粒兒。媽媽經常提醒我:“女兒,你下巴有個洞”。可天真的我哪裏懂媽媽的暗示,仍舊面不改色,一如既往。有一次居然把吃不完的飯偷偷地倒進垃圾桶裏。

前年夏天,我和媽媽去看望鄉下的外婆。那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天地之間就像一個蒸籠。狗吐出長長的舌頭;雞耷拉着翅膀;蟬此起彼伏,“知了”個沒完。走在鄉間小路上,我看見許多農民伯伯在地裏幹活。我問媽媽:他們在幹什麼呢?這麼熱的天,怎麼不待在家裏呢?媽媽說:“他們在收割稻子呢。農民們這幾天最忙,要是錯過了這幾天,稻子就會因爲太熟而跌落在田裏。”我停住了腳步,細細看去:農民伯伯們一個個都低着頭,彎下腰,手裏拿着鐮刀,熟練地一刀割下一束稻子。從他們身邊的一大堆整齊的“稻丘”來看,他們已經割了很久了。他們一個個都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皮膚在爆裂的陽光下變得越來越黝黑髮亮。媽媽告訴我:“這只是一個小節而已。其實,稻子從栽種到成爲米飯,過程很複雜,有很多道工序……”我聽得頭都暈了,吃個米飯怎麼那麼困難喲?想想以前自己倒米飯在垃圾桶的事,我的臉一下就紅了……

“女兒,你看”,媽媽的手指向另一塊稻田。那裏,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穿着一件背心、一條褲衩,手臂上有很多紅紅的印跡,估計是被稻子上的毛刺劃的。他認真地割着,那動作,多熟練呀,一看就是從小幫着大人做事的乖娃娃。而我呢?不但不幫忙做事,還經常浪費糧食,真羞愧呀!

回到家裏,我不停地回想着自己浪費糧食的畫面,回想伯伯辛苦勞動的場面,當然,還有那個小弟弟認真的樣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斷地念叨:從今天開始,我一定不再浪費糧食了!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4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條件也在一天天改善。我們不僅可以在家庭餐桌上每頓飯都吃到美味的白米,長輩們也改變了給我們搭配食物的方式:麪包、雞蛋、紅燒肉、肯德基、自助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但與此同時,我們的許多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快樂的,他們養成了隨意浪費食物的壞習慣。吃飯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種誘人的食物是從哪裏來的?

古人有句詩說:“鋤地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就滴進了土裏。誰知道中餐硬?”我相信這首詩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它的深刻含義是什麼呢?只有少數人知道。我們吃的每一頓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感覺沒胃口,只剩半碗飯了。我媽讓我做完。我不耐煩地說:“媽,現在幾點了,還講勤儉節約!”母親聽了這句話很生氣,說:“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我們家有多富多窮,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生活的每一點開始,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聽了媽媽的話,再多的米也一定不能浪費。我媽還告訴我,世界上很多餐廳都提出了“光盤行動”的口號,說明浪費食物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共同關注!是的,世界上有50億人,中國有13億多人。如果一個人一天吃一碗飯,全世界需要吃50億碗飯,但是農村的田地在迅速減少,一片農田正在變成高樓,我們吃的食物在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我們每天可以節約50億粒糧食,這可以幫助那些因貧困、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捱餓的人避免飢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和計算,世界上每5秒鐘就有一個孩子因營養不良而死亡,13億中國人每天白白丟棄的食物和飯菜,一年可以養活2億人。這個數字真的很神奇!

我們來看看一粒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前要經過除草、犁地、施肥和選種。播種後,從發芽到成熟,除草、殺蟲、施肥,一遍又一遍。農民們在烈日下汗流浹背,等着五穀長葉開花,直到五穀飽滿金黃。農民要收割、脫粒、曬乾,還要半年才能進糧倉。之後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過程,最後變成了餐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道,每粒糧食都是硬的”,“一粒米七斤四水”,怎麼忍心浪費糧食?浪費食物是多麼可恥的行爲啊!

糧食是有價值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惜食物的好習慣,做一個愛惜食物的小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