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詩和遠方作文彙總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和遠方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詩和遠方作文彙總7篇

詩和遠方作文 篇1

七月,時值盛夏,碧藍如水的天空偶有飛雁劃過,我終於懷着滿心希冀,站在了嚮往已久的土地上。北京是我一直以來就特別喜歡的城市,小的時候覺得自己的素養不夠,等心智成熟一些了卻又沒有時間過來,現在我的到來算是應了那句“進京趕考兒去”吧。

夜幕輕下,華燈初上,我獨自在前門大街上漫步。和預想的喧鬧不同,這裏的人羣雖熙攘,但只是繁華,無關聒噪。偶有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聲傳來,卻也只覺悅耳生動。順着道兒走,不覺間已經鄰近天安門,我調整了一下呼吸,放慢了步伐,徐徐前行。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清朝順治年間更名爲天安門。我是一個酷愛歷史,鍾愛古蹟的人,站在天子腳下,面對已然佇立在身前的天安門,歷史的碎片一幕幕涌現,我一瞬間熱淚盈眶,心頭更是無法言說的震撼。這是政治文化的象徵,更是中國民族的象徵。

翌日,我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故宮處在北京的中軸線上,是明、清兩朝的皇城。我們從午門進(因古代總說推出午門問斬,故我們只能從午門進從神武門出。)就到了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爲中心,東西輔以文華殿和武英殿的外朝,也就是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及其他慶典的場所。真是“金碧輝煌紫禁城,紅牆宮裏萬重門”吶。我扶着護城河上的漢白玉欄杆緩步前行,用心感受着它的莊嚴與肅穆,指尖傳來的涼意讓我不禁癡想:幾百年前,是否也有人緩帶輕裘的款步走過這裏呢?我幾乎走遍了這裏開放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走遍了曾無數次午夜夢迴的紫禁城——這個滿是“琉璃鴛鴦瓦,朱漆大紅牖”的地方。對於這裏,我無疑是陌生的,對於紫禁城,又似乎有些熟悉感。這樣絕妙不可言的情愫我把它稱做情懷。遠去的人兒啊,這裏依舊青磚黛瓦,卻不知故景是否依舊?

我的故鄉是長沙——一座美麗繁華的山水洲城,對於故鄉,我同樣熱愛,但她卻讓我彷徨,每天家裏和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更是讓我無暇欣賞它的美。我惴惴不安,總想掙脫束縛,想要做一些有情懷的事情,想去尋找我生動的靈魂。後來我爬上了景山,這一切的彷徨與不安,在我眼神觸及到故宮全景的一剎那煙消雲散,我想這大概是偉大的歷史沉澱賦予我的氣定神閒吧。我享受這種令人心靜的滿足感。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我們的生活已經千難萬險,那就更要勇敢地去尋找自己的詩與遠方,去體會那真正的平靜。最後,我想用七堇年的一句話來結尾——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詩和遠方作文 篇2

至此,我還是個學生,還是要學習,但,我仍在幻想,或許,在海的另一端,有一首詩,它叫《遠方》。

也許以後,我到了非洲。終於看見了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數萬只動物在奔跑,那草原綠地像是渲染上去的。我來到東非大裂谷,走到了谷頂。谷真的很深啊,擡頭望向天邊,夕陽太美了,閉上眼,彷彿眼前還在灼燒着。

也許以後,我到了歐洲。親愛的《蒙娜麗莎》,你還在那裏嗎?你的微笑很美,眼睛也彷彿在笑。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你們的畫作——我想她們一定很漂亮,那幅《創世紀》引人遐想,那首詩中描繪到了。英國的那條本初子午線,總有一天,我會到達那裏,腳踏兩個半球,朗讀那首美麗的詩。

也許以後,我到了北美洲。那是美國大峽谷?這真的可以在宇宙上,朝這裏看,就能看見?科羅拉多河在裏面流動,我已經感受到它流動了,很清涼,周邊焦紅的岩石把河水映紅了,一切看上去都很歡快,瞧,天上的雲在笑!

也許以後我到了南美洲。我可以再欣賞一次巴西的“足球杯”嗎?那時候比賽很激烈吧?足球就在所有球員腳下滾動,風揚起了灰塵,汗水浸溼了他們的T恤,弄髒了他們的臉龐。

也許以後,我到了南極洲。有雪,有企鵝,可以用雪來堆很多很多雪人。這些雪人立在那裏,比邊疆的白楊樹還直,頑強也可以從這些立在冰天雪地中的'雪人體現出來,企鵝太令人喜愛了,它們比企鵝娃娃可愛多了,會走動,會成羣聚在一堆,憨厚地令人發笑。

總會有那麼一天,我走向了詩和遠方,那首叫《遠方》的詩會是我寫的,這首詩的開篇已經寫下了,不是嗎?

詩和遠方作文 篇3

終於等到七月初的風,也終於等到與西安與你的一場遠方之旅。

似乎還在昨天,我們還是懵懂的少年在北京的小巷衚衕裏打轉,吹着北方的風哼着不成曲的調

而這次,帶着嶄新的心情,去追尋詩和遠方。

纔是天剛明,便整裝待發,一蹦一跳的衝向了學校。哈哈哈哈哈真是興奮啊!

領導們在臺上講着注意事項,我們卻如熱鍋上的螞蟻,焦灼的很。梅雨季節後難得的晴天,燦爛的陽光熱情的親吻着我們,一如初見般美好。

等啊等,終於可以出發了!

此刻的我們,正像袁宏道筆下的脫籠之鵠,熱烈而青春。

到了火車上,我癡癡的看着窗外模糊的向後倒退的風景,西安這座古城的模樣已在我心中勾勒。我想,在幾千年前,便有了張騫的出使西域,悠悠的駱駝鈴聲在路上回響,當初的他,是懷着怎樣莊重的心情走向遠方,也許就是他的那份執着,纔有了我們今天的絲綢之路,纔有了歷史長河裏濃厚的一筆!

身邊朋友們飛揚着的聲音,吸引着我,轉頭,加入了她們的聊天中。從匆匆行過的旅客眼中,掩映出來的,是一羣如風似酒的少女,年輕的臉上是青春的氣息,淺淺的梨渦,調皮的語調,肆無忌憚的笑容。我想,這就是青春的模樣。

沿途的風景會很美,在如歌歲月裏有你們,我想,做不了詩人,卻活在詩裏。

遠方終究很美好,不僅是風景和那份期待的心,更更重要的,還是一路有你,有你們,有着一羣有鏗鏘有力跳動着的初心的你們。

列車呼嘯而過,時光也打馬而過,十一天不長,我想,它一定是彌足珍貴的,會如珍寶般,烙在心中。

一切正當時,去追尋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作文 篇4

“我把荊刺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人間便沒有什麼能將我折磨”

——張賢亮

想要選擇詩和遠方,首先必須經歷挫折和苦難,若把苦難當作動力,那麼所看到的便是另一番天地。

在本該奮鬥的年紀選擇詩和遠方,披一身金色陽光,落一肩純白月光,書一闕繞指情懷。棲息在陽光裏的溫暖光澤,塗滿歲月枝頭,錦瑟韶光裏,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能夠奮鬥的年華,就不要讓它白白浪費,更不能輕言享受生活,畢竟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旁的生活,更適合在優雅的夕陽紅裏,坐下來細細品味。

當人人都走在那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上,走在那絢爛的霓虹燈下,也不必羨慕,因爲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詩與遠方,並朝着它們去奮鬥着。我們即將進入八年級,匆匆的七年級學年很快便過去了,相信我們都會選擇詩和遠方,並朝着我們的朝着目標去奮鬥着!

我們找到了那份初心和堅守,選擇在寧靜中淡泊,成就詩和遠方,向着理想的高中進發!我們選擇詩和遠方,便不再苟且!

詩和遠方作文 篇5

在這花花世界裏,在喧鬧的城市中,詩歌如清泉般涌入人們的心頭,帶走一份焦躁與不安。

從雞蛋殼內把蛋殼打破,帶來的是一種青春向上的生命力。詩歌作爲人類的希望而存在,它給原本枯燥無味的城市帶來了一縷生機與活力。

大理作爲一座擁有深厚風土人情的城市,坐落在洱海旁。人們盡情享受着漫山遍野的花海,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以及那自由翱翔的紅嘴鷗。我向往遠方,等到長的那一天來一次收走就走的旅行,旅途中有詩歌和美景伴我前行。

古代的文人雅士不拘小節遊歷四方,旅途中交幾個知心朋友飲酒作詩可謂人生一大美事。

詩歌的起源很早,後來漸漸被人廣爲流傳,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等人被鮮爲人知。我不禁感嘆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二十一世紀,試問有多少人能作出如此精美又被後人廣爲流傳的詩來。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體現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無論是公園裏愛護花草的提示牌,還是廣告商的廣告牌,都讓我們與詩歌變得親密無間。城市中的一間間古老的書店裏透着明亮的光,總有人駐足觀望。書香的氣息扣人心絃,讓人難以忘懷。

公園裏的長廊上雕刻着精美的文字,吸引着多少遊客的目光。詩歌的魅力讓這座城變得生動起來,多了幾分藝術氣息。

人生的旅途中難免遇到很多不如意,但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生活的樂趣就會感到豁然開朗。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一座古城一種書香,驀然回首那人還在燈火闌珊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如一本書上所說,所以失去的東西都將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一個人靜靜思考自己想要的詩歌和遠方,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前進。與書做朋友,它可以傾聽你的煩惱也能爲你排憂解難。人生的旅途你並不孤單,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走自己想走的路,爲自己而活。

詩歌帶給我一份寧靜,讓我在這大千世界中找到自我,走向遠方。

詩和遠方作文 篇6

四周的牆壁迴盪着有力的聲音,如同一個有力的錘子敲打在身上。聚光燈下,一個年老的身影有力地站着,大聲演說着,與臺下的寂靜截然不同。

我坐在臺下,與同學們靜靜地聽着徐老師的演講——《吟誦》。聽着徐老師大聲地講着吟誦的歷史,講着吟誦的方法,講着吟誦的妙處,我不知不覺深受其中。

聚光燈下,徐老師筆直地站在臺上,雙手移動着鼠標指着一行行的詞,嘴裏飄出一句又一句富有旋律、情感的詩。四周的牆壁一時迴盪着輕快的詩,一時迴盪着悲傷的詞。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詩,富含着情感,夾雜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中,使我們不禁融入到詩中,身臨其詩境,感受詩歌的韻味。

緊接着,徐老師又給我們講了吟誦的歷史和妙處。作爲我國的文化瑰寶,吟誦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流行。在那時,幾乎所有讀書人都會吟誦,更把吟誦用來學習,就連孔子也用雅文吟誦。在現代,人們利用科學方法發現吟誦極具有旋律,屬於旋律性音調語言。不僅能提高我們音樂的能力,還能加強我們對古詩詞的運用。

正當我對我國文化感到自豪時,徐老師卻給我們講了《1999。不戰而勝》中的一段話。我不禁深思:吟誦作爲我國曆史文化的瑰寶,如今卻逐漸失傳,沒有多少人會使用,這是我國文化的衰退。

正如書上寫“當中國年輕的一代人都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話時,我們美國人將不戰而勝”,如果吟誦真的失傳,那麼我國將失去寶貴的文化底蘊,那麼中華民族就將崩解,算不上一個民族了。只有我們加強對文化的認識,對吟誦等文化的學習,我國文化的根基纔不會動搖,中華民族纔會屹立不倒。

只有我們深刻認識吟誦文化,中華民族才能更好地崛起。吟誦文化不僅是歷史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遠方的希望。

詩和遠方作文 篇7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打動了許多人,已成爲網絡上的流行語。

它源於高曉鬆在一篇文章中寫的一段話:“我媽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和我妹妹深受這教育。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

看看現在的人,被“事情”給捆住了,很難脫身到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去轉轉,但是我的身邊就有一位“騎”遍天下的人。

他曾騎到阿拉善沙漠,見到過無私奉獻的胡楊,他曾騎到尼泊爾,體驗了什麼叫“窮遊”,他曾體驗過什麼是最難騎的路,他曾用一架自行車騎遍世界各地,他就是我們熟悉的喬老師,從他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詩和遠方雖然美妙,但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充滿知識的頭腦,不然你會一問三不知,喬老師怎能騎到過那麼多的地方,就是因爲他有很大的知識量,有能支撐起的資源,如果你連學習都學不好,你還想追求詩和遠方嗎?你會被人笑的!

詩和遠方聽起來很美好其實……

就在前幾天我們騎行大潵原,騎行固然是詩和遠方,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在詩和遠方背後還藏着痛苦、累,我們從耕讀書院騎到大潵原,我們熱身推了30分鐘,之後纔開始騎,一上車感覺那股勁一下就上來了,飛快的騎着,但是到一個大大的坡一個一個都像“慫包”一樣跳下車推着上,最後到達大潵原我們才體會到什麼叫遠方。

詩和遠方是很美好,但如果你不付出你就不會嚐到這種美好,凡事都要付出纔有回報。