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化節作文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化節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文化節作文9篇

文化節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非常愛國,但常常遭到壞人的陷害。最後,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河死亡。屈原死後,百姓們非常傷心,紛紛來到江邊去看望屈原,有位漁夫拿出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用綵帶纏住,包成糉子投入江裏。

所以從今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來紀念這位英雄。糉子不僅有着神話般的來歷,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文化節作文 篇2

我的家鄉過春節時有很多習俗。每年到要過年的這一個月,就成爲臘月。臘月裏的每一個節氣都和過年有關係。臘月初八的這一天,就是喝臘八粥的日子了。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種粥,而且都要在粥裏放八樣東西,有紅豆、綠豆、江米、麥仁、黑米、蓮子和百合,還有好吃的葡萄乾,熬出來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極了!不但要喝粥,每家還要泡臘八蒜呢!聽老人說,喝了臘八粥就要花錢準備年貨了。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要貼紅紅的對聯和放長長的鞭炮。知道爲什麼要貼對聯、放鞭炮嗎?傳說,有一個叫年的頭生獨角、兇猛異常的怪獸,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來搗亂,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聲音和紅顏色。一天晚上,年又出來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門口看見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燒的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把年給嚇跑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這就是過年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這就是我的家鄉過年時有趣的習俗。

民俗文化節篇四:有趣的年俗

北京人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後會盡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年七年級吃餃子”就開始了。“年七年級的餃子”可不在七年級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點一過就端上桌的。

待到天明,家裏的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七年級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那時街上隨處可見頭插紅花的姑娘、手舉風車的小夥兒,還有身掛大串山裏紅、手裏抖着空竹的孩子,過年那幾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過年時,街上所有店鋪都停業休息,只有賣鞭炮的商店開着門。

上海年俗

除夕夜,閤家團聚,吃年夜飯,席上菜餚一般是十分豐盛的。夜間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觀看電視節目,名曰守歲,當新的一年鐘聲敲響時,霎時鞭炮齊鳴,迎接新春。七年級拂曉,人們都穿戴整齊,閤家向長輩拜年,平輩間相互拜年。長輩還要給孩子們送紅紙包的壓歲錢,祝賀他們增加一歲。七年級下午以及八年級、九年級出外向親友賀年。初四,不少人都買了活鮮鯉魚接財神。因鯉和利讀音相近,再因從水裏抓出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的時候,頭尾翹起,像大元寶似的。七年級到初五,街巷十分熱鬧,往寺院進香或逛廟市者絡繹不絕。

廣州年俗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爲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爲世人所矚目,更成爲廣州的一大民俗。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爲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爲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裏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爲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江蘇年俗

江蘇春節除貼桃符、門補、春聯外,還有在新年掛鐘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風俗大概始於唐代。江蘇的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選在年九年級。九年級稱爲小年朝,也不能掃地、乞火、汲水、與元旦風俗相同。江蘇還有一個風俗與別處略異,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壽,都在春節舉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賀。七年級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掃地的風俗,認爲一

掃地要把財氣掃掉。年八年級即使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門,而是堆在屋角邊,一直要到正月半,稱爲聚財。

山東年俗

大年七年級零點開始這個時間鞭炮齊鳴,節日的歡樂籠罩了千家萬戶。天一放亮,婦女們便笑

呵呵地忙着煮餃子。煮時,有的地方要鳴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燒火,意味着新的一年響響亮亮,節節增高。吃罷餃子,該去拜年了。一般先家拜,晚輩給長輩拜,平輩之間再相互拜;而後近拜,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

四川年俗

四川人對農曆新年極爲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

廣西年俗

廣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着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隻鬥雞,打着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鬥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更有趣的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着堂”,寄託着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陝西年俗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陝西人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裏,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

,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

到十二歲爲止。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裏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

福建年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

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羣”,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羣”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羣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據說這是爲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溫馨,多麼幸福。

湖北年俗

湖北團風人春節房門、廚房門,再貼犁、耙、鞍等生產工具,最後貼花草樹木??歌聯貼到什麼東西上面,就以那種東西爲主題,唱首聯歌表達聯意。如貼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紙,人們唱的聯歌是竹報平安值千金,清白傳家振家聲;東風得意花千里,紅日高照萬木春。這種剪紙、唱歌融爲一體的歌聯,堪稱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節作文 篇3

今天是文化節,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文化節的展覽會,展覽會上的東西真是應有盡有,有大米刻字、皮影、還有各種各樣的寶劍。大米刻字是用刻刀在大米上刻上你的名字。皮影是、雙腳、雙手全都要用到的娛樂方式。寶劍是在上面刻上各種各樣的花紋,我問了一把小寶劍的價格,158元,嚇我一跳,看來,這木頭不是普通的木頭。讓我目不暇接,戀戀不捨。

我又發現廣場上有文化節的節目,我跑到前面,發現有很多人站在臺子上,就連大人也爬到了臺上,我也跟着爬到了臺上,從臺上看非常清楚。有戲曲,歌曲表演等,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很晚了。

我希望這快樂的日子,永遠不要過去。

文化節作文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圓明園文化節,不過,更確切的講是圓明園一年一度的小吃節。

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有名的小吃都聚集到這兒,只要是那一天去參觀圓明園的同學們都有幸能大飽口福。

一進圓明園便有一股美食的味道撲鼻而來,我左看看右看看,在尋找北京著名的“糖人”。一會兒,一個小攤映入我的眼簾,這個小攤前站滿了人,從最下面都不能鑽進去。這時,人們手中都拿着一個葫蘆或是小動物。我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北京有名的“糖人”。這時,我突然找到了一個縫隙就鑽了進去,跑到最前面。這時,看攤的那個叔叔問我要什麼,我不說話,看着一旁的爺爺、奶奶,奶奶這時發話了:“來條糖龍!”我驚喜萬分,因爲奶奶此話正好說在我心坎兒上,我在一旁看着那位師傅用嫺熟的技術爲我做着糖龍,他先在加熱好了糖捏出一個龍形,再在尾巴上一吹,一條龍的龍身就出來了,這時那個叔叔還幫我在龍頭上點了兩點,原來這是它的眼睛,他又在這條糖龍的臉頰上添上了兩條又細又長的龍鬚,在背上添上了龍鰭和一片片做工細膩的龍鱗,簡直是栩栩如生。我抽出電話給媽媽報了個信,剛一打完手機,糖龍便被我在長城上買的琉璃一下打碎了,真是太可惜了,20元就這麼沒有了。

唉,這麼好的糖龍到我手裏就廢了,太可惜了。我們真應該珍惜身邊的每一樣東西,某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不能拿回來了。

文化節作文 篇5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在這些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記得端午節那一天,媽媽買了一大袋糉子,有豆沙餡的,有牛肉餡的,還有蛋黃餡的······我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笑着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媽媽告訴我,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當時,秦國入侵楚國,屈原悲憤之下跳江自殺了。人們爲了讓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包好糉子丟進水裏讓魚吃糉子,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媽媽說:“除了吃糉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屈原跳江的時候,人們爲了救他,就爭先恐後地划龍舟,一艘艘龍舟你追我趕地到處搜救屈原。後來,有些地方過端午節就用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喜歡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文化節作文 篇6

咱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經過靈巧的雙手,他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剪紙藝人剪的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稱讚。十二生肖同時還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剪紙,剪漢字。拿出一張紙彩紙,在紙上寫上漢字,然後再剪下來,這就是我們做的剪紙,媽媽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剪成好看的花,也叫剪紙,非常漂亮,不信,你也來試試,包你剪出來的也一定很漂亮,因爲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好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爲中外交流的橋樑!

文化節作文 篇7

昨天,也就是20xx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嘉綠苑國小舉辦了“創意文化節”聯歡會,這可是我們學校的首屆創意文化節,我能有幸參加感到非常高興。

上午開始,大隊部遲老師就忙着指揮各班進行彩排,我們勤業社的幾個社長也在幫忙,按照遲老師的指令,一會兒忙着奔向教室通知各班班主任到場地彩排,一會兒去搬運表演要用的桌子,一會兒去佈置展板……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有幾位同學跑得筋疲力盡,在那兒呼呼地喘着氣。

中午,我們吃過飯,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我先換好待會兒表演穿的衣服,拿上長笛,也加入到了工作隊伍中。

終於到了聯歡會開場時間,我看到邀請的家長已陸續進場,各班同學也排着隊來到操場按指定位置坐好了。開場第一個節目就是我們行進管樂團表演的《BINGO》,我是其中長笛聲部的一員。隨着指揮的一聲令下,我們就一起吹奏起來,大家都使出混身的解數,踏着整齊的步伐,不斷地變換着隊形,我們精彩的演出贏得了陣陣掌聲。

我的演出一結束,馬上就投入到後勤服務工作中去。我的任務主要是做好舞臺上話筒傳遞和話筒架安裝,以及一些道具的搬運工作等。整個演出期間,我們勤業社的幾位社長都各司其職,做好整臺演出的服務工作,確保了使演出順利的進行。

演出結束後,各班都有序地排隊回教室了,我們幾位社長留下來負責清理場地,當我們看着被我們清理乾淨的操場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感覺很有成就感。

首屆“創意文化節”結束了,這次活動不僅讓我欣賞到了各班表演的精彩節目,也是我第一次參與學校大型活動的組織服務工作,讓我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文化節作文 篇8

讀書節活動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五月是槐鄉孩子們的季節,五月同時也是我們新世紀國小的讀書節,書是人類的好朋友,書讓我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兒童變成了現在懂得許多許多知識和道理的國小生。從小到現在我看過很多課外書,有《楊紅櫻童話》《一年級的小蜜瓜》同時也少不了孫幼軍爺爺的《小豬唏哩呼嚕》和小布頭奇遇記》等。

唏哩呼嚕是中國兒童文學史上著名的一隻小豬,它是一隻不平凡的小豬,你別看它小,它經歷了許多許多的事情。例如:小豬的要媽媽過生日了,它想靠自己的努力掙點錢給媽媽買生日禮物,可惜狐狸掌櫃卻說話不算話,明明說好給它一塊大蛋糕,結果變成了一個大雞蛋。

還有,唏哩呼嚕被大灰狼叼走了,它還以爲是在玩盪鞦韆呢,大灰狼想把唏哩呼嚕分進三個小狼的肚子裏,這時候唏哩呼嚕沒有害怕,反而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大灰狼給嚇跑了,巧妙地逃脫了大灰狼的手心。後來唏哩呼嚕不記仇恨,冒着生命危險救了大灰狼的三個孩子,大灰狼被唏哩呼嚕的所作所爲給感動了,從此再也不做壞事了,最後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像唏哩呼嚕學習,做一個孝敬父母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文化節作文 篇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說是那天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愛國詩人聽說家鄉戰敗了的消息,決定抱石投江。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都要划船到江裏把米飯給魚兒吃,免得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可是擔心米飯太小了魚兒看不見,人們就用葉子把米飯包成了糉子,人們把糉子扔進江裏,魚兒大口地吃了起來。直到現在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船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我最喜歡吃糉子了,糉子有綠豆味、紅豆味、豆沙味等口味的,但是我最喜歡吃奶奶親手做的桂花糉子,吃一口真是好吃啊!

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這樣我就能天天吃糉子,天天和小朋友玩了。

端午節真像一個快樂而美味的節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