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本心作文國小五年級500字

本心是我們最珍貴的,當我們在生活這個大染缸中再度碰面的時候,還能不失去本心,保持童心,是很了不起的人。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不失本心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不失本心作文國小五年級500字

  不失本心作文篇一

很早起來了。學校今天砍柴,學生昨晚也放了假。快到六點了,校園裏仍然安靜得很。鄉下的早晨是真正的早晨,空氣清新,天上有星,山澗嗚鳴,獨獨沒有車聲吆喝聲怪叫聲。

我進了辦公室,邊開電腦,邊修改歷史講義。這次月考成績很不錯,學生們都信心大增,老師們議論紛紛——學校的獎金能否到位。我是打算到位的。老師做出了努力,做出了非常辛苦的努力,應該克服困難兌現制度。

這些天的心情很好。上個星期趕早抹黑寫了一兩篇小文章。輔導麥子的作文也在晚報上登出來了。和很久沒見的老朋友濯纓前晚說了半個小時的話。昨天下午心血來潮到了人在旅途,竟然是新斑竹了,竟然還有很多老朋友。這份感覺很特別。和倪霞、荒蕪、曲島等比起來,我是太缺少堅持了。晚上和很久沒聯繫的學生王良也聯繫上了。她說她很不好。她總是讓我擔心。她很努力,很善良,也許有些固執,可能唯一缺乏的就是幫助和好運。

接了兩個稿子,陸續在準備。語文週報的李愛莉,新課程報的劉躍華,都是值得信任的老編輯。我希望自己能夠靜下心來,看看書,看看報紙,寫寫閱讀類的文章。一可以催逼自己去看美文,看時文,看古詩詞;二可以賺些外快;三也不至於完全斷了和編輯的聯繫。這個好的習慣我必須保持!工作再忙,也要讀書,要寫文章,要保持新鮮的思想,要保持青春的頭腦。

喝酒的機會越來越多。推卻的語言越來越多。酒還是要喝。我只能儘量少喝,堅決不喝醉。幹好工作、維護家庭,享受生活,身體都非常重要。我不願意鍛鍊、也不願意治病,我只有儘量少的破壞自己的身體,儘量好的調整自己的心理。

盧梭曾說過:“人生而自由,然無時不在枷鎖之中。”年近不惑了。不惑於工作的繁瑣。不惑於生活的沉悶。不惑於流行的躁動。不惑於名聲的牽累。不惑於領導的亂爲。不惑於金錢的迷醉。不惑於生命的無奈和短暫。不惑於自身的'折騰和他人的傷害。要做到如此多的不惑,非常艱難,非常艱難,不過,也許只要做到一點,那就是堅守自己的內心。“此之謂不失其本心。”

  不失本心作文篇二

每個人都有底線,做個守法公民是法律給予的底線;做個孝敬父母的人是血緣關係給予的底線。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底線,我們絕對不能“闖紅燈”,一旦觸犯了底線,那就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底線是劉延寶一家四代人守墓六十年的堅持。

總有人用自己的德行,將瑣碎的事做得偉大,將偉大的事做得更加偉大。劉延寶一家四代人爲解放戰爭中犧牲的7位無名烈士守墓六十多年,無怨無悔。假若他們沒有堅持自己的60年前的那份承諾,那7位烈士能不能在黃泉之下安息呢?任何小事情,經過了漫長的積累,都會成爲巨大的力量——要麼德高望重,要麼罪大惡極。而劉家選擇了前者。

底線是陳密“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的大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親人,是我們生命中不可離棄、也無法割捨的一部分,是我們成長的肥沃土壤。李密深切體會了這個道理,並用行動詮釋了它。面對“詔書切峻”,他只是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他用與祖母的真摯深情,在孝敬的底線上,不失本心,不爲權錢名利所動。是啊,如果李密當初沒有堅持孝敬的底線,也許今天就不會有“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一說了。因此,權勢固然重要,但親情更重要。

底線絕不是馬加爵殺人之後的痛徹心扉。

學會忍耐,也是一種底線的堅持。雲南大學的馬加爵因不能忍耐同學間的小爭執,而對之痛下殺手。假若他沒有如此衝動,那麼今天其人或許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樑之才呢?人生就是這樣,在不喪失本心的底線上堅守,纔會擁抱精彩人生!

如果這個社會多一些人守住自己的底線,堅持自己的本心,我想,就不會有那麼多人爲了蠅頭小利或一點虛名而挖空心思,過着一種庸俗的生活了。

所以說,我們不應在良知與邪惡的底線上徘徊,更不應在道德與利益的天平上加錯砝碼,迷失方向!

讓我們守住本心,堅持底線!

  不失本心作文篇三

浩瀚宇宙,星光熠熠,從高處向下看,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香港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說自己“一向觀世如史,保持着‘超乎象外’的心態,從高處向下看,不侷促於一草一木,四維空間,還有上下”,也含有同樣的道理。

從高處向下看,我們渺小得猶如微粒,又何必爲了不值得的人、不必要的事生氣呢?細細想來,當時覺得無法容忍、令自己火冒三丈的事,事後再看,也不過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完全可以付之一笑,當初那麼大的反應甚至讓自己都覺得好笑。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何嘗不是一種從高處往下看的人生智慧呢?人生如白駒過隙,不過短短數十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壽命如同蜉蝣,何必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毫無益處的生氣上呢?反之,既然生命如此短暫,那就更應該珍惜眼前的人,去體驗沒經歷過的探險,去品嚐久負盛名的美食,去欣賞心生嚮往的美景。

從高處向下看,收穫的是海納百川的胸襟,是大度坦然的氣量,是天地任逍遙的灑脫。

曾經的人類,愚昧而又自負,理所當然認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最高級的物種,自己凌駕於自然界萬物之上。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圍繞着我們而轉。在這種可笑而又可悲的思想指導下,愚蠢的人類一次又一次地挑戰大自然的權威,妄想征服自然。血淋淋的事實給了人類一個響亮的耳光:全球變暖、大氣污染、生態破壞……這些無一不在威脅着人類的安全。終於,人類醒悟了。從高處向下看,哪怕是整個人類的力量都顯得微乎其微,如此弱小的人類,卻叫囂着

要征服自然,結果只會得到了大自然的反擊。在莊子眼中,我們恐怕就是那學鳩,不僅所見甚小,還狂妄自大。

從高處向下看,收穫的是一份低調,是一份自知之明,是一份敬畏自然之心。

從高處向下看,萬物都臣服在自己腳下,而自己又如此高大,彷彿自己是能掌控一切的神,難免會有些飄飄然。而牛頓臨終前的遺言,或許能澆滅我們囂張的火焰。我們所熟知的牛頓,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家。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總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創立了經典力學系,成爲那個時代人們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峯。在許多人看來,擁有如此的成就和聲望,怎樣“目中無人”都不爲過。但是,在臨終前,他說:“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爲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爲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爲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我還沒發現呢。”這樣一位物理學上的巨人,仍能如此謙遜,執着於自己的本心,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驕傲自負呢?

從高處向下看,是一種哲學的智慧,它教會我們灑脫,教會我們寬容,教會我們謙遜……從高處向下看,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