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鄉的小吃作文彙編七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家鄉的小吃作文彙編七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1

螺螄粉是我們柳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凡是吃過的人都會讚不絕口!

聽媽媽說,螺螄粉是這樣由來的:傳說,有個農民幹活兒回來,從田裏摸了幾顆田螺拿回家煮湯喝,發現這湯很是美味,就加了些米粉共同煮着吃。香味引來了鄰居們,於是螺螄粉就這樣流傳開了。

不過現在的螺螄粉可不像故事裏的那麼簡單。現在的螺螄粉加了好幾種配料呢!有金燦燦的腐竹,脆口的木耳,綠色的青菜,炸得香香的花生,躲得碎碎的肉丁……再淋上鮮紅的辣椒油。哇,別說看上去很有食慾了,就連聽上去都讓人垂涎三尺!螺螄粉不僅看相好看,味道也甚是鮮美。用筷子夾起雪白的米粉,一口吃下去,那種滋味簡直爽呆了!再細細品嚐其他的配菜,雖然沒有米粉那麼好吃,但還是很別具美味的。最百吃不厭的在於那熱氣騰騰的螺螄湯,不顧有多辣,只要一口氣喝下,你就會覺得丁點辣味都沒有,而是滿口餘香的鮮味。吃上一碗螺螄粉,簡直就是美味享受!

我最記得那次我和同學去吃螺螄粉,“咻”的一聲,滿汁的湯水濺得我倆的衣服到處都是。我和同學看見自己的衣服都濺上了湯汁,都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從此,我給螺螄粉取了個別名,叫“開心樂滿懷”。

“好聽聽不過劉三姐的歌,好看看不過桂林的灕江美,好吃吃不過柳州的螺螄粉。”這是我在吃了那麼多次螺螄粉後得出的結論。聽完我對螺螄粉的介紹,你也趕緊嘗一嘗這美味的螺螄粉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2

在家鄉,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一位位五十歲的大嬸們站在一輛三輪車前,叫賣着。車上有一盆麪糊、一盆餡料、一隻小火爐。火爐上架着一口鍋,鍋裏炸着家鄉的特產油炸坨。

油炸坨,用家鄉話說,經麪粉糊裹着餡料油炸而成,味道鮮美,不膩口。面衣鬆脆可口,餡料風味獨特,令人吃一就想倆,吃倆便想仨……百吃不厭!

油炸坨這東西說它做起來容易吧,可它做的時候需要掌握許多技巧;說它做起來難吧,步驟其實只有三部而已。想嚐嚐自己親手做的油炸坨嗎?那就跟我一起來做吧。我可只講這一次,好機會不容錯過哦!

首先,我們要準備好一口鍋。(鍋要小,要深些,不能是平底鍋)其次,還要準備好我們常山的山茶油。(其它油也可以,不過味道如果沒有我寫得這麼好可不能怨我,誰讓你不用我們常山的山茶油!)

要做油炸坨最重要的就是麪糊和餡料了。麪糊由兩類組成:面類與水類。面類就是麪粉和少許山藥粉,水就是普通的食用水。面與水的比例約爲1:0.7.餡料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季節不一,餡料也會有所不同,一般都會用香乾和雪菜。(注:千萬別忘了加鹽、味精和辣椒哦!尤其是辣椒,可以少加點,但千萬不可以沒有哦!)

炸油炸坨需要一種模具。這種模具是用鐵皮做成的,形狀就像一個小圓錐被削掉上面一塊一樣(但是是倒着的)。模具邊源有一根長長的柄,使模具可以很方便地從油鍋中取出。(如果實在沒有這樣形狀的模具,也可以是別的形狀。)

炸油炸坨時,先要倒入山茶油,油的量大約佔鍋的四分之三。等油鍋開了,就可以炸了。先將麪糊到進模具(要飽滿),然後將模具輕輕地放進油裏,但模具中的麪糊不能碰到油,這樣可以使緊貼着模具內層的麪糊與模具粘在一起。然後將模具中剩下的麪糊倒出,用木片將模中的麪糊抹勻,放入餡料,再鋪上一層面糊,放進油鍋內炸制。當油炸坨正面爲淡黃色時,將模從模中取出。再炸一分半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上桌嘍……"哇!味道鮮美,風味獨特,鬆脆可口……

山外青山樓外樓,

我把坨兒端上樓。

美味繫住(了)你的胃,

讓你口水往下流。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3

在海安衆多小吃中,我最喜歡那美味的雞蛋餅。正好前面有一個賣雞蛋餅的小攤,我趕緊跑上前去一飽口福。

賣雞蛋餅的是一位慈祥的老爺爺,他用木塞將平底鍋上的餅渣颳去,就開始做雞蛋餅。

老爺爺先用一個大勺子從旁邊的一個大桶裏舀了一勺麪漿,倒在平底鍋上右手握着一個酷似竹蜻蜓的木頭刮子,一下一下把麪漿攤平。幾十秒後,麪漿搖身一變,成了一張又薄又韌的圓形餅皮。接着,他從身邊一個袋子裏拿出一個雞蛋,在平底鍋上敲了一下,“啪”地一聲,蛋殼裂開了,蛋黃和蛋清準確無誤地落在餅皮上。攤主又從攤頭的一個袋子裏抓出一把蔥花,撒在蛋上,用木頭刮子把它們混在一起,均勻地刮到餅的各個角落。蛋和蔥花很快被烤熟了,貼在餅上,香味已飄進我的鼻子,勾着我的饞蟲。

然後,老爺爺用鐵鏟在餅的下面鏟了一下,使餅脫離平底鍋,用他長滿繭子的'手熟練地把餅翻了個身。雞蛋烤出香味後,他一手拿一個裝有棕色豆醬的瓷杯,一手拿一個大刷子,蘸滿豆醬,均勻地抹在餅上,接着在上而灑上醃得金黃的蘿蔔乾的翠綠的香菜;最後,老爺爺拿出一根我最愛吃的火腿腸,剖開後放在餅上,淋上香噴噴的麻油,裹起來後,雞蛋餅就做好了。

做好的雞蛋餅顏色鮮豔,既有嫩黃的雞蛋、金黃的蘿蔔乾,又有粉紅的火腿腸、翠綠的香菜,令人就食慾大增,更何況它還發出誘人的香氣。我咬了一口,餅皮軟軟的,蘿蔔乾脆脆的,雞蛋、火腿腸香香的,豆醬鹹鹹的,吃得人直叫“好口福”。

雞蛋餅真是太好吃了!不寫了,趕緊去買一個來“殺殺”我的饞蟲。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4

我家門口有一條小吃街。放學回家,大老遠就能聞到美食撲面而來的香氣了。那時候,自己本身就餓極了,真是恨不得直接跑上去咬一口大饅頭,任香濃入味的汁水在口中迴盪,這樣我就覺得幸福感滿滿的了

提起我們家門口這條小吃街啊,它可是吃貨們心中的天堂了,這兒的店鋪,無論去哪家,大家都會,讓你吃後覺得還想再來好多碗,直到真的實在吃不下了才罷休,而且心中還有意猶未盡呢!

這條小吃街啊,裏頭的美食,真都是人間的仙境了!不必說香噴噴的薯條;也不必說酸酸甜甜的水果;更不必說鬆軟的麪包光是一碗熱騰騰的蓋澆飯,就會讓你垂涎欲滴了。

每當到了飯點,你就會瞧見一家排着長隊的店鋪,看到他們生意這麼好,我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也想來一碗嚐嚐鮮呢!伴隨着鍋和鏟的奏鳴曲,不一會兒,我的飯也端上來了。它散發着金光,香噴噴的,嘗一口,嗯,鹹香的味道在口中爆炸開來,讓人的嘴都停不下來。

我又艱難地移動着自己的身體,試圖鑽進一個比較擁擠的攤位,終於,我看到了這個攤位的招牌上赫然寫着印度飛餅。只見一個廚師抽出一團麪粉,放在不鏽鋼的鐵板上,飛快地揉起來。不一會兒,麪粉就變成了薄薄的一張大餅。接着,廚師便熟練而輕快地甩起來,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然後,大餅就被上下左右摺疊起來,放火上一烤,吃進嘴裏香甜可口。

怎麼樣?是不是你也想吃了?小吃街像這樣的美食多了去了,快來品嚐一下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5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鄉——明溪的特色小吃就是客秋包。

一道普普通通的“客秋包”就會讓你回味無窮。相傳這“客秋包”已有幾百年歷史了。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成爲農民的佐餐食品。它是明溪縣風味食點,也是明溪逢年過節必備的食品。無論到哪家小吃店,你都能吃到香噴噴的客秋包。客秋包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先將煮熟的芋子去皮後搗爛,與地瓜粉或木薯粉揉成芋泥餡,然後捏出一小團,把它捏平,把餡包在裏面。餡就有肉泥、香菇、蘿蔔等摻合而成,色香味俱全。最後拿到鍋裏煮。等客秋包出鍋後,客秋包一個個白生生,白嫩嫩的,“肚子”裏裝滿了美味。客秋包小巧玲瓏,形似彎月,晶瑩透黃,彎月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客秋包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一個個小雪球似的,表皮上看起來顯得十分滑嫩。剛出鍋的客秋包更是香味十足水,只要一掀開鍋蓋,香味就撲鼻而來,叫你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得想嘗一嘗。吃客秋包也是有講究的,吃時要先沾一些醋,再放進嘴裏。肉餡又鬆又軟,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鬆了下來,鮮美無比,一種清新的感覺就會涌入你的心中,讓你感覺神清氣爽。到了冬天,只要吃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客秋包,頓時你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入你的心中。

我愛家鄉的小吃——客秋包。它雖然製作簡單,也比不上那些價錢昂貴的山珍海味,但是他樸實、地道,心繫着我們客家人對故鄉的思念。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6

我老家在農村,農村蓋房子都自己蓋,可又沒錢找人幫忙,同村的自然就相互幫忙,自然了,也就沒有工錢只說,可又不好回別人的好意,自然就每天晚上燉肉食,可又不管飽,怎麼辦?這好辦,在外面包些面製品自然就好。

做好了的熗肉十分好看,看上去是透明的,裏面的肉有點淺棕色,有時燒的火不夠大,那也不打緊,麪粉雖然不是透明的,但十分有韌性。

熗肉,不僅中看,還中吃,透明的熗肉吃上去軟軟的,且入口即化,如果入味還會有蔥花的味道,而沒有透明,還有點混沌色的則吃上去QQ的,略帶點嚼勁,有種口香糖的感覺,而裏面的肉,味兒十分清淡,入口即化,在記憶中有點萵苣的味道,也不知是不是湯汁滲入了肉的內部。

熗肉不僅中看,還十分好吃,大概步驟是這樣的:

1、準備肉、麪粉、清水,蔥花,萵苣(這個不是吃的,是用來調味的),然後雞蛋、青菜、黃瓜隨個人喜好準備。

2、將麪粉中加入清水,將它打至糊狀,抹到肉上,形狀隨便,這一步很有講究,麪粉不可太爛。

3、在鍋中加入少量的清水,加入萵苣,入味後夾出萵苣,然後將蔥花加入且均勻攪拌,至湯喝起來有味,最後加入未熟的熗肉,燉熟就好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小吃—熗肉。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屏南縣有獨特的風味小吃芋頭面。我很喜歡吃芋頭面,爲了能常吃到,決定自己學着製作。

那天,我跟着奶奶學起來。奶奶先將幾天前挖出的芋頭放入鍋中蒸煮。趁煮芋頭的工夫,又取出一袋自家制作的地瓜粉,放入盆中將它搗細。芋頭出鍋,要剝芋頭皮。爲了不燙手,奶奶端來了一盆涼水,示範起來:手先在涼水裏浸溼,剝下芋頭皮後急忙伸進涼水裏降溫。“奶奶,爲什麼不直接把芋頭放進涼水裏呢?”“傻孩子,那會影響口感的。”好吧,爲了美食,燙就燙吧!

芋頭剝完皮後要搗碎,與地瓜粉混在一起反覆地用力揉搓,直到它們韌性十足又不黏手爲止。這可是體力活呀!我的手臂都酸脹了才弄好。接着,我們又把揉好的麪糰分成了幾小份,準備下鍋!

鍋中的高湯燒好後,奶奶拿來了刨絲架,把麪糰放在上面推。不一會兒,刨絲架下“長”出了許多藤條似的麪條。隨着手推來推去,麪條源源不斷地滑入沸水中。它們先沉入鍋底,又慢慢地漂起來,在沸水中翻騰……見此,我的肚子忍不住咕咕叫起來,因爲我知道,麪條馬上就要好啦。

奶奶撈出麪條,往碗里加了點香菜和紅糟,就這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芋頭面就擺在了我的面前。我也不管燙不燙,胡亂吹了幾口氣,就夾起面往嘴巴送。就要到嘴邊的時候,這些調皮的傢伙像泥鰍一樣,從筷子中間滑走了。最後我筷子和手並用,終於吃上了一口。哇,芋頭面在嘴裏溜來溜去,清香沁入心脾,那個味道簡直美到骨子裏去了……

這可是屏南獨特的味道,吃貨們一定得到我們當地來品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