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鄉的節作文三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家鄉的節作文三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董蒼朮白芷,喝雄黃灑。

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還有的是爲了避邪。

從我懂事的那天起,我隱隱約約地聽到爺爺又在說:“五月初五到了,又可以吃糉子啦,生女的人家又可以送節給父母了。”我好奇地問爺爺:“這是怎麼回事呢?” 爺爺說:“那是很久以前留下來的風俗習慣。”我納悶着。

讓我難忘的是那一天, 爺爺一邊包糉子,一邊煮茶葉蛋,忙得不可開交。我見了,連忙跑過去說:“爺爺,要不我來給你幫忙吧!”

爺爺笑呵呵地說:“好的。”

我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一手拿起泡好的竹葉捲成筒狀,一手把調理好的肉和米混和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用繩子緊緊地捆起來,像一個個小小的金字塔,我認爲已經完成了,正在我高興的`時候,爺爺說:“還差最後一步,你看你包的糉子三個角圓圓的,一點也不尖,如果煮起來,就會漏出餡兒來,而且還不好吃。”

聽了爺爺的話,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馬馬虎虎、要仔細。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到了,我準備着……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米團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要要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帕米因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糉子。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每每到端午節,姥姥就會送來香甜的糉子,看到一個個油亮飽滿的糉子,真想馬上剝開咬一口,解開棉線,剝開糉葉,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緊緊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餡兒便進入口中。糯米、蜜棗、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讓我越吃越覺得美味,香!

端午節真令人快樂!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

今年端午節,我們全家一起包了糉子。白白的糯米,綠綠的糉葉,加上蜜棗、花生、葡萄乾包在一起,用繩子繫好,上鍋煮一定的時間就可以吃了。糯米的香味、蜜棗的甜味加上糉葉特有的味道,真是再好吃不過了。姥姥還炸了麻葉和菜角,焦黃酥脆,讓人看了就想吃。

端午節歷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大家都來保衛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